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一、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桂林对旅游产业的定位旅游是桂林最具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仍具较大发展潜力的支柱型经济产业。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日益体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富民兴市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009 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下一步,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桂林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桂林旅游发展现状
1、从统计数字上看。
从2003 -2007 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25.81 %;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5.97 %;入境旅游者年均增长
32.99 %。
桂林继续保持我国入境旅游排头兵位置,成为国内外高知名度旅游目的地。
2008 年,桂林旅游接连经历了的连续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国内外旅游形势极为严峻的局面下,仍实现旅游总收入100.26 亿元,同比增长17.25% 。
与人数增幅相比,收入增幅仍高过人数增幅。
2009 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60.08 万人次,同比2008 年增长14.33 %。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9.03 万人次,同比增长3.21% ;实现旅游总收入126.92 亿元,同比2008 年增长26.59% 。
2010 年1-5 月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72.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 。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20.5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44% ;接待入境游客51.52 万人次,同比增长18.22% 。
实现旅游总收入54.84 亿元,同比增长19.63% 。
2、从产业规模上看。
全市拥有国际旅行社27 家,国内旅行社84 家,
各语种导游人员上万名;拥有三星级以上饭店54 家;拥有旅游车船企业80
余家,漓江游船225 艘,两江四湖游船27 艘,各种大中巴旅游车1128 辆;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在册企业有85 家,拥有国家5A 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6处、3A级景区12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 家,自治区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 家。
全国“双百强”旅行社5 家。
阳朔县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强县。
建设汽车旅游营地 3 个。
共有2条线路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旅游精品线路。
桂林拥有国家高 A 级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之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绝无仅有。
3、从产品和客源结构上看。
产品和客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品结构方面,现已形成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会展商务、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城市旅游、专项旅游八大产品系列。
漓江等经典景区魅力不减,在此基础上新推出的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乐满地、愚自乐园等极具吸引力的新产品在全国,特别是在入境市场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我市已初步完成了从单一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型产品的转型。
客源结构方面,高端客源份量增加,入境游客方
面,目前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比重超过60% ,外国人中欧美游客比重又占60%。
国内游客方面,近年来,会奖旅游者、户外运动等专项旅游者以及自驾
车、自助游等旅游者明显增多,桂林旅游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4、从对外横向比较上看。
桂林旅游在全区具有绝对优势,处于龙头地位,但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排名居南宁之后。
入境旅游者人次桂林位居全国第八,始终处于“排头兵”地位,其他7 个城市多为首都、直辖市、特区、副省级城市。
5、从旅游国际化和区域合作上看。
近年来与世界旅游组织建立了较好的联系,深度合作不断加强,世界旅游组织经常在我市开会。
与亚太旅游协会也加强了联系,2007 年,桂林市旅游局成为该协会会员。
同时我们还与世界多个重要旅游机构、组织、协会、集团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成功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之中。
在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桂林旅游大联盟,初步构建了全球主要客源国和客源地区的营销网络。
我们联合成
都、昆明等城市,响亮提出“西部中国营销口号;联合重庆、厦门提出“空中金三角”携手计划,与上海、郑州等九城市开展旅游质量监管互动合作,使桂林在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6 、从旅游公共服务上看。
开发建设了桂林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不断改进“桂林旅游网” ,对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提供资讯版与政务版两种形式多语种版本,被评为全国十大旅游网站。
拥有强大网上行政办公功能的“桂林旅游超级办公室” 。
在全国作为试点城市率先开通了全国旅游12301 (桂林)咨询热线。
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市县联网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4 年多提出,建立了一支“工作零差错、能力零差点、服务零距离、执法零投诉”的旅游质监队伍和具有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的咨询服务人员队伍,培养了拥有全国模范导游、全国优秀导游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星级和优秀导游人员,工作实效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和中外游客的好评。
二、桂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大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同时,每年在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和市人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并对旅游工作给予多方面支持和推动,为桂林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是以客源结构优化为导向,争做入境旅游排头兵。
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市县联动的促销机制,创新“主市场、主产品、主渠道、主力军”市场策略,加大宣传经费投入,积极探索旅游宣传营销最有效的方式手段,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客源。
