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大标志性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十大标志性建筑
第一名劝业场天津劝业场坐落在和平区和平路与滨江道相交处,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建成于1928年。

大楼由法籍工程师慕乐设计,建筑面积原为16500平方米,经过几次改造修建,现在建筑面积为29600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劝业场的开幕营业日选定在1928年12月12日,匾额由津门名写家华世奎书写。

因为地处旧法租界,劝业场开业前曾拟名“法国商场”,最后改成“劝业商场”,是采纳了股东之一戴振的意见。

场内挂着“劝吾胞舆”“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四个条幅作为办场的宗旨,“劝业商场”四个字便是取了这四句话的首字连缀而成的。

第二名天塔天塔是天津广播电视塔的简称,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卫津南路汇合处,水上公园对面。

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

天塔于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第三名水滴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位于市区西南部,东临卫津南路,西临水
上西路,南临凌水道,北临宾水西道。

总面积约15.58万,是2008年奥运会的分赛场之一。

天津奥体中心体育场2003年8月动工,2007年8月19日正式启用。

第四名解放桥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1923至1927年建成的铁桥。

桥长96.7米,桥面总宽19.5米。

耗资125万两白银,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桥身可以开合,合则走车,开则过船,成为海河一景。

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于1927年重建,原名万国桥,这座先后耗资达190万两白银的桥梁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造价最为昂贵的桥梁之一了。

多年来社会上有一种传说,说这座桥的设计方案是出自法国建筑大师居斯塔·艾菲尔之手。

2008年7月22日,按照原貌修复的天津解放桥时隔33年重新恢复开启功能,为海河再添新景。

坐火车到天津的人,站在天津站,面对蜿蜒流淌的海河,气度不凡的解放桥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这座钢架大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

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法、英、德租界。

当时的天津有“国中之国”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9国
租界,故得此名。

但在民间,当时的津百姓更愿意称它为
“法国桥”,这是因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

1948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
此桥,“万国桥”曾改名为“中正桥
”。

次年,即1949年,天津解放,此桥正式更名为
“解放桥”,并沿用至今。

解放桥始建于1923年,历时4年竣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桥。

大桥
长97.64米,桥面宽19.5米,桥身分为3孔,中孔为开户跨。

开户跨为双叶立转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以便让开更大的通航净空。

合则走车,开则过船,“万国桥下过大船
”,曾经是海河一景。

据文献记载,大桥最后一次开
启以便大型航船通过是1968年。

现在,大桥每月开启1次,以“活动关节”。

从1927年到1984年,该桥进行了13次维修。

海河开发建设中,天津城建设计院提供
设计方案,对解放桥进行了整修改造,历时8个月。

整修改造过的解放桥,恢复了手动和电动开启功能,而且,新桥在原基础上抬升了20厘米,桥下净空增加了60厘米。

对于天津人来说,解放桥不仅是横跨在海河上的一座钢铁建筑,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是和天津人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备受百姓喜爱的文物,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都会引起天津百姓的关注。

这座铁桥就像一位耄耋老人,80年来凝望着从
她怀抱中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一代又一代天津人,见证着人间一幕幕悲喜剧。

设计者至今仍是个谜谈论解放桥,首先要说说她的来历。

关于解放桥的史料,知之者众。

但是,这座铁桥的设计者到底是谁?却是莫终一是。

查阅相关资料,关于当年工程招标的情况有十分详细的记载:“17个投标商,达31套的设计方案,海河工程局曾于审标时参与意见”、“经反复权衡,最后选中了国芝加哥布施尔泽尔桥梁公司的设计方案”等等。

史料众多,却惟独没有提及设计者。

多年来,关于大桥的设计者,社会上一直有一种传说:“这座风格独特、现代感极强的铁桥,出自法国建筑设计大师居斯塔.艾菲尔之手。

”如果这个令人兴奋的“说法儿”属实,解放桥可真是身价倍增了。

对此,天津市市容委总工程师崔世昌质疑说:“设计者是艾菲尔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时离他逝世相距不到两年,建造桥梁是要到实地考察的,他不大可能在那时到天津来,并主持建造这座大桥。

