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探究

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探究
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探究

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探究

发表时间:2011-05-20T08:32:38.15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作者:何欣然[导读] 通过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观察两极反应的现象,从而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何欣然(河北省定兴县第三中学,河北定兴 07265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35-02 摘要:学生通过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的学习探究,观察两极反应的现象,从而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关键词:原电池;最佳;实验方案

原电池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通过原电池的学习,观察两极反应的现象,从而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和得到电子被还原这一氧化与还原的本质过程,认识还原剂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和氧化剂得到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的物理现象。

中学化学课本中的原电池,是将两个不同电极插入到一种溶液中组成的,实验的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安全简便,第二科学可行,第三要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实验的理论分析;二、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三、实验结论分析及拓展探究。

一、实验的理论分析

实验原理:以Zn—Cu硫酸原电池为例。

Zn和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失电子成为离子溶解到硫酸中,H+得电子成为H2从溶液中析出。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出现微粒间的电子转移(传递)和气体的生成。但这些都是一般性的化学反应,是大量的微粒间无序状态进行的。而原电池则通过一个特定的装置,使Zn的失电子成为离子与H+得电子成为气体析出,分别在两极发生。并在两极间的外电路产生单向的有序流动的电子--电流。中学化学的原电池实验,就是要通过让学生观察:第一,气体生成位置的变化(由直接接触面生成变成另一电极生成);第二,生成气体速率的变化;第三,反应中伴随有电流的产生。从而探讨这些现象出现的本质,由原始的化学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进一步认识原电池工作的原理。

首先,实验设计应考虑:第一,试剂的选择:从需要明显的反应现象考虑应选择强酸,从安全环保需要观察生成氢气方面考虑应选择非氧化性、非挥发性酸,所以应选择用稀硫酸做反应试剂,避免选择挥发性的硝酸、盐酸,虽然从相应理论分析,盐酸导电性能应该更好一些,但我们一般不选择盐酸。

第二,电极的选择:从便于取用,反应速率适中考虑应选择锌/铜或锌/碳棒做反应电极。第三,在室温状态下,影响实验现象的所用酸的浓度,电极极板的面积,以及两极间的距离等几方面是决定实验进行及实验现象的主要因素,所以实验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据以上分析,我们维持室温条件,通过调整1.硫酸溶液浓度;2.两极板锌片铜片面积;3.两极间距分别进行三组实验,对比观察分析,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二、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使用相同的铜片、锌片,控制相同极间距,取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室温实验步骤:

1. 检查药品、仪器是否完备;

2. 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是否正确安装;

3. 分别配置以下浓度的硫酸溶液5%、10%、15%、20%、30%,分别加入到100ml烧杯中;

4. 分别取5组相同的Zn、Cu电极,连接电流表,控制两电极间等距离加入溶液中,观察现象,待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电流表读

数;

理论上,在一定范围内硫酸浓度越大,则单位时间迁移到铜片上的H+越多从而铜片上产生的氢气就越多。(超过60%接近浓硫酸时则逐渐出现钝化现象,本实验不再做探讨。)但本实验最佳现象应该是电流计有明显电流数据,铜片产生气泡多而快,锌片上气泡少,所以最佳硫酸浓度为 15%。

第二,两极间距离3 cm,15%硫酸溶液,调整电极(指浸入溶液的面积,室温)实验步骤:

1. 取15%硫酸溶液加入到100ml烧杯中;

2. 分别取(长×宽cm)1×2、1×

3.5、1×5三组Zn、Cu电极,控制两电极间等距离加入溶液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说明,电极浸入溶液的面积越多,锌片上气泡少,铜片产生气泡多而快。基于装置的限制,实验结果分析最佳电极面积1×5 cm2。

