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定

实验六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定
实验六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定

实验六 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的偏振性认识,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旋光仪的结构原理,学习测定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光波是一种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由于引起视觉和光化学反应的是电场强度E ,所以E 矢量又称为光矢量,我们把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E 与光波传播方向之间组成的平面叫振动面.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如果光矢量E 只沿一个固定方向振动,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简称偏振光[见图1(a )].普通光源发射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辐射而产生,单个原子或分子辐射的光是偏振的,但由于热运动和辐射的随机性,大量原子或分子所发射的光的光矢量出现在各个方向的概率是相同的,没有哪个方向的光振动占优势,这种光源发射的光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

[见图1(b )].还有一种光线,光矢量在

某个特定方向上出现的概率比较大,

也就是光振动在某一方向上较强,这样的光称为部分偏振光[见图1(c )].

二、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

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起偏的装置称为起偏器.常用的起偏器有人工制造的偏振片、晶体起偏器和利用反射或多次透射(光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而获得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所形成偏振光的光矢量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或称透光轴)一致.在偏振片上用符号“ ”表示其偏振化方向.

鉴别光的偏振状态的过程称为检偏,检偏的装置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也就是检偏器,两者是一样的.自然光通过作为起偏器的偏振片以后,变成光强为0E 的偏振光,偏振光

通过作为检偏器的偏振片后,其光强E 可根据马吕斯定律确定:

2

0cos E E θ= (1) 式中θ为起偏器和检偏器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光强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0θ= 时,光强最大;当90θ=

时,光强为极小值(消光状态),接近全暗;当090θ<< 时,光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同样对自然光转动检偏器时,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光强不变.对部分偏振光转动检偏器时,光强有变化但没有消光状态.因此根据光强的变化,就可以区分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三、旋光现象

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的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称为该物质的旋光度。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

溶液的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θ与溶液浓度C 呈线性关系,即

C βθ= (2) 上式中,比例常数β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C 为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即旋光率来度量,旋光率用下式表示: []C l t

?=θαλ

(3)

上式中,[]t λα右上角的t 表示实验时温度(单位:o C), λ是指旋光仪采用的单色光源的波长(单位:nm),θ为测得的旋光度(单位: o ),l 为样品管的长度(单位:dm ),C 为溶液浓度(单位:g/100mL )。

由(3)式可知:偏振光的振动面是随着光在旋光物质中向前进行而逐渐旋转的,因而振动面转过的角度θ与光通过的溶液的长度l 成正比;振动面转过的角度θ与溶液浓度C 成正比。

如果已知待测物质浓度C 和液柱长度l ,只要测出旋光度θ就可以计算出旋光率。如果已知液柱长度l 为固定值,可依次改变溶液的浓度C ,就可测得相应旋光度θ。并作旋光度θ与浓度的关系直线,从直线斜率、长度l 及溶液浓度C ,可计算出该物质的旋光率;同样,也可以测量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θ,确定溶液的浓度C 。

旋光性物质(溶液)还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当面对光射来的方向观察,如果光振动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种溶液称为右旋溶液,如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的水溶液,它们的旋光率用正值表示.反之,如果振动面向左(逆时针方向)旋转,这种溶液称为左旋溶液,如转化糖、果糖的水溶液,它们的旋光率用负值表示.表1给出了一些样品在温度t =20o

C,偏振光波长为钠光≈λ589.3nm(相当于太阳光中的D 线)时的旋光率。 图2 旋光现象示意图

1. 起偏器

2.起偏器偏振化方向

3.旋光物质

4. 检偏器偏振化方向

5.旋光角

6.检偏器

表1某些样品的旋光率(单位:o ·cm 3 ·g -1·dm -1)

实验表明,同一旋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通常采用钠黄光(589.3nm)来测定旋光率。对不同波长的光,旋光率近似与偏振光波长的平方成反比,可根据[]589.3t

α估算[]t λα。旋光率还与旋光物质的温度有关,不同的溶液旋光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

【实验仪器】

自组装偏振光旋光实验仪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由光具座、带刻度转盘的偏振片2个、样品试管、样品试管调节架、光功率计等组成。

