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1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1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1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电源、一对电话线及________、________组成。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话,话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听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能。

3.电话机上的话筒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产生________按________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的主要作用是将上述电流转化为________。

4.电磁波的传播__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在宇宙中电磁波________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5.电磁波的频率为100 MHz,则其波长为________m;若电磁波的波长为10 m,则其频率为________Hz。

6.某位女播音员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500 Hz,这样的声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105Hz向外广播,发出的天线电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Hz。7.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通信中,发射器是________________,接收器分别是________机和________机。

8.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为________km/s;这一速度等于无线电波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

9.某收音机面盘上标有60m,这一数据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该点还标有 MHz,这一数字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利用激光测量发射出去的卫星与某基地的距离,已知从地面发出的激光束经该卫星反射回基地,共经历了,则该卫星到基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m。11.光纤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它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光在________中播时,不断被________反射,曲折前进。

12.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地球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发射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从而实现了卫星的实况转播,通过卫星传输的电视信号一般比通过地面光缆传输的信号要晚________s。

二、填空题

13.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 ] A.热效应 B.化学效应

C.磁效应 D.三种效应都有

14.电话听筒的作用是

[ ] A.把声音变为变化的电流

\

B.把随声音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音

C.把变化的电流变为不变的电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电话机话筒里的膜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

[ ] A.开关 B.变阻器 C.电磁继电器 D.电磁铁

16.通信系统一般由通信网络和通信终端组成,针对两个手机通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是通讯系统的网络部分

B.手机是通信系统的终端部分

C.手机中继站(基站)是通讯系统的网络部分

`

D.连接基站与电话交换机的光缆是通信系统的网络部分

17.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下列关于电流迅速变化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A.“变化”是指电流的方向在变化或者电流的大小在变化或者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都在变化

B.“变化”只是指电流的大小在变化而方向不变

C.“迅速”是指电流变化的速度非常快

D.电流迅速变化是指电流变化的频率非常高

18.在无线电通信中,需要把人们需要的电磁波筛选出来,以下设备中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是

[ ] A.调谐器 B.话筒 C.调制器 D.振荡器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发射电磁波要用天线、振荡器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电磁波既能传播声音,也能传播图像

D.接收电磁波要使用天线、调制器、检波器和喇叭

20.比较常见光、无线电波以及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可知

[ ] A.常见光传播速度最小

B.激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C.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介于激光与常见光的传播速度之间

D.常见光、无线电波以及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21.雷雨天我们听到的雷声比看到雷电的闪光慢了5秒,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我们

[ ] A.1700 m B.3400 m

C.×106km D.×105km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话筒,听筒;2.声,电,电,声;3.强弱,声音,声音;4.不需要,能;

5.3,3×107;6.×105;7.发射天线,收音,电视;8.×105,频率,波长;9.电磁波的波长是60m,对应于60 m波长的电磁波的频率是 MMz;10.×107;11.内芯,包层,内芯,包层;12.。

二、选择题

13.C;14.B;15.B;16.A;17.B;18.A;19.D;20.D;21.A。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单元信息的传递单元检测pdf含解析人教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单元检测第二十一单元《信息的传递》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工具(或设备)与电磁波应用无关的是() A.电视遥控器B.军用雷达 C.行车导航器D.医用B超探测仪 【答案】D 【解析】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红外线也属于电磁波;军用雷达和行车导航器都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医用B超探测仪利用的是超声波来工作的. 故选D 2.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讯是利用光信号传递信息 C.超导体材料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器并使其效率提高 D.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光纤通讯主要利用激光信号传递信息,故B正确; C、“超导材料”由于没有电阻,不能用于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电器,例如电饭锅、电水壶等,故C错误; D、由于裂变是可控的,所以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设备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A.磁悬浮列车 B.电磁继电器 C.移动通讯网 D.电磁起重机 【答案】C 【解析】磁悬浮列车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电磁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产生磁场,故B错误;移动通讯网接收空中的电磁波,故C正确;电磁起重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产生磁场,故D错误,故选C。 4.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信息高速公路”的说法,它主要是指() A.高速行驶的公路B.利用光纤的通信 C.利用微波的通信D.利用卫星的通信

