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分子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条件、测试原理及其操作。

2.了解测试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将试样夹持在专用夹具上,对试样施加静态拉伸负荷,通过压力传感器、形变测量装置以及计算机处理,测绘出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曲线上的特征点如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抗拉强度)、试样断裂时的拉伸应力(拉伸断裂应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点处的应力(拉伸屈服应力)、应力—应变曲线偏离直线性达规定应变百分数(偏置)时的应力(偏置屈服应力)和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的增加量与初始标距之比(断裂伸长率,以百分率表示).

三、实验试样

(1)试样的类型和尺寸

1)Ⅰ型试样

Ⅰ型试样形状及尺寸分别见图 3.1-1 和表 3.1-1。

2)Ⅱ型试样

Ⅱ型试样形状及尺寸分别见图 3.1-2 和表 3.1-2。

3)Ⅲ型试样

Ⅲ型试样形状及尺寸分别见图 3.1-3 和表 3.1-3

4)Ⅳ型试样

Ⅳ型试样形状及尺寸分别见图 3.1-4 和表 3.1-4。

(2)试样类型的选择

不同的材料由于尺寸效应不同,故应尽量减少缺陷和结构不均匀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按表 3.1-5 选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拉伸试样类型以及相应的实验速度。

⑴Ⅲ型试样仅用于测定拉伸强度。(

3)试样的制备及要求

1)试样制备和外观检查,按 GB 1039 规定进行。

2)试样厚度除表中规定外,板材厚度d≤10mm 时,可用原厚为试样厚度;当厚度 d>10mm 时,应从两面等量机械加工至 10mm,或按产品标准规定加工。

3)每组试样不少于 5 个。对各向异性的板材应分别从平行与主轴和垂直与主轴的方向各取一组试样。

四、实验条件

实验速度设有以下九种:

速度A 1mm/min±50% ;

速度B 2 mm/min±50% ;

速度C 5 mm/min±50% ;

速度 D 10 mm/min±50% ;

速度E 20 mm/min±50%

速度 F 50 mm/min±50% ;

速度G 100 mm/min±50% ;

速度H 200 mm/min±50% ;

速度I 500 mm/min±50% 。

实验速度应从表 3.1-5 中与各种试样类型所对应的实验速度范围内选取。实验速度应为试样在 0.5~5min 实验时间内断裂的最低速度。实验速度也允许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另选其他实验速度。

本次实验采用试样为 4.3.2 实验中制备的 PS 多功能用途的拉伸试样以及用多型腔模具注塑成型的 PS 拉伸试样。

五、实验设备

(1)实验机任何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具有多种移动速率的实验机均可使用。实验机示值应在每级表盘满刻度的 10%~90% 之间,不得小于实验机最大载荷的4%读取,示值的误差应在±1%之内。电子拉力实验机按有关规定执行。

(2)形变测量装置测量误差应在±1%之内。

(3)夹具实验夹具移动速度应符合规定要求。测量Ⅲ型试样时,推荐使用图3.1-5 所示的专用夹具。也可以使用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其他夹具。

六、实验步骤

(1)试样的状态调节和实验环境按 GB 2918 规定进行。

(2)测量试样中间平行部分的宽度和厚度,精确至 0.01mm。Ⅱ型试样中间平行部分的宽度,精确至 0.05mm。每个试样测量三点,取算术平均值。

(3)试样中间平行部分做标线示明标距,此标线对测试结果不应有影响。(4)夹持试样,夹具夹持试样时,要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相重合,并且要松紧适宜,以防止试样滑脱或断在夹具内。

(5)选定实验速度,进行实验。

(6)记录屈服时的负荷,或断裂负荷及标距间伸长。若试样断裂在中间平行部分之外时,此试样作废,另取试样补做。

七、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1)抗拉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σt

σt 按式⑴计算:

式中σt ——抗拉伸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

Mpa ;

р——最大负荷或断裂负荷或屈服负荷或偏置屈服负荷,N ;

b ——试样宽度,mm ;

d——试样厚度,mm ;各应力值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位置见图 3.1-6

实验图片

曲线分析

材料类型:韧性材料

断裂面:应力-应变曲线面环

韧性材料特征:不均匀形变,形变不能立即恢复

OA :普弹形变,可逆,键角运动 AC :强迫高弹形变,不可逆,链段运动 此材料不发生黏流形变。C 点以后曲线没有上开。 材料不均匀,受力不均匀,断裂点位置不固定 A

