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

浅谈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
浅谈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

浅谈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

摘要:本文从航天专业技术发展入手,针对未来航天器发展需求,在对照国外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先进水平和国内现有技术差距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支撑中国深空探测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对于关键部分做了解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

关键词:深空探测GNC系统技术介绍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ac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craft, based on the gap between the control of foreign spacecraft control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domestic advanced level of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key technologies which can support China deep space exploration spacecraft in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will help you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ep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GNC system technology. KEY 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GNC system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深空探测指人类对月球及以远的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探测活动,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和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和未来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1]而在飞行器探测过程中,GNC(Guidance,Navigation and Control)系统技术承担着飞船从起飞到返回的全部运动控制任务。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认为,未来十年的空间探测体现出“持续增长的自主性和持续增长的复杂性”,对GNC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美国空间探测有三大类目标,分为目标A、B、C。目标A是“拓展和维持超越近地轨道的人类活动”,目标B是“探索太阳系的进化和潜在的外星生命”,目标C是“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理解”。在前两类中GNC均作为关键技术,并且“目标B”中GNC技术的优先级排在首位。

深空探测深空探测器相比地球卫星及飞船,其飞行距离远、运行时间长、环境未知

性较强,因此,深空探测对深空探测器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在自主性、实时性和相对精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2]

1国内外深空探测航天器在GNC技术上的发展现状

1.1 国内现状

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起步于月球探测,目前已圆满实现了“绕”和“落”的目标,掌握了环月与月表探测、月面软着陆及月地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具备了发射、测控、通信及回收等航天基础设施与能力。同时正在实施三期“月面采样返回”工程,将于2020年前完成工程预定目标。在“三步走”之后,中国深空探测如何发展已成为各方

关注的重点,这也是航天强国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3]下面简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主要在GNC方面的发展变化。

(1)“嫦娥二号”卫星:采取直接地月转移与机动飞行控制技术,采用自主惯性对准技术,实现了轨控准备过程的全自主控制。使用小行星交会轨道设计与交会控制技术,突破并验证了交会轨道设计和交会控制等技术;

(2)“嫦娥三号”卫星:采用软着陆自主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软着陆过程的导航、制导、避障和姿态控制等方面大量控制方法和策略均为国内首次应用。运用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技术,采用立体视觉技术实现月面未知环境的三维恢复与重建;

(3)探月三期工程:突破了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具备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能力,突破月表自动采样、样品的封装与保存、月面动力上升、采样返回轨道设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多目标高精度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航天技术的重大跨越。1.2 国际现状

为了解决深空探测器的深空测角以及连续观测等问题,目前国际上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加大地球上深空站的天线口径、提高射频频段、降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采用先进的信道编译码技术和信源压缩技术等措施来克服巨大距离损失,运用连接端站干涉仪技术来实时提供测角数据用于实时导航,立足于全球布设陆基深空网来克服地球自旋影响,以提供全天时连续观测。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月面巡视探测器和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器,其中美国和前苏联在巡视探测器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7-8]。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包括

Sojouner和MER[7],在很长的时延和很窄的通信带宽等条件下,采取具有一定程度半

自主能力的方式配合遥操作进行控制。各国在探测计划论证期间和巡视探测器工程研制任务的前期,开展了大量的预先研究工作,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地面样机,取得了巡视探测器设计的宝贵经验,为飞行试验提供了技术储备,其中 Rocky 7、FIDO是最为典型

的地面样机,均采用了“遥操作+半自主”的运动控制方式。[2]

1.3 差距

我国在深空探测GNC方面技术能力亟待提升。深空探测所涉及的飞行任务设计、借力飞行、自主导航、高效能源、月球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火星着陆巡视及采样返回、以及小行星附着采样和防御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工程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运载以及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尚不能支持更大规模、更远距离探测。

2深空探测所涉及关键的GNC技术

2.1轨迹设计

2.1.1小型天体的近距离轨迹设计

对于深空探测器在深空探测中飞行控制来说,能源或许直接影响深空探测器的工作,而对于当前更高能燃料研究技术尚未成熟,太阳能利用技术还需改进的形势下,合理利用重力相互作用可以极大减少推进剂的消耗,这也对深空探测器轨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突破深空探测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如多天体力学轨道设计,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深空热控、远距离大时延测控通信等技术。进行新技术试验验证,如高集成小型化电子设备、高效推进系统的技术试验研制等。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新技术的试验,发展先进的深空探测技术平台。为拓展深空探测领域和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2.1.2低能量轨迹设计和优化

该类探测任务要求具备对小型天体接近、离开和绕飞的能力。尽管例如深度撞击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技术创新支持未来的任务,例如:

(1)高精度动态条件下自动化的任务设计和优化设计;

(2)动态环境下的特征提取、任务场景和轨迹设计、控制和位置保持等;

(3)小型天体的交会任务,包括围绕小型天体的自主运行;

(4)三体重力效应,以及诸如太阳辐射压力等小量影响下的任务设计。

2.1.3多飞行器的轨迹优化

解决二体或多体重力场效应,传统“尝试-纠错”的反复迭代数值分析方法已经进化到多体问题的动力学系统理论研究和应用。接下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1)多体动力学的快速轨迹设计和优化能力,这也有利于未来的自主运行;

(2)转移和捕获轨道设计,尤其在低推进条件下。

2.1.4 低推进轨迹设计和优化

当前航天器广泛采用只产生很少量的推力的电推进和太阳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技术水平逐渐完善,而我们接下来仍需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通过GNC 控制来进一步优化探测器轨迹,节省推进剂的使用来提高续航能力。

(1)对意外推力损失情况下的适应性;

(2)多体环境下的轨迹设计;

