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4

《商场现代化》2006年5月(中旬刊)总第467期

知识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我国计划从今年到2020年力争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5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5%左右。这充分表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有许多,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对于明确经济调控目标,科学制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增加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东亚和拉美多个国家的实践表明,FDI有利于拉动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从而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拉动出口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FDI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DI不仅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扩大东道国的出口规模,促进其出口额的净增,而且还会对东道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首先,大量利用当地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制造产品的外资项目,会明显增加东道国的出口;其次,FDI的进入可以促进东道国某些进口替代产业向出口产业的转换;第三,FDI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东道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即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将当地劳动密集型产品转换为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最后,通过FDI与当地资本结合,使东道国的相关产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融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网络,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机会,对于东道国优化出口结构、改善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提升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战略方向。相对于我国而言,FDI可以促使国内相关企业与外商之间建立更为广泛的供应关系,不但会使更多国内高新技术产企业成为间接出口者,而且会使其在同外商的合作中逐渐成为独立的出口者;外商在经营中必然要在营销技术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发生外溢(即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为国内企业吸收,进而形成持久的示范效应,这对于提高国内高新技术产企业的

出口竞争力是很重要的;此外,FDI还可以产生“市场进入溢出”(Market Access Spillovers),国内企业可以分享外商贸易自由化的游说成果,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为国内企业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同国外贸易团体和产业组织建立联系的渠道。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定义比较模糊,1994年OECD认为:“高新技术产品是指R&D年度经济支出占该制造业年附加值2.36%以上的产品。”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高新技术产品是指由每100名职工中有2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把净销售额的8.5%以上用于研究试制工作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以比较成本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贸易条件理论和动态优势理论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优势上,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但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不一定具有国家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止2004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10966.08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5621.01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较差,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外商的直接投资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为了转出过时的产业和技术,为了延长其产品价值链而进行的商业投资行为。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二次利用外资的高潮。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代表的高技术项目进入,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欢迎,吸引了一大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中国利用外资结构开始得到显著改善。

关于FDI与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国内学者一般都认为FDI提升了各种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并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如荷兰格林根大学研究组以及国内的任若恩教授等,用产业产出的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产业竞争力比较;Lundberg和裴长洪等用进出口数据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2004

沈亚军 山东工商学院

[摘 要]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认为FDI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竞争力 外商直接投资

175《商场现代化》2006年5月(中旬刊)总第467期

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6631,8亿美元,占我国当年外贸总额的57.43%,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外贸的整体贡献率已超过了国有企业。从结构效应看,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本文以贸易竞争力指数(TCI)代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TCI=(Xi-Mi)/(Xi+Mi),其中,Xi表示i产品的出口额,Mi表示i产品的进口额。如果TCI<0,即Xi<Mi,说明该国对i产品的进口大于出口,是一个净进口国,竞争力较弱。如果TCI接近与0,说明该国对i产品的进出口值基本持平。如果TCI>0,即Xi>Mi,说明该国对i产品的出口大于进口,是一个净出口国,表明了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贸易竞争力指数TCI为被解释变量,以FDI为解释变量,分析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本文中计算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原始数据(1991年~2004年)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及中国海关网站,并经过了必要的整理。

四、经验分析

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描述统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转换,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体现。从下图可以看到,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其出口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份额有明显提高,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58.6%,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增加到1655.4亿美元,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7.3%,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绝对主力。

2.相关分析

为了保证序列的平稳性,本文先对FDI变量取对数,取对数后的变量对原方程的解释程度不会产生影响。外资的引入,通过投资办厂、基本建设、引进设备安装到员工培训,再到生产产品的出口需要一个投资建设的全过程。因此,FDI对出口的影响应该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所以本文将对滞后一期FDI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出口竞争力与滞后一期FDI相关系数更高,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滞后效应,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3.滞后一期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Y=-1.29976+0.182446lnX(-1)R2=0.563285 F= 14.188036 t=3.7667

从回归方程可知,R2=0.563285,拟和优度较好,说该方程的检验结果比较合理。lnX(-1)的t检验值为3.7667,大于t0.005=3.106,可以通过临界值为5%的检验。F检验值为14.188036,大于F0.05=4.84,变量间线形相关程度比较高。说明FDI作为解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解释变量是显著的。

五、结论

FDI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FDI通过它的资本投入、技术投入、管理投入,提升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拓展了国际市场空间,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从生产加工型向研发型进行转变。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显著上升,现在已经设立了四百家研发中心,很多研发中心的研究,不光是应用技术的开发,甚至基础性的研究也放在中国进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技术含量、技术档次比以前显著提高。但是,FDI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导致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出口效益低等问题,不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因此,我们在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该鼓励并引导外商在高技术的投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创新性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市场进入溢出作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汪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35-38

[2]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和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国外高技术产业发展动向与分析[EB/OL]. 经济研究参考,2004,(9):32-47

[3]王耀中 尹国君: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4):101-103

[4]袁 宜:从国际贸易成因探索历程看竞争优势论[J]. 国际经贸探索,2002,(5):1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