” 查考了居斯塔.艾菲尔的传记后得知这位法国建筑大师逝世于1923年12月15日,而这时间恰巧是大桥开始动工的年份。

也许有人会这样猜测:建筑工程设计在先,万国桥1923年开工,其设计按规律要在一两年前形成,艾菲尔是否在去世
之前已经完成了设计方案?文献有载,艾菲尔在他去世的两年前,即89岁高龄时,就已宣布要闭门著书,并在两年内写出了3部堪称世界建筑遗产的专著,这期间他大概不会再接设计任务,特别是一座远在东方、规模并不是很大的
“万国桥”。

人们的传说恐怕是出自对“法租界”、“法国桥”、“由法国达德与施奈尔公司建造”、以及“艾菲尔是法国著名钢材建筑设计大师”的联想吧。

拒绝日军过桥抗日战争期间,“万国桥”曾阻断了日本军队过桥,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7年
“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调集40万日军攻打中国军队,全面开始侵华战争。

7月26日,日军攻打北平的军队已增至10万人。

当时,日军打算从热河、华北和朝鲜分3路向北平进攻。

同时,另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

面对疯狂入侵的日军,驻守北平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及其他部队广大官兵不敢有丝毫懈怠,奋力抵抗日军的进攻。

当时的天津战局表面上看去很平静,实际已剑拔弩张。

日军将其设在天津的租界作为大本营,且将天津视为重要的航运码头。

在当时,水上航运可由天津万国桥桥头直达日本的各个港口,日军进犯中国华北,由本土运往中国的军队和物资都必须经过天津。

这样看来,天津,尤其是万国桥桥头,
对于交战双方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时天津守军兵力很弱,受《辛丑条约》的限制,当时天津市内不允许驻有中国军队。

虽然1935年张自忠将军调了部分兵力驻守天津,但实际上守卫在天津地区的兵力仅有2个旅和1个手枪团。

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1937年7月29日凌晨1时,天津抗战的枪声在整个市区打响。

日本兵营、日本飞机场、天津总站、东车站(今天津站)都湮没在炮火硝烟中。

日军的援兵沿着海河南岸向万国桥冲来。

假如援军冲过了万国桥,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攻势也将立刻被瓦解。

然而就在这时,万国桥中跨之上的桥面在尖厉的警报声中徐徐开启,桥头处用沙袋垒起的工事上架起了机枪——连法国人都难以忍受日本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恶行,驻守法国租界的法国军队以保护本国租界的名义,拒绝日军通过。

这让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赢得了时间。

激战两小时后,日军被逐出东站。

在此驻守的中国军队不仅赢得了攻打东站的胜利,还能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队。

海河一战,给侵华日军一次迎头痛击,延缓了他们进攻北平的时间。

见证抗日志士被捕抗战时期,天津两位著名的报人——生宝堂和刘髯公,都是在万国桥上落入日本特务设下的陷阱,最终死于日本特务机关的酷刑折磨。

1915年,法国天主教神职人员雷鸣远在天津创办了《益世报》,该报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加以评论,深受读
者的好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野心昭然若揭。

《益世报》大胆揭露日寇罪行,大量刊登各
地抗日新闻,同时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呼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益世报》的报道让
盘踞在天津日租界的日本人非常狼狈。

1937年8月,生宝
堂先生接任报社经理后,率领同仁继续对抗日本强权,大量刊登各地抗战新闻和爱国文章,而且拒不刊用日本同盟通讯社的稿件,甚至在日本当局严禁《益世报》在市区发行后,仍派人把报纸偷运到海河南岸的英、法租界去零售。

《益世报》不屈不挠的精神激怒了日本侵略者,他们决定除掉这份报纸,除掉生宝堂。

终于有一天,一群日本特务以土匪绑票的形式劫走了生宝堂。

生宝堂在日本宪兵队受尽严刑,被活活折磨致死,《益世报》被迫停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另一位著名的报人刘髯公,在相同的地点,以相同的方式,也遭遇了日本特务的毒手。

刘髯公于1923年创办了《新天津报》,随后还创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文艺报》
等5种报刊。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
鲸吞中国东北,刘髯公运用他所有的报纸和刊物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刘髯公愤然以停
刊示怒,他在《新天津报》上发出号外,向天津父老告别。