(3)更广、更快的优化搜索能力;

(4)新型推进系统的轨迹优化设计。

2.2 自主导航

指深空探测器不依赖地面支持,利用星上自备的测量设备实时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在轨完成飞行任务所要求的导航功能或相关的轨道确定和导航参数解算。[9]对于深空探测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技术而言,GNC系统占据重要部分。现简要介绍自主导航GNC系统关键技术。[10]

2.2.1 光学导航敏感器技术

从一些国外深空探测任务和计划所采用的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可以看出,光学导航是目前深空探测的主流自主导航技术。而光学导航敏感器是深空光学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部件。深空光学自主导航系统要求导航光学敏感器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动态范围等多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突破深空导航光学敏感器的这些关键技术是研制深空光学导航敏感器的关键。

2.2.2 深空导航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

获取导航测量信息是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导航信息的自主获取与处理是实现自主导航与控制的前提。为了提高自主导航系统的性能,必须获取高质量的导航信息。光学

图像导航是深空探测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发展趋势,图像处理算法是其核心,是获取高精度的导航天体信息和提高导航精度的关键环节。

2.2.3 导航滤波技术

深空探测不同于一般的发射地球卫星,深空中存在各种杂波对于信号传递的干扰,对于滤波模型有干扰现象,可能会使自主导航滤波算法出现发散现象。因此,需要研究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自适应自主导航滤波算法,对算法的稳定性及计算量提出更高要求。

2.2.4自主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

由于深空探测航天器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深空探测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控制问题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困难。如何使深空探测器自主进行各种姿态定向和轨道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这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2.3 SGNC技术

SGNC(Surfac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即表面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它是GNC技术的一个分支,指通过传感、定位、运动规划、导航控制等技术,利用轮式车、空中平台、小型跳跃装置等设备,实现所需的机动,并完成特定目标任务。

正如对SGNC的定义而言,SGNC并非仅指在行星“地面”运动,也包含了不同的空间机动模式,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精确定位、姿态控制、自主飞行控制、高效运行、不确定条件下的规划、长期的有风辅助的导航、危险检测和规避、建模与仿真、通讯天线的定位与稳定控制、空间飞行器的部署等。

3从四大功能部分看深空GNC

NASA将深空GNC的组成分为4个功能部分:传感、计算、控制驱动以及地面测试。四部分功能很好概括了GNC技术在深空探测上所需要的关键点。

3.1传感

在一般航天器工作过程中,传感设备的使用关乎全局,对于深空探测器更是如此。它肩负着传递信息的任务,具有包括各种传感设备的使用以及危险检测功能;在深空探测领域主要区别于其他探测的额外技术主要有:

(1)相对目标传感,包括测高仪和测速仪、地形传感设备、危险检测传感器等;

(2)惯性-天体传感,包括“纳g”级的加速度计,精确定时等。

3.2计算

任何航天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计算机各种算法的计算。对于深空探测,计算主要基于各种数据源,估计当前的姿态轨迹,并计算未来的轨迹和姿态。其内容包括:基于图像的导航、姿态估计、轨道确定、危险检测与分析、姿态和路径控制、过程纠正等。

另外,以惯性技术为主的在线GNC技术,非线性优化和路径规划技术、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相对目标估计,包括相对目标定位和姿态预计、行星上的精确定位系统等计算技术也是深空探测的关键。

3.3 控制驱动

控制驱动主要指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姿态和轨迹,包括驱动发动机,控制各种气动舵翼等任务。这一方面即是GNC技术主要操作任务,通过分析信息,通过计算算法计算应操作的指令来完成自主探测制导的目标。

3.4 地面测试

基于地面测试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太空环境来进行测试,来检测深空探测器各方面性能运作。地面测试设备采集探测器姿态和轨道分系统的控制输出,计算探测器在空间姿态和轨道的状态变化,向探测器控制分系统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探测器控制分系统形成闭环。对于探测器真实工作的安全可行性至关重要。[11]

4总结

据各方面数据的分析,目前各国深空GNC发展存在两个共同问题:一是需要解决更多的不确定性问题;二是更多依赖于航天器的自主处理能力。这不仅将成为衡量深空探测技术水平的一个参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任务的可行性和科学回报的大小。

在未来深空科学探测任务中,对“自主”或“自动化”控制的需求越发强烈,尽管二者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但在本文中的主要含义则是指无需地面人工辅助、完全由飞行器自行决定的制导、导航和控制,这主要是由高动态任务的特性决定的,天地之间链路的延时已不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现场瞬息万变,需要飞行器自行及时响应,这将成为未来GNC的技术重点突破所在;并且始终将故障检测、定位与隔离作为研究重点。而当自主性不断增强,也许航天器的控制会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航天[J]. 中国航天, 2000(12).

[2]李果. 中国航天器未来发展的GNC关键技术[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9, 35(6):1-5.

[3]孙泽洲, 孟林智. 中国深空探测现状及持续发展趋势[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 47(6):785-791.

[4]黄江川,张洪华,李铁寿,等.嫦娥一号卫星的制导、导航与控制[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34(6):29-32.

[5]周文艳,杨维廉.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J].航天器工程,2010,19(5):24-27.

[6]王一然, 刘晓川.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下)[J]. 中国航天, 2002(11):26-28.

[7]Vafa Z,Dubowsky S. O n the dynamics of space manipulator using the virtual manipulator with application to path planning[J]. The Journal of the Astronautical Science,1990,38(4):441-472. [8]梁斌,刘良栋,李庚田. 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等价机械臂[J]. 自动化学报,1998,24(6):761-767.

[9]潘科炎.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J]. 航天控制,1994(2):18-27.

