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摘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部活书,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这不活书?本人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的课程,因为它是“母语”,这就提供了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

提供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

听说读写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本来就是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变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一.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

而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中交流,表达感情。

例如,在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让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葱茏的绿叶成为学生休息的话题;让各式的航模、车模玩具等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

另外,课堂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模拟布置为“春色满园“夏日蛙鸣”“硕果累累”“雪花飞舞”等。

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到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

二.让教学内容闪烁生命活动的特质
新课程教材无不紧紧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遵循“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则,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诠释本文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解读文本。

(1.)走进生活,感悟文本
语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的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指道学生去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

他曾经描绘到:“宁静的夏日拂晓。

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惊叹的美。

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

”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学生对生活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夕照》一文中,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感受夕阳的美,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结合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每一篇文章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有的课文内容据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语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授内容较快的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如有个语文教师教学《西门豹》中的一个片段;“这些官绅一个个下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师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情景,以实现对本文的深层解读。

即课堂中请几位同学以表演的方式补出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娶媳妇这事都是小的瞎编的,小的是在谋财害命啊??????”随后老师趁势引导其余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大爷,您老有什么话说?”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学着老爷的腔调说:“哎呀,我真糊涂啊,居然会信了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总算报了仇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西门豹的机智——既惩治了恶人,也唤醒了百姓。

通过生活化的鲜明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口滋味应该去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与作者、与本文对话的时候,应该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优秀的教师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来自香港的高炳旋老师在教学“自言自语”和“酸掉牙”这两个词语时向我们展示了与生活接轨的词语教学是如此的丰盈、生动。

师:有没有人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谁可以表演一下“自言自语”?
生:(表演)唉,今天没考100分。

师:你好样的,举个自己对自己说话的例子。

生:(高兴地)今天回家不知道妈妈又给我做什么好吃的。

师:“酸掉牙”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就是酸的牙齿都要掉了。

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酸掉牙的情况?
生:我吃彩红堂时,不知道是酸的,一尝,哇!牙齿都要酸掉了。

生:我吃山楂时,酸得不得了,牙齿似乎都动了
师:牙齿好像都动了,老师喜欢这个词。

生活中除了酸掉牙,那
如果高兴呢,怎么说?
生:乐开了花。

师:还有吗?
生:气的脑子都胀了。

生:气的胃胀
生:笑破了肚皮。

高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酸掉牙”,用生活中平常的事例来体会,既扎实又有效。

在讲“酸掉牙”时还进行了扩展,使学生有了“乐开了花”“气得胃胀”“笑破肚皮”等词语的表达,既积累了词语,又强化了语感。

生活是一部鲜活的厚重的“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这部活书。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

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泊,风云雾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

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等等都是活的,都是活的书。

”这活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的、看不厌的鲜活知识。

生活是一部活书,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把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