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表是测量许多人以后计算出的平均数,其实不同人的智 力衰退速度并不相同,一般说智力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 的人智力衰退的年龄推迟,而且衰退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根据各国心理学家对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成果 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在一生中表现出不同的发 展速度,先快后慢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早期智 力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为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必须重视和抓好早期教育。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及其结构 (一)智力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宾特纳(R.Pintner)从生物学角度 认为“智力是个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考尔菲(S.Colvin)从神经生理学 角度认为“智力是天生的,人的大脑的潜在能 力”; 美国心理测量专家推孟(M.Terman)从智力测验 的角度认为“智力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海斯(K.Heyes)从教育学角度认为 “智力是习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累积”。




2.智力差异的分布问题 韦克斯勒(D.Wechsler)参照上述分类的分布 智力分类及其分布 智商 类别 理论分布 实际样组 130以上 优秀 2.2 2.3 120~129 优秀(上智) 6.7 7.4 110~119 中上(聪颖) 16.1 16.5 90~109 中材 50.0 49.4 80~89 中下(迟钝) 16.1 16.2 70~79 低能边缘 6.7 6.0 70以下 智力缺陷 2.2 2.2

2.我国心理学家对智力结构的基本观点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它是由注意力、观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基本因素构 成的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综合的心理结构。


(三)智力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智力与知识的区别。首先从来源看,知识是个体后天获得 的,从来没有生而知之者;智力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次从发展看,知 识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丰富;但智力只在一定年龄阶段内 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 力减退的现象。 智力与知识的联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智力是 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智力发展总要以掌握知识 为中介,离开了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成了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 和牢固程度,又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力的发展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 掌握的知识越多越牢固,越能运用自如,越有利于智力的 发展,而智力发展水平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越深刻, 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二)智力的结构 1.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结构的几种观点 (1)双因素说 1927年,英国的斯皮尔曼提出了智力 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观点,即一般因素(G)与特殊因 素(S)。特殊因素可以有许多,在学习语文、数学、 绘画中都有某一个特殊因素(S1 S2 S3\:\:Sn)。他认 为在任何一个智力活动中,必然有两种因素共同发生 作用,如完成一项语文作业,是由G因素与S1因素发 生作用。一般说,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成绩都存在正 相关,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数学成绩亦好,这是因为有 共同因素G发生作用,但语文与数学成绩不可能完全 相同,这是因为特殊因素S1与S2不同。斯皮尔曼提出 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一开始就受到他人的抨击。

智力水平是有个别差异的。一般地说,智力 水平较高的学生,观察力敏锐,记忆的速度 快而正确率高,思维灵活开阔,想象丰富, 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而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 则观察笼统不精确,记忆的范围狭窄而且正 确率较低,回忆时往往张冠李戴,思维机械, 抽象思维能力差,想象贫乏,注意力容易分 散。








1.智力的分类问题 一般是参照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按照智商的高低把智力划 分为九类. 智力的分类 智商 类别 140以上 天才(Genius) 120~140 上智(Very superior) 110~120 聪颖(Superior) 90~110 中材(Average intelligence) 80~90 迟钝(Dull) 70~80 近愚(Borderline case) 50~70 低能(Moron) 25~50 无能(Imbecile) 25以下 白痴(Idiot)

布卢姆1964年根据自己对1000名被试的跟踪研究,所 提出的智力发展假说,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并在世界 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热潮。他认为, 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 5岁之前就可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 是8~17岁获得的,如图7-3布卢姆智力年龄曲线。
二、智力的发展

人的智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一个形成、 发展的过程。个体智力发展的进程一般是随年 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关于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们曾提出过很多假 说,早在30年代,桑代克曾绘制过学习能力与 年龄的关系曲线,他指出:学习能力到23岁左 右达到最高峰,一直到45岁,学习能力并不低 于17~18岁的学生,但45岁以后,学习能力就 显著下降。另外,还有宾特纳的智力生长说, 他认为从出生到5岁,智力增长最快,5~10岁, 智力增长虽不及前5年迅速,但发展仍是持续 上升的,从10~15岁智力增长速度减缓,从 16~18岁,智力测验已不再发现有增大的现象。
第七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西华师范大学 张丕芳
教师教育学院

智力和创造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认知因素,它 们是随着学生个体的自然成熟,生活经验的积累与 学校教学的积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智力 和创造力的个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是重大的,它不 仅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同时还影响着师 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因此,发 展智力,培养创造力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 在教学改革中探讨的竞争性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普遍关注。


心理学界多数认为智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 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 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智力是保证人们成 功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 它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 意力等五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它绝不是五个基 本因素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 结合,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3)三维结构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T.P.Guilford)于1967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 说,他认为智力包含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 和结果),而内容(即指测验材料)它包括图形、 数字、文字和行为描述四种。操作(即指思考、 加工)它包括认知、记忆、求同思维、求异思 维和评价五种。结果(即指被试所作反应)它包 括单位、分类、关系、体系、变换和含义六种。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智力的 差异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地 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面:一是智力的分类问题,有人的聪明才智特 别好,有人的聪明才智就很差,有人的聪明才 智一般,这是智力的类别问题。二是在人类群 体中,不同智力的人各占有多少,这是智力的 差异分布问题。