[10]王大轶,黄翔宇. 深空探测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综述[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35(3):6-12.

[11]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2013至2022十年的星际科学愿景和航行[R]. 2012

光电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1、光电器件的基本参数特性有哪些? (响应特性噪声特性量子效率线性度工作温度) @响应特性分为电压响应度电流响应度光谱响应度积分响应度响应时间频率响应 @噪声分类:热噪声散粒噪声产生-复合噪声 1/f噪声信噪比S/N 噪声等效功率NEP 2、光电信息技术是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主体,研究和发展光电信息的形成、传输、接收、变换、处理和应用。 (光电子学光电子器件) 3、光电检测系统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 (光学变换光电变换电路处理) 4、光电效应包括哪些 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物体受光照后向外发射电子——多发生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内光电效应:物体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光电子只在物质内部而不会逸出物体外部——多发生在半导体。 内光电效应又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光电导效应:半导体受光照后,内部产生光生载流子,使半导体中载流子数显著增加而电阻减少的现象。 光生伏特效应:光照在半导体PN结或金属—半导体接触面上时,会在PN结或金属—半导体接触的两侧产生光生电动势。 5、光电池是根据什么效应制成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器件,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种? (光生伏特效应太阳能光电池和测量光电池) 6、激光的定义,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有什么? ( 定义: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粒子数反转光泵谐振腔) 7、热释电器件必须在什么样的信号的作用下才会有电信号输出? (交变辐射) 8、 CCD是一种电荷耦合器件,CCD的突出特点是以什么作为信号,CCD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电荷 C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 9根据检查原理,光电检测的方法有哪四种。 (直接作用法差动测量法补偿测量法脉冲测量法) 10、光热效应应包括哪三种。 (热释电效应辐射热计效应温差电效应) 11、一般PSD分为两类,一维PSD和二维PSD,他们各自用途是什么?

光电探测技术发展概况

光电探测技术发展概况 学号:20121226465姓名:熊玉宝 摘要:本文扼要论述光电探测技术重要性,并简要地介绍了光电探测技术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电;探测;技术 光电探测技术是根据被探测对象辐射或反射的光波的特征来探测和识别对象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本身就赋予光电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四大优点,即看得更清、打得更准、反应更快和生存能力更强。 光电探测技术是现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它包括光电侦察、夜视、导航、制导、寻的、搜索、跟踪和识别多种功能。光电探测包括从紫外光(0.2~0.4μm)、可见光(0.4~0.7μm)、红外光(1~3μm,3~5μm,8~12μm)等多种波段的光信号的探测。 新一代光电探测技术及其智能化,将使相关武器获得更长的作用距离,更强的单目标/多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打击和快速反应,在极小伤亡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同时使武器装备具有很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增强了对抗,反对抗和自身的生存能力。实际上,先进的光电探测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显著特点首先是信息战,而信息战中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获取信息。谁获取更多信息,谁最早获取信息,谁就掌握信息战的主动权。光电探测正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微波雷达和光电子成像设备常常一起使用,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可以更早获取信息。前者作用距离远,能全天候工作;后者分辨率高,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无论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预警飞机还是无人侦察机往往同时装备合成孔径雷达和CCD相机、红外热像仪或多光谱相机。为改进对弹道导弹的预警能力,美国正在研制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拟用双传感器方案,即一台宽视场扫描短波红外捕获传感器和一台窄视场凝视多色(中波/长波红外、长波红外/可见光)跟踪传感器,能捕获和跟踪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再入大气的全过程。美国已经装备并正在不断改进的CR-135S眼镜蛇球预警机,采用可见光和中波红外像机,能精确测定420km外的导弹发射,确定发动机熄火点,计算出它的弹道和碰撞点。最近在上面加了一台远程激光测距机,其作用距离可达400km。美国海军也在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

火星探测器

YH-1火星探测器各分系统设计简要介绍 YH-1火星探测器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其研制周期短(仅 为23 月) ,技术难度大。如超远距离( 3. 56 亿公里) 测控通信技术,要求星上 能接收非常微弱的信号,星上接收机具高灵敏度;通信信号以光速往返需约40 min,要求星上具有姿态确定和高度自主的控制能力;入轨后太阳阵压紧 11个 月后展开释放及部分电子器件的休眠唤醒技术;环火2 个月后面临7 轨共 21 d,最长 8. 8 h 的长火影影响,要求具超低温控制和休眠唤醒技术;探测器总质量小于 115 kg,要求采用整星小型化、轻型化技术;采用整星甚低剩磁控制技 术等。因此,YH -1火星探测器面临特殊环境设计的多种技术难点。 作为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YH-1火星探测器对后续的火星探 测器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对YH-1的各个分系统进行简要介绍。1. 任务分析 1.1 任务功能、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火星是位于地球轨道外侧最近的一颗行星。通过探索火星, 人类希望建立 第二家园和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火星研究主要包括磁场、大气与气候、空间 环境、地貌和水消失的痕迹等。火星围绕太阳公转1年需687d, 而地球围绕太 阳公转1 年365d, 因此火星与地球每2 年有1 次靠近机会。火星距地球表面最 近处5.670 *107 km, 离地球表面最远处3. 559 4*108 km。火星的光强仅为地 球的43.1%。火星探测器从发射至抵达火星轨道需飞行10. 5~11. 5 月。YH-1 火星探测器将环绕火星轨道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 对火星的空间磁场、电离层 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表面物质粒子等进行科学研究。

