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章立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意——为文章立魂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秦文良
中学生写作,思想贫乏,内容空洞,语句干瘪,可以说是通病。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具有思想,格调高雅的文章?笔者认为,作文首在立魂。
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无论怎样的文章,立意是第一要务。“意”即是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价值,是灵魂,是纲。若无“意”,则不真,不真是不信,不信则学识无以长,精气无以得,神韵无以成,只得其形式,是为“样子文”,直如行尸走肉耳。
立意不同,思路便不同。可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可从人文角度批判,表达忧思;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可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常用立意法有以下几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某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上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人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
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立意须注意以下要素:
一、立意要“正”。写作范围可以广,时间跨度可以长,空间距离可以大,写作可以张扬个性。但立意不正,落笔便不易把握,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
立意的“正”是指主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符合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基本的政治原则,具有积极健康的基本格调。
二、立意要“聚”。写作过程中,许多人中途对立意产生犹豫或动摇,转而表现新的主题,结果文意迭出,主旨分散。一篇千字短文只宜表现一个主题。要想面面俱到,只能落个面面不到,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力表现事先确定的一个主题,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选用材料时要着墨于材料和主题二者的结合点,使材料的力量全部用到主旨上。
三、立意要“深”。许多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知上,对生活的分析表面化、单一化,写出的文章肤浅无味。追求深刻,就要深入思考命题的内涵,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隐藏在背后的客观规律。写人要重点写性格、思想、精神,写事要重点写意义、价值、启示,写景要重点写感觉、感情、感悟。
立意深刻,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经常思考问题的习惯,又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既要学会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从而提示问题产生的根源,又要善于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地思考。
作文既要深入地提示事物的本质,又要有周密的论辨性,论证既要有深度、广度和力度,又要有强烈的折服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概括生活现象,多挖掘这些现象的本质,多感悟生活的真谛,多形成自己的东西——奇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立意深刻,就要求我们学会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目的是要使论点与材料有密切的、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这样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无可辩驳。由原因推出结论,由结论推知原因,由一个已知的
结论推知另一个或另几个结论,上已知条件推知未知的结果,由已知的情况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这实际就是理论性、逻辑性、思辨性、深刻性的综合体现。
此外,保持话题的一致性,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以及刨根问底、由难思解的布局谋篇技法等等,都是让立意“深刻”的重要因素。
四、立意要“新”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立意,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
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
1、“多主体”视角立意
如作文题《广告》:爷爷看广告——红火热闹,爸爸看广告——信息渠道,妈妈看广告——尽是胡闹,小妹看广告——我要我要。
2、“说书人”视角立意
客观地、冷静地从繁杂的现象中脱身出来,做一个冷眼旁观者,站在桥头看水流。便于分析利弊,得出辩证结论。
3、“换位”视角立意
在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时运用比较合适。分析事物间的矛盾、冲突、相克、相生、误会、爱慕、理解等关系只要一个换位思考,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4、“打砂锅”视角立意
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让一滴水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5、“人格化”视角立意
把“荣誉、责任、忠诚、孝顺、奉献、牺牲”等等抽象的观念人格化,采用自述形式表现主题。
6、“做比较”视角立意
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在这样的对比和映衬中,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和所蕴涵的道理,就能黑白鲜明地显示出来。
可以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涵的道理。可以把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以上所述方法,在一般文章中,采用其中之一即可,但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或三种,视作者功力不同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