实行入境旅游和高端旅游奖励政策,引导鼓励旅行企业积极拓展入境游和高端游市场。
争取我市入境旅游增幅每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外国游客增长高、欧美游客比例高、台湾游客份额高的“三高”发展特点。
三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加快旅游资源战略整合。
强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创新漓江游览方式,组织历史文化旅游,繁荣会展商务旅游,发展农业工业旅游,力拓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旅游,推进民族民俗和红色旅游,研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推出一系列在全国特别是在入境市场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的新产品,适应游客多元需求。
在各个旅游要素层面进行整合做强,形成旅游与各行业综合互动、合力发展的大好局面。
五是以优势互补为纽带,主动融入国际和区域合作。
扩大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组织、协会等团体的联系与交流,鼓励国内外旅游组织团体以及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开设分支或合作机构;在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和友好城市设立促销“窗口”,建立面向国际国内的旅游促销网络。
六是以加快交通路网建设为节点,实施旅游畅通工程。
加快建设连通珠三角以及中南、西南地区的高速公路,打通与周边省市对接的陆路通道;全力积极推进湘桂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桂林段)、贵广高速铁路(桂林段)建设工程;全力支持两江国际机场的改造升级。
争取民航、铁路部门增开国际国内航线、始发列车,增开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
加快建设交通干线和支线,形成大桂林“ 1 小时旅游圈”。
七是以城乡互动发展为重点,推进县域旅游经济腾飞。
坚持农业稳市和工业强市,重点建设桂阳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桂全高速公路、机场路沿线农业观光带;打造以恭城、阳朔为中心的农业生态旅游区,以桂林市郊和临桂新区为中心的休闲农业旅游区,以资源、龙胜为中心的民俗生态旅游区,以猫儿山、花坪、千家垌、天湖为中心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以燕京(漓泉)、三金药业、大宇客车等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开展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活动,形成以旅游推广工业产品,以工业产品丰富旅游项目的良好局面。
八是完善旅游市场齐抓共管机制。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联动执法,形成齐抓共管旅游市场秩序、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理旅游市场违法活动。
加大对旅游企业规范管理的力度,完善企业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
建设桂林市旅游集散中心,规范散客游览市
场秩序。
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工作,保持和提升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九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提高旅游增量和品质。
强化项目促进战略,实施以香格里拉为代表的“精品酒店”工程,以两江四湖二期工程为代表的“精品景区”工程,实施新老城区一批特色精品街区建设工程。
启动旅游综合服务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十是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整合各专业处置部门资源,发展城市旅游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系统。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产品,加强区域协作互
动,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的旅游质量监察、咨询服务和信息网络体系的目标。
完善了旅游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建设,努力建立长效和日常管理机制。
三、桂林市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工作做法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旅游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和富民兴市为总要求,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充分整合发挥桂林资源优势,在持续提升观光旅游档次和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及国际合作,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山水观光、历史文化追寻、休闲度假、会展商务、运动体验、学习培训、艺术交流、养生保健胜地,使桂林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枢纽城市。
2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大对旅游和休闲产业的财政投入,扶持产业发展。
进一步整合旅游要素资源、产品资源、营销资源、合作资源、国际资源、研究资源,整合旅游与第三产业其它门类、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联动驱动资源,以整合资源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整合产品资源,努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进一步整合其它旅游要素资源,形成
一、二、三产业互动,做长旅游和休闲产业链。
2 、加强区内外联动合作,扩展产业外延。
大力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让山水文化对接海洋文化,念好具有广西优势的“山海经” 。
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合作,加快建设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门户城市的步伐,尽快建成南宁、桂林等泛北部湾区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让旅游和休闲产业成为广西的窗口产业和形象产业。
大力开展国际性区域旅游合作,继续增开国际航线,争取与各国际旅游组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重点旅游城市的区域性旅游合作体制、机制,以高速公路网为纽带,加强区内外城市旅游联袂合作。
充分发挥桂林在全区的旅游龙头作用,以打造精品路线为纽带,加快与桂东北旅游区、桂西南旅游区的合作。
3、加快城市功能转型,配套成龙休闲度假环境。
加快城市功能的
转型升级,以旅游、文化、商贸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高效益新型业态。
同时,加强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联动结合,努力扩延经济效益链条,积极开发旅游工艺品、餐饮、文娱生活、养生和文化产品等休闲度假消费项目,建设旅游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和连锁营销网络。
推进休憩商务区、购物街、饮食区、娱乐区、景观通道、游客集散区和城市标识标牌系统发展,打造
酒吧、咖啡、歌厅、茶馆、文化、旅游商品等特色文化一条街,大力营造城市休闲娱乐氛围,配套成龙食住行游购娱消费环境。
4、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提高旅游产业增量和品质。
强化项目的规划审批,把好上马项目质量关。
加大旅游招商和融资力度,推进制定精品建设项目目录,实施产业项目开发、设施改造提升和旅游饭店更新升级。
