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语文,魅力无限
泰州市大泗学校:时春玲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魅力的创造性教学最受学生的喜爱。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
《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词条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评价语除了应讲究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全面性外,还应讲究“趣味性”。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

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在课程改革的激流中,我常常思考: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魅力”这两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环绕。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压力,是纪律的约束,是制度的约束,是规矩的约束。

缺少的是魅力,缺少思想的魅力,文化的魅力,情感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个性的魅力,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呼唤有魅力的课堂。

正如叶澜教授所描述:“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挥,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

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孕育了浩瀚悠远的华夏经典。

汉语文化形象丰瞻,情趣盎然,神韵饱满,意义遥深,气韵生动,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意蕴美。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禀性,借助开拓阅读的疆域,来开拓文化视野。

开展“广泛阅读行动”,让儿童读古文,吟古诗,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阅读神奇的科学、绵延的历史、丰富的人生,感受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播,赞叹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让学生在课上读整本书,或阅读一组组同主题的诗歌、散文,编制一本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手册,为学生搭建一个博大圆融的文化背景,在广泛阅读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使儿童的个体生命成长具有鲜明的书香之气,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

魅力语文首先关注的是儿童。

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有自己的哲学世界,生活世界……儿童文化是一切文化的起点、基点。

魅力语文关注和尊重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是一种活动文化。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马克思认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那又是什么呢?儿童带着种子的特性,需要阳光,水分,环境将它激活,使之蓬勃生长,结出果实。

魅力语文倡导语文教学活动化,主张唤醒,点燃、开发和发展孩子的眼睛、耳朵、肢体等多种感官的潜在能力。

以互动交往、体验扮演、艺术想象等外显和内隐的活动,步入美化的阅读境域,流连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神韵之中,在充满情趣的诵读、感受和品味中,沉醉于语言文字的神奇、情趣,神游于中华文化的清幽旷远,驰骋于文学作品的神奇美丽,获得文本的立体形象。

将一颗颗文化的种子埋在儿童的心灵深处。

情感——魅力语文的原动力
抓住教材情感的美,让学生享受美育带来的幸福。

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
是情感。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如果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体协调,物我两忘的境界,那么同学们就能幸福着作者的幸福,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薰陶浸润,从而达到性格塑造和情感的享受。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共鸣,在感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言——魅力语文的内核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不同于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

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

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魅力语文的特质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要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离开人文性,语文课就会彻底失却魅力,变成枯燥无味,也无甚意义的东西。

失去魅力,教育还会有生命力吗?语文味是语文课的内核。

是语文课最有营养的部分。

要通过你的传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迷醉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乐而忘返。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精神层面的人、文化意义上的人、时代意义上的人。

如果我们依然断章取义,只注重干巴巴的工具性,生产考试机器,其结果必然是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连这个目的也难达到。

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
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推敲评价语言关注课堂细节——魅力语文的亮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随机点评,显示师生的智慧魅力。

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积极有效的评价能对教学流程起着导向、诊断、反馈、调控和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奠定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教者应关注学生阅读心理,评价学生努力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欢愉,明确自己的得失,以便于自己不断改进和提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力的表现。

”教育的“力”包括感召力、说服力、感染力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的魅力。

教学需要魅力,没有魅力的课堂平平淡淡。

有了魅力,学生们的情绪将受到感染,身心振奋;有了魅力,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从而使教学峰回路转,增强教学效果。

有魅力就显形象,就有气质和风度,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