光学探测技术

光学探测技术 为了更好的理解之后的学习内容,我们将回顾一下光在光电检测中的基本概念。最基本的考虑因素是光电探测器,它可以将光转变为电流。通过使用雷达和通讯系统在有频谱和红外光频谱中有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显示了高性能。由于体积小、性能的原因,大多数应用依靠现代半导体器件的基于光电效应,产生光电流检出率。还有,光电流是包含光生的初级电子和孔的损耗区域的检测器。温和上涨10-100可以通过雪崩过程取得许多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PMT)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有设备通常具有一个多余的乘法和雪崩过程中,在接收器设计时必然考虑到所产生的噪音。使用APD设备远远超过了雪崩击穿的偏见,使探测器在盖革模式下,工作,使造成非常高的增益(10~6),超快速的上升时间(皮秒),单光子事件的敏感性,仍然可以实现高增益。它已经被所有情况证明,主要的光电子统计数据是相同冲击碰撞光子流的。泊松统计的,而需要更复杂的统计模型来描述雪崩过程。 光接收机使用光探测器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完成检测,即直接检测和相干检测。直接检测可以看作是一个简单的能量收集过程,只需要在镜焦平面上放置一个光电探测器,然后产生的信号电流被一个电子放大器放大。相比之下,相干检测则要求光电探测器表面存在能与信号光束混合的本地光学信号谐振器。相干混合过程对信号光和本地振荡器的调试方式规定了严格的要求,以便两个从根本上不同的方法都能有效地执行。如果信号光和本地振荡器频率不同或不相关,这个过

程成为外差检波;如果他们的频率是相同的或相关的,就是零差检测。图3-3显示了一般光外差器结构,有单独的激光器非别产生不相关的、不同频的信号光和本地振荡光。将它们用一个光波分复用器合成为一个反射率很高、信号损耗很低、可以提供足够能量的本地振荡光。图3-4显示了一个可能的同频安排,其中一小部分传输光用于本地振荡器,从而达到相关频率的要求。 在零差激光雷达应用中,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的频率之间的相干性关于往返运动的时间参数τR ,经常用一个具有比τR 更长的相干时间的激光发射器来维持。另外,激光发射器和本地振荡器的频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它取决于(在这个)光学系统中是否采用变频器。单模激光频移系统,有的也被称为失调零差系统,多普勒频频量Vo1远离基带的信号也可以发生频移,其中Vo1=±2|V|/λ为多普勒频率。这个相反的轨迹与远离信号源的运动一致,以至于多普勒频率在零带重叠产生出一个确定的频率Vo1,用于发射和接收频率之间的固有相干性,这些过程仍旧可以被看做零差。 零差检测被证明在量子学领域有一些独特的特殊功能,它展示了实现光子噪声水平低于量子的可能性。这种噪音水平被体积为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的相干性的挤压状态,然而这种幅度或相位的变化并不能同时进行。相干态是一个在不确定性原理上的最底线,即众人所知的激光灯,这些状态是与聚合束和反聚合束统计的光子密切相关的,在4.8.2节中将提到APD检测统计。

《深空探测》阅读答案

《深空探测》阅读答案 ①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人造地球卫星、找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来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主要目标。 ②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的探测、行星及其卫星的探测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三大方面。具体说来就是对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它是继卫星应用、找人航天之后的又一航天技术发展领域。深空探测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历史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深空探测的总体科学目标大致可归纳为;探索太阳系和宇宙(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空间环境、能源和资源等);发展空间技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又把目光转向月球,一方面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一直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圣地。如果在月面上建立天文台,就会探测到宇宙中的许多奇异现象。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发射火箭所需的燃料将会比地面少得多,因此月球也是个难得的航天发射基地。月球两极大量冰水的发现更使人类对月球刮日相看,因为有了水,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条件便已具备。人们可以利用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水供人呼吸饮用,使植物生长,氯和氧还可作为火蔚燃料,供飞船返回地球或前往火星或更运的星际探险。这样,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实验室甚至定居点并非天方夜谭,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④深空探测中的另外一个引人瞩目的天体便是离人类最近的行星火星。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最靠近地殊的行星,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石质行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1/2,质量是地球的1/10,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当.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倍。火星周围有稀薄的大气,上千条干涸的河床。由于火星的特殊位置,以及大小和环境与地球最相近,从而作为人类最佳的大空移民场所而备受关注,因此时火星的直接探测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年来,人类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获得了丰富的火星表面数据,为以后的火星软着陆和人类登陆火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深空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我国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从2002年开始,我国再次进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综合论证工作,到目前探月工程一期已经立项,二、三期工程正在论证过程中。月球探测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简称绕,预计3年内发射探月卫星,环绕月球飞行并拍回三维图像:二期工程是落,将月球卓或探月机器人送到月球表面降落,进行科学探测;三期工程叫作回,采集月球样品等任务完成后,返回地球。 1、选文第③段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一句中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两例并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从本文看,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深空探测?(3分) 4、把人类运送到火星,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1、(3分) 不能,很可能起到限制作用(1分),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球的中转站

