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盾……” 师:(写“夸口”)“夸”字上面是什么? 生:大 师:对,“夸口”就是说大话,说言过其实的话,那“夸”字
的下面呢,是个什么字。 生:是个“亏”。 师:对,说大话,说话言过其实,就要“亏”,就要受损。所
以我们不能随意夸口,那请大家认真读课文,那个卖矛又卖 盾的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 能识一个字,就能识一串字和理解一串词: 例:“青”字,上部分指刚从土里长出的小草,下部分指井里 的水,透明。“青”字指色质纯洁之意,这个字不管加什么 偏旁,都是纯净的意思。 汉字极富趣味
9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指范围,由于语文素养涵盖十分 丰富,不只是过去的“听、说、读、写” 四种 基本能力,所以强调“全面”二字。 学生:指学习接受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就是学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指新课程语文教育要达 到的目的。
10
“语文素养”涵盖的范围: 1、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性;2、有正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邓文珍 2010年4月24日
划时代的变革 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意义和它的重要性。
1、《语文课程标准》代表了国家对中小学语文教 育的要求,成了新世纪初叶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 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人的发展,表现了对 学生的尊重、关爱、发展。解放了学生和教师,让学生 和教师都能按人的发展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去学语文、 教语文,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给教师自我发 展创造教育的空间。
4、评价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 高,促教学的改进。
5、课程重个性化 。
6、课程重大统一标准化 。
5
二、注重传授知识到学生发展为本(了解) 主要内容:《大纲》特点 (一)以往课程功能定位是“知识本位”,
“重知识传授”的偏差,导致了语文教育理 论与实践的偏向。 (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正确定 位。 (三)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6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7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8
语文新的课程理念
理解新课程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四大要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所有新理 念的核心,语文素养涵盖丰富是一种综合的文 明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人文性、实践 性、规律性。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的理解(会阅读)和运用(能说、会写、善交际) 祖国语言的能力;3、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 感,思维敏捷;4、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这些语文素养是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 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情,理解和运用语文的态 度和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语文知识的积 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人 格等等,还突出了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养成过 程——只有通过长期的语文 实践来养成——多看、 多听、多说、多写、多积累。
2、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 琐化,是不足取的。
3、从目标中哪里看出“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的? 例:第三学阶(五——六年级)“阅读”部分目标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理 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3
汉字极富趣味 例:“碧”字,可用字谜的形式来记忆,如,
白大爷,王大娘,生在石头上拉家常。 汉语的四字词组,意蕴丰富。对联、诗、词、
歌、赋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4
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1、理解课程目标的作用。一是学习者在一定
3
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
一、了解课程功能的转变 问题:课程功能对比,《语文课程标准》 新特点。 课程功能的转变,使“知识本位”转变 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4
功能 特点
面 向 过 去
课程功能对比表
过去的课程“ 知识本 位”。
功能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 特点
1、重知识的传授 。
2、学生是被动学习者, 是知识的容器。
面 向
未
3、重学科本位,忽视个 来
性发展,学生是生产的
“标准件” 。
4、追求知识的数量,教 育内容,繁、难、偏、旧, 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无 兴趣。
5、评价重甄别,选拔 。
1、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知 识中形成能力,价值观) 。 2、重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学生 是活生生的人) 。 3、课程合理配制,增强了课程综 合性,均衡性,凸现了课程现代化。
11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人文性 1、为什么说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2、怎样体现教材的人文性? (二)实践性 (三)生活化[例] (四)民族化
12
例一 能识字就能会意: 昼: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一尺高,指白天。 能识一个字就能记住一个词: 例二 夸口:《自相矛盾》一文中,那人夸口说:“我的矛……
3、《语文课程标准》妥当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关系,尤其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使学
生具备学会学习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
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 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为 什么语文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
阶段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也是编写教材, 细化教学,教学评估的依据。 2、理解课程目标体系 3、理解运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一、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二、五大板块协调一致 三、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15
(一)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1、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 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 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的下面呢,是个什么字。 生:是个“亏”。 师:对,说大话,说话言过其实,就要“亏”,就要受损。所