B

C 应

位移

拉伸试验试验方法概述 - Jerry?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部分步骤图片已删除,学习和交流可联系xujianpub@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187570.html, 依据: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工具:钢尺、剪刀、小刀、橡皮筋、设备配套引伸计、内六角扳手等,依据试验项目部分选用。 5.1 样品基本要求 样品整体要求无影响其性能的明显缺陷,如凹陷、毛刺、非圆滑过渡、形状公差过大等,否则将导致试验结果偏差。同时样品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允许表面附有任何影响试验的附着物,如油污、标签纸等,应将其去除。 具体尺寸及形状公差参照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5.2 板材类尺寸参数示意

备注:尺寸参数对于不同截面形状会有变化,详细参考GB/T 228.1-2010第22页至第25页。 6.检测步骤 6.2试验准备 6.2.1 样品准备 观察样品类型与形状,是否符合步骤5中所需要求。若样品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对样品进行加工,使其尺寸要求满足步骤5。加工方式一般有车削、线切割等,对于薄铝板等可用剪刀裁剪至规定尺寸,加工需注意避免缺陷、弯折。对于同一样品,切割方向可能会影响材料的拉伸性能,需要参考具体标准规定,若无相应规定,一般切割方向为纵向。 6.2.2 尺寸测量 对满足步骤5的样品,测量每个样本尺寸参数,一般在不同位置测量3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在原始记录中记录平均值。对于板材,测量其平行长度的厚度和宽度;对于棒材,测量其平行长度的直径;对于管材,测量其外径和壁厚;对于管材的纵向切割弧形试样,测量其宽度、外径和壁厚;对于异形试样,测量并计算其横截面积。 6.2.3 原始标距刻画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6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6年9月27日制/修订记录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常温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的类型,形状及其尺寸测量。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所需的比例试样制备。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623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术语和定义 试件/试样test piece/specimen 通常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制备的用于试样的材料或部分材料。 标距gauge length 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变化部分的长度。 原始标距original gauge length 在施加试验力之前的标距长度。 断后标距final gauge length after fracture 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平行长度parallel length

试样两头部或加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 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 0-S u )与原始横截面积(S 0)之比的百分率。 0U 00 S -S = 100%Z X S 符号和说明 与试样相关的符号及说明如下: 表1 符合和说明

GB/T 1125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Q/SY 074 021 金属材料疲劳实验方法 EN 10029 3mm或以上厚度的热轧钢板——尺寸、形状、质量公差( Hot rolled steel plates 3mmth ick or above-Tolerances on dimensions,shape and mass ) JIS G 3193 热轧钢板、薄板及钢带的尺寸、质量及允许误差 4、订货内容 根据需要,订货时用户需提供包括足以说明所需材料的下述信息: a)标准号; b)牌号; c)规格; d)尺寸、外形精度(偏差); e)交货状态; f )表面状态; g)重量; h)用途; i)其它特殊要求(如焊接修补要求、特殊热处理或表面处理等) 5.技术要求 5.1交货状态 5.1.1钢板轧制状态交货,除非技术协议或合同中另有规定。 5.1.2当技术协议或合同中未规定钢板的交货状态时,应由供应商选定。 5.2表面 5.2.1钢板的表面状态分为黑皮、喷丸、涂漆、喷丸 +涂漆等。如有特殊需求应在合同中说明。5.2.2表面质量 5.2.2.1钢板的表面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表 1 所示。其中热轧钢板需达到 F1 级或 F2 级,而冷轧钢板根据设计人员要求应达到 F3 级。 5.2.2.2冷轧钢板表面结构可分为麻面和光亮表面。当表面为麻面时,平均粗糙度 Ra目标值为按 0.6 μ m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实施要点2006-11-04 15:061 引言 国家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是合并修订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三个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抗拉强度定义、试验速率、性能结果数值的修约方面变动较大。而且,新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关于试验方法准确度方面阐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GB/T228-2002,将该标准的要点和实施中需注意之点说明如下。 2 GB/T228-2002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试样或产品的横截面尺寸≦0.1mm。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双方协议。其原因在于:①横截面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要求不能满足附录A和附录C规定横截面测定准确度在±1%和±2%以内的要求。②试样标距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标记不可行。③常用的引伸计不适用于此类型产品试样的试验。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夹头等。 3 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范围实质是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只要试样的温度是在这规定的室温范围内便符合标准要求。 4 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标准中的第二章引用了6个国家标准,即: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377:1997)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9513:1999) 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实验(idt ISO7500—1:1986) GB/T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eqv ISO2566—1:1984)GB/T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2566—2:1984) 标准中通过注日期引用的这6个国家标准是构成GB/T228—2002标准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遵照被引用的6个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被引用的5个标准分别等同和等效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还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 5 性能和术语定义 5.1性能定义 为了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与原GB/T228—1987相比较,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定义有明显差异,其他性能的定义无实质性差异。 新标准将抗拉强度定义为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而最大力(Fm)定义为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按照这一定义,如图1所示的拉伸曲线,最大力应为曲线上的B点,而不是旧标准中的取其A点的力(上屈服力)计算抗拉强度。 新标准中屈服强度这一术语的含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上、下屈服强度性能;而后者既是泛指屈服点和上、下屈服点性能,也特指单一屈服状态的屈服点性能(ζs)。因为新标准已将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ζs归入为下屈服强度ReL(见标准中的图2d)。所以,新标准中不再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ζs)相对应的性能定义。也就是说新标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 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 6397-86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金属产品常温拉伸试验用试样的一般要求,试样应按有关标准或双方协议的规定选用。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的通用拉伸试样。如无特殊规定,棒、型、板(带)、管:线(丝)、铸件、压铸件和锻压件的试样,均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1 样坯的切取、试样的制备及标志 1.1样坯从制品上切取的部位和方向应按GB2975—82《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有关标准或双方协议的规定执行。 1.2切取样坯和机加工试样,均应严防因冷加工或受热而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通常以在切削机床上进行为宜。因烧割或冷剪法切取样坯时,边缘应留有足够的机加工余量,一般不小于制品的厚度,最低不小于20mm。但对薄板(带)等则为例外,详见GB2975—82。机加工试样时,切削、磨削深度及润滑(冷却)剂应适当,最后一道切、磨削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性能。建议保留机加工中心孔,以便必要时重新修整。 1.3从外观检查合格的板材、扁材或带材上切取的矩形样坯,一般应保留其原表面层,不予损伤。试样毛刺须清除,尖锐棱边应倒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由盘卷上切取的线和薄板、(带)试样,允许校直或校平,但矫正不得对试样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不测定伸长率的试样,则可不经矫正进行试验。 1.4不经机加工单铸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加以清除。 1.5凡不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表面有显著横向刀、磨痕或机械损伤,有明显淬火变形或裂纹以及肉眼可见冶金缺陷的试样,均不允许用于试验。

