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油剂调研报告

驱油剂调研报告
驱油剂调研报告

驱油剂调研报告

目录

1提高采收率与驱油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驱油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2化学驱油剂的发展现状、应用、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聚合物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聚合物驱油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目前我国聚合物驱油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聚合物驱油的应用 (3)

2.1.4聚合物驱技术现在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表面活性剂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使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表面活性剂驱研究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碱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碱驱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碱水驱主要的应用方法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复合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复合驱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二元复合驱 (8)

2.4.3三元复合驱 (9)

2.4.4复合驱油体系的深化:从三到二,从有碱到无碱 (9)

2.4.5 ASP三元复合驱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几种新型的前沿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超分子化学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分子沉积膜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3纳米液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4生物酶驱油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3化学驱油剂新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4国内外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国外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国内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聚合物驱大规模工业应用及配套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复合驱油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高温高盐高粘高蜡等苛刻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泡沫复合驱油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扩大驱油剂的原料来源 (17)

4.2.6驱油剂与驱油强化剂共同发展 (17)

驱油剂调研报告

1提高采收率与驱油剂概述

1.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石油作为极其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大约2.038亿吨。2010年3月中国国家能源局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中国今年石油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2.1亿吨,比2009年增加5.5%。原油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 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驱油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

通常把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石油的过程称为一次采油,把以补充地层能量为目的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而通过注入其他其他流体和采用物理、化学、热量、生物等方法改变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提高水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EOR)的定义为除了一次采油和保持地层能量开采石油方法之外的任何能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四大类: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化学驱、微生物采油。驱油剂(oil-displacing agent)是广泛应用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助剂。2化学驱油剂的发展现状、应用、存在问题化学驱分为: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复合驱。三次采油中,凡是向注入水中加入化学剂,以改变驱替流体性质、驱替流体与原油之间界面性质,从而有利于原油生产的所有方法都属于化学驱范畴。而对应的化学剂则称为聚合物驱油剂、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碱驱油剂、复合驱油剂。

2.1聚合物驱油剂

聚合物驱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2.1.1聚合物驱油的发展

聚合物驱技术由于其机理比较清楚、技术相对简单,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比较早,美国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展了室内研究,1964年进行了矿场试验。1970年以来,前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都迅速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世界有200多个油田或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近年来,研制出具有耐温、耐盐、抗剪切的新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它是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少量疏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由于疏水基团的疏水作用以及静电、氢键或范德华力的作用而在分子间自动产生具有一定强度但又可逆的物理缔合,从而形成巨大的三维立体网状空间结构。其独特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1.2目前我国聚合物驱油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东部油田都已进入开发末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而新增储量又增加越来越缓慢,并且勘探成本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控制含水,稳定目前原油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最终采收率,经济合理的予以利用和开发,对整个石油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为止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技术,国家也十分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既重视了室内研究,又安排了现场试验,使得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技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化学驱中又以聚合物驱技术最为成熟有效。聚合物驱机理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驱替相粘度,调整吸水剖面,增大驱替相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油藏非均质性严重,而且原油粘度高,比较适合聚合物驱。对全国25个主力油田资料的研究表明,平均最终水驱波及系数0.693,驱油效率0.531,预测全国油田水驱采收率仅仅为34.2%,剩余石油储量百亿吨。目前这些已经投入开发的老油田,大部分已经进入高出程度、高含水期,开展新的采油技术十分必要。国内自1972年在大庆油田开展了小井距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以来,我国的大庆、胜利、大港、南阳、吉林、辽河和新疆等油田开展了矿场先导试验及扩大工业试验。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共同努力,这一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驱油效果和驱替动态可以较准确的应用数值模拟进行预测,聚合物已经形成系列产品,矿场试验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并形成配套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聚合物驱技术规模最大,大面积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聚合物驱技术成为我国石油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2.1.3聚合物驱油的应用

1972年我国开始在大庆油田开始进行聚合物驱试验。大庆油田的油层特征是渗透率较高,油层温度较低(45℃),油层水的矿化度较低,基本满足聚合物驱条件。在1987年到1988年萨北地区现场试验的基础上,1990年又在中西部地区开始试验。这些试验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吨聚合物增产原油150吨。大庆油田将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于整个油田,并建设生产聚丙烯酰胺工厂。大庆油田聚合物驱自1996 年投入工业化应用以来, 已经取得

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2002年,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年产油量已经突破千万吨,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以其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保持大庆油田持续高产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胜利油田从1992年开始在孤岛油田开展了注聚先导试验,1994年在孤岛和孤东油田开展了注聚扩大试验,1997年进行了工业推广应用,均得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到2001年底共实施聚合物项目15个,覆盖地质储量19700万吨,注入井749口,受益井1312口,已经累计增油474.36万吨,达到了年增油131万吨的水平。同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室内聚合物产品筛选及配方研究技术、方案优化技术、数模跟踪预测技术、矿场实施跟踪评价技术等。

大港油田从1986年开始对其主要油田,港西油田的一部分地层进行聚合物驱的先导试验,试验历时约两年半,增产效果比较明显。试验前产量为每天7吨,到1989年中期,每天为80吨,增产效果达到十倍以上。平均含水也有大幅度下降。试验表明,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平均1吨聚合物增产原油300吨。长远目标是把聚合物驱技术运用到整个油田。国内的其他油田也都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以期望能成为特高含水油田降水增油、增加可采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1.4聚合物驱技术现在存在问题

目前聚合物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聚合物注入油层后, 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进一步水解, 破坏聚合物的稳定性, 大大降低聚合物的驱油效果. 同时地层水和注入水矿化度低有利聚合物增粘. 因为水的矿化度高, 可导致聚合物的粘度降低, 增加聚合物的注入量, 从而增加成本, 不利于聚合物驱油的应用. 因此需在抗温、抗盐研究方面加大力度, 筛选出适合的添加剂, 使驱油剂不仅有较强的增粘性, 同时也有较好的稳定性。

目前,各大油田的研究方向大都放在新型廉价质优的聚合物研究上,疏水缔合物、改性聚丙烯酰胺等。目前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就正在做适合高温高盐高矿化度地层的新型聚合物的现场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几年,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2.2表面活性剂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双亲官能结构,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分子主要分布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粘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还表现在使亲油的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原油乳化、提高表面电荷密度及油滴聚并等作用。表面活性剂驱分为稀体系和浓体系。浓体系指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2 %以上的体系。稀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一般小于2 % 。

一般认为,能使原油采收率大幅提高的表面活性剂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能使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降至较低的程度,应低于0.01 mN/m~0.001 mN/m,具有适宜的溶解度、pH值、浊点和相持性;可降低岩层对原油的吸附作用;在储油层的环境中,能长时间保持理化稳定性,耐盐性好,对电解质不敏感;能与大部分的储油层接触,提高驱油率;具有可以接受的成本。

2.2.1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

对强化采油的研究起源于20年代,从那时起,人们就试图将各种化学产品加到水中,碱当然成为首选。当然也进行过碱驱的矿场试验,但结果不佳。1932年,Bartell和Miller总结了化学驱油过程,并指出使用象Na2CO3、K2CO3之类的碱驱油,在实际应用时没有成功的先例。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格鲁特曾提出多环磺化物和木质素亚硫酸盐这类表面活性剂有

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这可能是第一次提出将表面活性剂应用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中。大约40年前,Reisber和Doscher首先建议将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碱的水溶液中,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60年代末70年代初,Taber,Sregemeir,Melose和Brandner确立了应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决定性条件,即只有油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间界面张力降到10.3~10.4才能应用表面活性剂驱油。Schuler等人发现在碱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可起到比单独表面活性剂和碱都要好的效果。Wilson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确实可以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有几个鼎盛时期,分别为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其中五十年代以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为主,七十年代则使用了石油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并进行了许多矿场试验,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或是因为不合理的配方,或是由于对地层条件的认识不足,还可能是没有矿场经验。但如果设计合理,操作得当,表面活性剂驱油在技术上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在国内,黄宏度等人以大庆原油馏分为原料,通过氧化、皂化反应可制出石油羧酸盐,该石油羧酸盐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驱油效率,并研究了石油羧酸盐体系的流度。国内很多研究单位从本地区的石油原料出发,合成石油磺酸盐,包括大庆减三线馏份油,克拉玛依的石油馏分,玉门油田的原油和馏份油。对石油磺酸盐体系的界面性能研究得也比较深入,大庆油田引进了美国的一种石油磺酸盐(ORS)正在进行矿场试验。李干佐等人详细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为微乳液驱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天然混合羧酸的三元复合驱体系进行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以工业副产物木质素和重烷基苯为原料,合成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盐,同时进行了烷基芳基磺酸盐的研究,目前正在积极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理论研究工作。

尽管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历史已经很长了,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较大,驱油机理比较复杂,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虽然有先导性试验成功的例子,但不能保证在其他油田也能获得成功。

2.2.2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使用现状

在表面活性剂驱油中,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易于在地层发生吸附和沉淀,且不易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所以一般不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曾有较早的应用,前苏联曾使用过不同品种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用做驱油剂。我国也进行了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吸附、模拟驱油等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是应用和研究最广泛的一种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石油羧酸盐、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和木质素磺酸盐。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便宜,最具工业化潜力。

2.2.2.1 石油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是六十年代开发出来的价格低、效率高的三次采油产品,人们对其合成、表征、性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实践中研究得最多的是以常减压二线(或)三线油品为原料磺化所得的产品。被磺化的是原料中的芳香成分,因而工业品一般是含有磺酸盐、未磺化油、无机盐的粘稠物。

由于其成分复杂,常用“当量”的概念来表征石油磺酸盐。一般认为当量高于450的石油磺酸盐为油溶性,低于350的为水溶性,在350-450之间的为油水两溶性。曾经认为高当量的组分是降低界面张力的有效成分,也容易被吸附;低当量的组分可以改善水溶性,中等当量的组分则可作为牺牲剂,因此宽当量的石油磺酸盐才具有较强的驱油特性。但宽当量的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会发生色谱分离,引起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变化。

2.2.2.2 重烷基苯磺酸盐

重烷基苯是合成洗涤剂生产中的高沸点副产品,约占粗烷基苯产量的10%,价格较低,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可以被磺化的芳香族成分,适当馏分的重烷基苯磺化物可以有效的用于三次采油。国内对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研究很重视,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无锡轻工业大学等先后对重烷基苯磺酸盐驱油体系进行了研究。

