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原理-单选复习题及答案演示教学

西方经济学原理-单选复习题及答案演示教学
西方经济学原理-单选复习题及答案演示教学

西方经济学原理-单选复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

单选

1. 以《经济学原理》一书问世为标志,建立微观经济学的是()

A.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B.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C.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D. 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

2. 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

A. 面粉

B. 大白菜

C. 点心

D. 金项链

3. 在下列条件中,只有一种不是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你认为它是()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

C. 消费者偏好变化

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4. 当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此时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移动

5. 收支相抵点是指()

A. 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

B. AC曲线与AR曲线的交点

C. MC曲线与AC曲线的交点

D. TC曲线与TR曲线的交点

6. 当消费者收入不变,而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

A. 收入—消费曲线

B. 需求—供给曲线

C. 价格—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

7. 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0元

C. 15元

D. 20元

8. 一个行业的市场被几家厂商控制,他们通过操纵价格来决定这个行业产品的价格,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寡头垄断 D. 垄断竞争

9. 如果卖方比买方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属于()

A. 道德陷阱

B. 搭便车问题

C. 信息不对称问题

D. 逆向选择

10. 根据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指()

A.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的相交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的相切之点

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

11. 经济学在生产理论中所研究的短期是指()

A. 全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都能够调整的时期

B. 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D.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机会成本的时期

12.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在规模收益不变时会有()

A. α+β=1

B. α+β≠1

C. α+β>1

D. α+β

13. 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

A.总能获得超额利润

B.要依供求变化关系确定超额利润

C.总是出现亏损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14. 垄断竞争的厂商凭借着产品差别进行竞争,这种差别是()

A. 彩色电视机与彩色电视机的差别

B. 彩色电视机与录音机的差别

C. 彩色电视机与VCD的差别

D. 彩色电视机与音响的差别

15. 根据吉尼系数的定义,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比较平均()

A. 甲国的吉尼系数为0.2

B. 乙国的吉尼系数为0.3

C. 丙国的吉尼系数为0.4

D. 丁国的吉尼系数为0.5

16.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取决于()

A. 劳动力的价格

B.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

C. 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D. 劳动替代资本的程度

17.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

A. 相互补充的关系

B. 相互替代的关系

C. 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

D. 相互拉动的交替关系

18. 在民主制度下,帮助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较好办法是()

A. 选举

B. 投票

C. 立法

D. 竞争

19. 需求定理是指()

A. 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B. 影响商品价格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需求增加或减少

C.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D. 一种商品的需求和其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20. 如果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为3%,则预期的通货膨胀大约为()

A. 30%

B. 13%

C. 7%

D. 3.3%

21. 周期性失业是指()

A. 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生产结构调整使一部分劳动力不能适应新技术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22. 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是中央银行不能用以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A. 公开市场业务

B. 调整贴现率

C. 调整法定准备率

D. 调整税率

23. 如果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弹性,而且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即劳动的供给与其需求总是相等,那么()

A. AS曲线是一条垂线

B. A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 AS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度

D. AD曲线是一条垂线

24. 如果政府的税收收入为9500亿美元,而其总支出为9000亿美元,则政府会存在()

A. 5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B.5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C.9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D.95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25.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提高1%,货币供给增长率为7%,实际GDP增长率为3%,则通货膨胀率为()

A. 8%

B. 6%

C. 5%

D. 3%

26. 下列哪个选项所述的情况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 价格水平上升

B. 价格水平下降

C. 货币工资增加

D. 货币工资减少

27. 最具有扩张性作用的财政政策是()

A. 降低政府支出和减税

B.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D. 降低政府支出和增税

28. 根据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分析可以知道()

A. MPC+MPS>1

B. MPC+MPS=1

C. MPC+MPS<1

D. MPC+MPS≠1

29. 假定每小时工作的资本提高21%,每小时工作的实际GDP增加12%,那么技术变革可以使实际GDP增加()

