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耳鸣的危害

青少年耳鸣的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青少年耳鸣的危害

导语:耳朵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的耳朵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

耳朵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的耳朵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一旦耳朵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去治疗,耳鸣是耳朵疾病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青少年耳鸣的危害。

青少年耳鸣,会导致神经衰弱。耳鸣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青少年耳鸣会出现噪声损伤。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如职业噪声,摇滚乐和迪斯科音乐。强音量立体声耳机)等,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

中毒症状,也是耳鸣的危害之一。常用的抗生素,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

颈部疾患,也是青少年耳鸣的危害。颈部肿痛或患有其它颈部疾病,压迫了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耳鸣的程度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青少年耳鸣,会导致耳部疾病。当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响、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症,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耳鸣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吸烟喝酒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吸烟喝酒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一、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香烟中含有尼古丁,那么有谁知道尼古丁的杀伤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一组数据: 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4倍;吸烟损害大脑,影响智力: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 此外,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气大260倍,而从碳氧血红蛋白中离解出一氧化碳的速度又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癌等;吸烟者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另外,吸烟可导致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还可导致记忆力、想象力、辩别能力下降等。

二、喝酒对健康的危害 长期大量喝酒可引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胃肠道慢性炎症、酒精性心肌病,甚至导致消化系统癌症;经常饮酒者,酒精日积月累,亦可能导致脂肪性肝硬化,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思维涣散、记忆力下降等,影响中学生学习、健康和生长发育。还有的青少年酒后闹事,扰乱社会和学校秩序,发生意外伤害,造成恶劣影响。 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酒精是饮酒危害机体的主要原因。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降低大脑皮层的思维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至于饮酒以后兴奋性增高只是一种假相,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的抵制能力降低,因而表现出兴奋状态,降低了工作能力。严重酒精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深度抑制而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大量调查表明,青少年中患乙肝、甲肝的人数大量增加充分表明青少年的肝脏在青春发育期间是脆弱的,外界的病毒极易使他们的肝脏受到感染。 酒中的乙醇有麻醉神经的作用,经常喝酒的青少年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思维不敏捷,脑子发木、发笨;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喝得大醉,借酒闹事撒酒疯,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等。 由此可见,在青春发育期无论是吸烟还是喝酒都不利于大家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向烟、酒说再见,来拥抱健康。

喝酒过量的危害有哪些-长期晚上喝酒的危害

喝酒过量的危害有哪些:长期晚上喝酒的危害 喝酒虽好但不能多喝,过量饮酒会严重危害我们的人体器官,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那么你知道过量饮酒会带来哪些危害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喝酒过量的危害有哪些,一起来看一看吧。 喝酒过量的5大危害 1、心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力量虚弱,致使血液流动不规则。酗酒者往往会受到心肌病的困扰,它会造成心脏肌肉松弛和下垂。心肌病患者通常会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疲劳、肝脏肿大和持续咳嗽。饮酒还会增加人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高血压的风险。 2、大脑 饮酒最初会让大脑有一种兴奋感,随后就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饮酒会减缓神经递质间的信息传递,存在于酒精中的乙醇会对大脑的多个部位造成损伤。大脑神经递质长期遭受损害会导致饮酒者的行为和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焦虑、抑郁、记忆力丧失和癫痫发作。如果饮酒者的营养状况欠佳,就会出现脑水肿,随之而来的症状就是记忆丧失、混乱、幻觉、肌肉协调能力丧失和无法形成新的记忆。 3、肝脏 肝脏对于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控制感染和清除体内毒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每年有200万人因为饮酒过度而导致肝脏疾病。2009年,肝硬化被列为美国人死亡的第十二大主要原因,其中有近半数的病例与饮酒有关。美国有约1/3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的病例也是由饮酒造成的。 4、胰腺