日伪政府试图收买刘髯公,但刘先生不但不为所动,还把日本当局派来的信使斥骂了一通。

这惹恼了日本政府,终于将
刘髯公绑到了宪兵队。

面对残酷的刑讯,刘髯公始终以训斥和咒骂回击日寇。

虽后经家人及亲友多方取保,刘髯公被允许接回家中“养病”,但由于刑伤过重,伤及内脏,不过半年时间,刘髯公即抱恨而去,年仅45岁。

目睹人间悲剧万国桥开启后通航大船,说明其桥下航道很深,这对通船航运是件好事,但于另一方面也是坏事,例如时常有人把它视为理想的自杀之地。

万国桥建成之后,曾有不少穷苦百姓被种种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跑到万国桥上纵身一跃命赴黄泉;也有不少赌徒、破产的商人跑到万国桥上扎进河底寻了短见。

桥下水深,人跳下去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踪影。

据说曾经有位名震全国的京剧名角,演戏多年,一招一式极其认真,从未出过半点差错。

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锤》时,扮演前往敌营断臂说降的王佐,一时疏忽举错了胳膊。

观众眼尖,当时指出。

这位名角羞得无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锤》外,还常对人说当时自己恨不得跑到万国桥上跳下去。

他也选择万国桥,足见对于自杀者而言,万国桥的名气有多大。

后来法国人在桥上常设警察,除为保卫大桥的安全,也为防止有人跳桥。

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特别是在天津沦陷于日寇之手期间,万国桥见证过多少人间悲剧,怕是没有人能说得清。

无数人在万国桥上纵身一跃,从此结束苦难,一了百了。

也有无数中国赴日劳工从这座大桥上经过,开始了他们的人生苦旅。


时的万国桥下左右全是码头,日本侵略军从华北农村抓来的许多农民,从这里被押送上海轮,从此背井离乡,赴日成为劳工。

在天津,日本当局不敢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抓人,便以招工为名骗走无数青壮年,强迫他们做劳工,例如后来的天津曲艺艺术家李润杰就是其中之一。

1931年春天,14岁的李润杰在天津一家鞋铺里当学徒,被师傅打过之后赶出了鞋铺。

李的家在乡下,一时无处安身,便在南市“三不管儿”一带溜达,看见有人招工,“待遇优厚”,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当晚,李润杰同许多应
招的工人被日本人带到万国桥,在那儿走下码头上了船,从此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

他们被运往东北鞍山的郊外,在一处军事重地干活儿,身边有日本人的刺刀,四周有通电的铁丝网。

亲眼目睹了同伴死在工地,李润杰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但李润杰又是幸运的,日本投降后他回到了天津,又见到家乡父老,又见到了万国桥。

见证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万国桥靠近天津市中心,北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津火车站,南侧是金融一条街和国民党各重要机构的所在地。

1949之前,国民党守军在万国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派
驻重兵,把万国桥当作北翼守卫城南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对于攻城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万国桥则是我军在河西、河东两大战区迂回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样是势在必夺的战略要地。

1949年1月15日拂晓时分,解放军东野一纵三师二团经过
1天的激战,终于冲进市区,沿海河南岸插到了万国桥前。

驻守桥头的军民党军仍在负隅顽抗。

为减少伤亡,同时迅速攻下大桥,我军派出1个排的战士从万国桥上游200米处强渡北岸,准备从桥北攻击敌人,同时另2个排的战士猛攻桥南之敌。

守卫大桥的是国民党第九十四军留守处的部队,装备精良,但是他们当时已经得知上游的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军心涣散。

看到解放军攻到眼前,而且还在渡河准备包抄自己的后路,便开始溃逃。

这样一来,仅20多分钟,我人民解放军只用了不足1个连的兵力,就击溃了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且有工事可以依托的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

万国桥一役,共俘敌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值得一提的是,攻下万国桥后,我军仅留了1个排的兵力防守该桥,其余战士紧接着迅速冲向河北区民族路,向驻扎在今日一宫附近的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部发起攻击,不仅攻陷了敌人的军部,还俘敌470余人。