A. 21%

B. 17%

C. 12%

D. 5%

30.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会因为下列哪种因素的提高而提高()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题(CZ组)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标准是( 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2、四种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错误的是(D ) A.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吻合的是(B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D.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5、降低贴现率的政策(A) A.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 B.将制约经济活动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用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出 9、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10、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D ) A.贷款 B.利息 C.债券 D.存款 二、判断题 1.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反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F ) 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T ) 3.贴现政策中最主要的是贴现条件。( F ) 4.在经济学中,广义的货币是=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T ) 5.经济增长是指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有事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T ) 6.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种,其中计价单位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F ) 7.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 T ) 8.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 F ) 9.商业银行性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T ) 10.提高劳动力数量的方法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F ) 三、简答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本身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扩张。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2.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填写下表 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得税)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 府开支,包括政府 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投资津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作业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原理》课程大作业 课程代码: 010145课程学分:_J_试卷代号( C )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开闭)考试,可携带 课堂笔记本 A.减少 B. 保持不变 C.增加 D. 以上无一正确 9. 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 。 A.减少 B. 保持不变 C.增加 D. 不确定 10.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学号: . ________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 )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 ?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 ?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A. 发行货币 B. 向银行提供贷款 C. 向企业提供贷款 D. 主持全国各银行的清算 12.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3.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重要工具是 () A.控制法定准备率 B. 调节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 道义劝告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2.实证经济学()。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 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 () A.政府预算盈余 B. 充分就业 C.价格稳定 D. 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5.下列不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的是 () 3.当岀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消费 B. 投资 C. 政府需求 D.进口 A.需求下降 B. 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 需求量增加 4.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 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 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 不断地降低价格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微观经济学 5. 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理性人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6.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 致() 。 A.供给增加 B. 供给量增加 C. 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7. 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8.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3.需求定理 4.恩格尔系数

2017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作业 (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填空题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__ 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_ 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 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0.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曲线的最高点。 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 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生产扩张线。 二、选择题: 1.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D ) A.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 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末试卷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 末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着》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资本: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就是抽象劳动 4、现在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经济发展:就是在内涵方面的发展,标志发展的 水平和质量。而不是体现在外延和规模上的发展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2345678910 D C A C B B C C A C 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 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 间 2、利润的本质是() 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 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4.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6.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 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状况 7.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 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 超额利润的结果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 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 状态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说明题(15分,每题3分) 1、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依靠政府扩大教育支 出,发展高等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答:错。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教育投入要社会 化,尤其高等教育要民间部门的更多投资。另外,我国 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教育也很重要。 2、发展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自由化程度越 高越好。 错。经济自由化与对外开放的进程应根据我国的国情而 定,对于我国目前来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一个合理 化的经济结构显得十分必要,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自由化 的进程。 3、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因而积累越 多越好。 答:错。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并非 积累越多越好。积累基金要?适度增长,并与消费基金 保持适当比例。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2019年电大西方经济学考试计算题汇总附答案

2019年电大西方经济学考试计算题汇总附 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试卷小抄计算题汇总 1.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求: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 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 0.1L 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 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 L=30 (2)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边际产量MP= - 0.3L 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 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 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 入Q= -0.1L 3+6L 2 +12L ,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1.已知:某国流通中的现金为5000亿美元,货币乘数为6,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700亿美元,试求: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M1) 解: 34200 570065700700500010=?=?==+=+=h m h M K M RE M M 2.Q=6750 – 50P ,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 2。 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因为:TC=12000+0.025Q 2 ,所以MC = 0.05 Q 又因为:Q=6750 – 50P ,所以TR=P ·Q=135Q - (1/50)Q 2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3.已知生产函数Q=LK ,当Q=10时,P L = 4,P K = 1 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 K = L MP L =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 K / MP L =P K /P L 将Q=10 ,P L = 4,P K = 1 代入MP K / MP L =P K /P L 可得:K=4L 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4.已知:中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原始存款为5000亿美元,假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求: 解: (1)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625005.125000,5.1208 .01=?=?===e R e K M D K (2)如中行把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为12%,假定专业银行的存款总量不变,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43000 6.85000,6.812 .01=?=?===e R e K M D K (3)假定存款准备金仍为8%,原始存款减少4000亿美元,求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定。经济人假定也称为理性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2.假设某学生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经济学与英语的考试。在给定该学生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其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该学生没有认真复习,而是去玩电脑游戏了,那么,相对于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他的分数“产量”在何处?如果该学生将学习时间从10小时增加到15小时,那么,他的分数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给定10小时学习时间的条件下,该学生的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所示。缺乏效率的学习时间会导致其分数“产量”位于先前勤奋学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下方。如果学习时间增加,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沿东北方向向外移动。