饮酒过度会扰乱胰腺的功能,让它在内部分泌过多的酶,而不是把酶输送到小肠中去,酶在胰腺中的堆积最终会导致炎症,即所谓的胰腺炎。胰腺炎既有可能急性发作,其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加、腹泻和发烧;也有可能慢性发作,即胰腺功能缓慢恶化,导致糖尿病,甚至是死亡。 5、肾脏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作用还会拓展到肾脏。由于酒精具有利尿作用,肾脏无法正常调节体液的流动,造成钠、钾、氯离子的分布紊乱,引起电解质失衡。过度饮酒还会导致高血压,它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第二大原因。 喝酒后最危害健康的七件事 酒后不要运动 酒精具有利尿作用,醉酒后体内水分流失更多,容易发生脱水,此时再锻炼会加重脱水危险。酒后游泳更危险,会使身体散热突然加快,引起头晕、低血糖性晕厥、腿部抽筋等。 酒后不要大量喝咖啡,以免缺水加剧 也不要喝浓茶,茶让心脏过于兴奋,并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否则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作用,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 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如果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酒后不要吃醒酒药

噪声危害及预防

噪声危害及预防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 主要表现在: (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 (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 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 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出现早期听力损失 噪声损害你听力的一些迹象: (1)较难听清别人的谈话,听起来声音变形或压抑; (2)在你的耳朵内会产生一些轰鸣声,噪声听力损失发展较缓慢,耳蜗损害感觉双耳有犹如蝉鸣高调耳鸣; (3)很难听清一些高的或柔和的声音:对门铃声音反应迟钝,对较高的女声听不清楚,鸟叫声不敏感……都应怀疑高频听力受损; (4)由于你提高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声量而招致一些抱怨; (5)做个常规的纯音测试可测知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

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调查

四川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调查 探讨四川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高中共38所学校的691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45.4%的学生骑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12.6%的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33.2%的学生曾经与人打架,27.9%的学生有自杀意念,7.2%的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男生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高中女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易导致青少年伤害的行为较多,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早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伤害不仅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而且也给受害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沉重负担。因此,伤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3]。伤害包括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行为两类[4]。目前国内外对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的判断主要来自死因统计。据WHO统计,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伤害都是前5位的死亡原因。为了解四川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现状,为今后干预策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对四川7146名学生进行了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经济水平好、中、差的成都、乐山和达州3个城市中的重点和普通初中、高中38所,发放调查问卷7146份,回收有效问卷6911份[5],有效率96.7% 。 1.2 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员是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取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配合后,利用学生上课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填答问卷。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调查时学校教师回避,学生匿名填写,独立完成。 1.3 调查指标含义 1.3.1 非故意伤害行为步行违规:过去30d里,经常或总是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骑车违规:过去30d里,骑自行车时有双手离把、攀附其他车辆、追逐打闹、逆行、带人、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等任意一项行为。非安全场所游泳:过去12个月里,至少1次到没有安全措施(即没有专人管理)的地方游泳。 1.3.2 故意伤害行为受到欺侮:在被恶意取笑、索要钱物、排斥、威胁和恐吓、被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开色情玩笑或做动作和身体缺陷被取笑中任选一项。没有安全保障:过去12个月里,学生在校或者上下学途中经常或总是被欺侮、威胁和攻击而不敢去上学。动手打架:至少1次与他人动手打架。有意伤害自己:过去12 个月里采用烟头烫、刀片割伤及用头撞墙等形式伤害自己;自杀意念:在过去12个月里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为自杀做计划;自杀未遂: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出走意念:在过去12个月里曾想过离家出走;尝试出走:在过去12个月里尝试过离家出走,但未成功;离家出走:在过去12个月里曾离家出走。 1.4 统计分析收集资料时剔除回答字迹潦草,性别、年龄未答者,或回答项目缺项20%以上的不合格问卷。使用EpiDate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行为特点,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伤害相关行为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共6911人,男:女比例为1:0.92,年龄在12~18岁(表1)。 2.2 非故意伤害相关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吸烟喝酒有害健康》教案

编号:AQ-BH-01464 ( 文档应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吸烟喝酒有害健康》教案Teaching plan of smoking and drinking harmful to health

