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区域高二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福建省区域高二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
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
..、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
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
..之势,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扑”,短的叫“敲”。

此处“敲扑”代指严酷的刑罚。

B.“黔首”是先秦时期对百姓的贱称。

当时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C.陶朱即范蠡。

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

所以后人常用“陶朱”来作为富人的代称。

D.万乘即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极力开拓疆域,巩固其地位。

气势赫赫,不可一世。

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向南向北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反衬下文秦朝灭亡的迅速,也为后文强调“仁义”埋下了伏笔。

C.曾经横扫诸侯国联盟的秦军,面对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的陈涉及其领导的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的起义军,反被一击成溃。

D.作者从领袖地位、作战能力军队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文章极力铺叙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请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9.C10.B11.D
12.(1)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13.(1)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2)愚民政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3)弱民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4)防民政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秦孝公”是主语,“据”是谓语,“崤函之固”是宾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是独立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以窥周室”是“君臣固守”的目的,前后连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先秦时期对百姓的贱称”说法错误,“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不是贱称。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可知,应是“后者远不如九国之师的力量强大”。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乃”,于是;“藩篱”,边疆;“却”,使……退却。

(2)“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赢”,担着;“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文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派蒙恬修筑了长城来巩固边防;
依据文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愚民政策: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依据文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弱民政策: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
依据文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了防民政策: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派遣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

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
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

秦并天下,以为
..黔中郡。

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

元康中,特随流人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威叹异之。

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

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

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

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

于是进攻张征。

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

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

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

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

”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

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

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

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

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

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

在位二年。

(节选自《晋书·李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
B.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
C.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
异当时/
D.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黔中郡”与“剖之以为瓢”(《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以为”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

B.“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不相同。

C.“若舍而宽之”与“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D.“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与“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两句中的“以”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

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

B.罗尚的军队经常被李特的军队打败,于是在险要的地方设置围墙,沿着河水安扎营盘,与李特的军队相距七百里。

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

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兵,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

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

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

(2)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

14.李特的儿子李荡为了救父亲他是如何突围的?请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10.A11.B12.B
13.①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

②张征的军队连续作战,士兵伤残(很多),智勇都已穷尽,应当趁着他们溃败的时候便捉住他。

14.①语言上,李荡先表明态度,为救父亲殊死以战。

②行动上,李荡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率领军队拼死作战,最后打败了张征。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李特年轻时在州郡做事,被当时的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

“汉中”是地点,作“克”的宾语,句意完整,应在“汉中”后断开,排除B。

“魏武”即魏武帝,应作“拜”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D。

“北土”指北方,作“号”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以为黔中郡”中的“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设置为……。

句意:把巴西设置为黔中郡。

“剖之以为瓢”(《五石之瓠》)中的“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句意:剖开来把它作为瓢。

B.错误,“缘”含义相同。

“缘水作营”中“缘”,沿着。

句意:沿着河水安扎营盘。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沿着。

句意: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二者意思相同。

C.正确。

“若舍而宽之”的“而”,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

句意:舍弃并宽恕他。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中的“而”,为连词表假设,如果。

句意: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
D.正确。

“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中的“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句意:后来因给张征发丧,又放了他。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中的“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句意: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与李特的军队相距七百里”说法错误,从文中“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可知,应为“沿着河水安扎营盘,从都安到犍为绵延七百里,与李特的军队相持”。

是罗尚的军队扎营延绵七百里。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登”,庄稼成熟;“流人”,流民;“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相与”,相互结伴,一起;“诣”,到。

(2)“俱”,都;“竭”,穷尽;“因”,趁着;“弊”,溃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

’”可知,在语言上,李荡先表明态度,为救父亲愿意殊死以战,这样激励将士战斗的决心。

从文中“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

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可知,在行动上,李荡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率领军队拼死作战,最后打败了张征。

参考译文:
李特,巴西宕渠人,他的祖先廪君是苗族的后裔。

秦朝吞并天下,把巴西设置为黔中郡。

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李特年轻时在州郡做事,被当时的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

元康年间,李特随着流亡的人准备到蜀地去,到了剑阁,两腿张开坐着叹息,回过头去看那些险要阻塞的地势说:“刘禅有这样险峻的地方,却被人俘虏,难道不是庸才吗?”和李特一同流亡迁移的人都对他感叹惊异。

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于是在绵竹城外构建大营,来安置流民。

当时益州刺史罗尚贪婪残暴,成为百姓的祸患,而李特则和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

老百姓流传的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罗尚的军队经常被李特的军队打败,于是在险要的地方设置围墙,沿着河水安扎营盘,从都安到犍为绵延七百里,与李特的军队相持。

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统领梁州、益州诸军事,改年号为建初,大赦境内。

于是向张征发动进攻。

张征依伏高山,占据险要,和李特相持多日。

当时,李特和李荡分为两个大营,张征侦察到李特大营空虚,派步兵顺着山路攻击他,李特迎战失利,又被山险所困迫,众人不知道怎么办。

罗准、任道都劝李特退兵,李特估计李荡必定会来救援,所以不同意。

张征的军
队来得渐多,山道非常狭窄,只可一两个人通过,李荡的军队不能前进,李荡对他的司马王辛
说:“父亲在敌人包围之中,这是我以死效命的时候。

”于是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去,凡挡道者必死,杀死十多人。

张征的军队来救援,李荡的军队都拼死作战,张征军队于是被打败。

李特主张放张征回涪陵,李荡与王辛进言说:“张征的军队连续作战,士兵伤残很多,智勇都已穷尽,应当趁着他们溃败的时候便捉住他。

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

”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又向张征发起进攻,张征溃败,突围而去。

李特活捉了张征的儿子张存,后来因给张征发丧,又放了他。

太安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引兵驻扎在德阳,李特派李荡阻挡孙阜。

益州刺史罗尚派大军分多路攻击李特的大营,连战两日,李特的兵少,抵抗不住,大败而退,李特召集余下的士兵,迅速逃到新繁。

罗尚的军队退去,李特又领兵追击,转战三十余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李特全军溃败,罗尚杀死了李特及李辅、李远,将他们的首级送到洛阳。

李特在位只有两年。

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尊贤
[汉]刘向
①禹以夏王,桀以夏亡。

汤以殷王,纣以殷亡。

阖闾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
禽于越。

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弑死于庙梁;其所以
..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

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

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

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故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

②有贤佐者士归.之。

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

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于桓公,
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仇之心,而委国政焉。

桓公垂拱
..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

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

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

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

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

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③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夫知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节选自《说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B.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C.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D.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此处表原因,这与《师说》中“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的用法相同。

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这与《论语·八佾》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的用法不同。

C.归,此处指归附之意,这与《论语·颜渊》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的“归”的意义不同。

D.垂拱,文中指毫不费力,典故出自《尚书》,用在这里暗示了齐桓公任用管仲后所取得的功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运用多组对比进行论述,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B.管仲曾经偷盗,与桓公结怨,后因鲍叔与他意气相投、品行相合而被任用,施展才华。

C.商汤撤去三面网留一面,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的“三驱以为度”主张一致。

D.选文旁征博引,事例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气势张扬,同时又富有文学意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

(2)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于桓公。

14.梳理文章结构,完成下面表格。

题目段落核心观点
第一段
尊贤
第二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