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星病潜伏期超长,最近注意用药巩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橘黑星病也称为柑橘黑斑病,大部分柑橘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柑橘果实,叶片、嫩梢亦有发生。

为害轻者,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柑橘果实商品价值,为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果和落叶,严重影响柑橘产量。贮藏运输期间,病斑继续扩大,使果实变黑腐烂,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为害症状图解

柑橘黑星病的症状多出现在近成熟的果实上,也可为害叶片和枝梢。

叶片受害

来源:万本图看

常发生在老叶上,通常呈圆形,中央稍四陷,褐色至灰白色,常常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着生,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易与红蜘蛛为害混淆。

果实受害

黑斑病菌主要侵染幼果,幼果期不显症状,若幼果发病严重会引起果实脱落。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在表皮开始出现病害症状,但不会引起果肉腐烂。

果实受害后根据病斑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黑斑型来源:陈皮哥

黑斑型:病斑小而浅,仅限于果皮,圆形,边缘黑褐色微隆起,有时病斑外围有绿色的晕圈。病斑中央四陷,灰色至红棕色,常有微凸起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着生。

黑星型来源:风谣

黑星型:病斑很小,直径稍凹陷,灰色至红棕色,或淡红褐色,褐色,常有暗红或褐色的边缘,这种类型的病斑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器。

毒性型来源:见水印

毒性型:在条件适宜时,多个斑点联合形成扩散状的大病斑,病斑深入果皮内,褐色至黑色,革质,边界不清,条件适宜时可很快蔓延至整个果实,引起腐烂。

几种类型病斑有时可混合发生,黑斑和黑星型在条件适宜时均可发展成为毒性型。

发生流行特点

柑橘黑星病为真菌病害,有性阶段为柑橘球座菌,无性阶段为柑橘茎点霉。

其病原具有两个特性:①弱寄生性;②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般在谢花后的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内,膨果期和果实将着色时显现症状。

流行途径

● 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病叶、病枝、病果上越冬。

● 次年环境适宜时,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借风雨、昆虫传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发芽管进行侵染。

● 病菌侵入后,其菌丝体受抑制而潜育,潜育期3~6个月。

● 果实近成熟时,菌丝体迅速生长扩展,受害部位出现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流行规律

高温有利于病害发展和症状的表达,降雨量影响子囊孢子的释放,病害严重程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春梢期:叶片(发病较轻,高温高湿则重)

谢花期:幼果(严重时落果)

夏梢期: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常比春梢期重)

膨果至转色期:果实(显现症状)

贮藏期:果实(变黑腐烂)

流行原因

● 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在闷热的天气尤为严重。

● 肥料不足、缺乏有机肥、地下水位高、环境郁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该病发生严重。

综合防治方法

黑星病与砂皮病混发

黑星病病菌与砂皮病病菌相似,都属于弱寄生菌,在树势弱时极易感病,所以提升树势,可有效的增强其抗病能力。同时,黑星病病菌潜伏期较长,所以在谢花后至膨果期要提前预防及巩固,一旦出现症状才用药,多为时晚矣!

①加强对柑橘树体的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疏松培肥土壤,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②对郁闭的果园、树冠,进行间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③冬季做好药剂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将落叶、残枝、落果收集干净,加以烧毁。

④在谢花后15天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3次;6~7月再巩固一次。

药剂可选择:代森锰锌、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等。注意以内吸性杀菌剂(抑制病原菌在果实体内的扩展)和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果实免受病菌的侵入)组合使用。

⑤为防止果实储运中继续发病,果实要规范采收,轻拿轻放,避免产生新伤,运输过程中要防挤伤、擦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