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讲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博物馆讲解词﹙2009年10月版﹚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到广州博物馆参观!

镇海楼与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创建于1929年,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当时博物馆的馆址就设在大家现在身处的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镇海楼中。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明初,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的东、西、中三城合而为一,并开拓北城八百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又在城墙最高处建楼一座,楼高五层,逐层收减,似塔又似楼,俗称“五层楼”。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远望,碧波荡漾,颇为壮观,故有“望海楼”之名。后取雄镇海疆之意,改称“镇海楼”。

明成化年间,五层楼遭火劫,重建后的五层楼,正式更名为“镇海楼”。这也反映出当时沿海倭患不断,亟须加强海防的意愿。此后几百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灾难,镇海楼屡遭损坏,数度重修。1928年重修时,把原来楼内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顶瓦脊及檐角的鳌鱼等装饰是在著名的陶都石湾烧制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楼身漆成绛红色,坐北朝南,南向设长廊,其余三面只设窗口。红墙绿瓦,相映生辉。两壁山墙逐层收进,各层开一窗,有如宝塔状。正观是楼,侧看似塔,古朴威严,使五层楼在众多传统楼阁中形象别具一格。现在楼前东西对峙的两只红砂岩石狮子是民国初年拆城筑马路时从双门底移来的。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数百年来,诗人墨客咏叹之篇不绝。清代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写道:“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而独立,其伟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

镇海楼自1928年重修后,就成为广州市立博物院所在,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了专业考古队伍,进行考古发掘和收集文物工作。40多年来,在广州地区清理了数以千计的古代墓葬和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是馆藏文物的基础。同时,得到了中山大学容庚教授等文物鉴藏家以及爱国华侨、港澳同胞、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捐赠了大批文物,使馆藏迅速地丰富起来。

目前馆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为研究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通贸易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

五羊雕像

广州博物馆就介绍到这儿,请大家跟我一起参观第一层楼。

广州有“花城”的称号,那为什么广州又称“羊城”、“穗城”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面有五位仙人,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仙羊,仙羊各口衔一颗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赠予百姓,把五只仙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留下的五只仙羊化作石头。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现在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就是老百姓为纪念这五位仙人所修建的。越秀山麓那里,还存立着一座“古之楚庭”的石牌坊,告诉人们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而大家面前这座小型的五羊雕像就是广州雕塑家根据这个传说在1959年创作的原稿,现在耸立在越秀山上的作为广州市标志的大型五羊石雕就是根据这个原稿雕刻的。

在今天,五羊已成为广州的城徽标志。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羊城”这一别称,已渗透到广州生活的各个方面,书有《羊城古钞》,刊有《羊城古今》,报有《羊城晚报》,景有“羊城八景”等。五羊传说可谓影响深远。

现代广州与古代广州

“五羊衔穗”的神话体现了古代广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几千年过去了,广州也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都市,这里展示的是现代广州中心市区模型。

广州处于平坦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春,繁花似锦,气候怡人,素有“花城”之美誉。模型中间这条蓝带就是广州的母亲河——珠江。珠江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南为海珠区,江北为荔湾、越秀、天河等几个区。

在总体布局上,广州城有新旧两条中轴线。

传统中轴线,是从各位目前所处的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南下穿越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海珠广场及海珠桥延伸至珠江。有专家形容这条中轴线是“一条扁担挑起山和水”,充分说明了它的历史份量。新城市中轴线是天河新城区和珠江新城建设后规划建设的新发展区的中轴线,北起火车东站,向南经中信广场、体育中心,穿越珠江新城的双子塔和电视广播观光塔继续向南延伸。它与古城区传统中轴线相比,反映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美好前景,是广州发展都市旅游的最吸引旅游者的美丽景观。

东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地区是天河区,那里有体育中心、购物中心、火车站等,集文化、商业、体育、娱乐和科技于一体。耸立在天河区北部,高达391米、主楼80层的中信广场是现今广州最高的建筑。

与现代都市形成对比的是广州古代城址变迁图。

从文献资料和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广州最早的城垣建于公元前214年,当时秦朝南海郡尉任嚣在这里修整城池,后人称“任嚣城”,大概位于现在现在的中山四路和仓边路一带,至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了。秦朝末年,赵佗建立南越国,扩展任嚣城为周长十里的赵佗城。到了宋代,广州已发展成为东城、子城、西城三城并立的格局。明代将宋元三城合为一城。清初又在明城两侧增筑两翼,形成北倚越秀山镇海楼,南临五仙门,东抵大东门,西达西门口的城垣范围。

与现代广州城对比,古代广州的范围相当狭小,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实施拆城墙筑马路,近代意义的市政工程大规模展开,逐渐形成现代广州城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历经两千多年,广州城市中心一直未变,为现代人成就了众多的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海上交通贸易的枢纽

广州地处南海之滨,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贸易的枢纽。这幅地图以亮灯形式展现了广州历代航线图。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广州已经成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从广州起航的船只,经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可到达今天印度的东南部和斯里兰卡一带。唐宋时期从广州出发的商船向东可达朝鲜和日本,向西到达红海和东非,途经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到了19世纪初,欧美各大主要城市都开辟了往来广州的直达航线。

繁荣的海上贸易造就了岭南地区发达的造船业。这是明末清初广东船模型。

这种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又称“红头船”或“大眼鸡”。因为当时南方海盗横行,政府为了对付海盗,要求各省船只涂上不同颜色,便于稽查管理。广东船按规定将船头和桅杆上半截涂上红色,另外还特意在船头画上两个像鸡眼的黑圈,认为这样船只才不会迷失航道。广东船多用防潮耐浸的铁力木建造,船身大而坚固,“体长二十余丈”,可容纳数百人,载重量高达两百多吨。虽然体型巨大,但底圆面高、下贴龙骨的结构使船只转避灵活,容易控制,非常适合在风涛险恶的南海上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