《吸烟喝酒有害健康》教案 备注:通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活动,实现园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安全知识不断 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杜绝重特大事故,使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活动目标: 1、认识吸烟、喝酒的危害性,了解导致未成年人吸烟喝酒的原因。 2、学习戒烟、戒酒的措施。 活动重点:吸烟、喝酒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活动难点:对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教育 活动过程:活动 【导语】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各系统和器官还未成熟,因而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严重地侵蚀健康并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所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喝酒,十分必要! 【真实再现】:学生阅读两则案例 一、吸烟喝酒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归纳: 1、吸烟的危害: 呼吸道损害; 视力下降; 形成依赖性,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重金属超标能致癌(小知识导读) 2、喝酒的危害: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智力减退;破坏人的神经机能和心理活动;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交接酒肉朋友,这也是导致违法犯罪的因素之一。(小知识导读) 二、导致我们未成年人吸烟喝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伙伴劝吸、劝喝染上烟瘾、酒瘾。 2.模仿父母等成人吸烟喝酒; 3.出于好奇心 4.通过吸烟喝酒来缓解焦虑的情绪。 三、二手烟的危害

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耳鸣这一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治疗耳鸣可以试试这些方法。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引起耳鸣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1.其他疾病的影响。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各种改变,同时也让人们面临更多的挑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染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也有很多是颈椎病患者,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耳鸣症状。 2.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噪音污染在各大城市随处可见。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容易造成人的听力损伤,出现耳鸣症状。 3.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人生活、工作、学习各方面都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当人情绪抑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 4.不良习惯的影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隔三差五与亲友相约泡吧、有事儿没事儿K个歌,通宵看电视玩电脑……这些现象在现代年轻人中非常普遍,熬夜、咖啡当水喝也是众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这些不良习惯都有可能成为耳鸣的诱因。 5.病毒感染。最普遍、典型的就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耳鸣,这种耳鸣通常会随着感冒的治愈而随之消失。

6.药物因素。用药不当、用药过量,会对耳有毒性作用。像是一些抗生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如此。特别是青霉素过敏,导致的耳鸣,甚至是耳聋,都是很有可能的。 缓解耳鸣的症状方法1.舒缓情绪。发生耳鸣的时候不要焦躁,当耳朵嗡嗡响的时候,我们一般就会很烦、生气,这样反而加重了症状。所以,要保持心情的平和,尽量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别处,另一方面,再积极寻求治疗的方法。 2.生活护理。在饮食上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避免在吵闹的环境中呆着,生活要有规律,可以多喝些茶。有一种茶,耳鸣的人可以试试,御农清洱茶,专门针对耳鸣的。其实绿茶之类也是可以的,但不要喝浓茶,以免刺激神经,加重耳鸣。 3.按摩缓解。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按住耳朵的耳廓,从上至下反复摩擦。或者用小指头插入耳孔里,进行震动,再突然拨出来。反复的试试,聊胜于无。然后配合药物的治疗,效果会很好的。 老中医治耳鸣的5个简单方法1、按耳法 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天,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2、屏气法 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目睁大眼,使气进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3、咬牙切齿法 耳鸣时咬牙。右边耳鸣,咬左边牙;左边耳鸣,咬右边牙;两耳齐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docx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听力的减退和引起噪声性耳聋。据研究,噪声只有在80分贝以下时,才能保持40年长期工作不致耳聋;在100分贝时,只有60%的人不会耳聋。如果人长期生活在80分贝以上的环境里,会引起情绪烦躁、听力下降。噪音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并且能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中进食,胃肠的毛细血管会发生收缩,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会减弱,使正常的血供受到破坏。强烈的噪音还会造成妊娠异常、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噪音的来源和传播。 一、什么叫噪声 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于第二位,这也说明了听觉的重要。耳朵能听得见外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吹树叶哗哗响,乐器弹奏优美乐曲,电话铃响,大声谈话……在声的世界里,有些声音听起来陶冶性情,让人心情舒畅,那是优美乐音;但有些声音杂乱无章,听起来令人心烦意乱,那就是――噪声。 噪声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音的种类 自然噪声:诸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雷鸣、暴风雪等天然噪声,由于发生的时间短,或者偶然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的噪音源,对环境影响也最突出,城市环境噪声中有50%-70%来自交通噪声。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工业噪声: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它不但对生产工人带来直接危害,对附近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原因。