第三,采用15%硫酸溶液,相同电极面积1×5,调整两极间距,室温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 流.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电池的一种,其电化反应不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 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池相对。 定义 在高中阶段来说,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其原理也是通 过化学反应(在正负极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子流,从 而产生电流的。其中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概述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 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 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1.将两种活 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单质)(Pt和石墨为惰性电极,即本身不会得失电子)(一种是相对较活泼金属一种是相对较不活泼金属)2.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 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3.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 ..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 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 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 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 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 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 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 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 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 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物化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2) 掌握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概念的理解; 4) 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 根据可逆热力学体系的要求设计可逆电池,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值,计算电池 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 、△S 、△H 。 二、实验原理 1.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不能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因为电池与伏特计连接后有电流通过,就会在电极上发生生极化,结果使电极偏离平衡状态。另外,电池本身有阻,所以伏特计测得的只是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而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只能在无电流通过电池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采用对消法。对消法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源,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源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电池电动势测定原理: Hg | Hg 2Cl 2(s) | KCl( 饱和 ) | | AgNO 3 (0.02 mol/L) | Ag 根据电极电位的能斯特公式,正极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其中)25(00097.0799.0Ag /Ag --=+ t ?;而+ ++-=Ag Ag /Ag Ag /Ag 1 ln a F RT ?? 负极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因其氯离子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定值,故其电极电位只与温度有关,其关系式: φ饱和甘汞 = 0.2415 - 0.00065(t – 25) 而电池电动势 饱和甘汞理论—??+=Ag /Ag E ;可以算出该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与测定值 比较即可。 3.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G 、△H 和△S : 如果原电池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且电池在可逆条件下工作,则此电池反应在定温定压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 -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 ()2Zn Zn s Zn a e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u Cu a e Cu s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u Zn Zn s Cu a Zn a Cu s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u Zn Zn C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u Zn a a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u a RT E E nF a +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 ln 2Cu Cu Cu RT F a ??+ + += - (9-6) 22,1 ln 2Zn Zn Zn RT F a ??+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是当221Cu Zn a a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原电池地探究教学

原电池的探究教学 我们知道,当两种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有电流通过,此时,化学能就会转化为电能。我们把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种金属插入电解质溶液之后,使不同电极电势高低不同,当用导线连接时便形成了电流。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其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②有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主要起导电的作用;电解质溶液本身可以参与反应,也可以不参与反应);③形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 即负极材料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材料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正负极时,经常会出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接受原电池这个概念时,对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并不十分清楚,而只是凭死记硬背去学习,故而一旦遇到新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因而我们可采用探究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电池的结构。首先,我们 用锌片、铜片、稀硫酸要求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 同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下列问题:①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有什么现象发生?②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③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④电子流动的

方向如何?⑤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最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加深其印象。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清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动方向,我们还可以再让学生做一个补充实验:纯锌、粗锌分别与稀硫酸的反应。教师首先要指明粗锌的主要成分,它的冶炼过程。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现象:有杂质(含非金属碳)的锌反应速度快于纯锌。为了进一步证实不纯的锌反应速度快,我让学生想办法人为地给纯锌加杂质。学生提出了几种方案,向有酸液的纯锌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办法或者在纯锌上缠绕细铜丝的办法或者用一根细铜丝插入装有纯锌和稀硫酸的试管,并把铜丝接触纯锌表面。观察氢气是铜丝表面放出。反应速度也变快了,操作时把铜丝从锌表面移开,再接触反复几次。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议论,先不提问题,因为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了问题,这正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训练、充分发展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时机。教师只需要倾听他们的议论并适当解答他们的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要集中学生的问题加以系统化,并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取小块锌板、铜板(事先焊好导线)把它们分别接在电流表上,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把导线反接再观察。让学生阐述现象并说明产生不同偏转方向的原因(如图)。 在学生讨论并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可以知道:在这些反应中锌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沿导线(或直线接触)经过电流表转移给铜,酸中的氢离子在铜表面得电子。成氢原子氢分子而成氢气,被还原,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并是按一定方向转移的(如图)。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分类原电池电解池 定义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形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①外加直流电源,形成回路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③有电极 电极名称负极正极阳极阴极 反应类型氧化还原氧化还原 外电路电子流向负极流出、正极流入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阴极,阴离子流向阳极 电流流向内部负极流向正极阳极流向阴极外部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流向正极 二.原电池的原理 (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三.原电池,电解池的判断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 四.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相对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一般,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要能发生反应,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2)根据在两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判断。如:甲醇燃烧电池,顾名思义,甲醇燃烧一般生成二氧化碳,则碳的价态升高,失电子。所以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3)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负极;若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正极,燃料电池除外。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固体物质,则C为此原电池的正极。 (4)根据某些显色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显色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淀粉、高锰酸钾溶液等)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化合价升降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 (5)根据外电路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规定:在外电路中电子流出的电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叫正极。 (6)根据内电路中自由离子的运动方向规定:在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的电极叫负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叫正极。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Zn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 ?);E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后,进而 C mol- 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 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2Zn Zn s Zn a e ++ -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 u C u a e C u s + +-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 u Zn Zn s C u a Zn a C u s ++++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 u Zn Zn C 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 u Zn a a +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 u a R T E E nF a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ln 2C u C u C u RT F a ??+ ++=- (9-6) 22,1ln 2Zn Zn Zn RT F a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 是当221C u Zn a a +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B. 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 Mg片上有气泡产生 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 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E﹥D B、A﹥B﹥D﹥E C、D﹥E﹥A﹥B D、D﹥A ﹥B﹥E.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是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的金属或能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流向;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极。 是 9.______极,发生1011 34.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硝酸铜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 35.下列物质的组合,不属于铝热剂的是 A.FeO+Al B.Mg+Al2O C.Al+V2O D.Al+Cr2O3 36.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高一化学《原电池》专项练习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原电池实验报告.doc

