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为了探究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本文以大庆北一区断东为实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在恒速条件下开展了聚合物驱后SMG调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MG可以在聚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由于SMG的表观粘度低,在微观上表现为封堵大孔道的同时,对小孔道内的剩余油进行有效地驱替,在宏观上,高渗透层的流动阻力增加,导致分散体系中的水进入中低渗透层有效地驱替剩余油。
标签:聚合物驱;采收率;含水率;注入压力;SMG调驱
我国东部油田大部分已到高、特高含水期,部分油田已开展化学驱,按照传统观点,化学驱后油田就已报废,但是经过水驱+化学驱[1-3]后,采收率一般60~70%左右,地下仍有30~40%,甚至更多的资源被遗留在地下得不到动用。我国能发现的新资源越来越少,能源短缺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制约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如何经济有效地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是摆在石油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聚合物驱后[1-3]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仍存在大量薄膜状和簇状剩余油[4-6],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理论分析表明,聚驱后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就必须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而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提高注入压力。本文通过应用两种最新型的SMG可动微凝胶的室内实验,探究聚驱[7-8]后SMG调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实验,通过探索两种不同方案,针对目标区块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机理探究具有重要参考价价值。
在水驱阶段,当注入PV数较小时,随注入水PV 数增加,水驱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其中高渗透层的流动阻力小,注入水的推进速度快,含油饱和度降幅及范围扩大速度较快,中渗透层次之,低渗透层没有被波及。随着注入水PV数不断增大,各渗透层的含油饱和度降幅逐渐减小,波及范围基本保持不变。此外,在水驱结束时,各渗透层剩余油分布面积不同,其中高渗透层剩余油面积最小,中渗透层次之,低渗透层最大。这主要是由于三维岩心层内非均质模型高、中、低渗透率层的渗透率差异性,在水驱初期,注入水在高渗透层内推进速度远大于中低渗透层,因而高渗透层内首先形成油水两相流动区域,导致高渗透层内流动阻力下降,促使高渗透层吸水量增加,中低渗透层吸水量进一步减小。当高渗透层驱替前缘突破时,低渗透层尚未被动用,此时高渗透层内的纯油相阻力消失,仅存在水相和油水两相流动阻力,高低渗透层流动阻力差进一步扩大,各渗透层的水驱波及区域面积差进一步扩大。此外,离主流线愈远,含油饱和度降幅愈小。注入聚合物溶液以后,各渗透层和剩余油分布有了明显变化,随注入PV数增加,注入压力逐渐增大,化学剂波及区域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高渗层水流优势通道吸液能力被有效抑制,中渗透层吸液量增加,剩余油分布范围有了明显扩大,但低渗透层仍未被波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聚驱的过程中,中渗透层主流线上含油饱和度明显低于远离主流线的两翼区域的值,饱和度变化梯度带逐渐从主流线向两翼伸展,这是化学剂的有效封堵并且提高了波及范围。在打水平井后续水驱阶段,注入压力[11-12]降低,但中渗透层含油饱和度降幅较大,且低渗透层开始被波及,但含油饱和度降幅不大。在SMG驱过程中,随PV数增加,高渗透层
含油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中渗透层含油饱和度逐渐减小,低渗透层波及范围及含油饱和度降幅逐渐增大,这是因为SMG中的凝胶胶团封堵中渗透层后,使液流发生转向,增加低渗透层的波及范围。从SMG驱后期直到后续水驱结束,各渗透层含油饱和度和波及范围逐渐保持稳定。对比发现,二元复合驱(SMG与石油磺酸盐)的采收程度更高。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SMG可以在聚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SMG 驱和聚合物驱在驱油机理上也有所不同。在聚驱过程中,聚合物进入高渗透层后在孔隙内发生滞留,减小过流断面,导致流动阻力增加,注入压力上升,中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大,但是在聚合物对高渗透层,大孔道封堵的同时,也会封堵中低渗透层,难以对中低渗透层进行高效驱替。而在SMG驱过程中,由于SMG的表观粘度低,其中的微凝胶胶团易于进入储层深部,在微观上表现为在水流通道内发生“暂堵—突破—再暂堵—再突破”的过程,再封堵大孔道的同时,对小孔道内的剩余油进行有效地驱替。在宏观上,高渗透层的流动阻力增加,导致分散体系中的水进入中低渗透层有效地驱替剩余油。
结论
在三维纵向非均质岩心模型上,二元复合驱(SMG与石油磺酸盐)可以在聚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3%以上,SMG驱可以在聚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以上。
油藏地质模型非均质性和驱油剂类型对化学驱剩余油分布存在影响。对于纵向非均质油藏,聚驱后剩余油从纵向上看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从平面上看主要分布在远离注入井和主流线的两翼部位。与SMG驱相比,二元复合物体系(SMG与石油磺酸盐)的采收率增幅更大。
参考文献
[1]程杰成,吴军政,胡俊卿.三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理论与技术[J].石油学报,2014,35(2):310-318.
[2]Wang Demin,Cheng Jiecheng,et al.An alkaline_surfactant_polymer field test in a reservoir with a long_term 100%water cut[C].SPE 49018,1998:305~318.
[3]趙长久,赵群,么世椿.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6):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