2.2.2.3 石油羧酸盐

美国宾州大学使用烷烃气相氧化法制备了石油羧酸盐,报道说可以驱出40-50%的二次原油。黄宏度等人利用大庆原油的几种馏分油为原料进行气相氧化,氧化物经皂化得石油羧酸盐。该表活剂可以在较宽的盐浓度范围和不同的纯烃及大庆模拟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且具有较好的抗二价阳离子的能力。

2.2.2.4 木质素磺酸盐

作为造纸工业的副产物,木质素废液或被排放到江河中,或被低值利用,现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木质素极其黑液可以被应用到三次采油中。早在1931年,DeGroot和Monson就取得了注木质素采油的专利;70年代末80年代初,Kalfoglou对木质素做牺牲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期,Neale和Hornof等人对木质素的界面活性及其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木质素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存在有利的协同效应;80年代末90年代初,Texco公司的研究人员将亲油基团引入到木质素分子中,以增加其亲油活性。

2.2.3表面活性剂驱研究前景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包括可商业化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驱油机理的研究两个方面。由工业副产物生产驱油剂,具有价格和环保的双重优势,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但象其它驱油剂一样,在具体应用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使表面活性剂驱油的风险性很大,因此理论研究必需先于应用。只有从机理上阐明采收率的提高,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矿藏条件和具体应用情况。现在普遍认为超低界面张力是提高采收率的最主要原因,而影响超低界面张力的原因很多,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很受重视,可以说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说明上和成因上。扎实的理论研究工作才能尽量减少实际应用中的变数,为提高原油产量打下牢固基础。

2.3碱水驱油剂

碱驱是以碱剂的水溶液作驱油剂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它也叫碱溶液驱或碱强化水驱。对于原油中含有较多有机酸的油层可以注入浓度为0.05%~4%的NaOH、Na2CO3等碱性水溶液,在油层内和这些有机酸生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称为碱水驱。单纯碱水驱的采油机理十分复杂,可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产生润湿性反转、乳化、乳化夹带、自发乳化和聚并以及硬膜溶解等机理采出残余油。

2.3.1碱驱的发展

注碱法(碱水驱)是阿尔汉格尔斯基和日耳凯维奇在20年代开始研究的。

四十年代初期在阿塞拜疆,吕进行研究的结果曾发现,使用弱碱性地层水(主要是碳酸氢钠溶液)驱替含有大量环烷酸(0.1%-2.6%)的原油,比那些注入硬型地层水或海水的地区的原油采收率要高3%一15%。在阿塞拜疆油田上进行了注天然弱碱水方法的矿场试验。那时,由于天然碱水资源的限制而末获得应有的发展。

美国Wittier油田于1966年开始进行注NaOH碱水驱的现场试验。在进行矿场试验的过程中也用示踪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入苛性碱溶液之后,高渗透带的水力传导系

数几乎没有减少。

碱驱油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中研究应用最早的,人们对碱水驱进行深入研究是因为碱刑要比表面活性剂便宜得多。但由于碱耗和其可操作碱浓度范围过窄,粘性指进、结垢等原因,矿场试验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应用。

2.3.2碱水驱主要的应用方法及特点

2.3.2.1苛性钠溶液驱油法

苛性钠溶液主要是为了驱替高活性原油。采用这种试剂能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波及效串和驱油效率。提高驱泊效率依靠急剧降低“石油—碱溶液”相界面上界面张力,而波及效率的提高则是由于在产层内形成乳化液的缘故。

该方法可应用于油田开发的任一阶段。但是在开发的早期采用此方法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此时由于原油的乳化作用,在提高驱油系数酌同时也增加了产层受该法作用的范围。

苛性钠溶液的浓度,要根据能在“原油—碱溶液”界面上达到最小的界面张力值来选择。同时要考虑到碱在产层岩石中的吸附量和与地层水中的盐发生作用所需要的碱量。对于不同的条件,这个浓度变化的范围可能极为广泛(从0.05%到1%-2%)。

苛性钠溶液是用钙和镁盐含量不大于0.12mol/1的淡水配制的。海水和地层污水只有淡化之后或利用化学剂将钙和镁盐沉淀后方可使用。

溶液段塞的大小可以按照油井泄油范围内产层孔隙体积的10%-25%来考虑。段塞的大小与产层的非均质程度有关,对于均质油层大致为10%-1s%,对于层状非均质油层则约为l5%一25%。在多并排开发系统中(尤其是五排的)段塞的规模可能还要大一些。

2.3.2.2含食盐的苛性钠溶液驱油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超活性原油油田的开发。研究发现,水中具有食盐(Nacl)能使“原油—苛性钠溶液”的界面张力降到所要求的水平(0.01mN/m)。所需要的最低苛性钠浓度明显降低,当水中含有2.2mg/l食盐时,可以使苛性钠的最低浓度降低10倍。

苛性钠溶液和食盐的浓度可根据使“原油—溶液”相界面上的界面张力降到0.0lmN/m以下并使苛性钠和食盐达到最低耗量的目的加以选择。苛性钠和食盐溶液段塞的大小同样可根据其非均质程度为产层孔隙体积的l0%一25%。

2.3.2.3含硅酸钠的苛性钠溶液驱油方法

对于开发活性或低活性原油的油田,不能够把希望寄托在急剧地提高驱油效率上。在此清况下,必须提高驱替前线上原油的乳化程度。硅酸钠是—种较好乳化物质。采用含硅酸钠的苛性钠溶液能提高产层(尤其是非均质产层)的原油采收率,主要是因为高粘度的稳定的乳化液能增加产层的波及效率。

溶液中的硅酸钠浓度可从0.05%到2%,而苛性钠浓度则从0.05%到0.5%。这些数值对以通过接近地层条件的实验室研究加以确定。溶液段塞的规模为产层孔隙体积的10%-25%,也可造成梯级状的溶液段塞。据推测,梯级状的段塞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头一批碱溶液主要是与地层水和岩石的泥质胶结物发生反应。

2.3.2.4热碱水驱方法

实验资料所指出的,在注碱水溶液之前预先向地层注热裁体就能够通过加热而驱替出低渗透夹层中的油以及建立碱与原油开始接触的表面。注热碱水驱与普通的碱水驱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于强化了注碱水机理的全部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方式的热碱水驱的效果取决于具体原油向碱水溶液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因此定性上这些作用方法可能有以下不同的结果: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形成不稳定的乳化液;形成很高粘度的“油包水型”乳化液;形成不稳定的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这种乳化液在注热碱水溶液的过程中,当温度和含盐量增高时会被破坏;形成低粘度细分散的乳化液,在进行热碱水驱过程中能保持自己的稳定性。

此外,在论证热碱水驱的工艺参数时还必须考虑随着温度的增高同储层岩石作用的碱耗量会大大增加。因此,最优的注入温度应当根据采收率的增加和具体储层条件下所需要碱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2.4复合驱油剂

2.4.1复合驱问题的提出

为提高石油采收率,对于驱油机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就化学驱而言,经典的方法有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和碱水驱油等。聚合物驱油就是通过向井下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控制和改善流度比(注入液流度与原油流度之比),提高波及效率(注入液接触到的油层体积与油层总体积之比)以采出更多的原油。表面活性剂(包括稀体系和浓体系)驱油机理十分复杂。碱水驱油则是通过碱水与原油中的酸性活性组分相互作用,就地生成表面活性物质,使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降低,原油被乳化、富集,然后采出。从当前化学驱的发展趋势来看,己不是单纯的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碱驱,而是彼此相互结合。多种化学剂(多元)复合可产生某种协同效应,使得界面张力在非常低的化学剂浓度下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这种协同效应的效果远远大于单元驱的效果。而这正是复合驱的最重要特征。即复合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驱油成分组合起来的驱动。驱油成分指化学驱中的主剂(碱、活性剂、聚合物)。它们按不同用量、方式组合成复合驱。

影响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因素包括:地质因素(油藏非均质性)、物化参数(界面张力、残余油饱和度、碱耗及化学剂吸附、驱替液粘度等)、起始条件、操作参数等。其中,界面张力是影响驱油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4.2二元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是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结合,以表面活性剂为主,降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通过添加聚合物,使体系粘度增大,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更好提高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技术。

2.4.2.1国内二元复合驱技术应用现状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相继开展了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2003年9月,胜利油田率先在孤东油田七区西南部Ng54-61层进行了二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标志着胜利油田成为国内第一个将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进行工业化应用推广的油田。截至2008年底,孤东油田七区西南部实验区快中心井区已累计增油10万吨,提高采收率14.7%;整个试验区已累计增油20.1万吨,提高采收率7.25%。

辽河油田于1993年3月在锦16块东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地面工艺试验,由于注入聚合物溶液粘度剪切幅度较大,实际的动态反映效果差,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试验效果不断改善。

1996年,辽河油田兴28块开展了“聚合物-碱”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 已取得较好效果。其中, 兴1井综合含水由98.4%降为85.6%,产油由0.9t/d上升到14.5t/d。外围观察井同样取得良好效果,兴191井综合含水由98.2%降为74.9%,产油由2.2t/d上升到14.2t/d。2000年,在曙

22号注聚站开展了“聚合物+碱”二元复合驱工业化地面试验,为辽河油田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007年,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在水驱后进入双高开采阶段,现有技术无法提高采收率情况,对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理论试验论证和调研,通过对地层储油层的分析和数据模拟,确定了采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对该区块进行三次采油开发的方案。2010年已在锦16块开展二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为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各区块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4.2.2二元复合驱技术发展前景

通过近20年对三次采油技术的论证和试验,结合各油田实际情况,形成了以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两种主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聚合物驱作为一种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在大庆、辽河油田各区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该技术本身的限制,通常只能提高采收率7 %~10 %,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有50 %以上的原油未被采出,为了提高采收率,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两种工艺技术。但是三元复合驱中的主要成分“碱”在硬水质情况下,容易结垢堵塞管道设备,因此该技术在某些油田开展受到了水质的严重制约。综合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优势,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取消了碱,形成了适合油田实际情况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为油田降水增油、盘活老区块、增加可开采储量做出重要贡献。

2.4.3三元复合驱

碱/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产生于80年代初,它以多种驱替剂的协同效应为基础。目前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研究中常用的驱替剂有: 碱剂(A) ,表面活性剂(S) ,聚合物(P) ; 三者协同使用就是碱剂-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ASP) 。此驱油技术即是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体系是从二元复合体系发展而来的。人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胶束/聚合物驱的特殊效果,但是,经济因素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而三元复合体系主要是为了用便宜的碱剂来代替价格昂贵的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有效化学剂的成本,这为复合驱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化学剂效率(总化学剂成本/采油量)来看,复合体系所需要的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总量,仅为胶束/聚合物驱的三分之一,复合体系的化学剂效率比胶束/聚合物驱要高。

