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理论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马晨阳工作单位:临沂大学
什么是新闻调查?美国新闻界对此基本上有一种共识,新闻调查就是记者独立调查、揭露一种被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的过程。这里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要记者独立调查,而不是法院检察院的调查;二是必须是故意掩盖的;三是损害公众利益。这个定义一下子就凸显了新闻的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因为在美国,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肯定是大事情,更何况还是故意隐瞒。
调查性新闻是一个新闻中,记者深入调查一个话题感兴趣的单一形式,往往涉及犯罪,政治腐败,或丑闻。一名调查记者可能花几个月或几年的研究,并编写一份报告,这往往需要一个Exposé的形式。大多数新闻调查是通过报纸,通讯社和特约记者。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记者利用:
•监测技术
•分析文件
•调查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及其性能审查
•研究纳入社会和法律问题
•研究来源:档案,通话记录,地址簿,纳税记录和许可证记录
•交谈邻居或其他当事人
•使用诸如LexisNexis公司认购研究资料
•匿名消息来源(例如举报人)
•卧底
有时调查可以采取以阴谋论的出现。例如,加里韦伯氏1996年圣何塞水星报揭露连接中央情报局的组织对可卡因到美国发行尼加拉瓜反抗军领导为“政府的阴谋毫无根据的猜测主流媒体的广泛谴责。”然而今天,记者和研究人员都一致认为,报告是“不假,也不幻想”和历史的共识是,故事的基本轮廓是正确的。
在记者的手册:一个调查员的指南和技术文档,史蒂夫温伯格调查性报道的定义为:
报告,通过自己的主动性和工作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的读者,观众或听众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报告的主题希望正在审议的事项仍然保密。目前有大学教学部门调查性新闻。会议进行同行审查提交到新闻调查研究。
的霍格博(2000)指出:“一个调查记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其职业是为了查明真相,并确定从它的失误,在任何媒体可以。普遍的做法被称为调查性新闻的行为,这是不同于显然类似警察,律师,审计师和监管机构所做的工作,它不仅限于以目标,而不是法律上成立,并密切相关的宣传。“
新闻调查方法
1、内容定位于社会热点与舆论监督
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进行舆论监督。普利策说过,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他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面上的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现情况。任何社会都需要新闻人充当暸望者。暸望者的主要职能是报告危险的情况。在我国,80年代报纸最先采用调查性报道的形式搞舆论监督,而用电视的形式进行调查性报道,特别是进行舆论监督,是近10年来的事情,然而,它的镜头和音响
凸现的真实感带来的舆论监督的威力却不容忽视。
以武汉电视台的调查性报道栏目《都市写真》为例,其定位是“记录都市生活,反映社情民意,透视社会热点,提供新闻背景”。根据武汉电视台的统计,《都市写真》栏目每天接待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数量是武汉电视台栏目中最多的。去年12月,《都市写真》栏目一共接待群众来电1500多个,来信(包括电子邮件)100多封,接待来访者500多人次。②舆论监督是地方台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生命线,只有坚持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采取揭露的方式,选取重大题材或与大多数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且采用镜头语言,才能有真实感,吸引受众眼球,扩大社会影响。
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空间和现有舆论环境的制约,“不局限于舆论监督,拓宽报道内容③”也是多家地方台的共同选择。除了进行舆论监督外,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还报道社会热点与社会改革的重大进程,关注其对普通人物生活的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中,改革常引发体制冲突、观念冲突、灰色地带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重大新闻价值,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多数人所关注,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主题之一。
武汉电视台《都市写真》中一期《100%安全套行动》报道了为防范艾滋病传染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组织共同推出“娱乐场所100%使用安全套”的措施这一重大主题,国家选取武汉市的黄陂县为试点之一。《都市写真》以该内容选题,报道了在国家在黄陂县推广娱乐场所100%使用安全套的措施,包括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如何推广、效果怎样、遇到哪些困难等等,把国家的政策和地方的实际实施情况相结合来反映问题,报道了社会热点,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2、镜头对准普通人关注弱势群体
