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高三统测理科综合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统测理科综合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统测理科综合答案

2019年云南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

2019年云南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1,0,1,2}{|1}A B x x =-=≤,,则A B = A .{}1,0,1- B .{}0,1 C .{}1,1- D .{}0,1,2 2.若(1i)2i z +=,则z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3.《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 .0.5 B .0.6 C .0.7 D .0.8 4.(1+2x 2 )(1+x )4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 A .12 B .16 C .20 D .24 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4项和为15,且a 5=3a 3+4a 1,则a 3= A .16 B .8 C .4 D .2 6.已知曲线e ln x y a x x =+在点(1,a e )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b ,则 A .e 1a b ==-, B .a=e ,b =1 C .1e 1a b -==, D .1e a -=,1b =-

2018年高考理综试卷含答案(全国卷Ⅲ_云南省)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理综

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卷1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9(11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30(10分)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

2020届云南省统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2020届云南省统测生物试卷 1.向鱼鰾鳔内注入适量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分钟称重一次。1小时内,鱼鳔重量逐渐增加;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子的进入 B.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D.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加快 2.再生是指生物体的组织或器官在受损或胁迫后自我修复或替换的过程。再生过程中不会发生 A.细胞凋亡 B.基因选择性表达 C.基因重组 D.DNA半保留复制 3.为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B.该实验设置了四个实验组,是一个对比实验 C.该实验说明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稳定 D.由该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可能会造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4.关于结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同时含有两种核酸,DNA是它的遗传物质 B.结核杆菌需利用宿主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刺激浆细胞,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 D.人体依赖细胞免疫即可将入侵宿主细胞的结核杆菌清除 5.在灌浆期后,麻雀受高粱散发的香味吸引大量迁飞至农田,但并不是所有高粱都受麻雀青睐,有些只有 极少籽粒被啄食。研究发现,不受青睐的高粱通过基因调控合成了高含量单宁(涩味)和低浓度香味挥发物,进而减少被麻雀采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粱流入麻雀的能量占高粱同化量的20% B.高粱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中 C.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高粱和麻雀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6.关于生产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表述错误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B.园林工人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 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 则根生。”黄泥吸附小便中的吲哚乙酸,促进枝条生根

云南省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集合A={﹣1,0,1,2},B={x|x2≤1},则A∩B=()A.{﹣1,0,1}B.{0,1}C.{﹣1,1}D.{0,1,2} 2.(5分)若z(1+i)=2i,则z=() A.﹣1﹣i B.﹣1+i C.1﹣i D.1+i 3.(5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学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0.5B.0.6C.0.7D.0.8 4.(5分)(1+2x2)(1+x)4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 A.12B.16C.20D.24 5.(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的前4项和为15,且a5=3a3+4a1,则a3=()A.16B.8C.4D.2 6.(5分)已知曲线y=ae x+xlnx在点(1,ae)处的切线方程为y=2x+b,则()A.a=e,b=﹣1B.a=e,b=1C.a=e﹣1,b=1D.a=e﹣1,b=﹣1 7.(5分)函数y=在[﹣6,6]的图象大致为()

云南省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版)