从提高采收率来看,三元复合驱体系能够采出水驱剩余油的80%以上,可以与最好的胶束/聚合物驱相比,并高于一般的二元复合驱。

从驱油机理来看,三元复合驱比二元复合驱有更广的适应范围,并能明显地降低活性剂的吸附滞留。此外,三元复合驱比二元复合驱有更好的资金回收率。

2.4.4复合驱油体系的深化:从三到二,从有碱到无碱

尽管三元复合驱技术收到明显效果,但实践表明:某些适合化学驱的区块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丰富的钙、镁与三元复合驱中的碱结合产生沉淀。由此带来的严重的结垢问题是三元复合驱技术推广的致命伤。理论上讲,二元复合驱油既具有聚合物驱的优势,又有表面活性剂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的功效。但二元复合驱较之三元少了“碱”的作用,现有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如何靠表面活性剂使原油水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把残余油“强洗出来”,成为又一个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科研人员通过活性剂与原油构效关系和复配增效机理研究,提出用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解决了无碱复合体系表面张力较高的问题,从而研制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这一体系降低界面张力程度与三元相近,驱油试验每吨聚合物增油高于三元复合驱。胜利油田科研人员通过活性剂与原油构效关系和复配增效机理研究,提出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研制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成为国内二元复合驱油技术的领跑者。

深化二元复合驱油机理研究,针对不同单元的具体特点,研究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扩大应用范围,研发耐温抗盐驱油剂,将二元驱技术推广到Ⅲ类高温高盐油藏是石油工作者今后的目标。

2.4.5 ASP三元复合驱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从机理上看,ASP复合驱应该兼具碱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之长,并且具有三种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目前我国在ASP三元复合驱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大量矿场试验结果均表明,ASP复合驱的确具有很高的驱油效率,总采收率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0%左右。就提高采收率而言,这的确是一项很具吸引力的技术。但是在矿场试验中也暴露出一些经济与技术上的问题。

(1)表面活性剂的筛选与研制

ASP复合驱在经济上能否过关,关键之一是表面活性剂。ASP复合驱技术工业应用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是即要高效又要廉价,这的确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化学剂费用是影响化学驱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EOR技术不能工业化推广的重要原因。我国在“八五”、“九五”期间始终将国产化高校、廉价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常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可分为三类:

①石油磺酸盐:大多数用于EOR的表面活性剂配方中都含有石油磺酸盐。生产石油酸盐是原料润滑油经磺化除去芳香成分生产白油的副产品。由于对润滑油的需求有限,石油磺酸盐的供应短缺、货源不足。

②合成磺酸盐:这些磺酸盐价格比较高,但驱油效果更好。

③氧乙烯基磺酸盐:这类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虽然历经十余年的攻关,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距高效廉价、国产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

①扩大活性剂的原料来源。目前,生产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已经扩大至煤、页岩、微生物和工业废液等,如由煤加氢裂解产生的粗柴油或由煤焦油分馏得到的杂酚油,因含芳烃成分较多,是理想的制备磺酸盐型活性剂的原料;由微生物经新陈代谢得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已用于驱油;由造纸厂废液得到的木质素磺酸盐可通过改性而用于驱油。

②利用化学剂的协同效应。驱油化学剂一般是复配使用。而且,复配使用的效果往往优于同条件下单一化学剂效果的加和──协同效应(或称超加和效应)。

如单纯的石油磺酸盐和碱的水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5.5 mN/m和2.1 mN/m,而将二者复配后,界面张力可降至0.02 mn/m。合理地利用协同效应可降低活性剂用量,提高驱油效率──由此引发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就是,复合体系中化学剂相互作用机理──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和优化协同效应。

③开发具有综合功能活性剂。活性剂的功能有多种,如驱油增粘、杀菌、缓蚀、稳定粘土、抑制蜡晶析出、乳化降粘。把这些功能结合起来,是驱油用活性剂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2)减少化学剂的损失

在驱油过程中,化学剂在油藏孔隙中的吸附、滞留,使其中相当一部分损失在注入井附近的无效驱油区内。尤其是表面活性剂的损失更为严重,知致使驱油体系到达有效驱油区后的性能大幅度降低。在“九五”期间,我们针对大庆油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减少表面活

性剂损失的基本思路是:①筛选一种廉价的化学剂(无机物或有机物──钙皂分散剂有机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作为牺牲剂,预吸附;②通过对注入方式的优化设计,提高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利用率。很有效,但还有很大的改善潜力。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改善,有待于理论(化学剂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机理)和技术思路的突破。

(3) 抑制复合体系的组分分理(色谱分离)

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中,都发现复合体系在孔隙介质中运移和驱油过程中发生明显的组分分离。造成组分分离的原因是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子量不同,与孔隙表面的相互作用特性不同。由于组分分离,复合体系的协同效应(起加和效应)肯定会被弱化。目前,对于复合体系在油藏中的组分分离现象已得到了公认,但是,对于它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却仍存在很激烈的争论。

(4) 防垢、除垢

在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采油井井筒结垢,非常严重,检泵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三元复合驱技术就不能进入工业化应用。通过对垢的分析检测,主要成分是SiO2。这说明,体系中的碱将油藏骨架溶解了,对油藏的伤害不容忽视。目前,在矿场试验中,除垢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5)采出液处理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严重,而且其乳状液的结构非常复杂,硬化困难,采出液处理的成本高。经过“九五”的科研,现在我国已经开发出了一些高效破乳剂。今后的主攻方向是:即高效又廉价的硬乳剂与方法。

2.5几种新型的前沿驱油剂

2.5.1超分子化学驱油剂

聚合物HPAM驱油是目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但HPAM也存在一些缺点,它不适合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而我国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的大多属于该类油藏,因此,耐温抗盐聚合物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攻关的重点。针对普通聚合物HPAM的一些缺点,国内外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的研究,例如:超高分子量HPAM的开发研究、水溶性两性聚合物的研究以及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较高提粘能力的聚合物。这些研究虽有一些进展,但离实际要求还有一些距离。

某单位利用超分子化学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类驱油剂(称为超分子化学驱油剂),该类驱油剂不注重在传统驱油剂指标上达到最优,例如聚合物类产品高的粘弹性,表活剂类产品的超低界面张力,而是着重考虑驱油剂分子间的作用,以及驱油剂与地层和油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室内物模试验表明它确实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超分子化学驱油的主要机理有以下两点:(1)与地层的超分子化学作用降低了水相平均孔隙尺寸及渗透率,增加了驱替液流动时的附加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体积;(2)与原油之间的超分子化学作用使驱替液具有较高的粘滞力,提高了洗油效率。而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提高驱替液的波及体积,表活剂的驱油机理是提高洗油效率。

本项目所设计合成的超分子化学驱油剂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其售价低于聚合物HPAM 的价格;在一般油藏条件下,其与聚合物HPAM相比具有相当的驱油效果;超分子化学驱油剂的概念为耐温抗盐驱油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超分子驱油剂的耐盐性远高于聚合物及表活剂。

2.5.2分子沉积膜驱油剂

分子沉积膜驱油技术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膜剂分子依靠静电相互作用为成膜动力,膜剂有效分子沉积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形成纳米级超薄膜。由于能够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及较高的分子量,因此分子沉积膜同时具有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特点,是一项新兴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对于提高老油田注水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缩合聚合机理在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二丁胺)摩尔比为1,60℃下反应5-6h,得到产物的阳离子度接近100%,是一种线型直链聚合物表面活性物质MD-1膜剂分子;采用自由基聚合与开环聚合同时进行方式在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二丁胺)摩尔比为1.5:1,两种单体的浓度为50%,65℃下,反应5h,得到产物阳离子度接近24%,是一种带有支链的聚合物型表面活性物质MD-2膜剂分子。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仪和接触角测定仪作为评价工具,评价了MD膜剂的性能,确定了MD膜剂的最佳浓度是800mg/l;界面张力降低幅度不大,在同一数量级上;不管是亲油表面还是亲水表面,MD膜剂吸附后表面都向亲水转变;而且吸附损失小。本文通过单岩心流动驱替实验和双管并联岩心弱凝胶/MD膜剂复合驱油实验研究了MD膜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MD膜剂能够提高微观洗油效率。

2.5.3纳米液驱油剂

纳米液是由纳米剂(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驱油是一种新兴的采油技术,它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在水中形成几百个到几十个甚至几个纳米的小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大大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得注入流体在冲刷孔隙的过程中,使原油易于剥落成小油滴,而被驱替液驱替出来。另一方面,纳米液的颗粒对小孔道有暂时堵塞作用,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使未被波及到的原油驱替出来以达到提高采收率、降压增注的目的。

2.5.4生物酶驱油剂

生物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通过诱导和自发渗吸作用进入微观孔道,清洗、剥落、油膜,洁净油砂,降低原油与岩石的亲和力。生物酶制剂具有非常高的剥离固体粒子表面碳氢化合物(油)的能力,其作用过程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反应,能够快速的把碳氢化合物和它的附着物分开。当生物酶制剂被注入地层后,利用其本身的生物酶等多种成分特有性能,解除各种堵塞,疏通干净多条渗流孔道,诱导、激活、聚并成油流带,驱替干净生物酶制剂所波及区域的油,同时改善稳定产油口袋的岩石性能,通过解堵和诱导驱替双重作用尽可能激活油井最大效能。也就是说:通过生物酶制剂的作用,使近井堵塞区域的渗流效率大大提高,使油井产油口袋(近井地带)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不断保持充分且畅通的油流和丰富储油量,发挥油井开采的最大产能,利用生物酶及其活性物质的激活催化作用,促进化学作用快速进行,多种活性物质快速将油垢从堵塞处剥离、降解稀释;剥落和解除堵塞的垢质经降解、降粘稀释后同其它分散油快速聚并,形成稀释油墙,油流带;其中包括将乳化的死油和中断的死油诱导聚并形成连续的稀软油流带,通过孔喉。

其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用于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可应用于地层压力、孔隙度、渗透率良好,同层邻井产量较高,而自身产量低的井,利用生物酶可以打开新的出油通道,使该井达到或接近同层邻井的产量。可用于三次采油以后,用以解决在产量大幅度下降后,剩余油的采出问题。可应用于因长期注含油污水造成地层堵塞,注水困难的注水井,注入生物酶制剂后,可以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

3化学驱油剂新进展

耐温抗盐聚合物是化学驱用驱油剂研究的热点之一。化学驱油剂近年来的新进展主要也集中在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两性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多元组合共聚物和梳形聚合物