布卢姆这一研究成果和我国对脑电波的研究成 果,认为儿童脑的发育在5~6岁和13~14岁 是两个加速期的观点是吻合的。14岁以前智力 发展曲线是近似于直线型的,20岁之前是不断 上升的,30岁左右达到高峰,35岁以后有下 降趋势,对于这一点,贝利(Bayley)1968年的 研究最有代表性,他用三种智力量表,对同一 组被试追踪考察达36年之久,根据研究结果, 绘制出智力成长的年龄曲线(如图7-4)智力年龄 曲线。



不同年龄的智力变化 年龄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知觉 100 95 93 76 46 记忆 95 100 92 83 55 比较、判断 72 90 100 87 67 动作、反应速度88 100 97 92 71 合计 355 385 382 338 23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能力和智力的联系 首先,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 的范畴。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和活动是统一的。一方 面,认识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的,脱离活动的认 识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加, 没有认识的活动也是不存在的。认识的参与有利于活 动的进行,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认识的提高。正因为 如此,我们可以说,智力和能力是密切联系,不可分 割的,因而发展智力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培养能力也 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其次,智力由观察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能力由一 般能力等两种基本因素组成。但二者的各个因素并非 是壁垒森严,毫不相关的。其实二者可以彼此渗透、 互为条件,即智力的发展往往有赖于能力因素的参与; 而能力的发展往往也有赖于智力因素的参与。


(四)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1.智力与能力的区别 一是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 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而能力属于实际活 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定心理 特点的有机结合。能力发展水平高的人,一般说来智力水 平都高,而智力发展水平高的人,却不一定所有的能力发 展水平都高。例如,一个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他的创 造能力就不一定是很高的。 二是能力和智力在组成因素及其结构方面各不相同。智力 的组成因素及其结构,已在前面讲过,这里只谈能力的组 成因素及其结构的问题。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 基本因素构成。智力包含在一般能力之中,而特殊能力则 包括文学创作能力、运算能力、绘画能力、演奏能力、表 演能力等等。能力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心理结构。能力 的两种基本因素也和智力的五种基本因素一样,是互相制 约,彼此促进的。但其结构与智力结构却有明显的不同。 能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成分在不同实践领域内由于活动目的 不同将有不同结构的组合。所以,能力的组成因素和结构 模式比智力更为复杂。


(三)智力测量 智力测验是一种测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方法。也 就是通过智力测验来研究学生智力之间的差异。 测量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国外是通过智力测 验并按照所得到的智商的高低来表示的。国外 所规定的求智商的公式是: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例如,一个实际年龄6岁的学生,如能答出6岁组的全 套题目,而答不出7岁组以上的任何题,那么该生的智 龄就是6岁,其智商是6/6×100=100。 智商在100上下者为正常或中等,智商在130以上者为 超常,智商在70以下者为低常或低能。智力年龄只能 表示智力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智商就能表示智力水平 的相对高低。 例如甲实龄5岁,智龄6岁,乙实龄10岁,智龄11岁, 两个学生的智龄都比实龄大一岁,这就难以比较他们 智力水平的高低,如果标出智商就能比较出:甲的智 商=65×100=120;乙的智商=1110×100=110,这就 看出甲的智力水平高于乙。 智商的可塑性一般会受到以下条件的限制:①随着年 龄的增长,智商的可塑性缩小;②智力各基本因素错 过了发展时期,损失是不易逆转的;③基因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

该研究表明,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的发展, 以后开始缓慢到25岁达到最高峰,26~36岁 保持高原水平,36岁有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一般智力增长曲线从总体上看呈负加速度增长 的趋势。智力的衰退象智力增长一样,不同性 质的智力衰退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如手眼协调, 动手操作以及技术能力一般从33岁开始表现出 衰退现象,到60岁衰退速度加快,而写作能力 约65岁之后才开始出现衰退现象。

(2)群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 (L.L.Thurstone)于1938年提出群因素说。所谓 群因素说,是指智力是由几种不同的因素所组 成的。塞斯顿认为智力包含七种主要因素,即: ①语词理解能力(V),②推理能力(R),③语词 流畅程度(W),④计数能力(N),⑤机械记忆能 力(M),⑥空间能力(S),⑦知觉速度(P)。他指 出,每一种因素与其他因素全无关系,各自独 立,认为计数能力与空间能力毫无关系。塞斯 顿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对每一种心理因素都 设计了单独的测验,结果证明这七种因素仍然 存在着某种共同性与重迭性。这说明了他的理 论不能自圆其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