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⑴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 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 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 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 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 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 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 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 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 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 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 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青少年酗酒的危害主题班会课教案

青少年酗酒的危害主题班会课教案教学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喝酒的危害,养成不喝酒的习惯。 教学重点:喝酒时身体的害处。 教学难点:为什么少年儿童禁止喝酒。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逢年过节,你们家的餐桌上,除了摆放着丰盛的饭菜外,大概还少不了一瓶酒吧? 是的,许多人都喜欢喝酒。可是你们知道吗?喝酒不是一个好习惯,究竟有哪些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板书:十三、喝酒的危害) 二、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 (多媒体播放)经常喝酒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简介酒的历史: 我国的酿酒业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酿酒业。相传,我国最早掌握造酒技术的人是杜康。 2、分析酒的成份: 酒除了酒精之外,大部分是水,只有少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也有少量的矿物质。以卫生角度来讲,成年人偶尔喝一点白酒、啤酒、水果酒,可以助消化、增食欲,但不宜过量,成瘾会造成各种危害。 3、想一想,经常喝酒会有哪些危害?

(注意引导学生从社会危害和人体健康危害这两方面思考)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老师一边板书) 4、除以上的危害外,还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回答浪费金钱) 5、让学生算一算经济帐:(幻灯放出题目) 据统计,我国喝酒的人不少于6000000人,如果这些喝酒者每天只喝一瓶啤酒,按4元计算,这样,全国每天因喝酒浪费的金钱是多少元?资助一个失学儿童读完大学,平均每人30万元,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读完大学? 6、小结: 喝酒而浪费的金钱是惊人的,而喝酒造成的人体伤害更加吓人:喝酒易引发肝硬化,胃溃疡和肾心血管病变,还会导致死亡。德国每年约有180万人因酗酒而患病;而人口只有七千万的墨西哥就有600万人因酗酒而身心受到摧残,9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远的不说,就在98年春节期间,我国山西省就发生了一起酒精中毒事件,导致几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双目失明,瘫痪等严重后遗症。他们就是喝了含有工业酒精的假酒而造成的。 也许你们会说喝了劣质酒才会死人,喝好酒不会有事,错了?请听事例:(由学生讲) 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家酒店里,有一名酒徒一连喝了十七瓶当地产的马提尼酒,当场倒地就再也没有醒过来,无独有偶,另一位威斯康星州人叫泰里·巴思,想打破世界饭酒纪录,在五十多人围观下,4小时内喝了46杯威士忌和白兰地,还没打破纪录就一命乌呼了! 问:这是为什么呢?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一)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一) 什么样的声音称为噪声 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标准是多少呢?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噪声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危害大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

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5.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长期饮酒的危害