这五类三次采油用驱油剂的研制开发上。

(1)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

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的研制主导思想是研制与钙、镁离子不产生沉淀反应、在高温下水解缓慢或不发生水解反应的单体,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 S)、N-乙烯吡咯烷酮(N-VP)、3-丙烯酰胺基-3-甲基丁酸钠、(Na-AMB)、(N-乙烯酰胺)、(N-VAM)等,将一种或多种耐温耐盐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水解将受到限制,不会出现与钙、镁离子反应发生沉淀的现象,从而达到耐温耐盐的目的。

研究表明,当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小于40%时,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粘度随水解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的聚丙烯酰胺遇钙、镁离子不会产生沉淀;当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大于40%时,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粘度随水解度的升高而降低,溶液中的聚丙烯酰胺与钙、镁离子发生沉淀。

根据这一原理,解决聚合物的抗温抗盐问题,要求耐温耐盐单体占聚合物含量20%~60%(根据温度的不同而定)。这类聚合物能够真正做到长期抗温抗盐。但按现有的生产条件(合成原料、合成方法、生产工艺)得到的耐温耐盐单体成本太高,聚合活性远低于丙烯酰胺,聚合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量低、成本高,只能少量用于特定场合,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在经济上难以承受,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攻关研究,降低耐温耐盐单体的生产成本,提高单体的聚合活性。

(2)两性聚合物

两性聚合物是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同时引入阳离子和阴离于基团。在淡水中,由于聚合物分子内的阴、阳离子基团相互吸引,致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卷曲。在盐水中,由于盐水对聚合物分子内的阴、阳离子基团相互吸引力的削弱或屏蔽,致使聚合物分子比在淡水中更舒展,宏观上表现为聚合物在盐水中的粘度升高或粘度下降幅度小。

根据这一研制思想,两性聚合物满足大分子净电荷为零或分子链上正负电荷基团数目相等时,可使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盐水中的分子舒展状况变化不大,因而粘度的变化也较小,表现出抗盐的性能。但由于发生分子内阴、阳离子基团的内盐结构,溶解性能较差,而且油田三次采油用聚合物要求增粘能力很强,只有丙烯酰胺单体参与共聚,才能经济地达此目的。含丙烯酰胺的两性聚合物溶液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阴离子度(水解度)不断增大,分子链上正负电荷基团数目出现不相等,分子链的卷曲程度随矿化度增大而增大,溶液粘度大大下降,抗盐性能逐步消失。

更值得重视的是,两性聚合物的阳离子基团会造成聚合物在地层中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大,聚合物大量吸附在近井地带,严重影响三次采油效率,增大三次采油成本。可见,两性聚合物的抗温抗盐应用是有条件的,并不适用于油田三次采油领域。

(3)疏水缔合聚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其溶液特性与一般聚合物溶液大相径庭。在水溶液中,此类聚合物的疏水基团由于疏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在稀溶液中大分子主要以分子内缔合的形式存在,使大分子链发生卷曲,流体力学体积减小,特性粘数(η)降低。当聚合物浓度高于某一临界浓度(临界缔合浓度)后,大分子链通过疏水缔合作用聚集,形成以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动态物理交联网络,流体力学体积增大,溶液粘度大幅度升高。小分子电解质的加人和升高温度均可增加溶剂的极性,使疏水缔合作用增强。在高剪切作用下,疏水缔合形成的动态物理交联网络被破坏,溶液粘度下降,剪切作用降低或消除后大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重新形成,粘度又将恢复,不发生一般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在高剪切速率下的不可逆机械降解。

疏水单体主要有油溶单体、两亲性单体(同一单体中含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将疏水单

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因此,采用少量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可以出现经济高效增稠盐水的现象,这一特性使得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研制成为热点研究课题。

西北大学研发人员通过研究用氟碳链改性聚合物,与相同长度的碳氢链相比具有更低的内聚能密度和表面能,其疏水缔合作用比碳氢链更强。同时在结构中引入磺酸基团可以改善聚合物的耐盐性。从而合成了超临界CO2下含氟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经过大量的试验探索,国内已经合成出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系列样品的粉剂,经性能评价实验表明,在温度

<100℃,矿化度<100000mg/L,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盐水中的增稠能力明显比目前国内外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增稠能力高,能够满足油田三次采油用聚合物的要求。

(4)多元组合共聚物

综合考虑以上三类聚合物的特性,设计聚合物分子使其同时具有以上两类或三类聚合物的特点,即将阳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耐温耐盐单体、疏水单体、阳离子疏水单体分别进行组合共聚,这是目前国内外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5)梳形聚合物

梳形聚合物的研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研制的主要标是想解决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分子量高、分子内及分子间易于相互缠结、不易在表/界面上排列、难以在表/界面上吸附以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仍不高的问题。梳形聚合物的研制思路是在高分子的侧链同时带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由于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相互排斥,使得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卷曲、缠结减少,高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排列成梳子形状。

根据文献调研分析和从事耐温耐盐聚合物研究的经验,罗健辉认为采用仿照生物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抗盐聚合物结构有发展前途。增大聚合物分子链的分子结构的规整性,使得聚合物分子链的卷曲困难,分子链旋转的水力学半径增大,增粘抗盐能力得到巨大提高。这种提高聚合物抗盐能力的原理,正好与梳形聚合物的研制思路有极类似之处。

4国内外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4.1国外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20多年内,化学驱在美国运用越来越少,特别是表面活性剂驱几乎停止。2000年170个三次采油项目中,化学驱项目10个,仅占5.9%,化学驱原油产量1658bbl/d,占三次采油原油产量的0.2%。2000年与1998年相比,虽化学驱项目减少了一个,但原油产量却有大幅度的增加,由139bbl/d增加到1658bbl/d,这说明美国化学驱的应用规模近年有明显的扩大。

美国在应用聚合物调剖方面有较大发展。在深度调剖堵水方面已见到良好的效果,它已不再是单纯的增产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代替聚合物驱,或与聚合物驱结合使用,使聚合物驱获得更大的成效。其中新的深度调剖体系(胶态凝胶CDG)近几年受到普遍关注,多数矿场试验获得成功。例如,在有高渗透层窜流的非均质油藏Ash单元,应用非交联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CDG和整体凝胶三阶段处理的工艺技术,共注入聚合物和凝胶溶液0.262PV,增油235000~385000bbl,提高采收率17.2%OOIP,工艺成本为$0.91~$1.49/bbl。尽管美国的化学驱应用规模在三次采油占的比例很小,但美国能源部对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研究仍十分重视:①重点放在流体深部转向技术上,即凝胶或沉淀型调剖上。②加强了在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流变学等学科上的研究,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吸附损失等界面化学问题一直在进行理论研究。③在化学剂合成领域开发了多种耐温耐盐聚合物,在表面活性剂合成方面向高效廉价、耐温、抗盐方向发展。④通过识别诊断和图象系统研究油藏岩石性质和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对采油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用新认识提高采收率。

国外近年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化学驱技术——微生物-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微生物可以改变原油,产生酸性物质,并在油水界面上被碱混合物中和,对三元复合驱不起作用的原油应用该技术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创新技术。应用微生物和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的岩心驱油试验表明,微生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结合技术的原油采收率比单独微生物驱和单独三元复合驱都高。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化学驱技术的发展进步和高油价的有利条件,国外又开始重新考虑化学驱的应用问题,化学驱可能再次成为经济可行的油田规模的提高采收率项目。

4.2国内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

美国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20多年内,化学驱在美国运用越来越少,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中国化学驱技术已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聚合物驱技术于1996年形成工业化应用;“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形成了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剂的“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技术,胜利油田形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目前,已开展“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天然气”泡沫复合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

化学驱油剂作为三次采油的核心技术所在,在以后很长时期内将在以下方面呈现较大较快发展。

4.2.1聚合物驱大规模工业应用及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技术评价表明化学驱尤其是聚合物驱为我国近年来提高采收率的主攻方向,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项目攻关和现场试验的开展与扩大,我国聚合物驱在“九五”期间逐步发展形成了十大配套工艺技术,成功地实现了聚合物驱的工业化。配套工艺技术包括:注水后期油藏精细描述技术、聚合物筛选及室内评价技术、合理井网井距优化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注入井完井分注和测试技术;聚合物驱防窜技术、聚合物配制及注入工艺和注入设备国产化、采出液处理及应用技术、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和矿场实施等十大配套技术。目前大庆、胜利、辽河、河南等油区均已达到一定的工业性规模,聚合物先导性和工业性矿场试验均取得比水驱提高采收率7~10%以上的好效果,为老油田减缓产量递减、保持产量稳定作出了贡献。

“十五”以来,国内开展聚合物驱主要油田又系统总结了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聚合物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措施方法,进一步完善了聚合物驱配套工艺技术,为提高聚合物驱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4.2.2复合驱油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

复合驱基础研究在驱油机理、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驱油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提高驱油效率。各种形式复合驱不断被提出。

继胜利孤东小井距复合驱试验之后,大庆、胜利、辽河和克拉玛依也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多个复合驱先导和扩大试验,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大庆又在杏二区中部开展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提高采收率12%以上:包括6口注水井和13口采油井;采用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主段塞)配方为:1.2%Na2CO3+0.3%复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木质素磺酸盐PS)+0.15%聚合物3530S;从1997年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注入前置段寒(0.2%聚合物溶液)0.097 PV、主段塞0.309 PV、后置段塞(0.15%聚合物溶液)0.05 PV,2001年11月转后续水驱;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94.7%降至84.5%,日产油量由82t升至194t,累计增油10.42×104t,提高采收率5.27%,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2.04%;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注水井流动系

数和流度下降;注水利用率提高,每采出1t原油的耗水量由17.9t降至10.4t。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0%以上:①中区西部先导性矿场试验,1994年9月注入三元体系,1996年5月结束。累积注入化学剂0.603 PV,全区累积产油59366t,累积增油10804t,中心采油井累积产油8098t,累积增油4392t,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1.4个百分点;②杏五区中块先导性矿场试验,1995年1月注入三元体系,1997年4月结束。累积注入化学剂0.67 PV,四口采油井累积产油22988t,累积增油13774t,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个百分点;③小井距生物表面活性剂先导性矿场试验,1997年12月注入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1998年12月结束。累积注入化学剂0.741PV,全区累积增油7154t,中心井累积产油3517t,累积增油2841t,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3.24个百分点。