“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具备哪些条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1967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这颗卫星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夭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自2016年起,国家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曰”。近日,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初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光电检测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上了解了光电检测技术有许多方面的知识,按照传感器、转换电路、检测装置划分排列。接下来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是光电技术的定义。何为光电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是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作为基础,通过对被检测物体的光辐射,经光电检测器接收光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由输入电路、放大滤波等检测电路提取有用信息,或进入计算机处理,最终显示输出所需要的检测物理参数。其中检测和测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检测: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分辨出被测参量并归属到某一范围带,以此来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或是否存在。测量:将被测的未知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并通过数字表示出这个倍数的过程。而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存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比如人的视觉功能,人眼是一个直径为23mm的近似球体,眼球前方横径为11mm的透明角膜具有屈光作用,角膜后的虹膜中央有称为瞳孔的圆孔,它可以扩大或缩小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亮。虹膜后的水晶体相当于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其直径为9mm。在眼球的后方有视网膜,这是光学细胞和杆状细胞,它们和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组成的微小感光单元。这些感光单元接收光刺激后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高级视觉中枢,从而产生亮度和彩色的感觉,同时也形成有关物体状和大小的判断。因此,人眼是一个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极为复杂而精巧的光传感器。正好光学仪器是人眼的视觉扩展,通过利用光辐射的各种现象和特性,摄取信息实现控制的有力工具,它是人类视觉参与下才能工作的。光学仪器一共在人类视觉上做出了以下的扩展:1、时间上扩展,可以通过摄像机记录过去的样子;2、空间上的扩展,通过地球卫星观看世界个地的样貌;3、识别能力的扩展,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我们能够观测到人眼看不见的细微东西。 光电检测系统由哪些东西组成?典型的光电仪器包括了精密机械、光学系统、光电信号传感器、电信号处理器和运算控制计算机以及输出显示设备等环节。各种环节分别实现各自的职能,组成光、机、电的综合系统。一个典型的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由辐射源开始,依次为传输媒质、检测目标、光学系统、光点检测器件、信息处理、输出设备。其中辐射源通过传输媒质由对象空间进入到光电系统。

《深空探测导论》学习报告

《深空探测导论》学习报告 学院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深空探测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推动高新技术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2、彰显国家综合实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4、寻找生命起源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体会感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化学与深空探测的联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深空探测畅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程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深空探测的意义 深空探测是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进行的探索。通过深空探测,能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深空的探测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1、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深空探测是一项充满高新科技的探索活动,他要求有最好的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最先进的测控通信技术、最可靠高效的能源系统等等。因此可以说,一项项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不断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比如,深空探测活动对遥感技术、测控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对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特别是近地轨道(LEO)上的航天活动,其测控通讯技术已完全适应,即已不存在技术难题。如上世纪后期建成并完善的天基测控通讯网即TDRSS,实现了对LEO上的航天器100%的测控通讯轨道覆盖率。但是,当人类将航天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月球、火星特别是冥王星以及太阳引力所能达到的奥尔特彗星云时,测控通信尚存在因距离变远损失剧增、低覆盖率等许多技术难点,而这些难题正是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由此而催生了大口径天线、大发射功率、信源无损压缩等新技术,带动了高科技的向前发展。 2、彰显国家综合实力 一个国家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苏美两家超级大国就开始实施深空探测任务。在60-70年代,美国向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先后发射了“水手”、“海盗”、“先驱者”和“旅行者”等4种型号数十个行星探测器,其中“旅行者-2”在对木星、土星进行探测后,还首次对天王星、海王星进行了探测。到1989年,美国利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释放了“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和“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从而开始了第二轮深空探测计划。前苏联在1989年前的30年中,连续发射了“火星”、“金星”、“维加”和“福布斯”等型号几十颗各类行星探测器,且在1979-1989年这十年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除此之外,欧盟、日本等国家或组织也正在积极开展深空探测相关活动。我国要保住航天大国的地位,就要积极参与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制定宏伟的月球与深空探测的近期和长期计划。登月将会像当年两弹一星的成功一样,极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深空探测活动不仅能揭示科学的奥秘,还可带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加工自动化、高超音速飞行、光学通信和高速数据处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空间发电站、电能的微波传输、无污染飞行器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等。据统计,美国在实施阿波罗计划所开发的新技术中,有4000项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深空探测、及其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带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利益,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4、寻找生命起源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郭培源-课后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 1、举例说明你说知道的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1)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2)光电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用电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自动对焦---红外测距传感器自动感应灯:亮度 检测---光敏电阻 空调、冰箱、电饭煲:温度检测---热敏电阻、热电偶遥控接收: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可视对讲、可视电话:图像获取---面阵CCD 医疗卫生——数字体温计:接触式---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办公商务——扫描仪:文档扫描---线阵CCD 红外传输数据: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3)光电检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夜视瞄准机系统:非冷却红外传感器技术激光测距仪:可精确的定位目标光电检 测技术应用实例简介点钞机 (1)激光检测—激光光源的应用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由于仿制 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2)红外穿透检测—红外信号的检测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 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 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 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 (3)荧光反应的检测—荧光信号的检测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 币则没有荧光反应。所以,用紫外光源对运动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 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 (4)纸宽的检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及接收二极管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根据钞票经过此红外发光及接收二极管所用的时间及电机的转速来间接的计算出钞票的宽度,并对机器 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比如有无卡纸等;同时也能根据钞票的宽度判断出其面值。

