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概述: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时患者因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而发现糖尿病。
因此,熟悉和掌握常见慢性并发症,对于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感染。
因各并发症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故一并加以叙述。
一、病理(一)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
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组织。
1 / 13
糖尿病肾病呈弥慢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病变具有特
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病变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 1 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为基本病
变,伴节段性或弥慢性脱髓鞘病变。
二、临床表现 1、大血管并发症。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
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
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 24 倍,心肌梗
死的患病率高 10 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 15 倍。
IGT(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
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称代谢综合症,其主要理
论基础是遗传背景和不利的环境因素(营养过度、缺乏体力活动和腹
型肥胖)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诱发高
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
共同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
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常见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痛觉传
入神经减退,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
有些仅有疲乏无力,头晕症状,无胸痛,预后差。
---------------------------------------------------------------最新资料推荐------------------------------------------------------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酶)〃
心动超声。
此外,有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
大脑动脉受累可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2 外周动脉受累可致外周动脉硬化,常以下肢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的特征性改变,机体全身遍布微血管,故其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组织
器官,但通常所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则特指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
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1)糖尿病视网膜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随
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增长而增加,糖尿病病史超过 10 年者,半数以上
有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可引起白内障、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炎。
有视力改变的中老年患者常规查血糖。
(2)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病程 10 年以上的 1
型糖尿病病人,累积有 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因。
约 20%2 型糖尿病病人累积发生肾病,在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动
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
(3)糖尿病神经病变。
3 / 13
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多发性,下肢较上肢重,病程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灼热及感觉迟钝),呈手套或短祙状分布,有时痛觉过敏,随后出现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
触觉和温觉有不同程度减弱。
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因神经营养不良和血液供应不足,溃疡较难愈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
3 多发性神经病变中一个较少见的类型,表现为感觉异常伴严重烧灼样痛,皮肤非常敏感,甚至不能耐受床单覆盖,常伴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后期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降低,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多累及手足小肌肉,常出现垂足,长期受压或创伤可致骨质吸收破坏和关节变形,称营养不良性关节炎。
单一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脑神经,以Ⅲ、Ⅵ脑神经多见。
第Ⅲ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第Ⅵ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眼球内斜视,也可累及股神经、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单一神经病变常急性起病,呈自限性、多于两个月内痊愈。
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且出现早,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和性器官功能,表现瞳孔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