【答案】B 【解析】B.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是以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所以说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利用光纤的通信.故选B. 5.在地震救灾中,我们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卫星导航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电磁波 【答案】D 【解析】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A、B都错;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用来治病,但不能用来卫星导航,所以C错;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导航就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所以D 正确; 应选D. 6.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及时定位服务.该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下列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电磁波的波长相等 B.电磁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 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D.作为载体,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可以传输的信息越多 【答案】D 【解析】A.电磁波的频率很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故电磁波的波长并不相等,选项A错误; B.电磁波不仅能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还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B错误; C.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故选项C错误; D.作为载体,电磁波频率越高,其所加在的信息量就大,故相同时间可以传输的信息越多,故D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7.小明的爸爸正在客厅收听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爸爸的耳朵中的,广播电台通过发射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明关上了卧室的门,它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减弱噪声的。 【答案】空气电磁波阻断声音传播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5]快马传书。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9]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10].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狼烟。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传到很远的地方。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13)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电源、一对电话线及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话,话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听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能。 3.电话机上的话筒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产生________按________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的主要作用是将上述电流转化为________。 4.电磁波的传播__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在宇宙中电磁波________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5.电磁波的频率为100 MHz,则其波长为________m;若电磁波的波长为10 m,则其频率为________Hz。6.某位女播音员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500 Hz,这样的声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7.2×105Hz 向外广播,发出的天线电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Hz。 7.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通信中,发射器是________________,接收器分别是________机和________机。8.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为________km/s;这一速度等于无线电波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 9.某收音机面盘上标有60m,这一数据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该点还标有5.0 MHz,这一数字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利用激光测量发射出去的卫星与某基地的距离,已知从地面发出的激光束经该卫星反射回基地,共经历了0.24s,则该卫星到基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m。 11.光纤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它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光在________中播时,不断被________反射,曲折前进。 12.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地球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发射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从而实现了卫星的实况转播,通过卫星传输的电视信号一般比通过地面光缆传输的信号要晚________s。二、填空题 13.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 ] A.热效应B.化学效应 C.磁效应D.三种效应都有 14.电话听筒的作用是 [ ] A.把声音变为变化的电流 B.把随声音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音 C.把变化的电流变为不变的电流

《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有形的材料、能源是财富,无形的信息是财富的源泉。在工业化社会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在信息化时代,通信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信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的重要元素。了解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信息技术的由来,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每个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公民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介绍“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是必需的,它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生对通信的知识既有兴趣又有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信息传递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课程标准对这章的要求并不高,而涉及通信的知识又往往很难,所以我们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开教材。“信息的传递”一章内容涵盖了人类通信发展的过程和跨度很大的通信技术。 教材首先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以组合图的方式展开,使同学们对通信的历史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也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简单地介绍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示意性地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了广播和电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简单地介绍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本章还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课时安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2、电磁波的海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8年级第九单元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素质达标 第九单元检测 (信息的传递)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 我们在打电话时, 把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 把声音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 2. 古代人用 传递信息,现代人用 传递信息. 3. 激光具有 、 的特点,通讯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 里传播. 4. 微波炉是利用 来加热食物的.小红星期天帮妈妈做早饭,当她正要把鲜奶倒入一不锈钢饭碗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下时,被一旁的妈妈制止住了,这是因为微波炉中 使用金属碗筷. 5. 小华把正在播音的收音机放到了一个带盖的铁桶里,发现收音机的声音变得很微弱,把收音机放到带盖的木桶中时,发现收音机却能正常播音,从上面的现象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 6.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 ,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 .所以光纤通讯传输的信息量比微波通信要 . 7. 下列信息传递方式的载体是:两人面对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两地间通过电话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家中电视机能收到国内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传递节目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 如果你家中停电了,电话仍打得通吗?………………………………… ( ) A .不能 B .能收到电话,但打不出去 C .能 D .不能收到电话,但能打出去 2. 移动电话与基地台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利用了:………………………… ( ) A .光能够传输信号 B .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C .电磁波能够传输信号 D .振荡的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3. 下列不属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 ) A .形式简单 B .是由不同符号组合而成 C .可以编码加密 D .信号传递时容易失真 4. 在1876年有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电话:……………………………… ( )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卷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电话的发明者是() A.法拉第 B.贝尔 C.奥斯特 D.欧姆 2.数字信号就是() A.由1、2…9这10个数字组合而成的信号 B.由“·”和“-”的不同组合所表示的信号 C.由1、2…9这10个数字和A、B、C…Z字母混合组合而成的信号 D.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 3.用于卫星通信的人造卫星叫做通信卫星,下列关于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的信号是由通信卫星发射的 B.卫星通信的信号是微波信号 C.微波信号在通过大气层时无能量损失 D.通信卫星离地面高度没有特定要求 4.下列不属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A.形式简单 B.是由不同符号组合而成 C.可以编码加密 D.信号传递时容易失真 5.下列设备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A.磁悬浮列车 B.声呐 C.手机 D.电磁起重机 6.通信系统一般由通信网络和通信终端组成,针对通信系统的网络和终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话机是通信系统的网络部分 B.电话机是通信系统的终端部分 C.电话交换机是通信系统的网络部分