1.6试样标志一般应标在头部端面或侧边上(对小截面试样,可挂标志牌),以便试验时易于辨识。 2 试样的符号、名称及单位(见表1) 表1 符号 名称 单位 试样平行长度 mm 试样原始标距 d 0 圆形试样平行长度部分原始直径或圆管试样原始内径 D 0 圆管试样原始外径 a 0 矩形、弧形试样或管壁的原始厚度 b 0 矩形或弧形试样平行部分原始宽度 F 0 试样平行部分原始横截面积 mm2 r 带头试样从头部到平行部分过渡圆弧半径 mm 3 试样形状及尺寸的一般规定 3.1拉伸试样分为比例和定标距两种,一般为经机加工试样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试样,其横截面通常为圆形、 矩形、异形以及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形状。对全截面试样原始横截面积F 。可根据规定,以名义或实测尺寸进行计算。 3.2试样平行长度 对圆形试样不小于,对矩形试样不小于。仲裁试验时,则应分为: 。 3.3对机加工带头圆形和矩形试样,平行部分至头部的过渡必须缓和,圆弧半径r 的大小可按试样各部分尺寸、 材质与机加工工艺而定。对脆性材料,r 应适当加大。试样头部形状和尺寸应按试样大小、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 试验机夹具的结构进行设计,但须保证轴向的拉伸力,对带头的和不带头圆形或矩形试样,其夹持部分的长度至少 应为楔形夹具长度的3/4。 3.4比例试样系按公式。计算而得的试样,式中系数K 通常为5.65或11.3,前者称为短试样,后者

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 【实验目的】 1.研究低碳钢、铸铁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图。 2.确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机械性能(比例极限R p、下屈服强度R eL、强度极限R m、延伸率A、断面收缩率Z等等)。 3. 确定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机械性能。 4.研究和比较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在室温下单向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实验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记号笔 4、低碳钢、铸铁试件 【实验原理】 1、拉伸实验 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1。 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1曲线中发现OA直线,说明F正比于?l,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B-C)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其中,B'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响;B点为下屈服点。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测定屈服载荷Fs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σs=F s/ A0(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算屈服极限。 图1低碳钢拉伸曲线 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