长期过量饮酒的可怕危害 一、对身体的损害。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酒精是小分子的物质,很容易达到全身的各个脏器,当有酒精进入身体后,只要10分钟就能达到我们的大脑。15分钟都就会有50%的就酒精会被吸收,而半小时后身体就会吸收60%到90%;而在2到3个小时后,身体就会把酒精百分百的吸收了。但是如果想排泄酒精就需要花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是泡在酒缸里面。而酒精对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其中包括:⑴肌肉不协调⑵反应迟钝,⑶欣快的作用,⑷注意力、判断力、自控能力下降等。(5)记忆力减退,(6)智力衰退。 2、对肝脏的影响 众所周知饮酒对肝损害最大,在长期饮酒的患者中,约57.5%的病人有脂肪肝,15%的患者有肝硬化。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乙醇减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于膳食脂质的储存,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因为酒精会在肝脏分解,连续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脂肪肝压迫正常的细胞,使肝细胞缺血、缺氧丧正常功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长期过量饮酒的患者,每日饮酒80—160g,肝脏的危险程度比正常高出57倍,大于160g则高于57倍。我们很多的患者就是慢慢从“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的,但是如果可以停止饮酒,肝脏能够恢复功能。 3、对胃的影响 由于酒精在胃肠道吸收,所以也就比较容易引起1、胃溃疡: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的作用,黏膜炎性反应→严重,含大出血2、吸收不好:长期刺激会导致慢性胃炎,食欲不振,腹泻3、贫血:HB(运输氧气的)男性14g,病危4—5g(见过一个酒依赖的病人2.5g)。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我们的生殖系统也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影响,造成酒精性胎儿,长期饮酒会对男性的性功能也会造成影响。 5、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大量饮酒,会造成脂肪和钙盐沉积,血管失去了弹性,管腔变窄,血流减慢,困难,影响组织营养的吸收,造成脑出血、心梗、脑梗赛、高血

一直耳鸣的原因

一直耳鸣的原因 耳鸣是由于耳蜗内外毛细胞的细胞膜透性障碍或改变,或毛细胞突触代谢障碍,或听神经纤维间的短路引起的。 有60%的耳鸣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找到病因,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耳毒性药物原因:引起耳鸣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药物仅引起耳鸣而不造成听力损失,原因是这类药物在中柢神经系统内影响了与神经递质有关的生物胺代谢过程,造成了听觉中枢神经元的“惊厥”副作用所致。如:一些抗癌药,抗痉厥药,抗菌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麻醉性镇痛药等。 另一类药物既引起耳鸣又造成听力损失,甚至造成全聋,这类药物引起的耳鸣症状是毛细胞或听神经元受损的“初级”表现形式。如:抗癌药物,抗菌素与抗寄生虫药物,氨基醣甙类抗菌素等。 二、噪声原因:人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如果突然听到鞭炮声,耳内会有一阵很长的回响,半天才能消退,这就是外界噪声暂时损伤了人的听神经。那些长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强的环境,比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武装警察、军人、迪斯科舞厅的工作人员、麻将娱乐者、长期开会者、以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长期的噪音刺激大部分时候造成了内耳神经损伤。噪声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听神经纤维自发活动的紊乱。一般来说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5-90分贝)强度的噪声都有可能造成耳鸣及耳聋。但对同一强度的噪声,存在着个体敏感性差异,只有敏感者才受到伤害或受到伤害的程度最重。在这方面古方茶系列中的靑洱茶可以起到缓解耳鸣的功

效,耳鸣的朋友一定不能着急,一定要耐心的慢慢调理。 三、外耳与中耳疾病的原因:外耳异物(耵聍)等触及鼓膜时可引起耳鸣;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变也可能引起耳鸣。通过耳科临床医生检查和治疗,此类耳鸣大部分可以治愈。 四、年龄原因:60岁以上人耳鸣发病率高达30%。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所致。 五、血管畸形或血液流变学原因:由于此类血管或血液原因,使流向颅内、耳蜗内的供血血流不规则,或者由颈部、颅腔血管异常所产生的血管性杂音传至耳内导致耳鸣。 六、美尼尔氏病原因; 七、听神经瘤;(主要靠手术治疗) 八、硬化症:是骨迷路致密的板层骨局灶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主要靠手术治疗) 九、头部外伤的原因; 十、肌肉阵挛原因; 十一、精神紧张原因; 十二、全身系统性疾患原因: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痉挛性疾病等均可能伴随耳鸣。 十三、另有尚不能明确原因的耳鸣,约占耳鸣人数的40%。 耳鸣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耳部疾病,得了耳鸣的病人们不仅听力上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并且专家介绍说,耳鸣的出现还预示

