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_1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_1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_1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概述: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时患者因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而发现糖尿病。

因此,熟悉和掌握常见慢性并发症,对于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感染。

因各并发症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故一并加以叙述。

一、病理(一)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

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组织。

1 / 13

糖尿病肾病呈弥慢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病变具有特

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病变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 1 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为基本病

变,伴节段性或弥慢性脱髓鞘病变。

二、临床表现 1、大血管并发症。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

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

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 24 倍,心肌梗

死的患病率高 10 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 15 倍。

IGT(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

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称代谢综合症,其主要理

论基础是遗传背景和不利的环境因素(营养过度、缺乏体力活动和腹

型肥胖)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诱发高

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

共同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

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常见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痛觉传

入神经减退,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

有些仅有疲乏无力,头晕症状,无胸痛,预后差。

---------------------------------------------------------------最新资料推荐------------------------------------------------------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酶)〃

心动超声。

此外,有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

大脑动脉受累可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2 外周动脉受累可致外周动脉硬化,常以下肢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的特征性改变,机体全身遍布微血管,故其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组织

器官,但通常所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则特指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

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1)糖尿病视网膜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随

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增长而增加,糖尿病病史超过 10 年者,半数以上

有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可引起白内障、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炎。

有视力改变的中老年患者常规查血糖。

(2)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病程 10 年以上的 1

型糖尿病病人,累积有 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因。

约 20%2 型糖尿病病人累积发生肾病,在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动

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

(3)糖尿病神经病变。

3 / 13

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多发性,下肢较上肢重,病程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灼热及感觉迟钝),呈手套或短祙状分布,有时痛觉过敏,随后出现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

触觉和温觉有不同程度减弱。

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因神经营养不良和血液供应不足,溃疡较难愈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

3 多发性神经病变中一个较少见的类型,表现为感觉异常伴严重烧灼样痛,皮肤非常敏感,甚至不能耐受床单覆盖,常伴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后期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降低,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多累及手足小肌肉,常出现垂足,长期受压或创伤可致骨质吸收破坏和关节变形,称营养不良性关节炎。

单一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脑神经,以Ⅲ、Ⅵ脑神经多见。

第Ⅲ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第Ⅵ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眼球内斜视,也可累及股神经、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单一神经病变常急性起病,呈自限性、多于两个月内痊愈。

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且出现早,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和性器官功能,表现瞳孔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等)。

---------------------------------------------------------------最新资料推荐------------------------------------------------------ 胃排空延迟(胃轻瘫,饭后或午夜)、腹泻、便秘、持续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立、卧位收缩压相差超过 30mmHg),泌尿系早期表现为排尿无力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后期膀胱瘫痪,出现尿失禁和尿潴留。

勃起功能障碍较常见,也可出现逆向射精。

(4)糖尿病皮肤病变,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

①糖尿病性水疱病,水疱突然发生,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在四肢末端,也可见于前臂及胸腹部,边界清楚,壁薄透明,内含清亮液体,易渗漏,常在 2-4 周内自愈。

②糖尿病性皮肤病较常见,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暗红色平项顶小丘疹,在胫前呈分散或群集分布,发展缓 4 慢,后期可有萎缩和色素沉着。

③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较少见。

多见于女性病人,可在糖尿病之前早期病变为呈圆形或卵圆形橙色或紫色斑块,边界清,无痛,多发生在胫前,也可发生于手背或足背,双侧对称,后期斑块中央皮肤萎缩,凹陷,周边隆起,有色素沉着,外伤后易成溃疡。

3、感染。

糖尿病人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易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

5 / 13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常见于女性病人,尤其是并发自主神经病变者,常反复急性发作,大多转为慢性。

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是女性患者并发症,多为白念珠菌感染所致。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病变多呈渗出干酪样,易形成空洞,扩展播散较快,下叶病灶也较多。

4、糖尿病足。

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坏死,轻度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

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三、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重在预防,强调早期诊断及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的基础,合并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 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 型糖尿病)可作为首选药物,血脂异常,以总胆固醇,LDL-C 增高为主者,宜选他汀类,以甘油三酯升高者为主者可用贝特类药物。

各项指标应达以下目标值(见后表)。

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例如阿斯匹林), 5 控制体重、戒烟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通常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维生素、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以及对症治疗,可改善症状。

对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外,余治疗同非糖尿病性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