word 文档可编辑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设计 【实验目的】 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实验原理】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实验用品】铅笔芯、Cu 片、铁钉、Zn 片、电流计、导线、 稀H 2SO 4、酒精、CuS04溶液、西红柿2个、 【实验过程】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_______ 失去电子变为离子进入溶液, _______ 在Cu 片上得到电子变为单质析出 电子由 流经 到达 __________ 为负极, _________ 为正极。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发生了 移动,形成了电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方程式 I P 稀 Zn 片: Cu 片: Cu 片: 电流计:

实验现象 解释或电极反应式 word 文档可编辑 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对比实验1: 实验装置 tag 二 J_J"匚二 J -B T"!_IC^i . ? Il/o* 实验结论:形成原电池,必须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对比实验2: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r~?^\ 实验现象 解释或电极反应式 OiSDi 弱 jft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及电极反应式 word 文档可编辑 对比实验 3: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_ 电流计指针 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形成原电池,必须有两个 的电极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原电池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学习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解析:要求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原理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①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②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2、解析: (1)通过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Zn2++H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实验一原电池电动势测定

实验一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 -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电池由正、负两极和电解质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

【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φ+,负极电势为φ-,则电池电动势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

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KCl 溶液。 实验步骤 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 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 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 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50 mL 烧杯中分别加入1/2 杯深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 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50 mL 烧杯中加入约1/2 杯饱和氯化钾溶液,将制备好的两个电极管的弯管挂在杯壁上,要保证电极管尖端上没有气泡,以免电池断路。

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说课 高一化学 朱红芹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专题第三单元,把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之后,电解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运用与巩固,使学生在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新型电池的发展的拓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情考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化学学科基础较差,对探究型实验的设计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利用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器,比如手机,而引发的对手机电池的关注,激发学生了解电池的欲望,推动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动机。电化学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纵观这几年各地的命题,电化学知识的考查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重点考查电极名称、离子或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电极附近或整个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填空题重点考查电极反应式和电极总反应式的书写,利用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解释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并提出防护措施、解释某些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以及进行有关计算等.以新型环保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用电解法制备用常规方法难以制备的物质以及电化学与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机结合的试题将是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学习目标:本节化学实验的设计是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化为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掌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 教法学法:设疑引导,形成方案,自主探究,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通过PPT 展示生活中的火力发电厂,各种电池等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预习教材p40,学生回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一是有正负极;二是有电解质溶液;三是构成闭合回路。 设置疑问: 一是原电池的两极材料有要求吗? 二是必须是电解质溶液吗? 三是如何检验构成闭合回路是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四是铜,石墨--硫酸能构成原电池吗? 五是完成上述探究实验需要哪些设备和药品? 学生讨论: 【结果】实验用品:2个锌电极,2个铜电极,2个石墨电极,2个烧杯,稀硫酸,导线若干。(教师给出)盐桥镁电极,铝电极,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指导: 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装置如下: 实验一:实验探究电极的构成〈甲图〉 ①A 、B 两极均选用石墨作电极,现象_______________; ② A 、B 两极均选用铜片作电极,现象______________; ③ A 极用锌片,B 极用铜片,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④ A 极用锌片,B 极用石墨,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溶液的构成〈甲图,A 极用锌片,B 极用铜片) ①液体采用无水乙醇,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用硫酸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对比实验,探究乙图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将锌、铜两电极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铜,石墨--硫酸能构成原电池吗?学生预测分为两部分,等待实验探究求证。 【分组实验】 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教师做好巡视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纠正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填好实验报告单。 【能力提升】 (1)镁铝稀硫酸电池 (2)镁铝氢氧化钠电池 板书设计: 标题: 原电池 一、 构成条件: 1、 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3、 闭合回路 4、 氧化还原反应(放热)

2020高中化学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训练试题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一、选择题 1、现有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Cu+2H 2O=Cu(OH) 2 +H 2 ↑,有人想根据该反应设 计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铜为负极,碳为正极,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可以铜为正极,碳为负极,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C.可以铜为负极,碳为正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D.该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 2、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 3 B.正极为C,负极是Fe,电解质溶液为FeCl 2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 2(SO 4 ) 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 4 3、若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则该原电池的构成是( ) A.A B.B C.C D.D 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5、下列示意图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A B.B C.C D.D 6、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 == 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A.铜片、铁片、FeCl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 3)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 2(SO 4 )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铁片、Fe(NO 3)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7、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hi;+,负极电势为hi;-,则电池电动势E = hi;+ - hi;-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