3.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 -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1)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 2)21(2)21(Q Q P P P Q Q P P Q P P Q Q E ++???=???=??= 6.12)37(2 )35(3537=++?--=E (2)供给价格的点弹性公式 1.6 5 4 2)'23(E 5 423Q 4P P ]P Q )[('=?=?+-==?+-==? =?==Q P P Q P Q Q P dP dQ P dP Q dQ E 时,当求导对表示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Qd s Q 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14-3P=2+6P ,得出 10,34 == Qe Pe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4 .01034 31034 )'314()('=??=?--=?-=?-=P Q P P Qd Q P dP dQ Ed 供给价格弹性为:=?=Q P dP dQ Es 8.010******* )'62()('=?? =?+=?P Q P P Qs 5.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1)皮夹克价格下降。 (2)发明了新织布机。 a.皮夹克价格下降。

《经济学原理》作业发布

《经济学原理》思考题 一、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教材(《经济学原理》韦曙林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关于财富的定义与你的理解有何不同?如果说,财富是一个银行,依据新财富观,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存入支取什么财富呢?(15分) 答:财富:狭义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种财富。广义而言,人生所经历的都可算为财富;幸福:书上所述,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拥有自然、人力、社会、人造、金融等五种资本构成的财富---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与欲望 关于我的理解:认可书上所说,财富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每一个种精神,每一个经历,每一次感悟,都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形成了自身的一种幸福感,财富的多少,决定了内心的幸福感有多少。 假如财富是个银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存入金钱,知识,也可以存入满足的心,感恩的心,积极快乐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然后,在生活不开心时,可以取出乐观的心态;物质匮乏时,可以取出金钱,在困惑时,取出知识;在抱怨时,可以取出感恩满足的心。生病时,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给陈旧的病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材第101页、105页的故事,说明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在处理个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有哪两种主要的价值观?你认可那种价值观?或有完全不同的观点?(10分) 答:在处理个人和政府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价值观:有机论和机械论 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机体,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家庭。企业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价值,政府(国家驾于个体之上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机械论认为,人生而独立平等,政府是为实现其个人目标而创立的,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没有个人,也就没有政府和国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比珍贵,任何组织和机构甚至政府,都不应该以整体利益之名,牺牲人的生命及平等机会,市场经济体质倾向于这种价值观。 三、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意即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教材第23页对婚前性行为选择的图示,你的看法是什么?(10分) 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教材中的婚前性行为的选择图示涉及的是个人选择的成本问题,个人的选择会影响生命健康,终身的幸福,选择不同,后果截然不同的。但每一种选择的后面,都有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后果,需要大家谨慎对待!

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2015华工)

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生产什么? 1.10.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11.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 D.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 参考答案:D 3. 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参考答案:C 4. 13.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C 5. 14.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 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 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 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 参考答案:A 6. 15.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参考答案:C 7.1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B 8.17.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B.因消费者人数增加则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增加 C.不因公共产品的增加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增加 D.不因公共产品的减少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减 参考答案:A 9. 18.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以下假设:()。 A.消费者是社会人 B.消费者对商品存在偏好 C.消费者是理性人 D.存在预算收入的约束 参考答案:BCD 10. 19.下面属于序数效用论观点的是()。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一种组合都能明确说出其偏好顺序 B.消费者的偏好有传递性 C.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消费者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D.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 参考答案:ABD 11.20.公共产品的特征有()。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消费的竞争性 参考答案:ABC 12. 21.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 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C.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 D.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对其他消费的非竞争性 参考答案:AB 第三章如何生产? 1.2 2.如果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参考答案:B

2018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完整版) (5)