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我国复合驱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复合驱配套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复合驱配方体系优化设计、复合驱方案优化设计、复合驱井筒举升及防垢配套技术和复合驱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等。

4.2.3高温高盐高粘高蜡等苛刻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技术

由于PAM、HPAM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明显的分子降解,在高矿化度特别是高价金属离子含量高的油藏,其黏度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产生沉淀而丧失驱油能力,不适用于高温高盐储层。常规聚丙烯酰胺类驱油剂难以取得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国内近几年开发出了多种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些产品正在中试,有些产品已工业化。对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国内开展了大量的性能评价和驱油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试验。

中原油田卫18-4井组AMPS聚合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

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室内基本性能实验评价表明三元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较好,使用中试产品在卫18-4井组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聚合物驱转为水驱后,压力由15.4MPa降为13.5MPa,4口井的含水低于注聚前的含水基质2.5个百分点,日产油高于注聚前2~4t。

国内近几年交联聚合物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并开始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胜利油田研制开发了系列交联剂,可使国内外不同的聚合物产生交联增粘,适合于矿化度

8×104mg/L、温度低于80℃的油藏,1999年在孤岛渤19块进行了交联聚合物驱试验。试验选用AX-73聚合物和XL-2交联剂体系,采用清水配母液、污水稀释方式注入,设计注入0.25PV,分2个段塞注入。注聚后试验区注入井油压不断上升,全区平均压力从注聚前的4.4MPa提高到10.8MPa;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强度1.lm3/(dmMPa)下降到0.6m3/(d mMPa),转第2段塞后略升到0.7 m3/(dm.MPa)。至2002年1月,日产油由注聚前201t上升至325 t,综合含水由91.3%下降到86.3%,累计增油7.04×104t,提高采收率0.96个百分点。

“九五”期间,河南油田系统地开展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的研究,在交联剂研制生产、配方筛选优化、成胶机理、影响因素、渗流特性以及矿场试验的方案设计优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9~2000年期间,先后在下二门H2Ⅲ(50℃)、双河437Ⅱ1-2(70℃)、双河IV1-3(80℃)三个区块共12口注入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井的先导性试验。试验效果明显,注入压力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保持了聚合物驱的降水增油效果。

4.2.4泡沫复合驱油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三元复合驱及天然气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泡沫复合驱,是在三元复合体系中加入天然气,其中碱和表面活性剂能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σ<10.3mN/m),体系中的天然气分散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内形成泡沫,而聚合物既可增加体系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又可起固泡作用,使泡沫稳定。因而,泡沫复合驱既具有三元复合驱功能,又具有泡沫驱功效,所以

它能够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这一作用已经在室内的多次物理模拟实验中得到证实。

“九五”期间,大庆油田开展了大量泡沫复合驱的室内研究和两个矿场试验,其中北二东矿场试验取得了连续36个月含水在70%左右的良好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泡沫复合驱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4.2.5扩大驱油剂的原料来源

目前主要驱油剂的制备主要来自石油产品或石油化工产品,成本较高, 但来自煤、页岩、微生物和工业废液的驱油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木质素改性制磺酸盐。现阶段的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羧酸盐等驱油剂存在着原料来源不能保证、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木质素在自然界中的蕴藏量仅次于纤维素,全世界每年约可产生6×1014 t 木质素,是极具潜力的一种资源。同时木质素也是化学制浆过程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大约每生产1 t 纸就有约0.15 t 木质素排出,这不仅造成江河等污染,而且也是对天然资源的一种浪费。木质素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羰基、羧基等多种活性基团,因而可以通过磺化、氧化、烷基化、胺化、接枝共聚等改性反应,在木素中接入亲水、亲油基团或改变相对分子量大小,提高其表面活性,从而使木质素的一些改性产品具有一定的驱油能力。因此,无论从资源利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石油开采成本方面,木质素基驱油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造纸黑液研制复配驱油剂。进行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减缓多数油田衰老速度、维持原油稳产、减少我国对国外原油依赖程度的战略要求。复配体系有利于拓宽驱油剂与原油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范围,同时能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降低驱油剂成本,这对于目前存

在的三元复合驱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较低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我国造纸厂制浆下来的黑液中含有大量的碱和碱木素,却没有被有效利用。有研究以黑液用量1.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0.6 % , ,NaOH 用量0.3 %为配方,制得的复配驱油剂驱替柴油采收率可达84.95 %。该复配驱油剂对造纸黑液的有效利用,及降低驱油剂成本具有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华北石油管理局一项专利开发出一种油田注水井调剖与油层洗油、驱油、降粘、降凝为一体的多功能调剖驱油剂,它包括多种配方组合,均为有机和无机复合型,并以无机为主,有机为辅,由含油污泥、废泥浆、膨润土、氧化钙、水泥、聚合物、木质素、兼性厌氧微生物为原材料按不同的比例选配而成,不但根除含油污泥、废泥浆等污染物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具有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其配制工艺简单,调剖强度高、有效期长,驱油效果好、油田开发效益高,可在高含水油田及井组降水增油治理中广泛应用。

4.2.6驱油剂与驱油强化剂共同发展

由于驱油剂不能单独使用, 所以各种强化驱油剂作用的化学剂如示踪剂、防膨剂、调剖剂、油井堵水剂、牺牲剂、流度控制剂等必将随着驱油剂发展而发展。

目前常规示踪剂受聚合物等化学剂的影响大、可选择种类少、注入量大、成本高,放射性示踪剂对人体危害较大、检测困难等问题,为此需要开展油田新型示踪剂的研制与应用工作。现已筛选出可用于聚合物驱的系列化荧光水相示踪剂。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水敏储层,为防止粘土膨胀和运移对储层造成伤害,需使用防膨剂。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采出液含水率逐渐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向地层中注入一定量驱油剂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在三次采油中存在驱油剂与

防膨剂的配伍性问题。在油田水敏区块开展驱油剂与防膨剂配伍性的研究,考察驱油剂对防膨剂防膨效果的影响,发展配伍性较好的防膨剂对界面张力及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

调剖剂和驱油剂都可用于提高采收率, 但它们基于不同的机理。前者仅通过提高波及体

积增加采收率, 后者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波及体积而且可以通过提高洗油效率增加采收率。因此,可以认为, 驱油剂比调剖剂有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调剖剂可独立使用。对一个区块调剖, 可只用调剖剂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驱油剂则不能,它不能独立使用。驱油剂注入之前, 要用调剖剂调剖, 封堵高渗透层, 防止驱油剂窜流不起驱油作用。驱油剂注入之后要注入流度控制剂, 以保护驱油剂平稳通过地层。调剖剂与驱油剂都要求有好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调剖剂与驱油剂只有在区块综合治理中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8886696 10.67.169.226 第一节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 一、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 1、注入压力和注入能力的变化 注入压力的变化是聚合物驱过程中最早显现的一个特征。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以及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捕集,注入井周围油层的渗透率下降较快,导致注入初期注入压力上升较快,与注聚合物前相比最高上升2~5MPa。随着聚合物的注入,近井地带的聚合物吸附达到平衡,渗流阻力趋于稳定或缓慢上升。这表明,聚合物在油层中的传播能力好,不会发生堵塞问题。由此,可以早期判断聚合物与油层的配伍性及注入方案的合理性。转入后续注入顶替水驱替时,注人压力稍有下降,但仍比注聚合物前高1~3MPa,直到再稳定(图11-1)。 由于注入压力的升高,注入水粘度增加,渗流阻力增大,注入能力下降。初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下降较快,明显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稍有降低,与注聚合物前相比约下降1/3~1/2。但后续注水突破油井后,比吸水指数逐步上升,至见效末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图11-2)。 孤岛、孤东及胜一区聚合物驱试验测试资料同样也表明了这一规律,注聚合物溶液与注水时相比,启动压力上升,注人能力下降1/3左右。3个试验区启动压力平均上升1.67MPa左右,比吸水指数下降1/4或2/3(表11-1)。 图 11-1 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压力变化曲线

图 11-2 孤东油田七区西注聚合物扩大试验区比吸水指数变化曲线 表 11-1 先导试验注入井指示曲线测试结果对比 2、产液能力的变化 已经进行的聚合物驱矿场实施项目,一般都表现出在聚合物驱过程中油井流压降低、产液能力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以后,由于驱替剂粘度的增加,改善了水驱时不利的流度比,降低了驱油剂的流度,导致渗流阻力增大,使地层供液能力低于水驱供液能力。特别是在高含水阶段,由于油井含水降低,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产液指数。 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中心井中11-Jll井的流动系数由注聚合物初期的7.45D·m/mPa·s)连续降至注聚合物结束时的1.94D·m/(mPa·s),采液指数由24.4m3/d·MPa)下降至4.93m3/(d·MPa)。 在聚合物驱替过程中,地层压力、油井流压、油井含水及原油脱气对产液指数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在控制油井流压下采油时,在相同含水的情况下,随着地层压力不断恢复,产液指数则不断恢复;在控制地层压力下采油时,油井流压增加并不断恢复,则产液指数缓慢增加。 油井初始含水率也影响采液指数,在聚合物驱开始时,油井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液指数下降幅度越大。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油井含水率下降幅度越大,则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也越大。为了减小油井产液指数的下降,应当保持和提高地层压力,以保持较小的脱气指数,同时油井应加大机械采油强度,进一步降低流压。 3、产油能力和含水的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聚合物驱只是所谓的“改善水驱”,不能导致油井含水大幅度下降,采油量明显增加,采收率只能提高2.5%。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发现,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随着宏观和微观波及体积的增加,也会类似微乳液驱那样,使原油富集,形成“油墙”从而使油井含水大幅度下降,产油量明显增加,并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XXXX年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可编辑) 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xx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城区东半部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个居委会(含xxx、xxx两个街道居委会)xx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其中本地居民万人属地管理的市直单位余个。 办事处所辖的各居委会属典型的“城中村”除城区主次干道外基本上村村相连。 其规划建设完全遵循城市管理范畴其一本地居民与城区干部、职工、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混居其二大部分党政企事业单位分布在所辖的个居委会其三辖区除少量零星耕田外其它裸地已被市政府l 、财政体制。 办事处的城建管理服务中心和城建办在城建管理工作中无任何额外财政收入环卫办每年通过各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征收了一定数额的环卫费全部用于社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和聘请环卫工人工资开销。 、城建管理工作成效。 办事处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坚持“建管并重建管同步”的思路实行分包制把城建环卫工作任务分解到居委会分解到人实行奖罚并积极运用“”工作法动员群众主动出资筹款参与建设全面实行自筹、自管、自建并多次在辖区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清理违法违规建筑等专项活动。 几年来全处硬化背街小巷余条多万平方米铺设彩砖两百余处万余平方米配套建设下水道多米建设社区小游园个栽植花草树木十万

