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特点以及未来走势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特点以及未来走势分析
报告
摘要:2015 年以来,在外需低迷、投资大幅度下滑的影响下,我国总需求增速收缩明显,宏观经济出现深度分化的迹象。这不仅说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筑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而且意味着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宏观经济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开始构筑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本文在分析近两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房产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同时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一些经济政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下行
一、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
2015 年以来,一方面,在外需低迷、投资大幅度下滑的作用下,我国总需求收缩十分明显。经济下滑开始从过去新常态潜在增速回落主导的模式,转化为“趋势力量”下滑与“周期性力量”回落并行的格局,需求不足已开始触及底线。另一方面,在结构性政策的助推下,宏观经济在总体疲软中出现深度分化,转型成功省市的繁荣与转型停滞省份的低迷、生产领域的不景气与股票市场的泡沫、传统制造业的困顿与新型产业的崛起并存。这不仅标志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筑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而且意味着宏观经济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时期中的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构筑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受全球经济低迷与国内需求不足的共同影响,2015年我国经济调整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率自2002年以来首次“破7”,跌到6.9%。宏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增长再下一个台阶,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
201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GDP总量为48777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的GDP总量为3919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的GDP总量为197799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的GDP总量为250779,同比增长8,4%。预计全年GDP可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进出口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86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亿元人民币,下降1.8%;进口76334亿元人民币,下降15.1%。进出口相抵,顺差26031亿元人民币。9月份,进出口总额222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3001亿元人民币,下降1.1%;进口9240亿元人民币,下降17.7%。
最终需求不足是调整的主因,这与1997~2001年间的调整非常相似。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两大最终需求不足。一是消费不足,而是出口不足。2014年经济增长率下调0.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是房地产不景气、世界经济停滞与消费不足。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5%,比上一年回落1.1该百分点,同期出口和投都处在高增长水平。因此,消费不足是2011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因,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由于经融政策紧缩。而2015年经济再下行0.5个百分点的原因也十分清楚,投资继续较快增长,消费增长与上年持平,出口放慢成为2015年经济再下台阶的主因。
出口不足,加上消费不足,就最终需求不足。而且,各种迹象表明,这两大最终需求未来一段时间都将继续保持调整趋势。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趋势性的,而不是“干扰性”的(如宏观调控、自然灾害或是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干扰)。以增加投资为重点的刺激政策不可能改变经济调整的趋势,只会带来“反弹”效应,同时,将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暂时舒缓,但不会改变调整型增长趋势。1997~2001年我国经济第一次处于“调整型增长期”的经验表明,这次经济增长的调整估计时间更长,调整的力度也可能会更大,因为新的调整型增长,不仅受中长期周期的影响,而且受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达中等收入水平,结构调整滞后使新的增长动力意识难以形成,同时,我们还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世界经济低迷,复苏缺乏可持续性),
因此,我们不能轻言调整结束,轻言底部,要做好长期应对准备。一味的靠政策放松救市更不是办法,如果这样会失去大好的调结构、提升能力的机会。
表1:2015年3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季度1-3季度3季度1-3季度GDP173595487774 6.9 6.9
第一产业1808539195 4.1 3.8
第二产业69801197799 5.8 6.0
第三产业857092507798.68.4
农林牧渔业18644 40505 4.3 3.9 工业57560 167314 5.8 5.9 建筑业12531 31327 5.8 6.5 批发和零售业16541 47690 6.1 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945 22475 4.7 4.7 住宿和餐饮业3119 8762 6.5 6.0 金融业14091 42607 16.1 17.0 房地产业10409 29848 4.9 3.6 其他服务业32755 97247 9.5 9.0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二)CPI、PPI增长双双明显回落,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5年以来,CPI和PPI一路下行。一季度增幅跌至1.4%,二季度跌至1.5%,三季度跌破1.2%,9月份CPI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CPI仅增长1.5%,远低于年初确定的3%的调控目标。CPI增幅的大幅回落,一方面,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增长进入周期性调整。1~9月累计,食品价格同比增长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1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7.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10.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5个百分点;蛋价下降1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慢、进口放慢和消费不足也对非食品价格形成下降压力,导致CPI增幅放慢。与此同时,PPI增长的波动更大,受前期产能扩张过多、中间需求明显减少、最终需求不足的综合影响,PPI自5月份开始,连续个5个月负增长,而且跌幅较大。1~10月累计,PPI同比下降1.7%,比上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更大,前十个月累计下降2.5%。
随着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继续,前期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释放,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这对PPI和CPI 都构成巨大的向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