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作者:李琳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们首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进行了协整检验,然后建立了 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最后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是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而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有一定的时滞。
关键词:金融创新经济增长
我们在本文中试图用实证的方法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变量选取
1.金融创新指标
可以用来描述宏观金融创新的指标有:
①金融创新度。喻平(2005)在实证检验阶段认为,金融创新会引起交易性金融资产比重的降低和投资性金融资产比重的提高,从而采用一国金融资产总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率来反映金融创新程度,称为金融创新度:
其中,为金融创新度;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可用的数据代表;为金融资产总额,是货币、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债券余额、股票流通市值与保费余额的和。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性金融资产数量的比例越大,则金融创新程度越高。
②。金融创新可以使一国金融系统中非流通现金比重变大,因此可以用这个指标从一个侧面来反映金融创新。
本文拟采用这个指标,但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赵志君(2000),把金融资产总额的计算调整为包括广义货币M2、债券余额和股票市值三部分。我国的FIL指标从1985到2010年间大致是持续增加的,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2.金融发展指标
对于金融发展我们从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在规模扩张方面,可以用存量和流量两方面的指标来衡量。金融存量指标,我们采用金融相关率FIR来表示,FIR等于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金融发展伴随着流动性资产存量的增加,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于实物资产,因此金融发展过程就体现为一国金融资产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提高。金融流量指标,我们采用投资来源构成中财政所占的比重GRI来表示。随着金融发展,投资中财政所占的比重应当逐渐减少。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用金融市场资产总量与全部金融资产总量之比FSR来表示。考虑到数据的全面性和可得性,我们拟具体采用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IA为金融机构资金运用。这个比例大致描述了我国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方面。
在效率变化方面,我们采用投资与储蓄之比ISR表示。宏观金融效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储蓄向投资的顺畅转化,而投资与储蓄之比描述了金融体系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因此我们采用这个指标描述金融效率。
3.经济增长指标
我们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用PCGDPI表示。
二、实证方法与结果
1. 协整检验
本节中我们将分别对金融创新度FIL与金融发展指标FIR、GRI、FSR、ISR、经济增长指标PCGDPI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下面我们用EG两步法进行这一部份的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FIL与FIR、GRI、FSR、ISR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从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的任一方面来说,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 VAR模型
(1)建立VAR模型
因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解释关系,不好确定哪个是解释变量哪个是被解释变量,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指标PCGDPI和金融创新指标FIL建立采用VAR模型,以检验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经过多次试验,由VAR模型整体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取3时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方程只有一部分滞后项是显著的,但在建立VAR模型中,一般不做筛选。经济增长主要受到自身滞后值的影响,其一期滞后的影响是正向的,金融创新滞后一期和两期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正向的。金融创新指标主要受到经济增长各滞后期值和自身滞
后一期的影响。从表2方程的检验结果可知,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创新的解释都比较理想,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解释被解释关系,这个模型也说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2)建立脉冲响应函数
图1是由VAR系统生成的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合成图,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反应明显,对金融创新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刚开始时反应较小,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这说明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但影响逐渐变大。而金融创新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反应不明显,仅有0.1左右的变化,来自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较小,在正负0.5左右波动。
(3)方差分解
由方差分解输出结果图2可见,第一个方程新息的影响占了经济增长(PCGDPI)预测误差的90%左右,第二个方程的新息影响占了金融创新(FIL)的80%左右。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分别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FIL是FIR、FSR、ISR的格兰杰原因,PCGDPI是FIL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各指标的解释因素,经济增长对金融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创新滞后于经济增长。
综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经济增长对金融创新的解释力比较强,我国金融创新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推动的,属于“需求带动型”。这一点可以从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带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完善。
第二,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有一定的时滞。这一点可以从脉冲响应函数看出来。
第三,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它们之间的这两种关系都是全方位的,包括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这也说明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推动金融发展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