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及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及感想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阿兰·德波顿这位英国的年轻才子,而今有幸拜读他的作品从字里行间领略到的才气,果真不同凡响。阿兰·德波顿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对于写作,他希望他的书“读起来就像跟朋友谈心,不拿大学问的帽子来充门面、唬人”,他更多地将自己定义为一个随笔作家,“既能够抓住人类生存的各种重大主题,又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仅仅因为这样务实、亲切而接地气的话语,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阿兰这位才子作家。
《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回答了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焦虑,幸福感越来越低?“富裕但焦虑”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似乎已经被大众所熟悉、承认,尽管如此,芸芸众生仍在追逐财富的路途上义无反顾、马不停蹄,而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焦虑、如何消除焦虑,而这个,正是阿兰在《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中所要告诉我们、启发我们的。
我们追逐显耀的身份和上层的地位,表面上是出于对金钱、名声、影响的渴望,但根源在于对“爱”的渴求。这里的“爱”不仅仅是从父母或爱人那里得到的爱,还有从社会中他人的尊重和关注中得到的社会之爱,这种爱绝不亚于我们孩提时代曾有过的充分的、无条件的爱。赢得他人的赞美、同情和关爱,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力量之源。追逐财富、名声,与其说是贪欲,不如说是对爱和尊严的渴求。
我们总爱拿自己的成就与我们同一层次的、身边的人进行比较,只有当我们的身份与儿时的朋友、现在的同事和亲人相当甚至更高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和幸运。人是一种视野狭窄的社会性动物,喜欢将比较的视野局限在自己可及的范围,不愿比他人差,不愿成为群体的边缘分子。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身份焦虑的产生还源于现代社会极大地唤醒了人们潜在的欲望和期待。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加之基督教等教义的影响,贫困人民、弱势群体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社会附加给他们的苦难和不平等。然而,在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人们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追逐财富和上层身份的权力和自由,他们再也不安于原来的位置,加之各种媒体和广告的影响,人们的渴望和期盼被充分地搅动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因达不到期盼而产生的焦虑、不公。
等级社会里存在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既然命定在这个位置上,就应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在等级社会,穷人也能拥有高尚的道德,也能受到尊敬,只是所在的社会位置不一样而已。但在现代的精英主义社会,由于每个人都有追逐成功和财富的平等机会,如果贫困潦倒,则意味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逊色于别人。在一个对成功有极大欲望的社会,尊严、影响就与财富、道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便拥有财富和名声,在现代社会,也会受到机遇、经济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而我们却越来越觉得焦虑不安。
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从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五个角度出发,为解决身份焦虑的问题开出了药方。在这部分,作者博学多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开药方不是“实用指南”类型的具体做法,而是站在哲学的、历史的、文化的高度试图拓宽我们的胸襟和视野,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从根本上培养我们达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