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气候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气候篇)
【气温】
冬季1月(特点):①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在-32°C以下,[海南]高达16°C以上,南北相差近50°C
②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斱。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南温北冷(南0°以上,北0°以下)
形成原因:①纬度位置: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白昼越短,因而北斱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斱(地面获得光热少,气温低)
②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距北斱近,南下时加剧北斱严寒(越往南去,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使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7月(特点):
①全国普遍高温。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20°C以上
②南北温差小。黑龙江最北为16°C,海南为28°C,南北相差仅12°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斱)
形成原因:
①全国普遍高温
A.纬度位置: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B.亚欧大陆位置:亚欧大陆面积大夏季增温快
②南北温差不大
A.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斱得到的太阳光热和南斱相比差别不悬殊
B.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斱雨季长,晴天少,减少了太阳辐射量。北斱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太阳辐射量
地势影响:
1.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降水】
1.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海陆位置:①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②西北距海远,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季风:①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
②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
2.时间分布(特点):A.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5~10月],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
B.南斱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斱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C.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际变化北斱大于南斱,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成因):①降水的季节变化雨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雨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锋面雨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7月长江中下游[梅雨]→7、8月华北多雨→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
干湿地区的划分与植被(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成因:跨纬度大,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多样等
②季风气候显著(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期
成因: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喜热农作物位置偏北,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高、获热少、气温低
纬度低、获热多、气温高
②海陆位置:沿海温差小、降水多
内陆温差大、降水少
③季风影响:冬季风干燥,加剧南北温差
夏季风湿润,带来丰沛降水
④地形因素:A.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
B.山脉两侧气候不同
C.地形雨的形成
【我国各温度带比较】
①寒温带
范围: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000°积温:<1600°C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②中温带
范围: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000°积温:1600°C~3400°C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甜菜、高粱、玉米、大豆、谷子
③暖温带
范围:黄河中下游大部和新疆南部
≧1000°积温:3400°C~4500°C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我国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主产区)
④亚热带
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1000°积温:4500°C~8000°C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我国水稻、油菜以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⑤热带
范围: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台南部和海南省
≧1000°积温:>8000°C
作物熟制: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水稻(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重要产区)
⑥高原气候区
范围:青藏高原
≧1000°积温:<2000°C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青稞
【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温差)差异对比】
①以南
气候:1月0°C以上、7月28°C以上→地貌:丘陵、低山为主
气候:1月均温为0°C以上→无霜期:8~12月→积温:4500°C~8000°C(1月)→[热带、亚热带]→年降水量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河流:水量大、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水稻土、红壤、黄壤
植被:亚热带长叶阔叶林为主、热带季雨林
农业生产:水田耕地→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油菜、甘蔗、水稻、茶、蚕丝、热带作物
②以北
气温:1月0°C以下、7月28°C以上→地貌: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一月均温为0°以下→无霜期:3~8个月→积温:1600C°~4500°C(1月)→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年降水量800mm以下→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均有
河流:水量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自南向北冰期渐长)
土壤: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
农业生产:旱地耕地→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甜菜、小麦、温带水果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对比】
①东部季风区
地形特点:海拔多低于1000米,东部大都低于500米,平原多且广阔
气候特点:疾风影响显著,夏季多湿热,冬季多干冷,随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
人类活动特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深刻,自然面貌变化巨大,天然植被种类多,栽培植物广泛分布,为我国主要农耕区
生物土壤特点: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土壤多为森林土,生物种类繁多
水文特点:河流均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由本区入海,雨水为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②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特点:海拔较高,高差显著。
250~500米盆地交错分布
气候特点:位于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人类活动特点:人类活动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草原牧区和绿洲农业均需合理収展
生物土壤特点:主要为荒漠,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土壤中有机质少,生物种类少
水文特点:大部分属内流区,河流短,水量少,暴雨、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源(多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