定位技术调研

定位技术方案调研 一、定位方法 目前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七种:邻近探测法、质心定位法、多边定位法、三角定位法、极点法、指纹定位法和航位推算法。 1.1 邻近探测法(Proximity Detection) 邻近探测法,又称为CoO(Cell of Origin)法或Cell-ID(Cell Identification)法,通过一些有范围限制的物理信号的接收,从而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出现在某一个发射点附近。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发射点的布设密度和信号覆盖范围。该方法虽然只能提供大概的定位信息,但其布设成本低、易于搭建,适合于一些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例如自动识别系统用于公司的员工签到。 1.2质心定位法(Centroid Determination) 质心定位法是根据移动设备可接收信号范围内所有已知的信标(beacon)位置,计算其质心坐标作为移动设备的坐标。相应地,也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设置对应的信标的权重,得到加权质心作为移动设备的坐标。该方法算法易于理解,计算量小,定位精度取决于信标的布设密度。 1.3 多边定位法(Multilateration) 该方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目标到已知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待测目标的位置。基于多边定位的定位系统可以采用多种距离估计方法,比较常见的距离估计法有基于信号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 TOA),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基于增强观测时间差(Enhanc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E-OTD),基于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 RTT),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1.4 三角定位法(Triangulation) 三角定位法,也可称为到达角测量法(Arrival Of Angle, AOA)。该方法是在获取待测目标相对两个已知参考点的角度后结合两参考点间的距离信息可以确定唯一的三角形,即可确定待测目标的位置。到达角信息,亦即信号到达的角度,可以通过定向天线获取。同时基于摄像头的定位系统也可实现基于AOA的定位。 1.5 极点法(Polar Point Method) 极点法通过测量相对某一已知参考点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确定待测点的位置。该方法仅需已知一个参考点的位置坐标,因此使用非常方便,已经在大地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多个待测目标的位置可以仅从一个全站仪的简单建立得到。 1.6 指纹定位法(Fingerprinting) 指纹定位采集的标准量是射频信号,但指纹定位法也可采用声音信号、光信号或其他无线信号实现。指纹定位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离线校准阶段,通过实际采集或计算分析建立指纹地图。具体地,选择场景中的多个位置点采集多个基站发出的信号的强度并加入到指纹数据库中。第二阶段,定位阶段,通过将实际实时接收到的信号于指纹数据库中的信号特征参数进行对比找到最好的匹配参数,其对应的位置坐标即认为是待测目标的位置坐标。指纹定位的优势是几乎不需要参考测量点,定位精度相对较高,但缺点是前期离线建立指纹库的工作量巨大,同时很难自适应于环境变化较大的场景。

月球火星微波遥感探测若干问题的研究

2010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 月球火星微波遥感探测若干问题的研究 金亚秋 (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E-mail: yqjin@https://www.360docs.net/doc/e65096219.html, ) 摘 要:微波探测月球火星的主要目标特征有:结合DEM 的月球火星表面环行山与石块地形起伏、表层土壤和岩层的分层结构、组成成份及其介电特性、温度与密度分布廓线、表面与非均匀土壤分层岩石辐射散射特征、水(或冰)存在可能性及其可能分布状态、特征区域提取与描述(如:永久阴影冷区、极区、适宜区域等)。采用主动RF 雷达(如100MHz )、极化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 )和被动辐射遥感(MHz 、P 、L)的技术参数与实现技术和成果可行性研究,与其他探测手段的信息融合,确定月球火星对于微波遥感探测的物理响应,是十分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本文结合地球表面微波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月球火星探测技术的研究动向,初步研讨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探测月球火星的若干科学问题及其探测方案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微波遥感,月球火星,技术要素 1. 引言 月球火星遥感是国内外深空探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对月球火星表层物质结构状态与分布的探测,可以为星球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地质资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 星载微波遥感是空间对地观测的前沿技术。近些年来,微波遥感已逐渐开始应用到月球、火星等其他外星的探测中。与地球表面相比,月球火星等外星表面没有水和植被,大气成分单一(有的没有大气层),在漫长的外星地质历史中由于广泛而强烈的构造活动、火山活动以及陨石小天体的撞击,在其表面留下了许多不同尺度的线性和环形构造,如裂谷、地堑、峭壁、环形山等,分布着表层土壤和丰富的岩石矿物。如何将微波遥感主动雷达遥感与被动辐射遥感,以及其他探测手段与研究目标的信息融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科学探索。 本文认为:在发展深空探测技术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于探测理论、研究方法与科学目标实现上提出对应的科学研究问题,是我国月球火星遥感等深空探测科学技术发展并取得成效的一条创新之路。本文简要回顾微波遥感研究的进展,对于月球火星探测提出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探测的一些科学问题,对一些关键技术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讨论。 2. 主动/被动遥感的初步研究 图1为火星分层结构的一种模型。当极化电磁波i E 入射,散射场s E 写为 s i =?E S E . (1) 其中S 为2×2维复散射矩阵。若用散射强度表示,则入射电磁波强度为4维的Stokes 矢量i I ,散射强度为s I ,他们之间有 s i =?I M I . (2) 其中M 为4×4维实Mueller 矩阵。S 和M 是可以在全极化雷达测量中得到的。对于理论参数化建模,可以求解随机非球形石块散射体的分层介质模型的Mueller 矩阵解,可以得到任

深空探测中的光学(论文)

目录 一、引言 (2) 二、深空通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 (3) 2.1、通讯技术的基本概念 (3) 2.2、深空中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4) 2.3、深空中光通讯的特点 (5) 三、深空光通讯中主要技术 (7) 3.1、光束准直及天线技术 (7) 3.2、高码率调制、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发射技术 (8) 3.3、高灵敏度和高抗干扰性的光信号接收技术 (9) 3.4、调制与编码技术 (9) 3.5、捕获、瞄准和跟踪技术(APT) (10) 3.6、深空光通讯中的其他技术 (11) 四、深空光通讯的发展趋势和给我们的启示 (12) 五、对未来深空光通信的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一、引言 当前,世界上正兴起一个深空探测的热潮,主要的目的是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发展空间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的起源,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服务。我国以“嫦娥”探月工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也已经启动, 正逐步深入发展。深空探测是指对2 ×106 km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的探测。在1988年以前,国际电信联盟( ITU)也曾将月球及月球以远的探测定义为深空探测,因此,目前这两种定义方法都在应用。实施探测的航天器称为深空探测器,对其测控通信的系统称为深空测控通信系统,它包括深空测控通信地面站和空间应答机两大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跟踪、遥测、指令控制和数传(TTC&DT) ,在深空探测器的整个飞行过程中,需要对其测控以保证其飞行轨道的准确,而在进入探测过程以后,需要传回探测信息。它是深空探测的唯一信息线,至关重要,与其它测控系统相比其重要性更加突出。不同于现有的地基测控系统、天基测控系统、遥感地面接收站和卫星通信站,深空测控通信系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技术问题。由于通信的距离很远,所以与此相关的技术问题总是处于测控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在建设深空测控系统以前,应对它的特点进行研究,比较它与现有系统的区别, 抓住它特殊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地开展研究工作。