图3 偏振光旋光实验仪

1.半导体激光器(S );2。起偏器及转盘P 1; 3。样品管调节架(R );4。样品试管;

5.检偏器及转盘P 2; 6。光强探测器(硅光电池T );7。光功率计(I ) 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部分偏振光(波长=λ650nm )经起偏器P 1后变为线偏振光,调

整检偏器P 2,使P 2与P 1的偏振化方向垂直,透过P 2的光最暗,功率计示值最小。当放入待测

溶液后,由于旋光作用,透过检偏器P 2的光由暗变亮,功率计示值变大。再旋转检偏器P 2,使功率计示值重新变最小,所旋转的角度就是旋转角θ,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2)求出待测液体浓度。

【实验内容】

1.检验激光的偏振性:

把激光器。起偏器、光强探测器如图3所示安放在光具座上,然后将激光器、光强探测器与光功率计相连,并把光功率计量程开关置于mW 档。打开光功率计电源,调整光路使激光器发射孔、起偏器中心、光功率计探头等高同轴。再用挡光板挡住激光束,对光功率计mW 档调零。之后,取走挡光板,旋转起偏器一周观察功率计读数的变化。必要时切换光功率计档位(注意调零),进而判断激光器发出的光的偏振性。

2.验证马吕斯定律:

调节起偏器使透射光达到最强。仿图3在光具座上安放检偏器,并调整好光路,旋转检偏器转盘使透射光最弱,光功率计示数最小(为零),并记下检偏器角度及光功率计示数,

此时检偏器的透光轴与起偏器的透光轴相互垂直。然后向一个方向旋转检偏器,记录一系列检偏器的角度值和相应光功率计的读数,验证马吕斯定律。实验中检偏器的转角可限定在0~90O

之间,其间测量点不少于8个。测量过程中,注意光功率计的调零。

3.用偏振光旋光实验仪测量样品的比旋光率

仿前调节检偏器转盘使从检偏器输出光强最小(为零)。如图3将样品管(内有葡萄糖溶液)放于支架上,用白纸片观察偏振光入射至样品管的光点和从样品管出射光点形状是否相同,以检验玻璃管是否与激光束等高同轴。如果不同轴可调节“样品管支架”下的调节螺丝使达到同轴为止。此时可观察到透过检偏器的光强不为零。记下此时检偏器的读数,然后沿同一方向旋转检偏器转盘,使光功率计读数重新达到最小,检偏器所转过的角度θ便是该浓度溶液的旋光度。

(1)对浓度为0C 、20C 、40C 、80C 的溶液及纯水(浓度为零) 5种试样,注入相同长度的

样品试管中,测出不同浓度样品的旋光度θ。并同时记录测量环境温度t 和激光波长λ。

(2)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旋光度为纵坐标,绘出葡萄糖溶液的旋光直线,由此直线斜率代入公式(3),求得该物质的旋光率[]t

650α。 4.测定葡萄糖溶液的浓度

用旋光仪测出浓度为C O 的葡萄糖溶液样品的旋光度,再根据旋光直线确定其浓度。

【数据处理】

1. 利用测得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出E ─cos 2θ的关系曲线,验证马吕斯定律。

2. 利用测得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出E ─θ的关系曲线,进而计算物质的旋光率[]t

650α,并写出测量结果。

3. 写出测定溶液浓度C O 的表达式。

【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旋光现象?物质的旋光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物质的旋光率怎么定义?

2.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

【分析讨论题】

为何用检偏器透过光强为零(消光)的位置来测量旋光度,而不用检偏器透过光强为最大值(P 1和P 2透光轴平行)位置定旋光度?