D.电话线是通信系统的网络部分 7.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B.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高 C.所有的电磁波时刻都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D.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 8.正确的“收音”顺序是() A.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 B.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 C.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 D.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 9.检波器可将() A.各种高频电磁波接收下来 B.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高频电磁波选出来 C.我们所需要的声音信号取出来 D.产生高频振荡电流 10.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上市的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通信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物的 D.收音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1.户外遇到雷雨天气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躲在大树下避雨 B.冒雨在运动场上踢球 C.不使用手机通话 D.撑着金属杆的雨伞在户外行走 12.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与以前产品相比,传输速度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传播速度是340 m/s C.人听声是依据音调来区分打电话的人 D. 4G没有电磁波辐射 13.在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中,调制器的作用是()

九年级全册物理单元练习题:第21章 信息的传递

九年级全册物理单元练习题:第21章信息的传递 九年级全册物理单元练习题:第21章信息的传递 九年级全册物理单元练习题:第21章信息的传递 一、选择题 1.4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 紫外线 B. 电磁波 C. 次声波 D. 超声波 2.智能手机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智能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 在真空中,智能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无法传播

无线电接收台 3.被称为5G元年,6月6日我国开始发放5G商用牌照。5G技术也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是真空,电磁波不能传播 B.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 光是一种电磁波 D. 中央电视台和郴州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不同 4.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B. 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的 C.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5.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和网络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载体是() A. 次声波 B. 超声波 C. 电磁波 D. 可见光 6.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智能机器人只能通过声音信号控制 B. 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 C.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不需要消耗能量 D. 用5G手机上网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7.无锡是我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移动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控制。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 A. 红外线 B. 电磁波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元测试(信息的传递)

单元测试 1.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电源、一对电话线及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话,话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听筒的作用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能。 3.电话机上的话筒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产生________按________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的主要作用是将上述电流转化为________。 4.电磁波的传播__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在宇宙中电磁波________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5.电磁波的频率为100 MHz,则其波长为________m;若电磁波的波长为10 m,则其频率为________Hz。 6.某位女播音员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500 Hz,这样的声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7.2×105Hz向外广播,发出的天线电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Hz。 7.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通信中,发射器是________________,接收器分别是________机和________机。 8.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为________km/s;这一速度等于无线电波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 9.某收音机面盘上标有60m,这一数据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该点还标有5.0 MHz,这一数字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利用激光测量发射出去的卫星与某基地的距离,已知从地面发出的激光束经该卫星反射回基地,共经历了0.24s,则该卫星到基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m。 11.光纤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它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光在________中播时,不断被________反射,曲折前进。 12.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地球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发射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从而实现了卫星的实况转播,通过卫星传输的电视信号一般比通过地面光缆传输的信号要晚________s。 二、填空题 13.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 A.热效应B.化学效应 C.磁效应D.三种效应都有 14.电话听筒的作用是[ ] A.把声音变为变化的电流 B.把随声音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音 C.把变化的电流变为不变的电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电话机话筒里的膜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 ] A.开关B.变阻器C.电磁继电器D.电磁铁 16.通信系统一般由通信网络和通信终端组成,针对两个手机通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