当载荷达到强度载荷F b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著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应用公式σb=F b/A0计算强度极限(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和端面收缩率ψ,即 % 100 1? - = l l l δ,% 100 1 0? - = A A A ψ 式中,l0、l1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1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2、压缩实验 铸铁试件压缩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铸铁压缩曲线,见图2。 对铸铁材料,当承受压缩载荷达到最大载荷F b时,突然发生破裂。铸铁试件破坏后表明出与试件横截面大约成45?~55?的倾斜断裂面,这是由于脆性材料的抗剪强度低于抗压强度,使试件被剪断。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质可以由压缩时的力与变形关系曲线表示。铸铁受压时曲线上没有屈服阶段,但曲线明显变弯,断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由于试件承受压缩时,上下两端面与压头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使试件两端的横向变形受到阻碍,故压缩后试件呈鼓形。 铸铁压缩实验的强度极限:σb=F b/A0(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拉伸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在试件上划出长度为l0的标距线,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0。 (2)试验机准备:按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用。按照“软件使用手册”,运行配套软件。 (3)安装夹具:根据试件情况准备好夹具,并安装在夹具座上。若夹具已 图2 铸铁压缩曲线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 实验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s σ和抗拉强度b σ。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b σ。 4.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钢尺。 3.数显卡尺。 三、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6397—86。 夹持 过渡 夹持 过渡 h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l )。标距(l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积为A 0。按标距(l 0)与其截面积(A 0)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按国家标准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1-1。 四.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 ,也叫杨氏模量。因此金属材料拉伸时弹性模量E 地测定是材料力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实验。

碳钢与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测定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极限b σ。 2、观察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使用绘图装置绘制拉伸图(P-ΔL 曲线)。 二、实验设备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祥 1. 为使各种材料机械性质的数值能互相比较,避免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试件的尺寸形状GB6397-86作了统一规定,如图1所示: 图1 用于测量拉伸变形的试件中段长度(标距L 0)与试件直径d 。必零满足L 0/d 0=10或5,其延伸率分别记做和δ10和δ5 2、压缩试样:低碳钢和铸铁等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一般做成很短的圆柱形,避免压弯,一般规定试件高度h 直径d 的比值在下列范围之内: 1≤d h ≤3 为了保证试件承受轴向压力,加工时应使试件两 个端面尽可能平行,并与试件轴线垂直,为了减少 两端面与试验机承垫之间的摩擦力,试件两端面应 进行磨削加工,使其光滑。 四、实验原理 图2为试验机绘出的碳钢拉伸P-△L 曲线图, 拉伸变形ΔL 是整个试件的伸长,并且包括机器本身 的弹性变形和试件头部在夹头中的滑动,故绘出的 曲线图最初一段是曲线,流动阶段上限B ‘受变形速度和试件形式影响,下屈服点B 则比较稳定,工程上均以B 点对应的载荷作为材料屈服时的载荷P S ,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A0除PS ,即得屈服极限: 0A Ps S =σ 图2

屈服阶段过后,进入强化阶段,试样又恢复了承载能力,载荷到达最大值P b ,时,试样某一局部的截面明显缩小,出现“颈缩”现象,这时示力盘的从动针停留在P b 不动,主动针则迅速倒退表明载荷迅速下降,试样即将被拉断。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面积A 。除P b 得强度极限为 0A P b b =σ 延伸率δ及断面收缩率φ的测定,试样的标距原长为L 0拉断后将两段试样紧密地对接在一起,量出拉断后的标距长为L 1延伸率应为 % 100001?-=l l l δ 断口附近塑性变形最大,所以L 1的量取与断口的部位有关,如断口发生于L ο的两端或在L ο之外,则试验无效,应重做,若断口距L 。的一端的距离不在标距长度的中央31 区域内,要采用断口移中的办法;以度量试件位断后的标距,设两标点CC 1之间共有10格,断口靠近左段,如图3,从临近断口的第一刻线d 起,向右取10/2=5格,记作a ,这就相当于把断口摆在标距中央,再看a 点到C 1点有多少格,就由a 点向左取相同的格数,记作b , 令L ˊ表示C 至b 的长度,L ’表示b 至a 的长度,则L ′+2L ‘′的长度中包含的格数等于 标距长度内的格数10,即 L ′+2L ‘′=L 1。 图3 试样拉断后,设颈缩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为A 1,由于断口不是规则的圆形,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量取最小截面的直径,以其平均值计算A 1,然后按下式计算断面收缩率: 010100%ψA -A =?A 铸铁试件在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P b 而突然发生断裂。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其强度极限远小于低碳钢的强度极限。 图4为低碳钢试件的压缩图,在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它与拉伸时的形状基本上是一致 图4 图5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 如 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 二s 和抗拉强度二b 。 2.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 3.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 强度 :「b 。 4. 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 式。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 钢尺。 3. 数显卡尺。 三. 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 GB6397 — 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 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 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 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 GB6397 — 86。 图1-1试件的截面形式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 I )。标距(I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 积为A 。。按标距(I 。)与其截面积(A o )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 试样。按国家标准 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 1-1。 表1-1 试样 标距 | I 。, (mm) 截面积A 0 ,(mm 2 ) 圆形试样直径 d (mm ) 延伸率 比例 长 11.3 J A 。或 10 d 任意 任意 短 5.65 JA 。或 5 d 四. 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夹持过渡 (b