【注意事项】

1.半导体激光器功率较强,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激光束,也不可直接入射至探测器上,以免损坏探测器。测量时应注意使激光束入射至探测器的中间部位。

2. 一般将数字式光功率计的量程置于mW 档,以后根据需要把量程切换到W μ档,注意换挡要重新调零。

3.玻璃管应用双手取放,以免损坏。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二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 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实验仪器】 4、 1、WXG-4小型旋光仪 5、 2、烧杯 3、蔗糖 4、葡萄糖 5、蒸馏水 6、物理天平 7、玻璃棒 8、温度计 等。 【实验原理】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若光 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则称为部分偏振光。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其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和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即 cl φα= (1) 式中旋光度φ的单位为“度”,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1 -?ml g 。α为该物质的比旋光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偏振光通过单位长度(m)单位浓度(1 -?ml g )的溶液后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单位为度·ml ·dm-1·g-1由于测量时的温度及所用波长对物质的比旋光率都有影响,因而应当标明测量比旋光率时所用波长及测量时的温度。例如 C A ?505893][ α=66.5°, 它表明在测量温度为50°,所用光源的波长为5893A 时,该旋光物质的比旋光率为66.5°。 若已知某溶液的比旋光率,且测出溶液试管的长度l 和旋光度φ,可根据式1求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即 []t c l λ φ α= (2)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课程: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巩固称量操作。 2.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3. 正确判断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2NaCl+H2O + CO2↑ 注意事项: 由于反应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50mL),吸量管(2mL),试剂瓶(250mL),烧杯(250mL),电炉子,石棉网。 试剂:盐酸(A.R),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四、内容及步骤 1. 盐酸溶液(0.1mol/L)的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盐酸1.8mL,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倒入细口瓶中,密塞,备用。 2. 盐酸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三份,每份重 0.15~0.22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0滴,用0.1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为终点,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 数据记录

实验十五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十五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内容 1.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所发生的旋光现象。 2.学习旋光仪的使用方法,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教学要求 1.熟悉光的偏振的基本规律。 2.了解旋光物质的旋光性质。 实验器材 WXG-4小型旋光仪,烧杯,蔗糖,蒸馏水。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若光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则称为部分偏振光。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它的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偏振光在国防、科研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海防前线用于了望的偏光望远镜,立体电影中的偏光眼镜,分析化学和工业中用的偏振计和量糖计都与偏振光有关。激光光源是最强的偏振光源,高能物理中同步加速器是最好的X射线偏振源。随着新概念的飞跃发展,偏振光成为研究光学晶体、表面物理的重要手段。 实验原理 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

旋光法测溶液浓度

用旋光法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一、简介 许多物质如石英晶体、氯酸钠、糖溶液、松节油等都有旋光性。利用旋光性测定糖溶液浓度的仪器称为旋光糖量计。除了在制糖工业中广泛应用外,在制药工业、药品检测及商品检测部门中也常用来测定一些药物和商品(如可卡因、尼古丁、樟脑等)的浓度。本实验主要是学习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观察旋光现象,了解旋光物质的旋光性质;测定糖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的关系;熟悉旋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学习自己组装旋光仪。 二、实验原理 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的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称为该物质的旋光度。通常用旋光仪来测量物质的旋光度。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的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θ与溶液浓度C 呈线性关系,即 C βθ= (1) 上式中,比例常数β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C 为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即旋光率来度量,旋光率用下式表示: []C l t ?=θαλ (2) 上式中,[]t λα右上角的t 表示实验时温度(单位:o C), λ是指旋光仪采用的单色光源的波长(单位:nm),θ为测得的旋光度( o ),l 为样品管的长度(单位:dm ),C 为溶液浓度(单位:g/100mL )。