余株每个社区居委会均配套社区卫生所、便民小超市、幼儿园、文化茶馆、健身场地等两所以上改造升级公厕座建成垃圾中转站处组建了余人的环卫清洁队伍负责辖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内余万平方米范围的环卫清洁任务建成文明居民小区个植树余株绿化面积余平方米。 同时积极配合建成了市人民公园、xx游览区、xxx展览馆、xx 大道、xxx路、x高中、xx嘉园等市重点工程以及xx医院迁建、xx 学校等市重点在建工程。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混乱。 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在建筑房屋时无证违规建设、超标建设、不按规划建设、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私卖土地等。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 主要表现为游商小贩随处设点摆摊、临街商铺占道经营、农贸市场有市无商等。 、环境卫生脏乱差。 主要表现为生活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无分类环境卫生配套设施人为损坏严重等。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城市意识差。 办事处居委会的居民大部分是近几年在城市化过程中由农业户口转化成城镇户口的失地农民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小农意识和农村生活习惯无法立即适应新的城市生活造成城市生活意识淡薄在处理日常生活和生产方面随意性较强法律意识也不高因此出现了在建房、经商、环境卫生等方面不按程序或制度办事的状况。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尹强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现代生物技术已进入商品生产的激烈竞争阶段。据在京举行的关于“分子生物学进展”方面的学术报告会透露,美国科学院的院报中,每月的生物论文10倍于数理化天地论文的发表数量。这个数字显示了在当代人们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样,在商品生产领域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如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遗传工程方面,美国每年在该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高达100多亿美元,有200多家大生物技术公司从事有关方面产品商品开发,已生产出了多种生物制品。在市场上出售的有人生长激素、胰岛素、调节血压的人肾素,还有乙型肝炎疫苗;可使肿瘤枯萎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美国利用遗传工程正在研制生物制品的还有多种,如具有抗癌作用的肿瘤坏死素、能溶解血栓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及多种免疫系统调节制剂.科学工作者还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在现阶段的动物试验中,这种疫苗已使老鼠体内产生了艾滋病抗体,并开始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日本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也不甘落后,该国的科学家把生物技术看成是使日本的技术在2l世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跳板。日本引进美国的生物技术,派出大量人员去美国学习,同时鼓励本国的科研。日本已研制出促进红细胞形成的血细胞生成素,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 西欧各国在生物技术方面起步较慢,但在现代制药工业中生物技术却异军突起。他们在单克隆抗体和特异蛋白分子的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老企业也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各种高效酶制剂,用于食品加工和废物处理。还有,他们在细胞融合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番茄马铃薯的育成。在开发这类细胞融合技术产品时,除在产品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外,还在育种理论上有新发现。如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最有前途的是近亲植物细胞融合,它对提高品种质量效果明显。 俄罗斯生物技术研究也日趋活跃,他们在前苏联时期的研究基础上,先将遗传工程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力图培育出“早熟、高产、营养丰富、能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俄罗斯科学家还存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研究离子载体如何穿过细胞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了解这一点将使人们揭开细胞维持恒定状态的奥秘。 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某些项目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如存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人工器官,新华医院和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共同研制的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仅新华医院一家就用了300多例。过去不用人工肺死亡率达50%,现在应用新的人工肺,深低温手术无一例死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胸外医院、新华医院、人体代用材料研究所研制的人造血管、膨体心脏修补片已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特别应提到的是,我周在转基因抗病虫害作物、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克隆生物领域取得的成果亦是颇多。我国还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差距。 1 我国研制成功第二代人造血 查新报告显示,我国第一代人造血在临床应用中,已成功地抢救了400多名伤病员。研究第二代人造血的科研人员,在历时4年的探索中对氟碳人造血的合成、乳化、毒理以及药效等方面做了不少改进,储存期从半年延长到1.5年;它在血管中的半衰期也从原来的10 h延长到19.8h。这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人造血是国际生命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关注的热门课题。第二代人造血是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研制的。对第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调查 报告正式版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从此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志趣高昂,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

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

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对汽车的影响 (2)

汽油指标含量不达标对汽车的影响 1.抗爆性 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发动机燃料在汽缸燃烧时,发生剧烈震动,汽缸中出现敲击声和输出功率下降,排出黑烟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爆震。抗爆性表示发动机燃料可能产生的爆震程度。如果不易产生爆震,则认为该燃料的抗爆性好。抗爆性是发动机燃料的重要指标之一,汽油的抗爆性以辛烷值来。辛烷值越高,表示燃料的抗爆性越好,燃料的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结论: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油耗增加;使活塞、气缸垫、气门、火花塞、轴瓦等零件损坏,还会造成气缸的异常磨损。 2.铅含量 汽油中的重金属元素铅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大气中的铅含量很高,其中97%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进入大气中的铅95%以上为直径小于0.5微米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布广、危害大,人体中过量含铅不仅损害神经系统和肾,还能导致智商降低,影响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但是汽油中如果没有铅含量,发动机气门和气缸就得不到充分润滑,极易造成机件磨损。铅是指炼油厂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出厂前在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抗爆剂,其是一种带水果香味、具有剧毒的无色油状

液体,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而当进入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量时,便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同时对汽车的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结论: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对人体有害,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来,尤其对少年和幼儿中枢神经损伤最大。对汽车传感器及安装的三效催化转换器均有损害。 3.馏程 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是轻质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 蒸发温度 10%蒸发温度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增加机件磨损。 50%蒸发温度 5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它会影响发动机启动后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此温度愈低,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所用的时间就愈短,变速愈容易,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但50%温度太低,则燃料热值低,发动

【国内标准文件】常见颜色的RGB值

常见颜色的RGB值 2007年11月04日星期日 21:01 128/0/0 深红 255/0/0 红 255/0/255 粉红 255/153/204 玫瑰红 153/51/0 褐色 255/102/0 桔黄 255/153/0 浅桔黄 255/204/0 金色 255/204/153 棕黄 51/51/0 橄榄绿 128/128/0 深黄 153/204/0 酸橙色 255/255/0 黄色 255/255/153 浅黄 0/51/0 深绿 0/128/0 绿色 51/153/102 海绿 0/255/0 鲜绿 204/255/204 浅绿 0/51/102 深灰蓝 0/128/128 青色 51/204/204 宝石蓝 0/255/255 青绿 204/255/255 浅青绿 0/0/128 深蓝 0/0/255 蓝色 51/102/255 浅蓝 0/204/255 天蓝 153/204/255 浅蓝 51/51/153 靛蓝 102/102/153 蓝灰 128/0/128 紫色 153/51/102 梅红 204/153/255 淡紫 51/51/51 80%灰 128/128/128 50%灰 153/153/153 40%灰 192/192/192 25%灰 常见颜色的RGB值

(2008-05-10 14:51:24) 分类:经验交流标签:颜色rgb红色黄色紫色银色蓝色校 园 颜色 R G B 白色:FFFFFF 红色:FF0000 绿色:00FF00 蓝色:0000FF 洋红:FF00FF 墨绿:00FFFF 黄色:FFFF00 黑色:000000 爱丽丝兰:F0F8FF 碧绿:70DB93 巧克力色:5C3317 蓝紫色:9F5F9F 黄铜:B5A642 亮金:D9D919 褐色:A62AA2 青铜:8C7853 青铜2:A67D3D 藏青:5F9F9F 亮铜:D98719 铜色:B87333 珊瑚色:FF7F00 矢车菊兰:42426F 深褐色:5C4033 深绿色:2F4F2F 深铜绿色:4A766E 深橄榄绿:4F4F2F 紫色:9932CD 深紫色:871F78 深石板蓝:6B238E 深石板灰:2F4F4F 深黄褐色:97694F 深蓝玉色:7093DB 暗木色:855E42 暗灰:545454 暗玫瑰色:856363 长石色:D19275 砖红色:8E2323

关于X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

关于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X街道设立为民服务中心,配齐人员,强化服务,确保各项职权得到有效行使,推进了为民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快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一、基本运行情况 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位于X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占地面积XX平方米。软硬件设施齐全,配备有电子显示屏、X台车辆、X台电脑、X套办公桌椅和X余个档案柜。现有工作人员X人。已与办事中心实现联网。 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全街道与居民、企业、投资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及证照业务,统一收取有关费用,提供法规政策查询,设立了经贸投资、财政经管、优抚安置、城建规划、计划生育、司法调解、农业服务、人才服务八个窗口。在每个窗口都建立服务指南,同时利用电子屏幕公开办事程序,使群众对窗口服务事项、办事程序、需要证件一目了然。规范了印章的管理,设立印章使用登记薄,规范了审批、管理事项的开展。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工作规范等制度,使工作人员保持高效、公开、热情的工作状态。 二、取得的成效 X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依法行政、便民利民、公正公开和廉洁勤政为基本要求,以推进强镇扩权为目的,以规范镇级行政服务为重点,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创造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行政服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许多需要到市直部门办理的业务,现在可到办事处直接办理,避免群众“多跑腿、跑远路”现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惠民、为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是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坚决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微笑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避免了过去办事拖沓、各部门间互相扯皮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以来,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工委、办事处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群众信访量明显下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减少。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汽油的性能指标之令狐文艳创作

汽油的性能指标 令狐文艳 汽油的性能指标用汽油蒸发性、抗爆性、氧化安定性及防腐性来衡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汽油的抗爆性和蒸发性。 1、抗爆性 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常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标号亦越高,其抗爆性能越好。 发动机要产生动力,必须压缩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物,在做功冲程将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爆,产生强大的膨胀气体,推动活塞及连杆做功输出动力。气体压缩愈强,爆发力愈大,发动机动力越澎湃。但压缩比越大,形成爆燃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爆燃,是指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的电极中心形成电火花后,以电极为中心形成一个焰心,焰锋以一定方向和速率向整个燃烧室传播。远离焰心的油气混合物,如果在焰锋到达前开始形成爆炸性燃

烧,形成强烈的振动与冲击性压力波,称为爆燃。爆燃不但会引起发动机过热、油耗过高,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内部机件损坏,产生异响,时间一长易引发严重机械故障。这时就必须使用高标号汽油来保证不形成爆燃。标号越高,形成爆燃的趋势越小。 2、汽油的蒸发性 物理学中,把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或蒸发)。汽油的蒸发性是指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的难易程度。 不管是传统的化油器汽油发动机,还是揉合现代高科技的EFI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要使汽油燃烧产生爆发力,必须先使汽油形成汽化物质,再由火花塞点火产生动力。 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也越均匀。汽化良好的混合气燃烧速度快,发动机易起动,加速及时,油门响应快,同时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机械磨损,降低油耗及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但物极必反,若蒸发性过高,汽