胶粘剂拉伸强度试验标准在胶接接头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有三种不同的接头受力方式。 (1)拉伸应力和胶接面互相垂直,并且通过胶接面中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胶接面上,这一应力均匀拉伸应力,又称正拉伸应力。 (2)拉伸应力分布在整个胶接面上,但力呈不均匀分布,此种情况称为不均匀拉伸。 (3)和不均匀拉伸相比,它的力作用线不是捅咕试样中心,而偏于试样的一端;它的受力面不是对称的,而是不对称的,这种拉伸叫不对称拉伸,人们有时将这一试验叫撕离试验或劈裂试验,以示和剥离相区别。 一.拉伸强度试验(条型和棒状) 拉伸强度试验又叫正拉强度试验或均匀扯离强度试验。 1.原理 由两根棒状被粘物对接构成的接头,其胶接面和试样纵轴垂直,拉伸力通过试样纵轴传至胶接面直至破坏,以单位胶接面积所承受的最大载荷计算其拉伸强度。 2.仪器设备 拉力试验机应能保证恒定的拉伸速度,破坏负荷应在所选刻度盘容量的1 0%-90%范围内。拉力机的响应时间应短至不影响测量精度,应能测得试样断裂时的破坏载荷,其测量误差不大于1%。拉力试验机应具有加载时可和试样的轴线和加载方向保持一致的,自动对中的拉伸夹具。 固化夹具,能施加固定压力,保证正确胶接和定位。 3.试验步骤 (1)试棒和试样试棒为具有规定形状,尺寸的棒状被粘物。试样为将两个试棒通过一定工艺条件胶接而成的被测件。 除非另有规定,其试棒尺寸见表8-4。其试样尺寸的选择视待测胶黏剂的强度,拉力机的满量程,试棒本身材质的强度以及试验时环境因素而定。 表8-4 圆柱形和方形试棒尺寸 试棒直径和边长a/mm 直径/ L/mm 胶接面表面粗糙

b/mm mm 度Ra/um 10±0.1 15±0.1 25±0.1 10 12 15 5 7 9 30 45 50 0.8 0.8 0.8 用于试棒加工的金属材料有45号钢,LY12CZ铝合金,铜,H62黄铜等。非金属材料有层压塑料等。层压制品试棒,其层压平面应和试棒一个侧面平行,试棒上的销孔应和层压平面垂直。 试棒的表面处理,涂胶及试样制备工艺,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胶接好试样,以周围略有一圈细胶梗为宜,此时不必清除,若需清除余胶,则应在固化后进行。 (2)试验在正常状态下,金属试样从试样制备完毕到测试之间,最短停放时间为16h,最长为1个月,非金属试样至少停放40h。 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下停放30min以上,将它安装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上,测试其破坏负荷,对电子拉力机试验机应使试样在(60±20)s内破坏;有时对机械式拉力机则采用10mm/min拉伸速度。 4.结果评定 试验结果以5个试样拉伸强度算术平均值表示,取3位有效数字。 同时应记下每个试样的破坏类型,如界面破坏,胶层内聚破坏,被粘物破坏和混合破坏。 5.影响因素 (1)应力分析粘接接头在受到垂直于粘接面应力作用时,应力分布比受剪切应力要均匀得多,但根据理论推测和应力分布试验证实,在拉伸接头边缘也存在应力集中。为证实这一点,有人采用一定厚度的橡胶胶接在试样中以代替胶黏剂,发现试样在拉伸时,橡胶中部有明显收缩。说明在接头受正拉伸应力作用,剪切应力则集中在试样胶黏剂-空气-被粘体的三者边界处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应力最集中。如果我们胶接后两半圆柱体错位大,则试样的轴线偏离了加载方向中心线,这是经常会发生的。那么,就存在有劈应力,而使边缘应力集中急剧增加。当边界应力大到一个临界值时,胶层边缘就发生开裂,裂缝迅速地扩展到整个胶接面上。从对拉伸试样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表明,胶接试件的尺寸和模量,胶层的厚度,胶黏剂的模量都影响接头边缘的应力分布系数大小,因此也必然会影响它的强度值。和拉伸剪切试样一样,加载速度和试样温度也影响拉伸强度。 (2)试样尺寸