以我们不能随意夸口,那请大家认真读课文,那个卖矛又卖 盾的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 能识一个字,就能识一串字和理解一串词: 例:“青”字,上部分指刚从土里长出的小草,下部分指井里 的水,透明。“青”字指色质纯洁之意,这个字不管加什么 偏旁,都是纯净的意思。 汉字极富趣味
9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指范围,由于语文素养涵盖十分 丰富,不只是过去的“听、说、读、写” 四种 基本能力,所以强调“全面”二字。 学生:指学习接受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就是学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指新课程语文教育要达 到的目的。
10
“语文素养”涵盖的范围: 1、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性;2、有正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邓文珍 2010年4月24日
划时代的变革 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意义和它的重要性。
1、《语文课程标准》代表了国家对中小学语文教 育的要求,成了新世纪初叶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 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人的发展,表现了对 学生的尊重、关爱、发展。解放了学生和教师,让学生 和教师都能按人的发展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去学语文、 教语文,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给教师自我发 展创造教育的空间。
4、评价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 高,促教学的改进。
5、课程重个性化 。
6、课程重大统一标准化 。
5
二、注重传授知识到学生发展为本(了解) 主要内容:《大纲》特点 (一)以往课程功能定位是“知识本位”,
“重知识传授”的偏差,导致了语文教育理 论与实践的偏向。 (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正确定 位。 (三)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6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7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8
语文新的课程理念
理解新课程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四大要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所有新理 念的核心,语文素养涵盖丰富是一种综合的文 明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人文性、实践 性、规律性。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的理解(会阅读)和运用(能说、会写、善交际) 祖国语言的能力;3、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 感,思维敏捷;4、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这些语文素养是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 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情,理解和运用语文的态 度和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语文知识的积 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人 格等等,还突出了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养成过 程——只有通过长期的语文 实践来养成——多看、 多听、多说、多写、多积累。
2、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 琐化,是不足取的。
3、从目标中哪里看出“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的? 例:第三学阶(五——六年级)“阅读”部分目标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理 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3
汉字极富趣味 例:“碧”字,可用字谜的形式来记忆,如,
白大爷,王大娘,生在石头上拉家常。 汉语的四字词组,意蕴丰富。对联、诗、词、
歌、赋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4
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1、理解课程目标的作用。一是学习者在一定
3
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
一、了解课程功能的转变 问题:课程功能对比,《语文课程标准》 新特点。 课程功能的转变,使“知识本位”转变 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4
功能 特点
面 向 过 去
课程功能对比表
过去的课程“ 知识本 位”。
功能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 特点
1、重知识的传授 。
2、学生是被动学习者, 是知识的容器。
面 向
未
3、重学科本位,忽视个 来
性发展,学生是生产的
“标准件” 。
4、追求知识的数量,教 育内容,繁、难、偏、旧, 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无 兴趣。
5、评价重甄别,选拔 。
1、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知 识中形成能力,价值观) 。 2、重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学生 是活生生的人) 。 3、课程合理配制,增强了课程综 合性,均衡性,凸现了课程现代化。
11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人文性 1、为什么说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2、怎样体现教材的人文性? (二)实践性 (三)生活化[例] (四)民族化
12
例一 能识字就能会意: 昼: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一尺高,指白天。 能识一个字就能记住一个词: 例二 夸口:《自相矛盾》一文中,那人夸口说:“我的矛……
3、《语文课程标准》妥当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关系,尤其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使学
生具备学会学习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
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 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为 什么语文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
阶段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也是编写教材, 细化教学,教学评估的依据。 2、理解课程目标体系 3、理解运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一、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二、五大板块协调一致 三、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15
(一)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1、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 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 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