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初产妇产前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初产妇产前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产前心理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对162例高龄产妇通过沟通和观察的方式了解产前各种心理状态并进行
分析,针对其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

结果通过产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所有高龄初产妇产前存在的焦虑、忧郁及恐惧心理均有所减轻,能以放松、平稳的心理状态配合完成整个分娩过程。

结论产前的精心护理有利于高龄产妇保持平稳心态以助其顺利分娩。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产前心理分析;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8-02
高龄初产妇是指年龄超过35岁进行初次分娩的产妇,其属高危妊娠,与正常产年龄的产妇相比,高龄产妇所承担的生理风险更多,因此其心理上自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1]。

我院产科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了162例高龄产妇,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仔细的观察分析了其产前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了相应的临床护理,让高龄产妇以平稳的心态顺利完成分娩。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了162例高龄产妇,年龄35岁至43岁;其文化程度分布如下:82例大专以上,52例初中以上,28例初中以下;入院状况:91例正规产检,46例部分产检,25例无产检;12例合并有高血压,18例合并有糖尿病,2
例合并有肾病,5例合并有fgr;5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早剥,5例臀位,2例横位,6例羊水过多,4例先兆早产,5例已接受过腹部手术。

2心理分析
通过护理人员与各高龄初产妇的沟通及观察,对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了解其心理需求。

具体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见表1、表2。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高龄初产妇因年龄等问题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通常表现在产前出现焦虑、忧郁或恐惧等心理,而这些不良心理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

为充分了解产妇,保证母婴安全,护理人员首先要与产妇深入沟通,仔细的观察,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是否出现焦虑、紧张或恐惧等,针对产妇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文化层次给予心理疏导。

交流、疏导过程中态度要亲切,言语要温柔。

还要详细地为产妇介绍相关入院手续、产前检查内容,产前的健康宣教。

如果是准备剖宫产的产妇还要告知其有关顺产、剖宫产的利弊、安全性、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等。

针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让她们以轻松、平稳的心态配合产前工作。

32一般护理
321入院处理产妇入院时要热情接待,为其介绍病区的医护人员、孕友以及住院环境、医院设施及相关制度,消除产妇的不适感及陌生感。

协助产妇进行卫生及更衣处理,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安排其
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并仔细讲解检查的注意事项及检查前的准备。

另外还要告知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分娩知识、准备分娩用物,让家属也能起辅助护理的作用,增强产妇的安全感。

322入院后处理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充分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其需求。

指导产妇自己计算胎动,配合护理工作。

同时可将很多高龄初产妇顺利分娩的信息告知她们,帮忙她们树立信心,减轻焦虑感及恐惧感。

另外护理人员还告知一些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以及如何减轻宫缩疼痛的办法等。

除此之外,还借助录像让产妇了解新生儿沐浴或喂奶的相关知识,让产妇产生幸福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顺利分娩。

对行剖宫产的产妇手术前将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术前准备及配合要点进行充分的告知,做好心理指导,稳定产妇情绪。

4结论
近年来,由于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社会化,以及生育观念的不断改变,使高龄初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

与正常产龄产妇相比,高龄初产妇因其年龄问题在妊娠及分娩时都会存在更多的生理问题及心理问题,这不但使产科处理的难度增加,也会对母婴的预后产生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活动中不但要进行生理护理,还要更加关注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其心理疏导。

首先,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及护理时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产妇的心理特征给予他们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以减轻其焦虑、忧郁或恐惧的心理,使其能以轻松、平稳的心理状态
顺利完成分娩,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及危险率,有助于产妇产后的快速恢复,保障了母婴的身体及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卫红52例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