突出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的强势品牌,增加产品文化内涵,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旅游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休闲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低水平、低档次、缺少特色、缺乏创新等问题。
5、策划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推动旅游行业核心竟争力升级。
近年来,桂林是围绕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先后开展了质量效益年、诚信旅游年、品牌提升年、优质服务年和精品建设年活动。
一系列旅游主题年活动的持续开展,有力桂林提升了旅游核心竟争力,加快了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不断增强我市旅游的吸引力,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推动旅游企业强身健体,实现旅游企业发展转型。
要用抓工业
企业发展的手段来抓旅游企业发展。
实施产业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向国际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扶持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桂林旅游股份公司两大集团提升发展,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和集约经营。
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进行企业资产重组,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发展优势旅游集群。
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发展。
重点规划培育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旅游企业集团。
7、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配置升级。
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在疏解老城区中重点发展旅游、商贸和文化产业。
发展西部旅游园区,精心打造国内领先的集中式旅游服务园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旅游集散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文化和宣传展示中心、大型旅游超市、旅游商品研发和批发基地、国内外旅游及航空公司驻桂办事机构。
推进旅游强县建设,建设一批中国和广西优秀旅游县,以发展旅游强县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建立旅行社批零化、旅游饭店连销化、景区景点集团化、旅游运输合作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的产业组织,实现旅游要素资源共联、共享和共赢。
8、加强国际和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融入北部湾旅游合作,抓紧在规划、市场、交通、产品、人才等方面实现对接。
加强与广西各地旅游合作。
加快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区域的旅游门户城市、着力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城市。
推进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成渝、中原、青藏、海峡西岸等经济区域各旅游城市的合作。
推进与台港澳旅游业界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桂林作为两岸定点直航城市的条件,巩固和发展台湾市场。
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的长期合作,大力发展与外国旅游机构、旅游协会、跨国集团、航空公司、旅游商社、知名媒体等的长期合作。
加强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申办工作的实际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在发展政策、城乡统筹、信贷金融、产业补贴、土地开发、财税配套、机构设置、法规权限等方面对桂林进行强力支持。
9、强化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实现旅游营销模式转型。
实施旅游宣
传促销工程,制定实施宣传营销规划,集合政府、社会、企业优势资源,创新营销模式,以巩固传统市场、开发新兴市场为战略,开展有特色的宣传营销工作。
利用各种合作交流平台,依托各种宣传活动载体,细分目标市场,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宣传营销。
建立高素质宣传营销队伍。
精心组织“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 ,将市县特色节事活动编排为固定经典产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提升节事活动的文化和经济含量。
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推出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系列。
10、积极向上级呼吁,确保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所作为。
我们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支持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桂林成为广西和中国的旅游改革实验区、开通桂林与境外直飞航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旅游企业的不合理税费,对旅游企业实行与工商企业同等的水、电等基础供给价格、支持国际旅游论坛永久落地桂林、在桂林建设广西旅游集散中心和商品研发基地、支持桂林电视台科教旅游频道发展成为桂林旅游卫视、进一步加强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支持区内大型旅游企业的发展等进一步加快桂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四、桂林旅游带动就业和拉动三产情况
2008 年,桂林全年培训旅游业各类从业人员4000 多人次,其中参加导游资格考试达2801 人。
目前我市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超过20 万人。
随
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个行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从业人员,在旅游业就业和上岗的机会越来越多。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旅游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 多个,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
相对于其它消费商品来说,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大到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小到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产品的可生产性比较强,可消费性也相对较强。
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和技能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就业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
旅游业的技术和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就业岗位门槛比较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苛刻,不仅适合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也可以为妇女、边远地区的人们创造就业机会,一部分旅游景区景点企业,已成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通过吸纳农村人口在当地的旅游景区景点就业,还可以减少对城市就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