耳鸣的分类

耳鸣的分类 一、何谓耳鸣? 耳鸣是在没有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情况下的一种声音感觉,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耳鸣的声音可以各种各样,如风吹、雷鸣、铃声、轰轰声、吱吱声、蚊虫声,等等。耳鸣可突然发生,亦可逐渐加重,常常持续不断,有时也以脉冲式或断断续续的方式出现;不同的耳鸣声可单独出现,或几种声音同时存在,或随时间而有所变化;可以是单侧耳鸣,亦可双侧耳鸣,甚至整个头部鸣响,此时亦称脑鸣或颅鸣。耳鸣主要感觉耳内鸣响或颅内鸣响,亦可以感觉为头部外面鸣响。 二、耳鸣的分类有哪些? 西医对耳鸣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与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病与症分为两类 1、原发性耳鸣:主要是指原因不明,非因器质性疾病所致,以耳鸣为突出症状,或伴有失眠、烦躁、焦虑不安、忧郁等,并可因此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情绪、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疾病,极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杀。 2、继发性耳鸣:主要是指有明确的原因或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耳鸣症状。 (二)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类 根据耳鸣的临床表现,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他觉性)耳鸣,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1、主观性耳鸣:也称自觉性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和电(磁)刺激源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有时也称颅鸣。 2、客观性耳鸣:也称他觉性耳鸣,是指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耳周或颅内有响声而且其他人也能听到,并在耳周或颅内有发声源。 (三)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两类 临床上,对耳鸣一般按此分类。 1、耳源性耳鸣:包括①传导性耳鸣(外耳性、中耳性病变引起)、②感音神经性耳鸣(包括耳蜗病变、听神经病变、中枢病变);③混合性耳鸣(耳的传导与感音部分均可能存在病变所致)。 2、非耳源性耳鸣:主要有血管性耳鸣、肌源性与呼吸源性耳鸣。 (1)血管性耳鸣:属于客观性耳鸣或他觉性耳鸣,是指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耳鸣。发生于脑部或颈部的血管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血管瘤、动静脉痿、血管畸形等病变时,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响声与脉搏一致;检查者在外耳道、颞部、眶部、耳后或颈部用听诊器可闻及与脉管搏动同步的吹风样杂音;有时压迫颈部血管或向对侧转头时耳鸣可减弱或消失。血管性耳鸣时,如果有明显的血管性病变,可根据病变情况,采取解决相应血管病变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外科治疗方法为主。如果压迫颈部血管耳鸣消失,但又无明显的血管病变时,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方法治疗。我国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主张:血瘀证,用柴胡、当归、红花、桃仁、川芎、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 孩子从小长大,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和矛盾,要是他们调整不好心理,让心理处在失衡的状态,那就容易产生更多心理疾病,这样对他成长的伤害是巨大的。下面,就来看看哪些心理会影响到青少年?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生理与心理之间失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在生理上普遍发育较快、成熟早,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因而他们时时处处想以成年人的面目出现,并渴望得到社会、学校和家人的认同,独立意识呈强化趋势. 然而,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知识结构上不合理,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感情比较脆弱,情绪波动性较大,在价值判断上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往往感情多于理智.所以,青少年身上多容易出现心理的我难以调节、控制和指挥生理的我.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心理和生活之间失衡一般来说,青少年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他们企盼顺利的多,预料失利的少;对自己宽容的多,严格要求的少;希望得到的多,愿意付出的少. 当他们接触到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时,当期望实际值低于内心期望值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我与心目中的我相去甚远,从而产生怨天尤人的不满情绪和缺乏自信感.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现实与理想之间失衡青少年在

各自的心目中都喜欢对未来编织绚丽的蓝图,都有着美好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都想学有所成、业有所创,都不甘落于他人之后.但是,他们的理想往往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不切实际的成分较多,加之对社会、对他人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理想变成现实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所以,当理想不能实现或没有完全实现时,当前进的道路上出现挫折坎坷时,他们就会产生种种惊恐和不安心理,就会由热望转向失望,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失衡感. 孩子如果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其实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地去克服和解决,所以希望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当中,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青少年喝酒和抽烟的危害