由(2)式可知:①偏振光的振动面是随着光在旋光物质中向前进行而逐渐旋转的,因而振动面转过角度θ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②振动面转过的角度θ不仅与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而且还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 如果已知待测物质浓度C和液柱长度l,只要测出旋光度θ就可以计算出旋光率。如果已知液柱长度l为固定值,可依次改变溶液的浓度C,就可测得相应旋光度θ。并作旋光度θ与浓度的关系直线,从直线斜率、长度l及溶液浓度C,可计算出该物质的旋光率;同样,也可以测量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θ,确定溶液的浓度C。 旋光性物质还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当面对光射来方向观察,如果振动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右旋物质;如果振动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称左旋物质。表1给出了一些药物在温度t=20o C,偏振光波长为钠 λ589.3nm(相当于太阳光中的D线)时的旋光率。 光≈ 表1某些药物的旋光率(单位:(o)·g-1·cm3·dm-1)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实验仪器主要有偏振光旋光实验仪和半荫旋光仪(糖量计)两种类型。本实验中采用偏振光旋光实验仪。 偏振光旋光实验仪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光具座、带刻度转盘的偏振片2个、样品试管、样品试管调节架、光功率计等组成。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评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C B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其中玻璃仪器()【实验药品】NaCl、蒸馏水 实验Ⅰ配制100mL1.00 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注:主要仪器介绍---容量瓶 1.容量瓶是细颈平底玻璃瓶,瓶上标有、和,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常用规格有: mL、 mL、 mL、 mL、 mL等。为了避免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 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液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冷却至室温后,再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 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③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⑤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实验Ⅱ用98%浓硫酸配制500mL 2.00mol/L稀硫酸 实验用品:实验仪器: (一)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mL。(写出计算式:)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3.稀释:。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实验Ⅲ配制480mL 4mol/L NaOH溶液 (一)实验步骤:(选择容量瓶的规格:mL)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时,应注意 3.溶解:把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思考与讨论: 1.比较上述三个实验的步骤,交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2.溶液的溶质:所加的物质一定是溶质? 如:用Na2CO3·H2O配制溶液 温馨提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仪器〈装置〉、药品及其规格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等记录及其结果分析】【问题和讨论】(试验设计的评价及改进意见)练习: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食用醋酸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模板

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成绩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1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院(系)专业班级实验地点 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无 实验项目名称食用醋酸总酸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2.进一步练习滴定操作及天平减量法称量。 3.学会用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含量。 4.熟悉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巩固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常用于标定碱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本实验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其反应为KHC8H4O4+NaOH=KNaC8H4O4+H2O 由于产物是弱碱,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醋酸(CH3COOH,简记为HAc)为一元弱酸,解离常数K a=1.8×10-5,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滴定时用酚酞作指示剂。食用醋酸中酸的主要成分为醋酸,但也可能含有少量其他的酸,所以测定的是总酸量,测定结果用C HAc(g·L-1)表示。 三、主要试剂 NaOH(AR),邻苯二甲酸氢钾(AR),酚酞指示剂,食用醋酸 四、实验步骤(可用简洁的文字、箭头或框图等表示,自己整理,更富有创意) 1.0.2mol·L-1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减量法准确称取已烘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每份重1~1.5g,分别放入三个已编号的250mL的锥形瓶中,各加水50mL,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0.2mol·L-1NaOH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2.醋酸总酸量的测定 用一清洁的25mL移液管吸取25.00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0.2mol·L-1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恰好出现微红色,于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3次。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时消耗的体积,计算醋酸中的总酸量。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测量溶液浓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2.

学校代码10722学号1007014143 分类号G633.7 密级公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测量溶液折射率与浓度的关系 作者姓名:张鹏 专业名称: 物理学 学科门类: 理学 指导教师: 李耀宗副教授 提交论文日期:二○一四年四月 成绩等级评定:

摘要 本实验运用掠入射法测量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对于同种透明液体而言,在同一温度下其折射率会随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实验通过搜索相关资料,查出食盐在20℃时的浓度与密度的关系,进而配制出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在所盛放待测液体的底部用红笔做标记,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其不放液体,盛放液体其底部及盛放液体时液体表面红色漂浮物最清晰的像的位置多次测量并记录,将折射率的计算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值的比值转化为成像位置的比值。进而再对蔗糖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软件拟合,可得出透明液体的折射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 本实验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测量折射率由在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转化为其成像位置差的比值,简单直接。采用同种颜色的标记物,避免色散产生的影响。并且配置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且进行了多组测量取平均值,降低了由于实验精度不足所引起的误差。不足之处在于标记物的成像位置为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降低了实验的精确度。 关键词:测量;溶液;浓度;折射率