四、计算题 1.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1.(1)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2)从其收入弹性为正值来看,该商品是正常商品;由于其收入弹性大于一,故该商品为奢侈品。 2.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也可以用1-MPC得出)1.已知M=120,P X=20元,P Y=10元,消费者在购买X与Y商品时的组合方式,以及从X、Y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如下: 组合方式MU X/P X与MU Y/P Y总效用 Q X=6 Q Y=0 1/20≠0/10 1 Q X=5 Q Y=2 2/20≠8/10 67 Q X=4 Q Y=4 5/20≠7/10 69.5 Q X=3 Q Y=6 12/20=6/10 87 Q X=2 Q Y=8 14/20≠5/10 85.5 Q X=1 Q Y=10 16/20≠4/10 80 Q X=0 Q Y=12 0/20≠3/10 70.5 从上表可看出,购买3单位X商品与6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2.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 1.下面是某企业的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情况: 边际成本(元) 产 量 边际收益(元) 2 2 10 4 4 8 6 6 6 8 8 4 1 10 2 这个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为什么?2.中央银行想使流 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根据题意,当产量为6单位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在产量小于6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产量大于6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只有生产6单位产量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企业就不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已知cu=0.2,r=0.1,则。已知M=1200,mm=4,根据公式,H=300万,即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300 万元的政府债券 1.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1.已知E d=0.15,P=1.2,,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元),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2.如果要使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6%提高到8%,在资本-产量比率为3 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何变化?2.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已知C=3,G1=6%,G2=8%,将已知数据代入,则有: S1=3×6%=18%S2=3×8%=24%因此,储蓄率应从18%提高到24%。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 1. 。 34 .1 5.0 67 .0 8 4 30 20 2 ) ( 2 ) ( 2 1 2 1- = - = - = + ? + ? = P P P Q Q Q E d 1.某企业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在0.5- 2.0之间,如果明年把价格降低10%,销售量预期会增加多少? 解:根据公式: P P Q Q E d? ? = P P E Q Q d ? ? = ? 当 d E=-0.5时,% 5 % 10 5.0= - ? - = ? Q Q 当 d E=-2.0时,% 20 % 10 0.2= - ? - = ? Q Q 因此,销售量预期会增加5%-20%之间。 2.某个国家共有1亿人,16岁以下儿童20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00万人。在全日制学校学生1400万人,家庭妇女500万人,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人,失业者500万人,其余为就业者。这个经济中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分别是多少?2.(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7000-2000=5000万人,劳动力参工率为:5000/7000=0。714。(2)该国的失业率为:500/5000=0。1,即该国的失业率为10% 2.根据如下资料,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项目金额 (亿 元) 项目项目金额 (亿元) 耐用品 支出 318.4 劳务1165.7 厂房与 设备支 出 426 进口429.9 政府购 买支出 748 公司利 润 284.5 工资和 其它补 助 2172.7 出口363.7 所得税435.1 居民住 房支出 154.4 非耐用 品支出 858.3 企业存 货净变 动额 56.8 解:GDP=C+I+G+(X-M)=(318.4+858.3+1165.7)+(426+154.4+56.8)+748+(363.7-429.9)=3661.4 1.20世纪70年代汽油价格上升了200%,豪华汽车(耗油大)的需求量减少了50%,这两者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1)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2)由于交叉弹性为负值,故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2.一个经济中的消费需求为8000亿元,投资需求为1800亿元,出口为1000亿元,进口为8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总需求,并计算各部分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2.(1)根据题意,C=8000亿元,I=1800亿元,NX=1000-800=200亿元,因此:YD=C+I +NX=8000+1800+200=10000亿元。(2)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8000/10000=0。8,即80%。(3)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1800/10000=0。18,即18%。(4)国外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200/10000=0。02,即2%1.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10%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1.已知Ed=1。5,,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需求量会增加: 2.195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300元,2000年,教授的平均工资为4000元。以195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2000年的物价指数为2100,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增加了,还是减少了?2.2000年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1950年的名义工资× 从计算结果来看,教授的实际平均工资减少了。 五、问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1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 拟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