钢板(带)进厂验收标准 1、目的 为便于统一公司内外标准,规范检验操作,减小判定误差,发现、控制不良品, 防止批不良品 输入下道工序。本标准提供了钢板(带)的检验方法及规定了钢板(带)的接收标准。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板(带)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和验收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以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所有钢板和钢带(以下简称钢板)。 当技术协议或合同规定与本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应以技术协议或合同规定为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1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宽钢带 GB/T 912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2523 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的测量方法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5027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GB/T 5766 摩擦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WORD格式可以编辑 钢板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表 序号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取样方向试验方法 (个) 1 化学成分 1/ 每炉 GB/T20066GB/T223 或 GB/T4336 2 拉伸试验 1GB/T2975 横向 GB/T228 3Z 向拉伸试验3GB/T5313GB/T5313 4 弯曲试验 1GB/T297 5 横向 GB/T232 5 冲击试验 3GB/T2975 横向 GB/T229 6 高温拉伸 1/ 每炉 GB/T2975 横向 GB/T4338 7 落锤试验 GB/T6803GB/T6803 8 超声波检测逐张GB/T2970 或 JB/T4730.3 9尺寸、外形逐张符合精度要求的适宜量 具 10表面逐张目视 检验规则 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厚度、同一轧制或热处理制度的钢板组成, 每批重量不大于 30 吨,单张重量超过30t 的钢板按张组批。 协商组批:厚度大于16mm的钢板可逐轧制张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2)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按GB/T2975 的规定。对于厚度大于40mm的钢板,冲击试样的 轴线应位于钢板厚度的1/4 处。 协商冲击位置:冲击试样的轴线可位于钢板厚度的1/2 处。 3)冲击复验规则 冲击试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从同一张钢板(或同一样坯)上再取 3 个试样进行复验,前后两组 6 个试样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规定值,允许有 2 个试样小于规定值,但其中小于规定值70%的试样只允许有一个。 其它检验项目的复验应符合GB/T17505 的规定。

舞钢市和泰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部:李斐专业资料整理

机械学基础实验 指导书 力学实验中心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任何一种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断裂破坏。材料在受力——变形——断裂的这一破坏过程中,不仅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且对变形和断裂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些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许多重要而又最基本的力学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R p 、上和下屈服强度R eH 和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收缩率Z 。除此而外,通过拉伸实验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大致判定某种其它机械性能,如硬度等。 我们以两种材料——低碳钢,铸铁做拉伸试验,以便对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静载和常温条件下的拉断过程。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绘出的载荷——变形图,及试验前后试件的尺寸来确定其机械性能。 试件的形式和尺寸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就是同一材料由于试件的计算长度不同,其延伸率变动的范围就很大。例如: 对45#钢:当L 0=10d 0时(L 0为试件计算长度,d 0为直径),延伸率A 10=24~29%,当L 0=5d 0时,A 5=23~25%。 为了能够准确的比较材料的性质,对拉伸试件的尺寸有一定的标准规定。按国标GB/T228-2002、GB/P7314-2005的要求,拉伸试件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形式: 图1-1 1. 10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10d 0 矩形截面时,L 0=11.30S 2. 5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5d 矩形截面时, L 0=5.650S = 045 S d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的直径;

实验四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在常温、静载条件下的屈服极限σ s ,强度极限σ b ,延伸率δ和断面 收缩率ψ。 2.测定铸铁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强度极限σ b 。 3.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P-△L图的特征。 4.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力学性能的特点和试件断口情况分析其破坏原因。 5.了解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学习其使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2.数显游标卡尺 三.试件 在测试某一力学性能参数时,为了避免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各种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的互相比较,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比例试件。国家标准规 定比例试件应符合以下关系:L0=K A。对于圆形截面试件,K值通常取5.65或11.3。即直径为d0的圆形截面试件标距长度分别为5d0和10d0。本试验采用L0=10d0的比例试件。 图 3-4-1 四.测试原理