1 引言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式,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本实验研究的是光从空气中射入液体中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之间的比值,即为相对折射率。 透明液体介质折射率的准确测量对于颜色密度差别不大但但折射率变化较大的液体的准确快速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测量透明液体折射率与其浓度的关系,可通过测量某透明溶液的折射率而简单快捷准确的得出其浓度。 液体介质折射率的测量一般的主要方法有阿贝折射仪测定液体介质的折射率,折射极限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薄膜干涉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及掠入法测量液体介质折射率等方法。 阿贝折射仪测液体的折射率优点在于只需测定出折射角φ即可求得测定液体的折射率n,但其折射角不易测量,且一般液体的折射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估此法所引起的误差可能较大。折射极限法测液体的折射率虽然所测光路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范围较大,但是需要测出入射角,出射角和三棱镜顶角三组数据,且计算公式较为复杂,因而不可取。薄膜干涉法是向液体表面滴入油滴,用迈克尔干涉仪观测环形条数的移动能较为准确的测量出结果,但是其条纹不易标定,不易观察出条纹具体移动的数目。 本实验所采用的掠入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将测量入射角折射角的角度转化为测量其像的距离,简单易行,便于进行多组测量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较为精确。 2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步骤 2·1测量原理 2·2·1显微镜的介绍 1)显微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对光学显微镜而言,虽然其因型号的差异外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却是非常相似的。本实验所选显微镜为单目普通学生光学显微镜。一台普通学生光学显微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和终点颜色变化。二、实验原理 EDTA(Na 2H 2 Y)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也可以先配制粗略浓度,再用金属Zn、 ZnO、CaCO 3或MgSO 4 · 7H 2 O等标准物质来标定。当用金属锌标定时,用铬黑T(H 3 In) 做指示剂,在pH=10的款冲溶液中进行,滴定到溶液呈蓝色时为止。滴定反应式: 指示剂反应 Hln2- + Zn2+ = Znln- + H+ ) 滴定反应 H2Y2- + Zn2+ = ZnY2- + 2H+ 终点反应 Znln- + H2Y2-? ZnY2- + Hln2- + H+ 二、实验注意事项 (1)、称取EDTA和金属时,保留四位有效数; (2)、控制好滴定速度; (3)、加热锌溶解时,用表面皿盖住以免蒸发掉。 ?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表面皿。 药品:EDTA二钠盐、金属锌、1:1的氨水、1:1的HCl 、铬黑T指示剂、氨水—NH4Cl缓冲液(PH=10) 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 (1)、称取分析纯EDTA二钠盐左右,配制成500ml溶液。 (2)、称取~金属Zn,加入1:1 HCl 5ml,盖好表面皿,使锌完全溶解,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然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均,用25ml移液管吸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1:1 氨水至开始出现Zn(OH) 2白色沉淀,再加PH=10的缓冲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加入少许(约)铬黑T指示剂,用待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 EDTA的标定[ m(Zn) = ]

各溶液浓度的测定步骤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双氧水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将装有0.1N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管调零。 6、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滴到粉红色不消失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7、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高锰酸钾溶液毫升数乘以0.34即为双氧水的浓度。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次氯酸钠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10%碘化钾溶液1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将装有0.1N硫代硫酸钠的滴定管调零。 7、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由深棕色变为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4~5滴,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达到滴定终点。 8、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硫代硫酸钠毫升数乘以0.7即为有效率的克数。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保险粉溶液2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甲醛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醋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在用滴管在锥形瓶中滴加3~5滴淀粉溶液。 7、将装有0.1N碘液的滴定管调零。 8、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滴定到蓝色不消失为止。 9、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碘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碘液毫升数乘以2.2即为保险粉的浓度。 丝光钡值的测定 步骤: 1、分别把同一产品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品布用清水洗一遍并烘干。 2、分别称取上述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布各2g。 3、用剪刀将其分别剪成5mm×5mm的小块,并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4、分别向两锥形瓶中加入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各30ml。 5、摇动各锥形瓶,使织物小块完全浸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放置2小时。 6、分别取两烧瓶中的溶液各10ml,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情况下,分别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丝光前、后织物浸泡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分别消耗的盐酸体积数,分别记为V1和V2。(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7、取10ml 未经浸泡织物上述氢氧化钡溶液在酚酞作指示剂的情况下,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盐酸体积,记为V0。(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8、钡值计算 钡值=【(V0–V2)/(V0–V1)】×100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或量浓度一定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浓盐酸溶液、蒸馏水、容量瓶、漏斗。 【实验步骤】 1、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NaCl:50g*6%=3g ;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2、用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3%=,所以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体积为26ml),蒸馏水25g(体积约为25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分别转入试剂瓶内,并贴上标签,区分开来。 3、配制250ml,2mol/L的稀盐酸 (1)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1,则 C1*V1=*2mol/L 12mol/L*V1=*2mol/L 解得该体积为 (2)用量筒量取的浓盐酸 (3)在烧杯中加入少量(大大少于250ml)的水和量取好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稀释。 (4)使用漏斗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用水洗涤盛过盐酸的量筒和烧杯,并把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6)定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直至溶液凹液面达到250ml刻度。 (7)压紧容量瓶瓶盖将溶液摇匀。