光电探测技术

第一章: 1,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光源——光学系统——被测对象——光学变换——光电转换——电信号放大与处理[存储,显示,控制] 作用:光学变换:将被测量转换为光参量,有时需要光信号的匹配处理,目的是更好的获得待测量的信息。 电信号放大与处理的作用:存储,显示,控制。 第二章: 1、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误差、不确定度的意义、区别。 答:精密度高指偶然误差较小,测量数据比较集中,但系统误差大小不明确; 准确度高指系统误差较小,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 精确度高指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比较小,测量数值集中在真值附近; 误差=测量结果-真值;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 2、朗伯辐射体的定义?有哪些主要特性? 答:定义:辐射源各方向的辐亮度不变的辐射源。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体的辐射特性,辐亮度与观察角度无关。 3、光谱响应度、积分响应度、量子效率、NEP、比探测率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答:灵敏度又叫响应度,定义为单位辐射度量产生的电信号量,记作R,电信号可以是电流,称为电流响应度;也可以是电压,称为电压响应度。对应不同辐射度量的响应度用下标来表示。辐射度量测量中,测不同的辐射度量,应当用不同的响应度。 对辐射通量的电流响应度(AW-1 ) 对辐照度的电流响应度(AW-1 m 2 ) E 对辐亮度的电流响应度(AW-1 m 2 Sr)L 量子效率:在单色辐射作用于光电器件时,单位时间产生的的光电子数与入射的光子数之比,为光电器件的量子效率。 NEP:信噪比等于1时所需要的最小输入光信号的功率。单位:W。物理意义:反映探测器理论探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比探测率:定义;物理意义:用单位探测系统带宽和单位探测器面积的噪声电流来衡量探测器的探测能力。 第三章: 1、光源的分类及各种光源的典型例子;相干光源和非相关光源包括哪些? 答:按照光波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位特征,一般将光源分成相干光源和非相干光源;按发光机理可分为:热辐射光源,常用的有:太阳、黑体源、白炽灯,典型军事目标辐射;气体辐射光源,广泛用作摄影光源;固体辐射光源,用于数码、字符和矩阵的显示;激光光源,应用:激光器。相干光源:激光;非相关光源:普通光源。 2、对一个光电检测系统的光源通常都有哪方面要求? 答:1.波长(光谱)特性2.发光强度(光功率)3.光源稳定性(强度、波长) 3、辐射效率和发光效率的概念及意义 答:在给定λ1~λ2波长范围内,某一辐射源发出的辐射通量与产生这些辐射通量所需比,称为该辐射源在规定光谱范围内的辐射效率;某一光源所发射的光通量与产生这些光通量所需的电功/率之比,就是该光源的发光效率。 4、色温,配光曲线的概念及意义 答:色温:如果辐射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出的光的颜色相同,则黑体的

中国深空探测的现实与未来

中国深空探测的现实与未来 班级:01011301 学号:1120130020 姓名:董伟 现实很“骨感” 曾经一次次地感叹于哈勃望远镜那双洞穿时间的“眼睛”,一次次地惊奇于火星探测器的长途跋涉,一次次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却也为中国刚刚起步的深空探测一次次痛心,中国人不是缺乏智慧,而是缺乏长远的深空探测计划。中国一直将有限的资金用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及其他民用航天项目上,当然还有地面更重要的各种民生工程,一直未能腾出空来好好琢磨更深更远宇宙探索。然而,未来航天趋势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航天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关注与支持,获得真正的魅力,获得经济动力,值得中国思考,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想要阐述的问题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深空探测的热情持续高涨,世界各航天大国家纷纷推出新的深空探测发展战略,抢占太空先机的枪声已然打响。然而2007年,当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抵达38万公里外的月球时,美国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4万个地月距离,已经到达太阳系的边缘。而在另一边,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失而复得,在小行星上成功采样并返回地球,完成了美国也未做到过的壮举。在比月球更遥远的深空探测领域,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片空白,而那时美国深空探测器的最远飞行距离则大约已经是中国的4万倍。 2013年7月14日1时许,已成为中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公里,卫星状态良好,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自2012年12月13日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成功实施再拓展试验以来,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着中国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星地距离于2013年1月5日突破1000万公里,2月28日突破2000万公里,4月11日突破3000万公里,5月24日突破4000万公里……然而,我们无法就此满足,中国的深空探测仅是初现端倪,即便到2014年7月嫦娥二号星地距离达到1亿公里时,美国深空探测器的最远飞行距离依旧是中国的近200倍! 尽管探月一期工程给中国的深空探测带来了起点,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先天不足,从纵向分析来看,中国的探月工程比前苏联和美国晚了近50年;而从横向分析来看,光在火箭技术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大概有10~20年,卫星探测手段也比较落后。 显然,中国已经深刻认识到深空探测的重要性和发展深空探测的紧迫性。2011年岁末,国务院发布继2000年和2006年的第三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关于深空探测,我们看到“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这表明,2016年前,我们重点进行探月工程第一、二阶段,在计划三期工程,同时在不同层面上研究深空探测问题。 可以“望其项背”的未来 发展深空探测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中国在这场高精尖的科技碰撞中必须胜出。然而,如何稳步推进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取得航天新领域的胜利呢?这是一个需要时间与实践

