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脱贫攻坚
提炼表征
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在就业地稳岗就业。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③强化兜底保障。 ④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⑤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 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⑦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 条件。
变:①原有矛盾的经济基础已经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新时代 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 我国社 基础。②矛盾双方的内涵外延已经变化。当前,我国最主要的问题 会主义 不是生产能力落后,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③解决矛盾的着力点 矛盾的 已经变化。原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新矛盾的 “变” 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与“不 不变: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②社会基本矛盾没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体现
内容
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
系;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陆续出台促进制造业回归的具体措施,通过战略规划、资金 补贴、政策倾斜等,推动资本向实体经济快速转移。我国实 体经济原有的低成本优势不再,许多内外资企业将生产、研 发转投到发达国家或者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 的压力下,我国的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着成本高、税负重、融 资难、融资贵的困难,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且同质化严重,传 统产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的必要性。
1.坚持新发展理念
理念
解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 发展的基点。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创新 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紧紧抓住“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让创新贯穿党和国 家一切工作。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炼表征
①扩大有效投资。 ②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③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 ④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⑤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⑦保障能源安全。
考点链接
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科技创新对国家、企业、个人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应对措施
①提高经济实力;②转变发展方式;
对国家
③调整经济结构;④推进新型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⑤提高国际竞争力。
①实施三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 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②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科技资 源的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 ③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发展 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国家 强盛的重要支柱;能够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经 济稳定和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质量和竞争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 产业升级。
如何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答题要素:三个主体(国家+企业+劳动者)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三)
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脱贫攻坚
对外开放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原文
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 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 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 家需求。 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 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 就业。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 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协调
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续表]
理念
解读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
绿色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
①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宏观调控, 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 知识产权;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分配政策,建立鼓励 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考点链接
1.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 内涵 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原因
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 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必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②生产决 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以共同 富裕为根本目标。发展经济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解决发展中存 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 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 支撑。⑤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
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
①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经 济建设水平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② 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 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措施
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变” 有变。③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根本途径没有变。解决这一矛盾的根 本途径,都是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
考点链接
2.脱贫攻坚
重要性 现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 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是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
开放 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
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
共享
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
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续表]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问
措 施
实施乡 村振兴 战略
原 因
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①引导消费需求;②提高自主创新 ①增加科研投入,完善薪酬制度,吸引科技人 能力;③降低生产成本;④提高企业 才,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对企业 的社会形象;⑤提高经济效益与生 ②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利用国家政策发展自 态效益;⑥提高产品质量;⑦打造市 己。 场竞争优势;⑧享受优惠政策。 ③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
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
理 解
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
要
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 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②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 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 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 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 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
[答案] 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 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能够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实现经济稳定和增 长;③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④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加职 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8.脱贫攻坚
报告原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 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 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 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 富裕。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 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 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 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增加 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区 措施 域协调
发展战 略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原 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的 因 重要途径;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重要支撑。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 措 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 施 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
措 施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 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命题参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 要举措。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 活动,既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 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知识、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的 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一般是将资本换为股票、债券等价值符 号,再通过交换而实现钱生钱的活动,广义上还包括为牟取暴利, 通过炒作某种商品(如房地产)而进行的资本投机活动。资本过多的投 入虚拟经济,会压缩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导致严重的经济泡沫甚 至有崩盘的危险。
影响
表现
应对措施
①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消费者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
对个人
的商品;②科技创新催生新的业态、 新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优化人们 的消费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①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新动态。 ②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③科技创新要求劳动者提高素质,
适应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
[续表]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