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KCl 溶液。 实验步骤 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 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 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 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50 mL 烧杯中分别加入1/2 杯深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 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50 mL 烧杯中加入约1/2 杯饱和氯化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篇一: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_浙江大学 (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实验类型:中级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冷文华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补偿法测量原电池电动势,并用数学方法分析二、实验原理: 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的原理: 必须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极化作用的存在将无法测得可逆电动势。 为此,可用一个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动势对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这时测得的两级的电势差就等于该电池的电动势。 如图所示,电位差计就是根据补偿法原理设计的,它由工作电流回路、标准回路和测量电极回路组成。 ①工作电流电路:首先调节可变电阻,使均匀划线AB上有一定的电势降。 ②标准回路:将变换开关合向,对工作电流进行标定。借助调节使得 =0来实现 = CA。③测量回路:扳回,调节电势测量旋钮,直到 =0。读出。 -25高电势直流电位差计: 1、转换开关旋钮:相当于上图中,指在处,即接通,指在 1,即接通未知电池。 2、电计按钮:原理图中的。 3、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中、细、微旋钮相当于原理图中的可变电阻。 -1-2-3-4-5-6 4、电势测量旋钮:中间6只旋钮,×10,×10,×10,×10,×10,×10,被测电动势由此

示出。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位差计一台,惠斯登标准电池一只,工作电源,饱和甘汞电池一支,银—氯化银电极一支,100 容量瓶5个,50 滴定管一支,恒温槽一套,饱和氯化钾盐桥。 -1 试剂:0. · C 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1-1-1-1 将0. ·的 C 溶液分别稀释成0.0100 ·,0.0300 ·,0.0500 ·,0.0700 -1-1 ·,0.0900 ·各100 。 2、根据补偿法原理连接电路,恒温槽恒温至25℃。 3、将转换开关拨至处,调节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中、细,依次按下电计旋钮粗、细,直至检流计 示数为零。 4、连好待测电池, | 2C 2, C (饱和)‖ C (c)|A C |A 5、将转换开关拨至 1位置,从大到小旋转测量旋钮,按下电计按钮,直至检流计示数为零为止,6个 小窗口的读数即为待测电极的电动势。 -1-1-1-1 6、改变电极中c依次为0.0100 ·,0.0300 ·,0.0500 ·,0.0700 ·,0.0900 -1

原电池化学实验报告

总实验目的: 研究原电池中各种因素对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大小的影响 总实验用品:碳棒、铜棒、万用表(自备)、烧杯、导线(带夹子)稀硫酸2mol/L、5mol/L、10 mol/L(递增即可,或者现配,则需配溶液用具),钠块、镁片(一卷,放心,用不完)、铜片、铝 片、锌片、铁片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负极金属活泼性对电压、电流的影响。 实验器材:碳棒、万用表(自备)、烧杯、导线(带夹子) 实验药品:稀硫酸2mol/L,钠块、镁片、铝片、锌片、铁片 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正极活泼性对电压、电流的影响 实验器材:碳棒、万用表(自备)、烧杯、导线(带夹子) 实验药品:稀硫酸2mol/L,碳棒、镁片、铜片、铜棒、铁片、锌片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负极金属表面积大小对电压、电流的影响 实验器材:碳棒、万用表(自备)、烧杯、导线(带夹子) 实验药品:稀硫酸2mol/L,镁片(多个) 实验四(合在实验一中) 实验目的:研究钠作负极的原电池 实验用品:碳棒、导线(带夹子)、稀硫酸2mol/L、钠块、锡纸(被乌鸡白凤丸的药丸壳所替代)、万用表(自备)、烧杯

附加实验以苹果为电解液的原电池 实验总结: 1、当负极一样时,正极是铜要比正极是碳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要大。 2、当正极一定时,负极越活泼,产生的电压和电流整体上呈增大 趋势。(不排除例外) 3、正负极都一定时,负极表面积越大,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在整体 上是呈增大趋势的。(怀疑最后一组全加起来有问题) 4、当两极都是氢前金属时,较活泼的一极是负极。电压稳定,电 流从大到小突变较大,最终保持在较小数值。 5、当两极都是氢后金属时,上述现象更加明显。突变时较大,之 后电压电流都很低。 6、苹果也能形成原电池。之前的结论依然成立。可怜的苹果……小组成员: 崇煜明张捷然韩涧镇朱千袤傅小勇赵英灼李城鋆李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