除了进行舆论监督与社会热点报道,地方电视台调查性报道栏目还重视对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体现强烈的人文精神,即对人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使得关注对象的范围扩大,把普通人物和社会弱势群体也纳入关注和关怀的视野。
过去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调查性报道缺乏人文精神,舆论监督只监督到权力的外围,甚至把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也作为舆论监督的对象,由于定位和实际操作中的距离,报道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④镜头对准普通人关注弱势群体实际上是细化了报道内容,明确报道的对象,从宣传性报道的框框中跳了出来。在地域和舆论环境的限制下,增加内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从新的定位中我们可以读出调查报道的工作人员的确强烈社会责任和对人的关怀。
二、新闻调查报道的独立品格
1、坚持客观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来操作,是一种过程的真实的体现。即作为对某一新闻事件作纵向拉长延伸的报道,通常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详细深入地剖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重在事件过程性和故事性,非常讲究记者的介入,追求的是一种具有调查感的效果。这种报道方式从英国的《60分》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比较系统和完善。
地方台电视调查报道性报道也力求在报道追求独立的精神。所谓独立的精神是指就是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独立的行动、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就是说媒体不应该以既定的或者他人的结论来表现,媒体应该表现出“质疑”的精神,所有对事实和事实的核定都应该通过媒体的一步步深入调查来核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对真相的探求,并不追求形式上的中立,当然,如果二者能够兼顾也是十分完美的。
2、新闻操作故事化
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在市场经济下受众本位的体现,表达的方式要人们喜闻乐见,从新闻从“硬”到“软”的变化,使得栏目从形式上凸现了人文精神。
“悬念与冲突之于故事关注度的巨大力量与其对受众心理的迎合是分不开的。悬念满足的是受众的好奇心理:深度报道中适度地交代事件背景、叙述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条件,从而巧妙地埋伏几处问号。受众会因之不断地产生期待视野,并积极地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与报道本身的发展进行比较观照,选择继承或扬弃。直至彻底地释疑解惑。”⑥在武汉电视台的《都市写真》04年11月13日的《露台之争》一期节目中,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几个悬念:现在的小区顶楼住户在原有建筑上加盖房屋引起争议,顶层露台是否能够送?谁有权送?应该送给谁?开发商将顶层楼台送给住户是否合法等?而这一连串的悬念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使报道紧张紧凑、耐人寻味。悬念作为一种符合受众心理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调查性报道中。
而冲突则可以在报道中制造出充斥着矛盾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发生的故事一定要比平铺直叙要吸引人。作为叙述事实的一个过程,深调查报道要考虑选取何种切入点、采用何种叙述方式、从何种角度制造悬念和冲突,使受众在不知觉中进入到角色中,主动参与思考。《露台之争》就是突出了一个“争”字,记者首先采访了顶楼的两位业主,在采访其他非顶楼业主,前者认为开发商已经通过补充协议把露台给了自己,是否加盖决定权在己,后者认为不应加盖,这种行为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第一“争”:业主之间的矛盾;接着采访开放公司的人员,其人为露台不是公共场地,这是第二“争”:开发商与非顶楼业主的矛盾;物业公司管不下来,小区住户的意见很大,这是第三“争”: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记者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房地产主管部门,使得公众得出一个意见:公共楼梯所通往的顶层露台是公共场所,不是私人财产。这形成了一个高潮,所有的矛盾都在这里尖锐化,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接着是第四“争”:如果按照法律规定,那么房地产开发商与顶层业主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至此,受众也可以介入其中做一个判断和思考。
正如《60分钟》的缔造者、执行制片人唐•休伊特所说:“我敢打赌,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⑦”虽然真实性的铁律决定着我们不可能把新闻当作真正意义上的故事,但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开掘新闻事件中的故事性因素却是一条优化传播效果的途径。
三、改进地方调查性报道的建议
理目前,各地地方调查性报道栏目都在积极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