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班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03.02
一、《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1.翻译:
2.赏析:
在明代前七子中,何景明诗是以清新俊逸著称的,这首诗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风格。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都是写周遭的境物。“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因为深夜院静,才能听到疏落的轻微的雨声,也听到了远风振柯的沙沙声。这正是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所描写的“声在树间”的秋声。此外四周还有什么引起诗人注意的呢?有秋虫蟋蟀的鸣声,有梧桐枝上的“寒色”。“寒色”是什么?大概是秋夜的霜露在梧桐树上染抹的带着寒气的色吧。还有“短榻”、“孤灯”,以及传遍万户千家上空的凄清胡笳声。这些都是典型的秋景,或是易于引起人们的伤感的事物。作者四周的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但只有这些能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沟通,因而被诗人捕捉到,加以渲染,加以突出,于是一幅雨夜秋思图便跃然纸上了。图画的主题是什么?“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江东”用项羽的典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泛指家乡。原来,正是诗人浓郁的乡思,才给这幅雨夜图染上了如此凄清的色彩。
这是何景明作品中比较淡雅、清新和空灵的品种。题名《雨夜》,写在一个山野静夜听雨听风听秋声的情景,天涯羁旅,孤灯对影,秋气袭人,怎不引起家乡之思。正是诗人浓郁的乡思,又给这幅雨夜秋思图涂上了更加凄清的色调。雨夜是漆黑的,作者努力捕捉听觉所及的东西,构筑出凄寒侵人的境界,既孤且寂,使美感得到升华。院落寂静,声音不大的疏疏细雨也刺激耳鼓;高处的林木接纳远风,使雨夜声响成为复调;再加入蟋蟀的鸣叫,秋声更有了凄凉的内容:“蟋
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唐风·蟋蟀》)下面推出梧桐的“寒色”,其实还是写秋声,因为雨夜是看不见颜色的,只因为雨打干枯梧叶的声音传来,使人联想梧桐由青转黄,带来寒色的通感。抓取有特征性的、容易引起人们伤感的秋夜事物,烘托环境、氛围,在颈联中尤其突出,“短榻”(睡眠难安)、“孤灯”,在自然的音响之外再添上人所吹奏出的“清笳”响遍千家万户,前六句作了铺陈,尾联收束,像助跑后的起跳。此身此夜,孤寂凄苦难以排遣,想重见江东父老就顺理成章了。
写法:为了表达天涯漂泊者的乡愁难耐,诗人着重渲染秋风夜雨的凄清氛围。疏雨、远风,可见其于孤寂无奈之际对外界变化的敏感;而秋声、寒色则折射出诗人凄清的心境。颈联短榻孤灯与清笳万井相映衬,天涯孤客的形象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尾联由写景而转入抒情,倾泻遥忆故乡的情怀。
3.炼字:
颔联一“连”一“上”,都是锤炼而得的诗眼。秋声与蟋蟀之声相“连”,可见蟋蟀声之大,足以与秋声比肩了。“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蟋蟀》)。这蟋蟀声,不是与秋声一样,能唤起人的迟暮感、令人惨然不乐么?然则二者相“连”,不也是很自然的么?“寒色”(这二字本身也有通感之妙)“上”到梧桐树,又可见这寒色是慢慢侵润上来的,原来隐伏地上,到了这微雨之夜,经过了夜的催化,才爬上了枝杆。可以想见,当诗人感觉到“寒色”上来之时,他的内心,也完全被寒气浸透了。颈联的“短榻”和“孤灯”、“清笳”和“万井”,字面上是并列;其实,卧榻已短、令人难以安眠,又笼罩在孤灯的惨光中,和笳声已凄清、令人不忍卒听,又偏偏其响至于遍及万千井巷;这二句,都有一倍添哀之感,意义上前后并不并列,而有递进感。当然“里”、“中”二字重复,微觉美中不足,但这只是小疵,瑕不掩瑜,中四句的锤炼之工仍是可咏可昧的。
二、《梅花》
(清)汪中
孤馆寒梅发,
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
江上一枝开。
1.翻译:
2.赏析:
表层含义写处所偏僻。全诗可这样理解:孤馆寒梅初发,春风款款来迟。故园花已落尽,江上一枝才开。诗人通过江上孤馆与故园梅花两相对比,说明此处之山高水远、地僻人稀,时分季节也与一般地方不同。这与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意略同。
中层含义写乡思之情。因江上寒梅迟发想到故园梅花早已开过,引起乡思之情。此情又从两方面露出。其一,在故园梅开早、孤馆春来迟的对比中流露出春是故园早,月是故乡明的意识。其二,用“一枝春”典故寄托情怀。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人多以“一枝春”或“一枝”代指别后相思之情。汪中这里写了“江上一枝开”,犹说,虽然迟了,但此地也终于绽开了能够代达游子相思之情的“一枝”寒梅。联系全诗,诗人对春风之来迟,“一枝”之迟开不无怨艾,也正是通过这种怨艾之情曲达诗人乡思之深挚与急切。
第三层含义是表达高标逸韵的情怀。这是一层象征意义。诗人在选择用以表达自己心曲的事物的时候,总是经过一番选择的。梅花素称“花中君子”,具有“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诗)的品格。汪中歌咏梅花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点。据史载,汪中生性孤僻,桀傲不群,潜心经学,作文古怪。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不凑热闹,开在故园花尽之时的江上寒梅正是汪中自身品格的写照,或者说是他自我情怀的寄托。而前后呼应的“孤馆”“一枝”等字眼都非常明显地带有独立不群的人格投影。陆游有首《梅花绝句》其一云:“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冰层积雪时。”把它与汪中此诗相联系,就更不难看出汪中在诗中寄托的高标逸韵的情怀了。
古往今来,题咏梅花之诗多如牛毛,汪中此首《梅花》诗一未写梅花之风姿仙骨,二不咏梅的品节风骨,而是通过心物感应,抒写多层心境,在极有限的字眼中,融进了无限的诗意。此种匠心妙意,远非凡夫俗手可比。李审言在《汪容
甫先生赞序》中说汪中平日所作皆“旨高喻深,貌闲心戚。”可谓中肯。杭世骏在《哀盐船文序》中说汪文“好深湛之思,故善于指事类情,申其雅志。”移来说明此诗,也很合适。
3.意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三、42.《家富性啬》
汉世①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②。侵③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④,自堂而出,随步辄减⑤,比⑥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⑦复嘱云:“我倾家赡⑧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⑨矣。
【注释】①汉世:汉朝。②恶衣蔬食:衣食粗劣。③侵:近。④十钱:十枚铜钱。
⑤随步辄减:边走边往下扣减。⑥比:等到。⑦寻:不久没官:被官府没收。⑧赡:资助。⑨内帑:国库。
【参考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老没有孩子。(他)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