油在炎热气候和大气压较低的地区易发生“气阻”而使车辆出现加油不畅、加速不起、易死火等故障。同时也会使汽油的储运损失增大。 汽油的选用 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我们无法知悉汽油的蒸发性等汽油性能参数,也没必要花时间了解,但有一点我们很容易知道而且需要用心选用,那就是汽油的辛烷值,即在加油站所加汽油标号的大小,再通俗一点就是指选择加90号汽油,还是加97号汽油。 目前,中国内地加油站出售的汽油主要有90号、93号及97号,部分沿海城市有98号汽油供应。一般称90号油为普通汽油,而97以上为高级或特级汽油。 要正确的选用汽油,我们必须先了解不当标号汽油给车辆带来的危害。 将低标号的汽油加在高压缩比的发动机上,除了会产生爆震外,还会连锁产生诸如功率下

标准色彩名称与rgb值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国际色彩标准名称与色值 LightPink 浅粉红#FFB6C1 255,182,193 Pink 粉红#FFC0CB 255,192,203 Crimson 猩红(深红) #DC143C 220,20,60 LavenderBlush 淡紫红#FFF0F5 255,240,245 PaleVioletRed 弱紫罗兰红#DB7093 219,112,147 HotPink 热情的粉红#FF69B4 255,105,180 DeepPink 深粉红#FF1493 255,20,147 MediumVioletRed 中紫罗兰红#C71585 199,21,133 Orchid 兰花紫#DA70D6 218,112,214 Thistle 蓟#D8BFD8 216,191,216 Plum 李子紫#DDA0DD 221,160,221 Violet 紫罗兰#EE82EE 238,130,238 Magenta 洋红(品红玫瑰红) #FF00FF 255,0,255 Fuchsia 灯笼海棠(紫红色) #FF00FF 255,0,255 DarkMagenta 深洋红#8B008B 139,0,139 Purple 紫色#800080 128,0,128 MediumOrchid 中兰花紫#BA55D3 186,85,211 DarkViolet 暗紫罗兰#9400D3 148,0,211 DarkOrchid 暗兰花紫#9932CC 153,50,204 Indigo 靛青(紫兰色) #4B0082 75,0,130 BlueViolet 蓝紫罗兰#8A2BE2 138,43,226 MediumPurple 中紫色#9370DB 147,112,219 MediumSlateBlue 中板岩蓝#7B68EE 123,104,238 SlateBlue 板岩蓝#6A5ACD 106,90,205 DarkSlateBlue 暗板岩蓝#483D8B 72,61,139 Lavender 熏衣草淡紫#E6E6FA 230,230,250 GhostWhite 幽灵白#F8F8FF 248,248,255 Blue 纯蓝#0000FF 0,0,255 MediumBlue 中蓝色#0000CD 0,0,205 MidnightBlue 午夜蓝#191970 25,25,112 DarkBlue 暗蓝色#00008B 0,0,139 Navy 海军蓝#000080 0,0,128 RoyalBlue 皇家蓝(宝蓝) #4169E1 65,105,225

MD分子膜驱油剂简介

MD分子膜驱油剂提高采收率

目录 一.分子膜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2) 二.分子膜的驱油机理 (3) 1吸附作用 (3) 2润湿性改变 (4) 3扩散作用 (4) 4.毛细血管的渗析作用 (5) 5.分子膜剂对油水界面性质的改变 (5) 三. 分子膜驱油剂特点 (6) 四.分子膜剂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 (7) 1. 分子膜剂注入浓度的选择 (7) 2.分子膜剂注入方式的选择 (8) 五.分子膜剂适用性 (9) 六.分子膜剂各种选井要求 (9) 1.分子膜驱技术对注水井选井要求 (9) 2.分子膜驱油技术对吞吐生产井选井要求 (9) 七.分子膜驱油剂驱油药剂用量的确定 (10) 小结 (11)

一.分子膜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MD分子膜驱油技术也称分子沉积膜(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 简称MD膜)驱油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油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三元复合驱等), 它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依靠静电相互作用沉积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改变了储层表面的性质和与原油的作用状态,使得注入流体在冲刷孔隙过程中,油水分布发生变化,而逐渐地被驱替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分子沉积膜可以成为一种改性水驱。即在水驱的基础上,增加了膜剂分子与岩石和原油的极性作用,来提高采收率。 分子沉积膜吸附示意图: 图1-1 MD膜吸附过程图1-2 MD膜吸附完成

分子膜剂主要技术指标: 二.分子膜的驱油机理 邦德007MD复合多元膜是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技术。MD多元膜油剂分子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依靠静电作用沉积在岩石表面,形成纳米级超薄分子膜,改变储层岩石表面的性质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使原油在注入流体冲刷空隙的过程中容易剥落和流动而被驱替出来,提高采收率。 MD膜剂在地层中微观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附作用、润湿性改变、扩散作用、毛细管自发渗吸作用以及界面性质改变等。 1吸附作用 当MD分子膜驱油剂溶液进入地层后,膜剂分子会在油膜脱落的岩石表面吸附,形成超薄膜,降低了原油与岩石表面间的附着力,使原油易于被外力剥落和流动,随产液流向生产井,从而提高原油的采

【CN109880607A】一种二元驱油剂及其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9130.5 (22)申请日 2019.03.25 (71)申请人 大庆华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南三 路21号 (72)发明人 李国军 刘长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代理人 周英华 (51)Int.Cl. C09K 8/584(2006.01) C09K 8/58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二元驱油剂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二元驱油剂属于油田开发技 术领域,是由两性表面活性剂55~60份,水36~ 39份, 助溶剂1~5份,润湿剂2~6份制成;其配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二元 驱油剂为0.025~0.4%、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为0.05 ~0.25%、 余量水。本发明提供的二元驱油剂中,各组份在协同效应下,无需加入碱,可以改变润湿 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数量级,从而 提高原油采收率。与传统的化学表活剂驱油体系 相比具有绿色环保、使用量小、水溶性好、价格低 廉等优点,并且其制备方法简便、切实可行,经济 效益显著, 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09880607 A 2019.06.14 C N 109880607 A

1.一种二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组份按重量份数制成:两性表面活性剂55~60份,水36~39份,助溶剂1~5份,润湿剂2~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为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十八烷基羟基丙基磺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或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中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为异丙醇、正丁醇中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润湿剂为卵磷脂、脂肪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一种或多种组份任意比例混合。 5.一种二元驱油剂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1)二元驱油剂为0.025 ~0.4 %; (2)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为0.05% ~0.25%; (3)余量水; 上述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浓度为1200 mg/L,分子量为1000~1500万。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 2 CN 109880607 A

汽油的性能指标

汽油的性能指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汽油的性能指标 汽油的性能指标用汽油蒸发性、抗爆性、氧化安定性及防腐性来衡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汽油的抗爆性和蒸发性。 1、抗爆性 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常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标号亦越高,其抗爆性能越好。 发动机要产生动力,必须压缩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物,在做功冲程将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爆,产生强大的膨胀气体,推动活塞及连杆做功输出动力。气体压缩愈强,爆发力愈大,发动机动力越澎湃。但压缩比越大,形成爆燃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爆燃,是指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的电极中心形成电火花后,以电极为中心形成一个焰心,焰锋以一定方向和速率向整个燃烧室传播。远离焰心的油气混合物,如果在焰锋到达前开始形成爆炸性燃烧,形成强烈的振动与冲击性压力波,称为爆燃。爆燃不但会引起发动机过热、油耗过高,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内部机件损坏,产生异响,时间一长易引发严重机械故障。这时就必须使用高标号汽油来保证不形成爆燃。标号越高,形成爆燃的趋势越小。 2、汽油的蒸发性 物理学中,把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或蒸发)。汽油的蒸发性是指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的难易程度。 不管是传统的化油器汽油发动机,还是揉合现代高科技的EFI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要使汽油燃烧产生爆发力,必须先使汽油形成汽化物质,再由火花塞点火产生动力。 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也越均匀。汽化良好的混合气燃烧速度快,发动机易起动,加速及时,油门响应快,同时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机械磨损,降低油耗及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但物极必反,若蒸发性过高,汽油在炎热气候和大气压较低的地区易发生“气阻”而使车辆出现加油不畅、加速不起、易死火等故障。同时也会使汽油的储运损失增大。 汽油的选用

国际色彩标准名称与色值

国际色彩标准名称与色值 2007-08-11 Named Numeric Color Name Hex RGB Decimal LightPink 浅粉红#FFB6C1 255,182,193 Pink 粉红#FFC0CB 255,192,203 Crimson 猩红(深 红) #DC143C 220,20,60 LavenderBlush 淡紫红#FFF0F5 255,240,245 PaleVioletRed 弱紫罗兰 红 #DB7093 219,112,147 HotPink 热情的粉 红 #FF69B4 255,105,180 DeepPink 深粉红#FF1493 255,20,147 MediumVioletRed 中紫罗兰 红 #C71585 199,21,133 Orchid 兰花紫#DA70D6 218,112,214 Thistle 蓟#D8BFD8 216,191,216 Plum 李子紫#DDA0DD 221,160,221 Violet 紫罗兰#EE82EE 238,130,238

Magenta 洋红(品 红玫瑰 红) #FF00FF 255,0,255 Fuchsia 灯笼海棠 (紫红色) #FF00FF 255,0,255 DarkMagenta 深洋红#8B008B 139,0,139 Purple 紫色#800080 128,0,128 MediumOrchid 中兰花紫#BA55D3 186,85,211 DarkViolet 暗紫罗兰#9400D3 148,0,211 DarkOrchid 暗兰花紫#9932CC 153,50,204 Indigo 靛青(紫 兰色) #4B0082 75,0,130 BlueViolet 蓝紫罗兰#8A2BE2 138,43,226 MediumPurple 中紫色#9370DB 147,112,219 MediumSlateBlue 中板岩蓝#7B68EE 123,104,238 SlateBlue 板岩蓝#6A5ACD 106,90,205 DarkSlateBlue 暗板岩蓝#483D8B 72,61,139 Lavender 熏衣草淡 紫 #E6E6FA 230,230,250 GhostWhite 幽灵白#F8F8FF 248,248,255

