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课程网上评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改课程网上评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目录 (6)
第1章绪论 (8)
第2章相关技术介绍 (9)
2.1 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架构分析 (9)
2.1.1传统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架构 (9)
2.1.2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及其Web应用模式 (10)
2.2 VS2005开发环境的功能和特点 (11)
2.3 Framework (12)
2.4 公共语言运行库 (13)
2.5 .NET Framework类库 (14)
2.6 SQL语句介绍 (14)
2.6.1 SQL优点 (14)
2.6.2 SQL的使用 (15)
第3章需求分析 (17)
3.1 对教改课程评教的几点思考 (17)
3.2 开发网上评教的必要性 (17)
第4章可行性研究 (18)
4.1 引言 (18)
4.2 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8)
4.3 开发工具选择 (18)
4.4 技术可行性分析 (19)
第5章总体设计阶段 (20)
5.1 系统的体系结构 (20)
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
5.2.1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21)
第6章项目组成模块及其基本功能的实现 (22)
6.1 管理员模块 (22)
6.1.1学期管理 (22)
6.1.2班级模块管理 (22)
61.3学生评价模块管理 (23)
6.1.4教师评价模块管理 (23)
6.2 教师模块 (23)
6.2.1评价模块 (23)
6.2.2修改密码模块 (23)
6.3 学生模块 (23)
6.3.1评价模块 (23)
6.3.2修改密码模块 (23)
第7章详细设计阶段 (24)
7.1 系统数据库设计 (24)
7.2 后台管理设计 (26)
主要代码设计 (26)
7.2.1连接数据库代码 (26)
7.2.2 Jscript类 (26)
7.2.3登录模块 (27)
7.2.4添加信息代码 (29)
7.2.5修改信息代码 (31)
7.2.6删除信息代码 (31)
7.2.7设置当前学期 (31)
7.2.8学生课程评价评分代码 (32)
7.2.9学生课程评价评分统计 (33)
7.2.10页面间的传值 (34)
7.2.11系统采用主结构 (36)
7.3 界面设计 (38)
7.3.1登陆界面 (38)
7.3.2系统主界面 (38)
7.3.3用户信息管理界面 (39)
7.3.4学生评论条目修改 (40)
7.3.5课程评价结果 (41)
第8章小结 (42)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5)
第1章绪论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全面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能否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界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用什么样的教学容、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改革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推进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突出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及作用,提高教学改革的水平和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制作了这个教学改革网上评教系统。
教学改革网上评教系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办公管理工具。本系统遵循教育部的评估指标。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以教学质量评估为重点。通过教学改革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各部门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改革评估工作本系统有着以下优势:
(1)将教学评估终端在网上实现,学生在网上填写评估单,在线提交。省去传统的教务处收发评估单程序,节省宝贵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2)后台程序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计算,直接得到评估的结果。而不是以前的工作人员将学生填好的评估单按照课程先分类,再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
(3)评估方法、评估项目可以灵活更换,得出的评估结果更客观、公正。这是在手工操作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第2章相关技术介绍
2.1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架构分析
最早的数据库应用是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对本机数据库进行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人们对数据共享的需求,这种结构就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的出现给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需求,人们依据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功能划分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应用架构。
2.1.1传统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架构
单机架构
最早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架构是单机架构。在这种架构下,所有应用程序都在本机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保存在本机上。这种架构要求本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磁盘空间,以便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处理。单机架构是由个人维护本机,不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安全性高,数据处理效率高,但它无法实现各个计算机之间数据的共享。
2.1.1.1工作站/服务器架构(W/S)
这种架构的特点是在服务器上保存数据,而在工作站上处理数据。所有工作站都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上,读取其上的数据,然后利用运行在工作站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最终将处理结果保存到服务器上,以供他人共享。在这种架构中,服务器只是起到一个数据存储的作用。
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的优点是容易配置,对硬件要求不高,特别是对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不高,能够节省大量资金。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的缺点是数据处理的效率低,因为所有的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增大了网络流量。另外,由于对数据的处理都在工作站上完成,所以工作站硬件的配置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效率。日后对硬件的升级上也会需要对多台工作站进行升级,从而增加了维护成本。
2.1.1.2客户机/服务器架构(C/S)
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特点是由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指令,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在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后,将运算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用户就可以利用安装在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
这种架构与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相比,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由于网络的作用仅限于发送操作指令和传送运算后的结果,因此数据的传输量很小,很少造成网络的拥挤和堵塞现象。此外,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