实验时,实验软件能够实时的绘出实验时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3-4-2所示。 图3-4-2 1.低碳钢拉伸 ⑴.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为拉伸曲线中的OB段。在此阶段,试件上的变形为弹性变形。OA段直线为线弹性阶段,表明载荷与变形之间满足正比例关系。接下来的AB段是一非线弹性阶段,但仍满足弹性变形的性质。 ⑵.屈服阶段 过弹性阶段后,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其力与曲线为锯齿状曲线BC段。此时,材料丧失了抵抗变形的能力。从图形可看出此阶段载荷虽没明显的增加,但变形继续增加;如果试件足够光亮,在试件表面可看到与试件轴线成45°方向的条纹,即滑移线。在此阶段试件上的最小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 s. ⑶.强化阶段 材料经过屈服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必须增加拉力,这是因为晶体滑移后增加了抗剪能力,同时散乱的晶体开始变得细长,并以长轴向试件纵向转动,趋于纤维状呈现方向性,从而增加了变形的抵抗力,使材料处于强化状态,我们称此阶段为材料的强化阶段(曲线CD部分)。强化阶段在拉伸图上为一缓慢上升的曲线,若在强化阶段中停止加载并逐步卸载,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卸载规律,卸载时载荷与伸长量之间仍遵循直线关系,如果卸载后立即加载,则载荷与变形之间基本上还是遵循卸载时的直线规律沿卸载直线上升至开始卸载时的M点。我们称此现象为冷作硬化现象。从图可知,卸载时试件的伸长不能完全恢复,还残留了OQ一段塑性伸长。 ⑷.颈缩阶段 当试件上的载荷达到最大值后,试件的变形沿长度方向不再是均匀的了,在试件某

实验二金属材料(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压缩变形和破坏现象。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和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比较铸铁在拉伸和压缩两种受力形式下的机械性能、分析其破坏原因。 二、验仪器和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试件介绍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低碳钢和铸铁等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一般制成圆柱形试件。低碳钢压缩试件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例为3:2,铸铁压缩试件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例为2:1。试件均为圆柱体。 四、实验原理及方法 压缩实验是研究材料性能常用的实验方法。对铸铁、铸造合金、建筑材料等脆性材料尤为合适。通过压缩实验观察材料的变形过程、破坏形式,并与拉伸实验进行比较,可以分析不同应力状态对材料强度、塑性的影响,从而对材料的机械性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压缩试验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当试件受压时,其上下两端面与试验机支撑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试件两端的横向变形受到阻碍,故压缩后试件呈鼓形。摩擦力的存在会

影响试件的抗压能力甚至破坏形式。为了尽量减少摩擦力的影响,实验时试件两端必须保证平行,并与轴线垂直,使试件受轴向压力。另外。端面加工应有较高的光洁度。 低碳钢压缩时也会发生屈服,但并不象拉伸那样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因此,在测定Ps 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在缓慢均匀加载下,测力指针等速转动,当材料发生屈服时,测力指针转动将减慢,甚至倒退。这时对应的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s。屈服之后加载到试件产生明显变形即停止加载。这是因为低碳钢受压时变形较大而不破裂,因此愈压愈扁。横截面增 ,因此也得不到强度极大时,其实际应力不随外载荷增加而增加,故不可能得到最大载荷P b ,所以在实验中是以变形来控制加载的。 限 b 前出现较明显的变形然后破裂,此时试验机测力铸铁试件压缩时,在达到最大载荷P b 指针迅速倒退,从动针读取最大载荷P 值,铸铁试件最后略呈故形,断裂面与试件轴线大 b 约呈450。 图2—2 低碳钢压缩图铸铁压缩图 五、实验步骤 (1)试验机准备。根据估算的最大载荷,选择合适的示力度盘(量程)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测量试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试件两端及中部三处的截面直径,取三处中最小一处的平均直径计算横截面面积。 (3)将试件放在试验机活动台球形支撑板中心处。 (4)开动试验机,使活动台上升,对试件进行缓慢均匀加载,加载速度为0.5mm/min。对于低碳钢,要及时记录其屈服载荷,超过屈服载荷后,继续加载,将试件压成鼓形即可停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 如 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 二s 和抗拉强度二b 。 2.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 3.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 ;「b 。 4. 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 式。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 钢尺。 3. 数显卡尺。 三. 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 GB6397— 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 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 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 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 GB6397— 86。 (a) (b) 图1-1试件的截面形式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 I )。标距(I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 积为A o 。按标距(I o )与其截面积(A o )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 样。按国家标准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 1-1。 试样 标距 I I o , (mm) 截面积A, (mrr ) 圆形试样直径 d (mm ) 延伸率 比例 长 11.3 你0 或 10 d 任意 任意 短 5.65 J A0 或 5 d 夹持过渡

