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加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敷脐加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
发表时间:2009-09-30T10:35:04.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杨淑范[导读] 婴幼儿腹泻之症多系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肠炎、单纯消化不良、吸收障碍性腹泻、分泌性腹泻等
(黑龙江省望奎县厢白乡卫生院黑龙江望奎 152177)【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58-02婴幼儿腹泻之症多系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肠炎、单纯消化不良、吸收障碍性腹泻、分泌性腹泻等。近几年来,我用中草药敷脐加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11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观察110例病儿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3岁;病程1—25天。轻型腹泻75例:每天腹泻4—10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少数病人大便呈黄绿色,大便镜检白细胞少许或有脂肪球,患儿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脱水症状和体征。较重型腹泻11例:每天腹泻10—20次,并有里急后重,大便呈水样或绿肥色稀便,或大便带黏液,伴有呕吐,低热,大便镜检白细胞(++),少许红细胞,有轻度脱水症状和体征,如烦燥,脉搏加速,精神较差,皮肤弹性减退。就诊时一般已服过小儿泻痢停、黄连素等肠道抗菌药,但疗效均不明显。
治疗方法:外用:干姜、吴芋、丁香、肉桂各等量研细末取5g左右纳入脐内,外用0.5cm*1.5cm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3个月以下小儿敷于腹部脐下。
参苓白术散加减:白术5g莲子5.5g炒扁豆10g炒山药10g苡米6g车前子5g煨诃子6g豆蔻3g苍术炭5g陈皮5g甘草1.5g。因惊而泻者,伴有人中周围至鼻唇沟外皮肤呈青色,鼻根及太阳穴处色青,睡觉露睛,白天时时惊战,睡时突然哭叫,大便色绿发粘,可在上方中加钩藤3g,朱砂0.5g安神去惊:内热过盛而泻者,伴有烦燥不安,大便热臭味大,发粘色褐,可加黄连炭2.5g达清热止泻之目的:饮食积滞而泻者,纳食不佳,则宜加麦芽5g,鸡内金5g和胃助消化;因用药克伐太过而泻者,久泻不止,便稀如水,四肢发凉,精神不振,则加人参3g 附子1g,米壳2g温阳补脾止泻。
以上用量为1岁小儿1日量,分3—4次服完。1岁以上的患儿用量酌加。
效标准(1)痊愈:停止腹泻,大便恢复每日1次,食欲明显增强,精神转佳,停药后半月内无复发。(2)显效:腹泻停止,大便每日1—2次,大便基本成形,食欲有改善。(3)好转: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但饮食冷热稍有不注意,每日大便即在2次以上。
治疗结果痊愈76例(69.1%)显效24例(20.9%)好转10例(10%),总有效率为100%,最少用药3天,最多用药10天。
典型病例患者举例,胡梅,女,2岁,2002年4月就诊。受凉和饮食不当后腹泻7天,每天腹泻4—10次,大便呈稀水样,之后呈黄绿色,伴纳差,无发热,大便化验白细胞(+),脂肪球(++),病后曾在他院静点抗生素治疗,症状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精神差,面色萎黄,无明显脱水体征,心肺和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停用西药治疗,用上方外用敷脐,加服止泻散加减,用药3天后腹泻停止,食欲渐进,用药5天后食欲完全恢复,精神转佳,大便日一次,偶2日1次,嘱其停口服药,继续外用敷脐治疗一周后停用外用药。观察月余未发生腹泻,体重明显增加。
2 讨论
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此病易耗伤气液,迁延日久不愈,上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是影响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脐部敷中药可使药物经肚脐直接向血液渗透,参与脐部血液循环,刺激胃肠道,促进已紊乱的肠功能恢复正常。中医学认为所有内服可治病的药物,外贴于某些相应在穴位都可收到与内服同样的疗效,相辅相承,达到收涩止泻的效果。这种方法费用低,操作方便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故素有脾常不足之说,加之饮食积滞,内热炽盛,忽受惊吓或用药不当。克伐太过,使脾胃受损,脾虚,消化运输功能失职,排泄水湿功能失常,至水留肠道,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发为泄泻,其根本原因当责之于脾,治疗以健脾利水为大法,参苓白术散加减苍术炭、白术炭、莲子、炒扁豆、炒山药健脾,陈皮健脾行气,使补而不滞,可恢复消化吸收功能,苡米、茯苓、车前子利水,可从小肠吸收,自小便排出,此即“别开支河”。诃子、肉豆蔻止泻,健脾,利水治其本。所以方中以健脾利水两组药为主,收敛药为辅,标本兼治,收效良好,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