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实验目的] 1.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学习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的溶液(特别是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物质的溶液,如蔗糖溶液)后,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φ,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转角或旋光度。它与偏振光通过的溶液长度l和溶液中旋光性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即φ=αc l 式中,α称该物质的旋光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偏振光通过单位长度(1分米)、单位浓度(1克/毫升)的溶液后引起振动面旋转的角度。c用克/毫升表示,l用分米表示。 图1-1 观测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的实验原理图 实验表明,同以旋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旋光率;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旋光率与入射光波长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现象称为旋光色散。本实验我们采用钠黄线的D线(入=589.3纳米)来测定旋光率。 若已知待测旋光性溶液的浓度c和液柱的长度l, 测出旋光度φ就可由上式计算出其旋光率。显然,在液柱的长度l不变时,依次改变浓度c, 测出相应的旋光度φ,然后画出φ~c 曲线—旋光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出旋光率α。理论上,温度在14°~30°C 时,蔗糖的旋光率为:αt=(66.412+0.01267c-0.000376c2)[1-0.00037(t-20)] 。 利用求出的旋光率,测出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可确定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浓度。[装置介绍] 1—光源;2—会聚透镜; 3—滤光片;4—起偏镜; 5—石英片;6—测试管; 7—检偏镜;8—望远镜物镜; 9—刻度盘;10—望远镜目镜; 图2-1 旋光仪示意图

氯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doc文档)

课题2氯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实验原理: 氯化钠是无色的电解质溶液,在稀溶液范围内,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即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准备五个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测其电导率,可作出电导率-浓度图,通过直线回归可得工作曲线。然后测未知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根据工作曲线即可找出对应的浓度值。 实验仪器: CBL系统、TI-83 Plus图形计算器、电导率探头、试管(×5)、吸水纸、电子天平、100毫升容量瓶、10毫升吸量管(×2)、洗耳球、100毫升烧杯(×2)、玻璃棒。实验试剂: 氯化钠晶体、蒸馏水、5毫升未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称取0.585gNaCl晶体,配制成100mL溶液(浓度为0.10mol/L)。 2. 按下表分别在五根试管中配制五个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编号0.10mol/LNaCl溶液(mL)H2O(mL)浓度(mol/L) 1 2 8 0.02 2 4 6 0.04 3 6 4 0.06 4 8 2 0.08 5 10 0 0.10 4. 打开CBL和图形计算器的电源,按计算器上蓝色的APPS 键,选择3:ChemBio,运行ChemBio程序至主菜单“MAIN MENU”。(图1、2、3) 图1 图2

图3 图4 5. 在图形计算器中设置电导率探头。 ?在“MAIN MENU”中选择1:SET UP PROBES。(图4) ?按 1 ENTER 输入电极的数目。(图5) 图5 图6 ?在“SELECT PROBE”菜单中选择6:CONDUCTIVITY。(图6) ?按ENTER 。(图7) ?按 1 ENTER 作为通道的编号。(图8) 图7 图8 ?选择1:USE STORED,用已储存的校准值。(图9) 图9 ?选择5:H 0-20000 MICS为量程,并把电导率探头上的量程开关也调到相应位置。