云南省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Word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 39 Cr 52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云南省第一次省统测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O 甲 乙 B -B 13201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B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 .磁铁的周围存在磁场,说明磁场不一定是电荷运动产生的 D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其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也不垂直 15.一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 .t 1~t 2时间内物体机械能守恒 C .t 2~t 3时间内物体向下运动 D .0~t 2时间内物体机械能一直增大 16.如图所示,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的O 点,另一端跨过大小可忽略不计摩擦 的定滑轮P 悬挂物块B ,OP 段的绳子水平,长度为L 。现将一带挂钩的物块A 挂到OP 段的绳子上,A 、B 物块最终静止。已知A (包括挂钩)、B 的 质量比为 8 5 A B m m =,则此过程中物块B 上升的高度为 A .L B . 3L C . 45 L D .23 L 17.如图甲所示,一圆形金属线圈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 度为B 0。现让线圈绕其一条直径以50Hz 的频率匀速转动,较长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 Q ;若线圈不动,让磁场以图乙所示规律周期性变化,要在t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也为Q , 乙图中磁场变化的周期T 以s 为单位,数值应为 A .150 π B .50π C .25π D .125π 18.甲乙两人在光滑冰面上相向运动,相遇时两人掌心相碰互推对方,分开后两人运动方向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 m >甲乙,则甲对乙的冲量一定大于乙对甲的冲量 B .无论甲、乙质量关系如何,甲、乙两人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一定相等 C .若甲的运动方向没变,则相互作用前甲的速率一定大于乙的速率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云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云南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 .....。 ....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g 24 A1 27 S 32 C1 35.5 Cr5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理综试题WORD版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 甲、乙、丙、 丁为某实验 动物感染 HIV后的情 况,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 Y3+ C、Y3+Z2-D、X+Z2-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统测统测理综生

2019年xx第一次统测生物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选择题部分学生丢分过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理想。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而且做题时容易纠结。 二、考情分析 选择题 我校学生普遍第一题错误率较大。 第一题主要考察酶的相关知识,考点较细,而且不局限在必修二,对比必修一考察了扩展知识。 第二题主要从T细胞角度出发,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将课本知识与题意结合考察。 第三题考察高中阶段的实验细节。 第四题从实例出发考察基因重组的本质。 第五题考察了激素的相关知识,重记忆。 第六题结合题意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群落的解读。 复习建议: 1、重点知识多强调; 2、注重抽查学生的听课情况; 3、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29题结合实验考察为光合作用原理和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实验分析、控制变量能力,题目中部分信息错误。试题目将实验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紧密结合,立意新颖,考察内容灵活。较好体现了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复习建议: (1)加强实验分析原因题解答思路的培养训练。构建学生解答分析原因题的答题思维模式。“在什么条件,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结果。” (2)加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基础知识背记及应用。只有记得知识了才能答的出来。强化基础知识默写。 (3)提高学生理解力,加强学生审题和规范答题能力。训练学会找题眼,理解题意,答题不偏题。不要写错字,练一练字,书写不潦草,否则扫描不清楚影响得分。讲解阅卷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用专业术语规范答题,答达得分点。 (4)加强学生训练。多训练,多总结,熟能生巧。进行专题训练,突破复习中的易错点。提高分析材料、图形的能力,充分、有效利用材料、图形中的信息答题。 30题 本次试题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体液调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对知识在毒品中的应用学生反映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神经递质的成因和特点理解不到位;已知条件中隐含信息的挖掘和提取的能力不强 教学建议: 1.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的分析与理解 2.教师要规范教学过程中生物专业术语的使用 3.要更多的培养学生分析和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 31题 考察范围为必修三生态学知识:价值的判断、信息的类型及作用、能量的去路问题、种间关系、进化,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复习建议:

2013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 4.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201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部分含答案