人教版《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电话中的话筒把声音变成________。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话筒中的膜片________地压迫碳粒,它们的________随之发生变化,流过碳粒的________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________信号。 2.电话中的听筒把电流信号变成________。当传入听筒的电流信号流过听筒中的线圈时,由于电流的________,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也随之________,使膜片________,在空气中形成________,我们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 3.电话之间互相通话时,一般都是通过________来转接的,这样可以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两个地区之间的通话,要靠两个地区之间的________来转接。在打长途电话时,有时出现“占线”现象,常常是________之间的电话线不够用了。 4.有一天,小羽同学打开收音机后,又去打开台灯,这时他听到收音机中传来“咔哒”一声。他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现象,将收音机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开大收音机的音量,又连续使台灯的开关闭合、断开,结果发现只是在闭合或断开开关的瞬间从收音机中才传来“咔哒”声,从他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说明:导线中电流________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5.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把一个无线寻呼机放到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结果没有听到寻呼机的铃声。当他们从真空罩中取出寻呼机后,发现寻呼机上有刚才的呼叫显示,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声音______________传播,电磁波______________传播。 6.绿叶同学有一台多波段收音机,经过观察他发现收音机在中波波段接收的波长范围由560.7 m到186.9 m,那么,他这台收音机在中波波段接收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到________。 7.为了减少传输损耗,现在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拉制成光导纤维,来传递光信号。打电话时,电话机把________变成强弱变化的电信号,电信号进入激光发射机,经能量转换后,辐射出相应的________光信号;光信号沿着________传输到光接收机,把光信号再转化成相

信息传递的方式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 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古代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二、现代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如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三、预测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

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四、方式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等。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书信(一般是找人捎带)、也有信鸽传书,只有官府的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五、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信息的传递》期末复习提纲

《信息的传递》期末复习提纲 第七部分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 = f 单位分别是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题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四种波中,哪种波和其余三种波不是同一家族() A.光波B.电磁波C.超声波D.无线电波 2.中央电视台1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56.5~64.5MHz,中央电视台2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183~191MHz,这两个电视台所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A.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B.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C.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D.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3.我国是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关于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听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作振动用的电动机利用了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D.手机周围没有磁场不会对别的磁体造成影响 4.收音机、手机、电视机三种电器中,既能接收电磁波、又能发射电磁波的是()A.收音机 B.手机 C.电视机 D.都可以 5.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6.下列不属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A.形式简单B.是由不同符号组合而成 C.可以编码加密D.信号传递时容易失真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波、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中央电视台与扬州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充满着电磁波 8.在收音机中,调谐器的作用是() A.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声音 B.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流中取出来 C.从接收到的各种电磁波中,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D.调节收音机音量的大小 9.赵刚同学家里刚刚买了DVD机,想用DVD观看光碟,可是在连接导线时发现DVD 机后部有很多插孔,其中有一个插孔上标着“AUDIO OUT”,那么这个插孔应该接()A.视频信号输入线 B.视频信号输出线 C.音频信号输出线 D.音频信号输入线 10.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简称3G,它不仅能传递声音信息还能传递图像和视频信息, 3G手机传递信息是通过哪种波实现的() 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 D.电磁波

数据通信与电信通信的联系区别

数据通信与电信通信的联系区别 通信的分类; 1按传输媒质分2按调制方式分3按业务的不同分4安通信者是否运动分 电信业务分类; 1基础电信业务2增值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又分为;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通信业务,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包括集群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网络接入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网络托管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又分为;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国内多方面通信业务,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年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 数据通信传输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电信通信传输 电信通信是现在通信的主要形式,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由于电信是利用电波传递信息,因此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有时会影响到通信质量。