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醋酸是一种弱酸,如果用强碱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在滴定终点突变点前的pH会维持在4~6之间,因此变色范围在4~6之间的指示剂不适合,例如甲基橙就不适合。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2.实验原理 2 1 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醋酸,可以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以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2 2 NaOH在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得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比真实值偏高,最终使实验测定结果偏高,因此,为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必须将NaOH 溶液以标准酸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标定。标定时遵守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其中参加反应的NaOH与KHC8H4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实验用品 31试剂 醋精、糯米甜醋、白醋、陈醋、自制家醋、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活性炭、酚酞。 32仪器 烧杯、容量瓶、玻璃棒、锥形瓶、25mL酸式滴定管、25mL碱式滴定管、漏斗、滤纸、铁架台、托盘天平、25mL移液管、婆梅氏重表、分析天平、洗耳球。 4.实验操作 42食醋的中和滴定 421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上述滤液各25mL,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配制成稀醋酸溶液。 422将上述各种稀醋酸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中并调整液面在“0”刻度线或以下,读取刻度。 423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200g NaOH固体,配制成500mL溶液。 424将上述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中,并调整液面读取刻度。 425根据不同食醋的特点,分别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入约20mL、10mL、5mL溶液于锥形中,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读取滴定管中刻度。 426左手控制碱式滴定者,右手不断摇晃锥形瓶,当锥形瓶里溶液呈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再褪色,停止滴定,读取滴定管刻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新)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n=C V,配制标准浓度的溶液 实验用品 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蒸馏水。 实验步骤 (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要求平视)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结果 计算出溶质的质量 实验结论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备注 重点注意事项: (1)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 (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 (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4)溶解时放热的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移液; (5)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后液体的体积刚好为容量瓶标定容积。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

冰醋酸含量测定报告

冰醋酸含量测定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冰醋酸的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供应商提供的冰醋酸的浓度含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CH3COOH%>=98%)。 实验器材:烧杯三个(50ml)锥形瓶两个(带活塞1个)(250ml)酸式滴定管1个100g的精密电子秤一个 .滴管2个 实验原料:100ml的冰醋酸(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的氢氧化钠(L的NaoH是无色透明液体,有腐蚀性)酚酞指示剂(主要是为了测 定溶液的碱性)蒸馏水(500ml以上)(注意不能用自来水) 实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冰醋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酚酞试剂遇碱变色的原理.往稀释的冰醋酸溶液中滴入的NaOH溶液,直至溶液变成微红色。(通过化学反应, 可知1摩尔的醋酸消耗1摩尔的氢氧化钠。测出消耗多少体积的氢氧化钠, 就可以算出消耗多少摩尔的氢氧化钠,进而计算出消耗多少质量的醋酸,通 过反应消耗醋酸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百分比,就求出样品中醋酸的含量百分 比。) 化学反应式: NaOH + CH3COOH = CH3COONa + H2O 计算公式:CH3COOH%={N(NaOH)*V(NaOH)*样品重(g)*1000}*100% 实验步骤:1.先在实验室充分准备好此次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原料。(拿一个250ml的锥形瓶(带活塞)到车间的助剂室提取100ml的冰醋酸,并立即盖好塞子。 贴上标签)其他的材料均可在实验室提取。 2. 分别给烧杯编上(1、2、3)号,锥形瓶((装有样品醋酸的为1)、装稀 释的醋酸为2),滴定管(1、2) 3.开电子秤(待电子秤显示数据),接着把烧杯1放到电子称上面称量,调 零。并关闭好各个电子称的各个门。 4.把装有醋酸的锥型瓶半倾,将滴管1伸进醋酸溶液的中间吸取溶液,接着将 滴管1取出,并盖好锥形瓶1瓶子。 5.先打开电子称的顶门,将滴管1伸入电子秤上空中,滴2-3滴()左右的醋 酸溶液,关好电子秤的顶门,待秤上读数稳定,读取读数,并记录读数g。 6.把滴定管放到烧杯2中,迅速打开电子秤的侧门,将烧杯1取出,并用蒸馏 水进行稀释(将蒸馏瓶嘴贴着烧杯1口环绕注入蒸馏水),导入锥形瓶2 中,25ml左右一次,进行四次,共100ml, 7.关闭电子秤,将其他器材与移到滴定管旁边。并在滴定管下方放一张白纸, 防止滴定管漏出的NaOH溶液腐蚀试验台。 8.用滴管2吸取酚酞试剂,往锥形瓶2滴入1—2滴酚酞试剂。 9.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到烧杯3.在将烧杯3的氢氧化钠溶液缓慢的倒入滴 定管中,使得滴定管的液面升到刻度10ml左右。 10.将烧杯3沾取滴定管口溢出的NaOH溶液,读取滴定管的数据,并记录V2. 11.将锥形瓶2放到滴定管的正下方,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旋转开关(主要是为 了控制滴定管的滴定速度。)一滴,一滴的放,右手拿着锥形瓶2.晃动锥形