201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班级学号姓名 1.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突触后膜的受体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 C.信息分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 2.癌胚细胞(CEA)和甲胚细胞(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出生后其含量很快下降,但某些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EA和AFP含量远超过正常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EA、AF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 B.CEA或AFP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可确诊为癌症 C.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 D.控制CEA、AFP合成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差异 3.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 B.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C.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抑制根的生长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B.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 D.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5.由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 A.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6.一下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是 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 B.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C.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正确数量的变化时,连续七天,每天在不同培养时间抽样检测 7.(9分)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如甲图所示),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开启。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气孔关闭是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起的,某兴趣小组用0.3g/mL蔗糖溶液和 清水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宜选择 (填“洋葱鳞片叶”或“蚕豆叶片”)作为材料,原因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当叶片表皮处于0.3g/mL蔗糖溶液中,气孔处于 (填“开启”或“关闭”)状态。 (2)淀粉—糖的转化(如图乙所示)是解释气孔运动机理的学说之一。在光照下,保卫细胞 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O2浓度 (填“升高”或“降低”),引起pH升高,使淀粉磷酸化为葡萄糖-1-磷酸,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细胞从邻近的表皮细胞吸水,气孔开启。根据该学说,夜间气孔会关闭,原因是 。 8.(8分)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发作时皮肤出现疱疹,并伴有剧烈疼痛。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细胞处理暴露其特有的抗原,进一步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并产生效应T细胞进行免疫。 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这两种免疫都具有 的特点。 (2)某外用药可以帮助患者减缓疼痛,但不影响躯体运动。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反射弧的 (结构) 。 (3)带状疱疹患者痊愈后一般不易复发,原因是 。 9.(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太阳能是通过生产者的作用输入生态系统的,其中发生的能量转化 过程是。 因此,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另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在此过程中,碳元素以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中。 (3)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 (填“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具有明显

2012年高考云南理综(新课标卷)word版附带答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一、选择题: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B)A. tRNA 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B)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D)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D】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封前机密★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24 S 32 K39 Mn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 B. X+、 Y3+ C. Y3+、 Z2- D. X+、 Z2-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2017年云南省第一次省统测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甲 乙 B -B 2017年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确的是 A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B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 .磁铁的周围存在磁场,说明磁场不一定是电荷运动产生的 D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其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也不垂直 15.一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确 的是 A .0~t 1时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 .t 1~t 2时间物体机械能守恒 C .t 2~t 3时间物体向下运动 D .0~t 2时间物体机械能一直增大 16.如图所示,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的O 点,另一端跨过大小可忽略不计摩擦 的定滑轮P 悬挂物块B ,OP 段的绳子水平,长度为L 。现将一带挂钩的物块A 挂到OP 段的绳子上,A 、B 物块最终静止。已知A (包括挂钩)、B 的 质量比为 8 5 A B m m =,则此过程中物块B 上升的高度为 A .L B . 3L C . 45 L D .23 L 17.如图甲所示,一圆形金属线圈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 度为B 0。现让线圈绕其一条直径以50Hz 的频率匀速转动,较长时间t 产生的热量为Q ;若线圈不动,让磁场以图乙所示规律周期性变化,要在t 时间产生的热量也为Q ,乙图中磁场变化的周期T 以 s 为单位,数值应为 A .150π B .50π C .25π D .125π 18.甲乙两人在光滑冰面上相向运动,相遇时两人掌心相碰互推对方,分开后两人运动方向相同。下列说确的是 A .若m m >甲乙,则甲对乙的冲量一定大于乙对甲的冲量 B .无论甲、乙质量关系如何,甲、乙两人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一定相等 C .若甲的运动方向没变,则相互作用前甲的速率一定大于乙的速率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理综试题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 理综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缺乏P会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B.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C.大肠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部分来自线粒体 D.内质网膜可直接与核膜和细胞膜相连 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 B.胃壁细胞吸收乙醇需要膜蛋白协助 C.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D.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3.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人体不同细胞中DNA复制方式不同 C.翻译过程中mRNA都要与核糖体结合 D.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RNA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B.人体内组织液进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 D.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塊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棕榈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害虫,在茄子叶片上集群分布,研究人员调查了茄子叶片上的棕榈蓟马的种群增长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集群分布是棕榈蓟马种群的空间特征 B.棕榈蓟马种群呈“S”型增长 C.第15天时棕榈蓟马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棕榈蓟马的种群密度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多只患病家系的调查数据,计算其发病率 B.可通过基因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有白化病

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1及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8页。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种tRNA 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DNA 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 线粒体中的DNA 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 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 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3. 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 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 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 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 后的情况 甲 乙 丙 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 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 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 可能对实验药物a 敏感 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 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 某农场面积为2140hm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2100/hm 只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6.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