对糖尿病足强调注意预防,加强护理,包括保持足部干洁,注意保暖,在冬季可采用恰当的取暖方法(穿棉袜,不宜过紧或过松),切忌用热水袋或红外线灯。

宜穿宽大、松软的鞋子,足部负荷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

并注意防止外伤、感染,积极治疗血管病变和末稍神经病变。

祖国医学的辩证施治也为糖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是治疗的主要措施,终末期肾病可选择透析治疗,肾或胰肾联合移植。

激光治疗是增殖性视网膜病改的首空腹血糖 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 4.4-8.0 mmol/L。

6 高血压一、病理:

高血糖在脂代谢异常的参与下,侵犯大血管病变:

主动硬化高血压(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多见于老年人)。

外周动脉硬化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舒张压升高为主。

7 / 13

胰岛素抵抗(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护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其他生物学效应仍保留)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高血压。

二、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7 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危险因素:

男性55 岁,女性65 岁;吸烟;血胆固醇 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3.3mmol/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 岁);腹型肥胖(腹围男性85cm,女性80 cm)或体重指数28;高敏 C 反应蛋白1mg/dl;缺乏体力劳动。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0.9mm;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 115133umol/L,女性 107124 umol/L;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

并发症: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TIA)、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男性>133umol/L,女性>124umol/L,临床蛋白尿>300mg/24h),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最新资料推荐------------------------------------------------------ 有高血压时,常归查血糖、血脂、肾功。

四、高血压的治疗 8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将 BMI<25;②减少钠盐摄入,不超过 6g 为宜;③补充钾和钙;④减少脂肪摄入;⑤戒烟、限酒;⑥增加运动,慢跑或步行,每周 35 次,每次 2060 分钟。

(2)降压对象:

①高血压 2 级或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管损害和并发症;③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有效控制。

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必须使用药物强化治疗。

(3)降压目标:

原则上降至最大耐受水平。

一般主张<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130/80mmHg,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SBP140150mmHg,DBP<90 mmHg,但不低于 6570 mmHg。

(4)降压药物:

5 大类:

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体(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素 2 受体拮抗剂(ARB)。

此外尚有受体阻滞剂,其中:

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

9 / 13

长效 CCB、ACEI、或 ARB 及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较合理的选择。

胰岛素抵抗存在时可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5)降压药联用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RB CCB受体阻滞剂 CCBACEI/ARB 合并糖尿病:

ACEI/ARB+长效 CCB+小剂量利尿剂 9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

1型和 2 型糖尿病的肾脏受累率 20-30%,早期表现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临床上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随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病情将不断进展,直至发展为肾衰竭。

在糖尿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纠正肾小球内高压,可延缓或阻止 DN(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DN 所致的慢性肾衰竭的预后明显较其它病因所致者差。

一、发病机制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血压和其它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者,则是重要的加重因素。

二、临床表现 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 25-45%,肾脏体积增大,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压正常,上述改变在糖尿病确诊时即存在,为可逆性,如血糖严格控制则可恢复。

---------------------------------------------------------------最新资料推荐------------------------------------------------------

2 期:

GFR 仍升高,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也正常,但病理上出现肾

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应积极使用胰岛治疗,控制好血糖,

使血糖达标。

糖尿病起病后 5-15 年进入该期。

3 期:

又称微量白蛋白尿期或隐性期,DN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10 即 UAER 为 30-300mg/24h。

前 3 期无临床症状。

4 期:

显性蛋白尿期或显性 DN 期,尿蛋白量明显增多,(UAER>

300mg/24h),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多数病人出现高血压。

GFR 逐渐下降,糖尿病起病后 10-15 年进入该期。

临床表现:

高血压、浮肿、贫血(红细胞成熟障碍)。

5 期:

终末期,肾脏病期肾衰竭期。

三、预防和治疗 1、控制血糖。

2、降低肾小球高压和全身高血压。

ACEI 和 ARB(定期查血肌酐,如>265umol/L 或升高>30%则停药),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无论是否伴高血压,均应采用。

11 / 13

血压靶目标<125/75mmHg。

3、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4、限制饮食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入量控制在 0.6-0.8g/Kg 较为合适,优质蛋白为主。

5、其它相关因素的控制,包括高脂血症、戒烟、避免应用肾毒药物。

6、肾衰竭期 DN 的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预后:

DN 预后不良,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是影响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11 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症:

是由于存在肥胖 BMI25(尤其是腹型,腰围男85cm,女80cm)糖调节受损或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及高尿酸血症,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综合症,亦称为 X 线综合症或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随着研究深入,代谢综合证临床表现所涉及内容愈来愈丰富,除上述项目外,尚提出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 C 反应蛋白、高瘦素、多囊卵巢综合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成为其组成成分。