用旋光仪测量糖溶液的浓度

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浓度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后的旋光现象. 2. 了解旋光仪的结构原理,学习测定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的方法. 3. 进一步熟悉用图解法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 WXG-4型目视旋光仪、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温度计 【实验原理】 一、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以横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而E与H互相垂直,也都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因此光波是一种横波.由于引起视觉和光化学反应的是E,所以E矢量又称为光矢量,把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E与光波传播方向之间组成的平面叫振动面.光在传播过程中,光振动始终在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线偏振光,简称偏振光[见图1(a)].普通光源发射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辐射而产生,单个原子或分子辐射的光是偏振的,但由于热运动和辐射的随机性,大量原子或分子所发射的光的光矢量出现在各个方向的概率是相同的,没有哪个方向的光振动占优势,这种光源发射的光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见图1(b)].还有一种光线,光矢量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也就是光振动在某一方向上较强,这样的光称为部分偏振光[见图1(c)].

二、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 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起偏的装置称为起偏器.常用的起偏器有人工制造的偏振片、晶体起偏器和利用反射或多次透射(光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而获得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所形成偏振光的光矢量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或称透光轴)一致.在偏振片上用符号“ ”表示其偏振化 方向. 鉴别光的偏振状态的过程称为检偏,检偏的装置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也就是检偏器,两者是通用的.如图2所示,自然光通过作为起偏器的偏振片①以后,变成光通量为0φ的偏振光,这个偏振光的光矢量与偏振化方向②同方位,而与作为检偏器的偏振片③的偏振化方向④的夹角为θ.根据马吕斯定律, 0φ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通量 20cos φφθ= (1) 透射光仍为偏振光,其光矢量与检偏器偏振化方向同方位.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通量φ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0θ=时,透射光通量最大;当90θ=时,透射光通量为极小值(消光状态),接近全暗;当090θ<<时,透射光通量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同样对自然光转动检偏器时,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透射光通量不变.对部分偏振光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通量有变化但没有消光状态.因此根据透射光通量的变化,就可以区分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三、旋光现象 偏振光通过某些晶体或某些物质的溶液以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如图3所示,这个角α称为旋光角.它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和溶液中旋光性物质的浓度C 成正比,即 m LC αα= (2) 式中m α称为该物质的旋光率.如果L 的单位用dm ,浓度C 定义为在1cm 3溶液内溶质的克数,单位用g /cm 3,那么旋光率m α的单位为(o)cm 3/(dm ·g).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四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四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 pH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2. 学习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 3. 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解离平衡: HAc(aq) + H2O(l) ? H3O+(aq) + Ac- (aq) 其解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c (H3O+)/cθ][c(Ac-)/ cθ] Kθa HAc(aq) = —————————————c(HAc)/ cθ 若弱酸HAc的初始浓度为C0 mol?L-1,并且忽略水的解离,则平衡时: c(HAc) = (C0 – x)mol?L-1 c (H3O+) = c(Ac-)= x mol?L-1 x Kθa HAc = ———— C0– x 在一定温度下,用pH计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弱酸溶液的pH。根据PH = -㏒[c (H3O+)/cθ],求出c (H3O+),

即x,代入上式,可求出一系列的Kθa HAc,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温度下醋酸的解离常数。 实验所测的4个p Kθa(HAc),由于实验误差可能不完全相同,可用下列方式处理,求p Kθa(HAc)平均和标准偏差s: n ∑ Kθai HAc i=1 θ Ka HAc = ———————— n S = 三.实验内溶(步骤) 1.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配制 2.不同浓度醋酸溶液pH的测定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温度_18_℃ pH计编号____标准醋酸溶液浓度_0.1005_mol?L-1 实验所测的4个p Kθa(HAc),由于实验误差可能不完全相同,可用下列方式处理,求p Kθa(HAc)平均和标准偏差s: n ∑ Kθai HAc i=1 Kθa HAc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