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一、《三国演义》的版本
1.《新校注本三国演义》它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校勘,改正了一些错误,新增大量注释,更加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2.《校理本三国演义》它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评,着重校正书中大量存在的"技术性错误",并以《校理一览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术性错误",指出错误所在,提出校正意见,说明校正依据;同时,针对读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处进行注释,深入浅出,给人以新知。此本学术价值较高,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迄今最好的整理本。
3.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它对毛本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纠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并对有关毛本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它是嘉靖本问世以来的第一个富于学术意义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并作了简明扼要的注释。此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助于澄清若干流行已久的错误认识,对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颇有益处。
5.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它是"李卓吾评本"的第一个有研究基础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并对"李卓吾评本"的真伪、来源、特色和贡献作了全面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6. 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点校本它是"周曰校本"的第一个标点排印本,点校者以"存真"为主要原则,基本上保持了正文的原貌。由于"周曰校本"比嘉靖本增加了一些情节,而原书难以看到,此本颇有学术价值。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
1.历史与虚构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2.结构与情节
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人物形象
作者坚持写人,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数百个人物,数十个典型人物,每个人的个性,
心理,言谈举止,皆不相同。作者在写人物时,准确的把握人物的特质,主要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加之适度的外貌及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正是作者把握了人物的特质,从特质出发,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动作就顺理成章,呼之欲出。实写人物,虚写事件,这是作者的-大特色。作者既塑造了众多主要典型人物,而每个人物又各不相同,个性鲜明,显示出作者非凡的创作能力。
三、《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
1.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以人为本,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作者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人才有了,谋略有了,就有生机与发展。作者突出孔明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作者“得人才者得天下”的人才观。曹操与袁绍开战前,作者曾通过谋士郭嘉,分析了袁绍+败,曹操+胜的对比。从表面看,袁绍兵多将广,曹操处于相对弱势,但是通过深入分析,曹操却具有+胜的潜在优势。官渡之战,表面看是两军对阵,实际上是两个人,曹操与袁绍的博弈。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胜败在战前己确定了。通过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以人为本的观念。
四、地位与影响
《三国演义》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体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已经走完了自己初级发展的道路,正扎扎实实地向着反映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迈进,初步显示了白话小说的强大的生命力。为小说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不断地探索、创新。
其次,《三国演义》是一部我国较早的比较成熟的章回体小说,对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具有一种开创性意义。从《三国演义》开始,章回体形式被后来的小说家普遍采用,成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唯一形式,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
再次,《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成功地创造了如后人所归纳的“七实三虚”历史演义创作的规律和恰当的虚实比例关系,开拓了一代说史之新风,开创了一条历史小说创作的最优比例关系,在传播历史的同时,又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总之,《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通俗长篇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既与《西游记》、《水浒传》合为我国小说创作的第一高峰,又独自攀登上了中国历史小说艺术殿堂的最高层。
《三国演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说中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斗争经验,后人多有采用,张献忠、李自成以及近世洪秀全、张格尔等,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例曾多次采用。
从文学角度发展而言,《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最明显的就是开创了明清两代小说创作历史上的新风尚。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又被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用作再创作的重要题材,在舞台上经久不衰,使“三国”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三国演义》:后来做历史小说的很多,如《开辟演义》、《东西汉演义》、《东西晋演义》、《南北宋演义》、《清史演义》……都没有一种能抵得上《三国演义》,所以人们喜欢它,将来也仍旧能保持其相当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