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汉初三杰的结局对我们的人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风云人物论文报告
姓名:杨孟毅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级4班
学号:11009210005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导师:朱老师
日期:2012年05 月07 日
汉初三杰的结局对我们的人生思考
汉初三杰的来源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萧何
萧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
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初三杰对历史的贡献
楚汉篇第二十后记楚汉战争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宏大,战法韬略之繁复,均大大地超越了春秋战国时期,堪称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王刘邦出身平民,深知百姓疾苦,为人忠厚仁义,且自身姿态很低,亲和民众而又善于使用人才,其麾下韩信、张良、萧何等人具是当世英杰,在对楚作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韩信深谙军事,战法多变,常能因敌而制胜,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作为军事指挥家,其先还定故秦、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全歼楚军于垓下,堪称百战百胜,名冠三军。其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阵,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军事学典故均出于韩将军之手。其用兵之道,亦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战略家,其在拜将时所提出的“汉中对策”以及“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均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萧何,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之一,其政治能力突出,在汉军进入咸阳后,格外重视对于秦代法令文件的保护,并在其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因素,完成了著名的“萧何法”,获得了基层民众的支持,多次募兵征粮,为汉军的外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为刘邦拉锯战中最终拖垮项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汉王刘邦和汉初三杰用其集体的智慧和传奇般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楚汉争雄
的壮丽战争画卷,为西汉的统一和汉民族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所谓:千古君道,任贤使能;千古政道,万众一心。
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就不赘言了;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由大批卫队护卫的暴君秦始皇的大无畏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也用不着多说;我认为张良的仁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孟子认为理想的完人的气质应该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张良完全作到了这一点。张良作为刘邦阵营中的首席谋士,非常善于洞察人心,利用对手的矛盾与弱点,因人设计、以敌制敌,借助政治、外交等手段,配合了汉军的军事行动,多次救刘邦于危亡,支汉社稷于将倾,堪称百代谋家之楷模。
汉初三杰的历史评价
萧何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
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韩信可以说是有勇无智,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