火星探测技术难点浅谈

火星探测技术难点浅谈 一火星概况及探测历程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这颗红色星球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吸引着地球人,古罗马人曾把它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把其作为战争的象征,称之为战神Mars。我国古代则称其为“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因其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 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我们了解到这位“邻居”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图1 火星外表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时56分,火星是24小时37分,有几乎相同的昼夜;地球的轨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它们有几乎相同的季节变化。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是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最好候选者。因此,各国都加紧开展探索火星计划,迫不及待要造访这位近邻。 1960年10月10日,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此后各国共计发射40多颗火星探测器,但是由于火星探测的诸多难点,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由此,火星被航天界称为“航天器的墓地”。

二火星探测的难点 虽然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在太阳系中其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并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但实际上对“适宜居住”来说,火星的环境非常恶劣。与地球卫星相比.火星探测卫星所面临的宇宙空间环境要恶劣的多。地球卫星外部最低温度在-200℃左右。而火星探测卫星将会面临-1000℃左右的低温,据有关资料显示火星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因此昼夜温差极大。瞬时温度会骤变。大气空间温差变化大,乱流极度强劲。火星大气中沙尘暴盛行,且没有规律可循,有时一年风平浪静,有时一年持续几个月,尘暴高度可达8公里,遮天蔽日。火星表面的宇宙辐射强度也比地球高上百倍,不仅有太阳宇宙射线辐射.还有银河宇宙射线辐射。行星际空间没有地磁场和行星本体屏蔽.而由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质子事件产生的辐射环境及效应比地球轨道卫星严酷得多,这些对许多仪器设备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登陆火星非常艰难。 火星探测不同于地球卫星如月球的探测。运载能力与轨道设计、测控数据传输、探测器设备环境适应性等技术,都是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1.运载工具及轨道设计 首先,火星探测器发射时需要准备长距离、长寿命的运载工具,运载器需具备适应长距离、复杂空间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其次,探测器运行轨道设计复杂,以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为例,运载火箭将探测器运送至驻留圆轨道,之后探测器在驻留轨道运行2圈多后,即大约从发射时刻起174分钟后,推进上面级发动机点火工作一次,探测器转移至远地点6000公里、轨道周期2.6小时的过渡轨道上。在过渡轨道上飞行一圈,大约在从发射时刻起5.5小时后,第二次启动推进上面级发动机。探测器进入飞离地球的双曲轨道,该轨道在脱离地球影响区(100万公里、3.3昼夜飞行)变化为地球一火星星际轨道。探测器在转移飞行过程中完成3次轨道修正。第一次轨道修正在飞行5~10昼夜后。第二次轨道修正在轨道中段完成.第三次轨道修正在飞抵火星4~2周前进行。在轨道修正后探测器沿双曲轨道飞抵火星,可见探测器奔火时轨道设计及修正过程复杂。 2.探测器整体的设备和能源设计 火星地理和自然环境恶劣,充斥着宇宙高能射线。众所周知,火星是一个布满着沙丘和石块的星球,探测器有很大的几率陷入到了沙丘中(勇气号就是轮子间接陷入到了沙丘中导致其无法再走动)无法动弹。 火星上大气稀薄,所以无法保留火星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温度,造成火星表面巨大的昼夜温差,因此暴露在火星自然环境下工作的电子元件需要有极高的耐温特性。同时稀薄的大气和较弱的磁场无法抵挡来自宇宙和太阳本身的高能射线,所以对火星探测器电子设备的抗辐射和高能辐射的屏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部分核心设备设计成可以在高辐射的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的苛刻要求。 3.测控通信 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的距离一般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左右。月球离地球约为38.4万公里,而火星离地球最近约5600万公里。最远处约4亿公里,卫星的测控数据传输要克服信号衰减和传输时延等困难.实现深空环境下的有效通

深空探测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深空探测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①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人造地球卫星、找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来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主要目标。 ②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的探测、行星及其卫星的探测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三大方面。具体说来就是对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它是继卫星应用、找人航天之后的又一航天技术发展领域。深空探测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历史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深空探测的总体科学目标大致可归纳为;探索太阳系和宇宙(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开发和利用空间 资源(空间环境、能源和资源等);发展空间技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又把目光转向月球,一方面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一直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圣地。如果在月面上建立天文台,就会探测到宇宙中的许多奇异现象。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发射火箭所需的燃料将会比地面少得多,因此月球也是个难得的航天发射基地。月球两极大量冰水的发现更使人类对月球刮日相看,因为有了水,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条件便已具备。人们可以利用水得到氢气和氧

气,氧气和水供人呼吸饮用,使植物生长,氯和氧还可作为火蔚燃料,供飞船返回地球或前往火星或更运的星际探险。这样,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实验室甚至定居点并非天方夜谭,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④深空探测中的另外一个引人瞩目的天体便是离人类最近的行星火星。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最靠近地殊的行星,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石质行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1/2,质量是地球的1/10,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当.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1.88倍。火星周围有稀薄的大气,上千条干涸的河床。由于火星的特殊位置,以及大小和环境与地球最相近,从而作为人类最佳的大空移民场所而备受关注,因此时火星的直接探测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年来,人类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获得了丰富的火星表面数据,为以后的火星软着陆和人类登陆火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深空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我国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从xx年开始,我国再次进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综合论证工作,到目前探月工程一期已经立项,二、三期工程正在论证过程中。月球探测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简称绕,预计3年内发射探月卫星,环绕月球飞行并拍回三维图像:二期工程是落,将月球卓或探月机器人送到月球表面降落,进行科学探测;三期工程叫作回,采集月球样品等任务完成后,返回地球。 阅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