四.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 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叫杨氏模量。因此金属材料拉伸时弹性模量E地测定是 材料力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实验。 测定材料弹性模量 E 一般采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其荷载与变形关系为: EA o 若已知载荷△ F及试件尺寸,只要测得试件伸长△ L或纵向应变即可得出弹性模量E。 A PL° A P 1 E 二△(△L)A0 A0也名 本实验采用引伸计在试样予拉后,弹性阶段初夹持在试样的中部,过弹性阶段或屈服阶段,弹性模量E测毕取下,其中塑性材料的拉伸实验不间断。 (二)塑性材料的拉伸(低碳钢):图1-2所示是典型的低碳钢拉伸图。 当试样开始受力时,因夹持力较小,其夹持部分在夹头内有滑动,故图中开始阶段的 力称上屈服极限,由于它受变形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不作为材料的强度指标;同样, 屈服后第一次下降的最低点也不作为材料的强度指标。除此之外的其它最低点中的最小值(B 点)作为屈服强度二s: A o 当屈服阶段结束后(C点),继续加载,载荷一变形曲线开始上升,材料进入强化阶段。若在这一阶段的某一点(如D点)卸载至零,则可以得到一条与比例阶段曲线基本平行的卸载曲线。此时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曲线沿原卸载曲线上升到D点,以后的曲线基本与未经卸 载的曲线重合。可见经过加载、卸载这一过程后,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提高了,而延 伸率降低了,这就是冷作硬化。 随着载荷的继续加大,拉伸曲线上升的幅度逐渐减小,当达到最大值(E点)R m后,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1.抗拉试验 抗拉试验是测试钢板屈服点、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的基本方法。通常的抗拉试验,把一定的负荷施加于固定的试样,把负荷量增加试使样断裂。 2.试样 在KS、JIS、ASTM等的规格薄中明确表示着抗拉试验所使用的试样种类、尺寸等 3.抗拉试验结果 抗拉试验结果主要用于判断钢板工作性能和加工性能等的基础标准。 a. 延伸率 延伸率越高,加工性能越优良。 b. 屈服点 屈服点越低,最后产品的形状越良好。 P : 平行部的距离 ....... 约60mm L : 标距......50mm W : 宽度.......25mm R : 肩部半径......15mm c. 屈服比例: (屈服点/抗拉强度) 屈服比例越低,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差距越大,钢板在同等强度对比加工时,形状冻结性优良。 d.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与钢板的反弹性成反比例。 反弹性越低,最后产品的形状越良好。 e. n值(加工硬化指数) 加工硬化指数是应力曲线到δε" 附近时得到的。加工性与>n值成正比例。 f. r值(塑性变形系数) In wo / w --------- In to / t wo, w=试验前后的宽度 to, t=试验前后的厚度 厚度方向部分的减少(缩小率)与r值成反比例,宽度方向部分的较少则与r值成比例,

因此,r 值大,钢板不易产生龟裂,更容易 加工。 4.DBTT Test 方法 -试验流程 : : 杯成形(Blanking, Punching) 试验温度变 D 落锤试验(Drop weigh test?/span> 观察脆性断裂与否( 转变温度是不出现落锤断裂的最低温度) 5.DBTT 评价试验条件(杯成形后No-trimming) * Drawing Ratio 变化(1.7~2.16) : 85mm(1.7)~108mm(2.16) 6.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是测定钢板软性的,其方法通常如下:冷轧钢板的弯曲性试验通常使用上注明的试样。弯曲试验时将弯曲试样放成轴上规定的角度。此时,试样弯曲部分是否产生龟烈,来判断钢板的软性。冷轧钢板的试样,通常弯曲180° 7.洛氏硬度试验 使用钢球(Steel Ball),开始时对试样表面施加规定的轻微载荷,然后,把载荷缓慢地增至正常的主载荷水平。 消除主载荷后,以试样表面的压痕深度来计算材料的硬度大小,两次以上反复此试验,因净载荷量增加而产生的表面压痕被称为洛氏硬度B-Scale 及F-Scale 。 B-Scale 是使用口径 1/16英寸(1.588mm)的 Steel Ball 并施加100kg 试验载荷而求得。F-Scale 则是施加60kg 试验载荷而求得的,采用与 B-Scale 相同大小的Steel Ball 。B-Scale 是试样厚度为 0.762mm(0.030in)或其以上时可获得正确的硬度,0.762mm 以下的试样推荐采用 F-Scale 。 8.加工性试验 可采取多种方法测定冷轧钢板的加工性能。 加工性是经复杂的生产过程而获得的,因此,实际上以单纯的一个试验方法很难获得正确的数值。在 此仅说明通常采用的两种试验方法。 埃氏杯突试验方法主要是为试验钢板的深冲性。正如右图,用圆型的球面体插件冲压试验片。然后,把插件降至试验片产生龟裂的突面。试验片破裂时获得的h 值即为埃氏杯突深度值锥形杯突试验 此试验方法是最近常用的钢板加工性试验。正如右图,平平或划园地冲压试验片。试验值是压入试验片的杯直径测定值。该试验值与钢板实际加工工艺几乎相似,目前,汽车制造厂普遍采用该试验法埃氏杯突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