防治:

---------------------------------------------------------------最新资料推荐------------------------------------------------------ 代谢综合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必须针对个体的具体临床表现,逐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2

13 / 13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病情况 1.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2.1型糖尿病早期少见,2型可能与糖尿病同时甚至先于糖尿病出现。 3.与代谢控制好坏明显相关。(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属糖尿病微血管(管腔径<100μm)病变。 2.分期(1)非增殖期:病变以微血管瘤、渗出、出血斑、视网膜动静脉病变为主。(2)增殖期:以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标志,出血机化造成视网膜脱离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病人累积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约20%2型糖尿病病人累积发生肾病,在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糖尿病肾病的演进过程可分为5期。Ⅰ期:肾脏增大和超滤状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30%-40%,经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后,GFR可下降。此期肾脏结构正常。Ⅱ期:运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排泄量为30~300mg/24h);超滤状态仍存在。此期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但病变仍属可逆性。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常规尿化验蛋白阴性。GFR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压可略升高但未达高血压水平,病人无肾病的症状和体征(亚临床糖尿病肾病)。IV期:常规尿化验蛋白阳性,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多呈肾病综合征表现;GFR开始逐渐降低,肾功能逐渐减退(临床糖尿病肾病)。V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出现尿毒症临床表现。后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绝大多数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如经详细检查并未发现后一并发症,须慎重查找其他肾病的可能。治疗(1)严格控制血糖(2)控制血压(3)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四)大血管病变 1.累及部位: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肢体外周动脉,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 2.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3.病因:糖尿病病人存在较多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管活性激素和参与糖脂代谢激素水平或作用的异常。(五)神经病变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致多元醇旁路代谢旺盛,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浓度增高及肌醇浓度降低,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神经营养小血管动脉硬化可能是单一神经病变的主要病因。此外,遗传背景可能是神经病变易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多发性病变,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等),呈手套或短袜状分布,有时痛觉过敏;随后出现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已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有不同程度减弱。单一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脑神经(III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以III、Ⅵ脑神经较多见,第III颅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第Ⅵ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眼球内斜视;也可累及股神经、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单一神经病变常急性起病,呈自限性,多于两个月内痊愈。神经根病变较少见,可致胸、背、腹、大腿等部位疼痛和感觉障碍,需与脊椎及椎间盘疾患相鉴别。老年病人偶见多发性神经根病变所致的肌萎缩。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且出现较早,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表现有瞳孔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等);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持续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立、卧位收缩压相差超过30mmHg可诊断)等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泌尿系统早期表现为排尿无力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后期膀胱瘫痪,出现尿失禁和尿潴留,易合并尿路感染;勃起功能障碍较常见,也可出现逆向射精。(六)皮肤病变①糖尿病性水疱病:多见于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及伴有多种并发症者。水疱多突然发生,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在四肢末端,也可见于前臂或胸腹部;水疱位于上皮内或上皮下,边界清楚,周边无充血等炎性反应,壁薄透明,内含清亮液体,易渗漏,常在2-4周内自愈,不留疤痕,但可反复发作。皮肤的微血管损害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概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时患者因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而发现糖尿病。因此,熟悉和掌握常见慢性并发症,对于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感染。因各并发症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故一并加以叙述。 一、病理 (一)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组织。 糖尿病肾病——呈弥慢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病变具有特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病变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