青少年喝酒和抽烟的危害 一、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香烟中含有尼古丁,那么有谁知道尼古丁的杀伤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一组数据: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4倍; 吸烟损害大脑,影响智力: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此外,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气大260倍,而从碳氧血红蛋白中离解出一氧化碳的速度又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癌等;吸烟者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另外,吸烟可导致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还可导致记忆力、想象力、辩别能力下降等。 二、喝酒对健康的危害 长期大量喝酒可引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胃肠道慢性炎症、酒精性心肌病,甚至导致消化系统癌症;经常饮酒者,酒精日积月累,亦可能导致脂肪性肝硬化,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思维涣散、记忆力下降等,影响中学生学习、健康和生长发育。还有的青少年酒后闹事,扰乱社会和学校秩序,发生意外伤害,造成恶劣影响。 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酒精是饮酒危害机体的主要原因。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降低大脑皮层的思维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至于饮酒以后兴奋性增高只是一种假相,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的抵制能力降低,因而表现出兴奋状态,降低了工作能力。严重酒精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深度抑制而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大量调查表明,青少年中患乙肝、甲肝的人数大量增加充分表明青少年的肝脏在青春发育期间是脆弱的,外界的病毒极易使他们的肝脏受到感染。酒中的乙醇有麻醉神经的作用,经常喝酒的青少年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思维不敏捷,脑子发木、发笨;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喝得大醉,借酒闹事撒酒疯,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等。 由此可见,在青春发育期无论是吸烟还是喝酒都不利于大家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向烟、酒说再见,来拥抱健康。尼古丁的毒性及成瘾性

耳鸣也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7种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近来,经常有糖友诉说长期受耳鸣困扰,要求帮助解答并给予治疗方案。 糖尿病并发症很多,耳鸣是其中之一,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会影响睡眠、情绪,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耳鸣的发生率为44%。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应对耳鸣,我总结了7种引起糖尿病耳鸣的常见原因及对策,供读者朋友参考。 1.高血糖改变对耳鸣的影响

血糖升高会对耳蜗微循环造成影响,早期或短期血糖升高,因渗透压改变而导致耳蜗局部脱水,影响耳蜗神经出现耳鸣。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糖基化,耳窝供血不足,故出现耳鸣。 对策:严格执行“五驾马车”的糖尿病防治策略,重点管好嘴、迈开腿,按时服药,控制好血糖,以减少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耳蜗的影响。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达60%~90%,主要累及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因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大,组织细胞糖基化、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如果病变影响到听神经,就可以直接导致耳鸣,严重时可出现突发性耳聋。 对策:控制好血糖,进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必须时吃些维生素B6、B12(甲钻胺)等。 3.糖尿病血管病变 长期高血糖导致组织细胞糖基化、慢性炎症反应等,是慢性微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当内耳耳蜗、前庭等部位微血管,尤其是营养神经的小血管受到伤害时,神经系统因供血不足,就会出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 此外,高血糖可激活多元醇通路,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也可引起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耳蜗病变,出现功能障碍。

对策:控制好血糖,饮食宜清淡,药物治疗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如羟苯磺酸钙、血栓通、血塞通等。同时给予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药物,如ATP、辅酶A等治疗。严重时可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可加速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耳蜗局部微循环供血不足,耳蜗及听神经受损引起耳鸣。同时血压过高会导致局部渗透压变化,耳蜗渗出过多神经受压,引起耳鸣。 对策:对于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应控制好血压、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选择长效降血压药物,如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减少血压波动对耳蜗的影响。长期服用阿托他汀钙片、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5.糖尿病合并颅内病变 糖尿病合并颅内病变包括颅内感染、脑梗、脑出血等。可以是病变直接影响听神经中枢,也可以是频内高压引起听神经、耳蜗神经受压所致。除耳鸣外,常有其他表现,如偏瘫、头痛、发热、呕吐等。 对策:预防是重点,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对糖尿病人突然出现的耳鸣,要警惕有颅内病变的可能,及时去医院就诊是防止严重后遗症发生的关键。预防用药主要是阿司匹林、阿托他汀钙片、丹参片等。