两者区别 数据通信主要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两个接收端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数据通信系统产生和接收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编码、转换等,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其特点是要实现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要定义严格的通信协议或标准,且,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高,传输速率要高,通信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具有灵活的借口功能。 而电信通信则是通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来实现两地或两设备端的通信传输,其特点是把发信者的信息(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给收信者。其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两者传输的介质不同,一个是数据,一个是非数据。 两者联系 数据通信和电信通信的目的都是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传送到另方。 电信一般是指宽带和家用电话这些传统服务, 通信行业指整个行业, 电信一般是指电信公司~所谓电信行业也是指电信公司所运营的项目通过以上的比较,电信业务比起通信业务较广,而且一些方面电信业务还包括通信业务,在我看来首先要先弄清楚通信、电信和通讯三个名词的概念,因为我估计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很清楚的区分出它们的区别,至少我在写这篇之前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的,为此我查看了很多资料。现在整理如下: 一般地说,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比如说打电话,它是利用电话(系统)来传递消息,又比如说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是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而像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现代还有使用的“信号灯”等则是利用光的方式来传递消息。事实上在进入人类社会以来就有通信,而且一直在蓬勃发展。在这么一个信息的时代,通信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通信产品到处可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及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通信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加深理解这个概念,它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是:语言和文字的通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文字与印刷术的发明为标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多选题 1 . 赵明同学在学习过无线电通信常识后,对电磁波有以下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有哪些 A.波长与频率都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B.每秒钟电磁波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电磁波的周期 C.太阳发出的电磁波中含有红外线 D.光纤通信中,激光能穿过线芯和包层的界面,由近及远向前传播 2 . 下列各图关于力现象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A.“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的浮力不变 B.盲人行走过程不会偏离“盲道”是因为盲道路面凹凸不平,对盲人的脚底产生的压强比其它道产生的压强大 C.飞机是依靠空气的浮力而升空的 D.箱子没有被推动时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3 . 关于超声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波

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听不到超声波 D.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 m/s 4 .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5 .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与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C.手机和无线电广播就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电磁波可以绕过房子、高山等障碍物传到很远的地方 二、填空题 6 . 以下是无线电广播接收过程的几个步骤,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A.调谐选择所需要接收的电磁波B.接收无线电波 C.检波获得声音信号电流D.耳机放音. 7 . 人们利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收音机是通过接收____而得到信息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到人耳的。 8 . 如图所示是两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条)。 9 . 要想把某场足球比赛进行全球直播,至少需要________ 颗地球同步卫星.电视直播往往反应“迟钝”,是因为________ 的传播需要时间.如果足球比赛现场和电视机距离通信卫星都是 3.6×108m,则信号至少延迟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

八年级物理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 一、单向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电话的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话筒把声音的振动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 B.话筒、听筒跟电源组成串联电路 C.话筒、听筒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 D.听筒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振动,还原成声音 2.移动电话与基地台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利用了( ) A.光能够传输信号 B.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C.电磁波能够传输信号 D.振荡的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3.下列四位科学家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是(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梅曼 D.贝尔 4.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中有电流时,在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 B.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直接观察它的存在 C.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 D.电磁波是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只能在介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目前卫星通信是利用与地球同步运行的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实现全球的通信,也就是让卫星收发的电磁波覆盖整个地球,则至少需要的卫星数量是() A.2颗 B.3颗 C.4颗 D.5颗 6.光缆通信是以光纤为载体,把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的,那么光在光纤的传播方式是() A.沿着光纤的中轴线直线传播 B.沿着光纤的外壁多次折射传播 C.沿着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 D.沿着光纤螺旋式的传播 7.电话传递声音的物理过程是() A.振动电流振动 B.声音电流声音 C.振动电流声音 D.声音电流振动 8.“神舟五号”飞行过程中,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四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组成了测控网,通过发射和接收一种波,对飞船进行跟踪、测量与控制,这种波是 () A.红外线 B.γ射线 C.微波 D.超声波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B.网络通信是数字通信,手机是模拟通信C.大多数长途电话采用光纤通信 D.在光纤通信中,激光是信息的载体 10.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是静止的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以物示意】根据古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省境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 【结绳记事】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击鼓传令】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是通过击鼓,用声音来传报边境的军情。在甲骨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有“来鼓”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容。鼓声频传,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用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共同对敌。《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军民

纷纷拿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用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达撤退的命令。 【烽火通信】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亡国的的故事尽人皆知。 【符节】符节是我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符节的种类甚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