调剖堵水机理及药剂介绍

一、水井调剖机理 注水井调剖技术是改善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调剖措施可有效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可采储量,降低自然递减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水井调剖使用泵车或柱塞泵把调剖堵剂注入到水窜大通道深处或裂缝深处,封堵砂组强水洗层段水窜通道,后续注水由于惯性原因仍有一部分沿主通道注入,产生绕流增加扫油体积,增加层内动用程度,主产液井降低液量降低含水增加产油量;同时由于注入水在主水窜通道方向遇阻,加在其它方向或其它层段注水压力升高,其它方向或其它层段增加扫油体积,增加油层动用程度,表现低液井水驱能量增加,增加产液量产油量。通过调剖有效的解决井组层间层内、平面矛盾,提高开发效果。 水井调剖分为全井段混调和分层调剖两种。 二、油井化学堵水机理 油井化学堵水是使用化学堵剂封堵油井高渗高压主产液层,减少主产液层产液,减少油井层间干扰,释放其它产层产能,油井减低液量降低含水增加油量;同时由于高产液井方向压力升高,迫使注入水转向其它方向,增加扫油体积,增加油层动用程度,有力改善井组平面矛盾,提高开发水平。 油井化学堵水是水井调剖的有力辅助措施。水井调剖是“以面带点”,油井化学堵水是“以点促面”,保证调剖持续有效有力措施。 三、KY-Ⅱ低温膨胀凝胶调堵剂 1.调堵剂组成 该调堵剂由多种改性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与有机树脂活性中间体交联,在 稳定剂、调节剂的控制下,在20-80℃的温度条件下成胶、固化,形成本体凝胶。主剂为几种功能聚合物的复合物,交联剂等物质为有机材料,形成的调驱剂 不对油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该凝胶体吸水倍数可达1倍以上,具有较好的 粘弹性、柔韧性、变形性和破胶修复性,凝胶强度可在交联聚合物~粘弹体 范围内进行调节。 2. 调剖剂性能

关于在某地设立办事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在某地设立办事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模板) 一:市场分析 某地地处苏中交通枢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到处大兴土木,政府对外招商如火如荼,开发区建设蒸蒸日上。其中包括某地经济开发区,清浦工业园区,清河工业园区,淮阴经济开发区,楚州经济开发区,涟水经济开发区,洪泽县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金湖经济开发区,江苏盱眙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仅有三分之一。另外某地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是省政府首批确定的8个省级农业开发区之一,总面积271.8平方公里。伴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大量民房的拆迁,大批楼盘的兴建和许多基础设施的改造,给某地栅栏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巨大的空间。 经考察,在某地大都使用铸铁栅栏,少部分PVC栅栏和混凝土浇注的“罗马柱”,而组装式栅栏或类似我公司栅栏产品目前在某地的使用率几乎为零,所以无论从市场本身来说还是从产品在当地的竞争力来说,对于***栅栏,某地这个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都是值得我们全力去开发的一个市场。 同时在某地,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我们已经与某地楚州寅生化工,楚州宏瑞达科技,季桥中学,季桥小学等单位签定了意向性协议,这些工程将会在明年全面竣工,在某地设立办事处,就地生根,作为一个根据地,省却无谓的差旅费用,也为开发某地市场树立良好开端,塑造***品牌,建立***品牌在某地栅栏行业的影响力打下基础。 二(08年销售目标:销售额指标:600万人民币 1(目标销量分配计划如下: 某地办事处

业务经理业务员业务员合计 300万 150万 150万 600万 办事处销售目标毛利率公司毛利公司净利润 600万 25% 150万元 75万元 2(产品销售结构分配如下: 销量比例销售额毛利润毛利率系列类型 (,) (万元) (万元) , 轻型 38 ,228 ,57 A、B、E款普通型 30 ,180 ,45 重型 4 ,24 ,6 轻型 20 ,120 ,30 25, C、D款 普通型 5 ,30 ,7.5 M、Q款重型 3 ,18 ,4.5 合计: 100 ,600 ,150 3(办事处人员配置: 业务经理1名,业务员,人。 人员业务经理业务员小计合计 基本工资 2500元/月 1200元/月*2 4900元/月 58800元/年 三(办事处费用预算: 房租固话费合计水电煤气等办公用品日常用品 (两室一厅) 宽带费 (万元) 1.5 0.36 0.36 1.23 0.2 3.65 其中所需办公用品列表如下: 电话办公办公用品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文件柜合计传真机易耗品(万元) 0.2 0.4 0.2 0.05 0.08 0.3 1.23

汽油的性能指标

汽油的性能指标

————————————————————————————————作者:————————————————————————————————日期:

汽油的性能指标 汽油的性能指标用汽油蒸发性、抗爆性、氧化安定性及防腐性来衡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汽油的抗爆性和蒸发性。 1、抗爆性 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常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标号亦越高,其抗爆性能越好。 发动机要产生动力,必须压缩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物,在做功冲程将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爆,产生强大的膨胀气体,推动活塞及连杆做功输出动力。气体压缩愈强,爆发力愈大,发动机动力越澎湃。但压缩比越大,形成爆燃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爆燃,是指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的电极中心形成电火花后,以电极为中心形成一个焰心,焰锋以一定方向和速率向整个燃烧室传播。远离焰心的油气混合物,如果在焰锋到达前开始形成爆炸性燃烧,形成强烈的振动与冲击性压力波,称为爆燃。爆燃不但会引起发动机过热、油耗过高,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内部机件损坏,产生异响,时间一长易引发严重机械故障。这时就必须使用高标号汽油来保证不形成爆燃。标号越高,形成爆燃的趋势越小。 2、汽油的蒸发性 物理学中,把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或蒸发)。汽油的蒸发性是指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的难易程度。 不管是传统的化油器汽油发动机,还是揉合现代高科技的EFI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要使汽油燃烧产生爆发力,必须先使汽油形成汽化物质,再由火花塞点火产生动力。 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也越均匀。汽化良好的混合气燃烧速度快,发动机易起动,加速及时,油门响应快,同时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机械磨损,降低油耗及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但物极必

标准色彩名称与rgb值

国际色彩标准名称与色值 Named Numeric Color Name Hex RGB Decimal LightPink 浅粉红#FFB6C1 255,182,193 Pink 粉红#FFC0CB 255,192,203 Crimson 猩红(深红) #DC143C 220,20,60 LavenderBlush 淡紫红#FFF0F5 255,240,245 PaleVioletRed 弱紫罗兰红#DB7093 219,112,147 HotPink 热情的粉红#FF69B4 255,105,180 DeepPink 深粉红#FF1493 255,20,147 MediumVioletRed 中紫罗兰红#C71585 199,21,133 Orchid 兰花紫#DA70D6 218,112,214 Thistle 蓟#D8BFD8 216,191,216 Plum 李子紫#DDA0DD 221,160,221 Violet 紫罗兰#EE82EE 238,130,238 Magenta 洋红(品红玫瑰红) #FF00FF 255,0,255 Fuchsia 灯笼海棠(紫红色) #FF00FF 255,0,255 DarkMagenta 深洋红#8B008B 139,0,139 Purple 紫色#800080 128,0,128 MediumOrchid 中兰花紫#BA55D3 186,85,211 DarkViolet 暗紫罗兰#9400D3 148,0,211 DarkOrchid 暗兰花紫#9932CC 153,50,204 Indigo 靛青(紫兰色) #4B0082 75,0,130 BlueViolet 蓝紫罗兰#8A2BE2 138,43,226 MediumPurple 中紫色#9370DB 147,112,219 MediumSlateBlue 中板岩蓝#7B68EE 123,104,238 SlateBlue 板岩蓝#6A5ACD 106,90,205 DarkSlateBlue 暗板岩蓝#483D8B 72,61,139 Lavender 熏衣草淡紫#E6E6FA 230,230,250 GhostWhite 幽灵白#F8F8FF 248,248,255 Blue 纯蓝#0000FF 0,0,255 MediumBlue 中蓝色#0000CD 0,0,205 MidnightBlue 午夜蓝#191970 25,25,112 DarkBlue 暗蓝色#00008B 0,0,139 Navy 海军蓝#000080 0,0,128 RoyalBlue 皇家蓝(宝蓝) #4169E1 65,105,225

最新办事处粉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办事处粉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素有“粉条之乡”之美誉,以粉条加工为龙头的加工业远近闻名,其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粉产品内涵深厚,品牌效益巨大,全办事处形成了粉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经济发展格局,现今粉产品除了畅销东北三省外,还远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 一、粉业发展现状 ##办事处粉业发展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办事处本着“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带动农民致富”的思想理念,以资源重组为纽带,以产权流动为载体,进行双向整合,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械化、专业化的技术,绿色、有机的品牌,努力打造“东北粉条第一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粉业经济这块蛋糕,##办事处想方设法对粉业经济进行提升,几年间,申请注册了“##粉条”商标,开通了网上“一站通”业务,成立了粉业协会,成立了粉业专业合作组织,引进了龙头企业,进行了有机食品认证,并培养了一大批粉业经纪人。20XX年,为迎接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前旗胜利召开,改变义新粉条专业村主街道系砂石路,灰尘大,影响粉条卫生标准的现状,办事处积极运作投入165万元资金对其主街道进行了改造,硬化水泥路3.24公里;为了提升##粉业市

场竞争力,又在义新村建了一座50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的粉条精包装厂,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内部设有食品安全监测室、技术培训室、商务信息服务站、粉条生产加工车间、办公室、包装车间、更衣室、成品库、原材料库和消毒室,并配备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设备和商务信息服务设备,并投入使用;为加大龙头企业牵引力度,20XX年又引进粉条精加工企业一个,以“公司+精包装厂”的发展方式,对粉条进行精加工和包装,将会使##粉产品的经济利润逐步得到攀升。 目前,##办事处现有粉条加工企业60余家,仅“50强示范村”义新村就有加工企业47家,是办事处名副其实的粉条专业村,60家粉条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4万吨,加工出粉率达到了13%,年可生产粉产品520XX,年产值达3120XX以上,年平均利润率为10%,年可创利润312万元,实现上缴税金8万元左右,年可安置1040个富余劳动力。 二、粉业发展优势和潜力 办事处有耕地15万多亩,其中上好水浇地32800多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多亩,亩产达20XX斤,且办事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能够解决一大部分粉产品加工原料问题。办事处公路网四通八达,原“111”国道和省际大通道都穿过办事处辖区,交通便捷,前旗北部乡镇的马铃薯、淀粉能够较快捷的运到办事处加工,又解决了一部分原材料问题。同时,也便于粉产品流通外销。办事处粉业发展历史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