万国桥看到了解放军神勇,也见证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

古董桥
“返老还童” 2 0 0 5年下半年,随着大沽桥建成通车,在缓解天津站地区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为解放桥的改造创造了条件。

1902年原有的一座坐落在此处的老龙头浮桥改建的铁桥,称老龙头铁桥。

解放桥就是在老龙头铁桥上游由法国租界工部局主持修建的。

作为天津独具特色的“桥文化”的代表,解放桥见证了天
津8 0年的历史变迁。

2005年开始改造的解放桥,通过对电路、传动等开启系统的全面整修,恢复了原有的可开启功能,同时对整个桥的钢梁进行了维修和加固,并重新油饰。

由于锈蚀严重,天津城建设计院的专家和同济大学的教授、专家一道,对锈蚀严重的部分零部件进行了1:1的复制和更换。

据工程人员介绍,复制的零件数量并不是很多,为了尽可能保持这座古董桥的“原汁原味”,更换的零件多是解放桥保证开启旋转系统的主要零部件,而对于其他部分则采取现场修复、对结构杆件进行除锈、防锈涂刷处理等方法。

解放桥在改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千斤顶托起整个桥身。

虽然海河改造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曾成功抬升了狮子林桥和北安桥,但抬升一座钢桥尚属首次。

技术人员介绍说,抬升钢桥的难度更大,因为桥本身的主要杆件相互支撑受力,如外力不均,结构极容易发生变形,加之岁月侵蚀,对解放桥的改造工程难度超过了其他的桥梁。

经过8个月的精心施工,解放桥雄姿再现。

改造后的新桥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了20厘米,桥下净空增加了60厘米。

现在,在解放桥旁的海河堤岸上,摆放着十几座青铜雕塑,均为祼体造型,以男女爱情为主题,表现手法热烈奔放,极具现代感。

记者在乘船游览海河时,不禁对这些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津市海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宋文智副书记告诉记者,这都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和他的学生们作
品的复制件。

因为这些极富浪漫色彩的铜塑,海河解放桥段也成为情侣最集中的地方。

宋书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解放了,这些祼体铜塑不再被认为是“有
伤风化”,反而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

记者看到,历
经几十年风雨的解放桥旁,绿树成荫,河堤上行人漫步,亲水岸边有老年人在垂钓,充满了生活气息。

现在,这座有着80年历史的老桥,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成为海河
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五名南开大学主楼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
家张伯苓和严修。

南开大学主楼1963年建成,2003年又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装修和翻新。

主楼的设计沿中轴对称,气势雄伟,线条明快。

楼前广场开阔、大气,绿草茵茵,广场中间巍然挺立的周恩来总理雕像高大而伟岸。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秉承“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
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0年12月25日,教
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南开大学占地1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327万册。

除主校区外,还建有迎水道校区(天津市内)、泰达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金融工程学院(深圳市)、云南研究院(昆明),以及在马里兰大学成立的设在美国的第一个孔子学院,形成了一校多区、合理配置、协调互动、全面发展的格局。

按照“独立办学、
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有22个专业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中国APEC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滨海学院(独立学院)。

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军全部12个门类,是目前全国仅有
的一所可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现拥有73个本科专业,214个硕士点,118个博士点,16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9大门类的4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在1848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26人,教授628人,副教授6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2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包括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入选者9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1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5人,天津市特聘教授4人,天津市
“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4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296人,其中本科生12451人,硕士研究生6594人,博士研究生3251人。

此外,有留学生1147
人,成人教育学生5913人,远程教育学生7374人。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科研成果。

2007年度SCI论文收录941篇,1998——2007年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位居全国第十位。

目前承担的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数、获得的科研经费数以及获奖成果数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第十届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有2篇入选。

2006年,在我校科研队伍体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居全国高校前列。

饶子和院士先后荣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和第里雅斯特科学奖,许京军教授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李正名院士荣获国家发明创业奖,逄锦聚教授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另外,我校还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5项。

南开大学与美国IBM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群,运算速度达每秒3.231万亿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南开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APEC研究院、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已成为国家有关部委和
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

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

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一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知名的一百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面向21世纪,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