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为基本病变,伴节段性或弥慢性脱髓鞘病变。 二、临床表现 1、大血管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10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15倍。 IGT(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称代谢综合症,其主要理论基础是遗传背景和不利的环境因素(营养过度、缺乏体力活动和腹型肥胖)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诱发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共同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 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常见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减退,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有疲乏无力,头晕症状,无胸痛,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酶)〃心动超声。此外,有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 大脑动脉受累可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1型糖尿病在中国糖尿病人中占9%左右,在青少年多见。它病情急、症状较重,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以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胰岛素疗效较好。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造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所有的糖尿病都符合此条件。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目前用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不能用手指血糖作为诊断依据。具体是:(1)空腹血糖≥7.0mmol/L;(2)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3)随机血糖≥11.1mmol/L。这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适用。可能以后中国会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但现在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还不统一,测定结果也不太一致,目前主要还是用血糖的办法进行糖尿病诊断。 3.糖尿病的分型 按照199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一共分成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大概9%左右,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指由其他原因,如胰腺的原因、内分泌的原因、遗传的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种类非常多,但是病人并不很多,大概占1%。由此可推出1型、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已经到百分之百,妊娠糖尿病不占比例,因为妊娠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只是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妊娠结束以后还要重新分类。从分型的比例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体,但1型糖尿病比例也相当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儿童比例很大,1型糖尿病的总人数很高。 4.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是指儿童,包括幼儿、青少年期间所得的糖尿病。儿童糖尿病者以1型糖尿病较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的比例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加。 分型1型2型 起病急,症状明显慢 胖,家族史,种族性,黑棘皮病临床特点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酮症酸 中毒 C肽低正常或高 抗体可阳性阴性自身免疫病有无 上表是儿童青少年两型糖尿病的对比。从起病看,1型糖尿病病情急、症状比较重,2型糖尿病相对比较缓,症状也不太明显。 从临床特点看,1型糖尿病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发病时会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据。而2型糖尿病一般孩子比较胖,家族、种族倾向更加明显,另外由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非常明显,可以出现黑棘皮病,表现为肥胖,全身皮肤较黑,尤其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皮肤又黑又粗糙,这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志,也是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 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 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 B.亚莫利 C.达美康 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11.如何处理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C) A 减少饮食中总热卡 B 增加胰岛素剂量 C 减少胰岛素剂 量 D加用双胍类药 E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12. 抢救体重约50kg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时,胰岛素用量为(A) A 4-6U/h B 7-10 U/h C 11-20 U/h D 21-30 U/h E 31-35 U/h

病理改变 (一)胰岛病理 胰岛病理 Ⅰ型与Ⅱ型中病理变化不同。Ⅰ型中大多呈胰岛炎。胰岛数量和β细胞数大减,提示绝对性胰岛素缺乏。Ⅱ型中尤其是肥胖者早期胰小岛大于正常,β细胞多于正常;呈特殊染色, 切片示β细胞颗粒减少。当糖尿病发生5年以上后,则胰小岛数、大小及β细胞数均见减少,直至死亡后解剖见几种典型变化。据Warren等分析811例各种年龄糖尿病人胰岛病理结果如下:正常33%,透明变性41%,纤维化23%,水肿变性4%及淋巴细胞浸润1%。 胰小岛透明变性者其组织化学呈透明物质染伊红色,分布于β细胞内,为一种糖蛋白。于电镜下其亚微结构性质与淀粉样沉淀物全等,故称为胰岛淀粉样变,可能即为胰淀素。此种病变较多见于40岁以上的Ⅱ型病者及得病10年以上者。 纤维化者不论Ⅰ型Ⅱ型糖尿病者均可呈胰岛纤维化,尤以老年人为多见。在幼年型病者中提示系胰小岛炎后果,终于胰岛完全纤维化,β细胞常<10%。在Ⅱ型病例中胰岛纤维化常伴胰腺泡纤维化与胰内血管硬化。 (二)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性病变的各种并发症;血管病变非常广泛,不论大中小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均可累及,常并发许多脏器病变,特别是心血管、肾、眼底、神经、肌肉、皮肤等的微血管病变。 1、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主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常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而致死。周围动脉尤其是下肢足背动脉等硬化可引起坏疽。 2、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从光镜及电镜下发现糖尿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特征为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正常基膜厚约80~250nm,糖尿病人基膜增厚可达500~800nm。基膜中有糖类沉积,其中主要为羟赖氨酸相应按比例减少,提示赖氨酸被羟化而成羟赖氨酸,此种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为并发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分布非常广泛,尤以肾小球、眼底、神经、心肌、肌肉等的微血管为主,引起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肌等肌肉病变,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基膜增厚的发病机理有两学说: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血脂的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以下简称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诊断标准( 2010年)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扳机 1.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其次是减少LDL。 我们再来看看HDL是如何转运胆固醇的。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根据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糖尿病患者,另外三分之一会保持受损状况,还有三分之一会恢复正常血糖水平。 不要抱有另外三分之二的侥幸心理,这个数字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我国,每年会有近七百万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化成糖尿病。 如果你不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那你很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一旦如此,这意味着你失去了遏制糖尿病的最佳时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病程、血糖控制差和遗传等因素相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般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包括: 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病变包括: 眼底视网膜、肾脏和神经病变,病情严重者将出现失明、进展为尿毒症,是患者致盲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神经病变包括: 周围神经、颅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如四肢末端袜套样感觉减退、皮肤蚁走感、眼睑下垂、体位性低血压、阳痿、便秘及腹泻交替出现 1 / 8