耳鸣耳聋治疗及预防

1、耳鸣耳聋怎么治疗 耳鸣耳聋可以选择具有开窍、通络、益肾、通窍、解毒、活血、聪耳等功效,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以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辨证治疗耳聋,耳鸣。局部光波治疗的方法也可以治疗耳鸣耳聋。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 善与恢复。电针治疗耳聋、耳鸣是脉冲电磁场直接介入患者中耳及内耳,电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2、耳鸣耳聋的症状 风邪外袭。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恶风或有发热,骨节酸痛,或耳内作痒。治宜祛风解表。肝胆火盛。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治宜清肝泄热。痰火郁结。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瘀阻宗脉。症见耳鸣、耳聋如塞,面色黧黑,耳流陈血。治宜通窍活血。中气不足。症见耳鸣,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久则耳聋,面色黄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大便易溏。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阴血亏损。症见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治宜补益气血。 3、耳鸣耳聋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 渐渐失去兴趣。在耳鸣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中,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 1、可以经常喝木耳瘦肉汤,就是取瘦猪肉100克,黑木耳30克,生姜3片,加入水要适量,用文火炖煮半个小时。可以补肾纳气。补而不滞,并且还有降低血黏度的作用。对耳聋并伴有高血脂的患者更为适用。患者可以经常服用。 2、可以经常喝紫菜萝卜汤,取胡萝卜两根,紫菜10克,花生油2汤勺。首先要放入花生油烧热,放入切成片的胡萝卜炒制,加入水适量,用火炖煮十分钟左右,出汤前放入紫菜,可以加 入适量的盐、鸡精。紫菜萝卜汤富含维生素,长期食用,可以有些的改善听力。

做真实的自己,这七种行为看似负面实则很健康

【向上】这七种行为看似负面实则很健康2014-12-13 07:24 阅读(27) 赞(5)评论(1)转载分享(2)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为什么说越有本事... The most healthy behavior is simply for you to be authentic. Yet often we avoid our own authentic behaviors thinking they are unhealthy ones. Your own mind and body know what you need. And if you need a reminder why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your authentic self, look at these common behaviors which are often considered negative which can actually be healthy. 最健康的行为就是做真实的自己。然而,我们经常会避免真实的言行举止,认为它们是不健康的。你的大脑和身体知道你需要什么。为什么真情流露那么重要?看看下面这些常见行为,这些行为看似负面,实则健康。 1. Anger 愤怒 Anger is something many of us avoid expressing and yet it can often be very liberating. Being angry and expressing it in a healthy way can create powerful and positive change in our lives. Anger is simply a type of emotional energy that rises up in us when we have been wronged and a personal boundary has been crossed. That energy is set out on a mission to dismantle the inappropriate situation that has caused our suffering. 许多人总是避免表达愤怒情绪,然而愤怒是非常有益的。愤怒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宣泄出来,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产生强大而积极的改变。当我们被无理对待,超过我们的底线时,体内就会升起愤怒这种情感能量。身体释放出这种能量是为了打破导致我们痛苦的不利形势。 So, learn how to embrace that energy and put it to positive use. When you become angry, examine how you can express that anger in a positive way that will create change for the better. It is when we deny our anger and avoid it that it can turn into more unhealthy ways of being, such as rage or depression. Know that healthy anger is there for a reason, to be your protector and liberator. 所以,学会接受这种能量,加以积极利用。当你愤怒的时候,找到积极的方式表达这种情绪,从而让事态发生好的转变。当我们拒绝愤怒,避免表达愤怒情绪时,往往会产生不健康的影响,比如暴躁或抑郁。要知道,健康的愤怒情绪有原因的,它是你的保护者和解放者。 2. Being Lost 迷茫 We are feeling lost when we have lost our sense of direction. Yet when we are lost, it makes 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