等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其实我的身体也是很好的,但是长时间的熬夜和工作压力,还有长期的应酬,才让我慢慢有了不适的现象。 后来我也是开始慢慢注意身体了,可是那个时候好像已经有点晚了,饥饿、渴时常让我非常的无奈!去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于是我就去上网查找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我一直查,查了整整一个晚上!还记得以前我上网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耐心啊!不过这次不一样,我要赶紧把糖尿病的困扰给赶紧摆脱掉。 我从很多方面开始考虑,最终还是选中了中药贴剂,很是让我心仪。 我就下了狠心,一下子订购了三个疗程的!开始用了几天,血糖开始慢慢下降,慢性糖尿病可以吃什么,夏天空气温度高,慢性糖尿病患者有机体免疫差,容易遭受病菌的侵入袭击。 因患者有可能存在神经器官或血管病变,身体的温度和水盐调节有经验较差,容易脱水、失盐。 因夏天耗费大,进餐不太规律等原因,患者常易显露出来低血糖或高血糖。 夏天患者往往衣着单薄,极容易遭受外伤。 慢性糖尿病患者夏天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喝水慢性糖尿病患者如果限止喝水,很易导致脱水,诱发高渗昏迷、脑栓塞及急性腰子功能衰歇等恶疾。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容易引起并发症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般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以及眼病等。给患者危害极大,因此在患上糖尿病后就应该及时的治疗,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如果出现了问题,则对人的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长远的。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约占一半。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所致的心律失常亦为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脑血管病。糖尿病经常会引起病人的脑部发生病变,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由于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甚高(20%~60%),亦可发生出血性脑病。 三、眼病。糖尿病会引起眼病,有些患者还会因此而失明。眼的各部位均可出现病变,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高于相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各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随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以上是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相关介绍,这些疾病也都是对病人的危害较大的疾病,因此大家要引起重视,发现病情后就应该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指控方法。 糖尿病肾病康复4大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无高血压,水肿不明显,无肾功能损害,蛋白不多,这类患者可以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对于水肿比较明显、血压较高的病人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多卧床休息。 2、日常监测不能忽视 限制水的摄入,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为宜。多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如果有明显异常的时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每周至少化验尿常规和尿比重1次。 3、多注意日常病症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水肿、尿量、尿检结果及肾功能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观察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素氮升高等情况。 另外,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有无烂苹果气味,有无恶心呕吐,“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给予处理。 4、饮食需要控制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控制植物蛋白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在平时膳食时要保证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血糖,通过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减少自体蛋白质的分解。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糖尿病综述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正文: 一、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三、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1、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2、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4)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

CME CLINICAL PRACTICE/CME 临床实践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综述) 张启新(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00) ZHANG Qi-xin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药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监测病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是长期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措施。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作用、模式、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研究它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上仍以笼统的卫生宣教为主要方式,但实际上患者接受了多少,是否达到了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则无法评价和衡量。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2)03-0059-04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2.03.02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长期患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慢性损害,且该病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 000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1]。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 纪芳[2]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而大多数患者在心理因素 对糖尿病的影响和自我护理及监测等方面未引起重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医务人员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而最乐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是医护家访和电话咨询。大约78.68%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可能发生的情况。75.33%的患者不满足于症状的控制,更注重疾病预后及生命质量,84%的患者除 作者简介:张启新(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预防医学工作。

关于糖尿病的研究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刘冰 20113756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 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 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脏器的慢性进行病变,功能【1】。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所以对糖尿病的研究一直深入进行中。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进行了包括 病因病理,及一些患病机制的综述,较系统的概括了糖尿病。并从中医角度叙述了药 疗方,希望可以对糖尿病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养疗 正文: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公认1型糖尿病与遗 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是因为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 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有遗传、肥胖、感染、应激反应 及妊娠因素【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 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 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 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 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 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细胞内 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感。ROS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

文 献 综 述 综 合 报 告 研究课题 :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 级: 2016级中药二班 姓名(学号): 史妩霜2016140849 谢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 田柳 完成时间: 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综述报告题目 糖尿病的并发症疗法综述 题目属性 √参考题目 □自选 课题组成员 及分工情况 姓名 性别 学号 课题内分工 史妩霜 女 2016140849 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 谢银 女 2016140847 检索文献,资料分析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内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 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 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 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姓名 分数 备注 谢银 史妩霜

4、文献综述就是在大量搜集与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就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