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教师标准
“新教师”显然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他应该扮演4个“者”: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建构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
1. 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心灵进化。现阶段,必须敢于投身课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做教育大任和使命的担当者。
2. 教师要成为一个信仰者,服务人类,奉献教育,热爱学生。
3. 专业者,应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专业化的支撑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具备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师必须清楚,教学不是灌输和表演,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高度和境界。
4. 必须“认识”学生,一切“从儿童出发”。
5. 捍卫学生主体,保卫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6. 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理解和宽容学生,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场所。
7. 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可越权、盛气凌人甚至扮演某种权威。
8. 不随意布置作业,不侵占学生的生活隐私空间。
9. 激励和奖励学生,敢于让学生超过自己。
10.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解读:我们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育必须是基于对人的“信仰”。从狭义的教育学角度,这个信仰应该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遵顺”,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们应该用“四新”概念承载这样的教育认识: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四新”的关键在新教师,核心在新课堂,唯有新教师才能有新课堂,有了新课堂才可能有新学校,只有新学校才能培养新学生。我们所说的“新教师”与工作年限、学历、年龄、性别甚至知识水平都关联不大,也不是指新入职的教师,而是指具备“三观”的教师。所谓“三观”,一是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二是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三是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
按照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条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新”在内涵发展、教师评价和教育价值指向上完全符合条例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
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种能力
教师的倾听能力.
反思能力.
教学效能感。
1.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可见,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个体与全体;结果与过程)
例子:
一位父亲经常带他2岁多的儿子去逛超市,同时他也总是认为儿子也喜爱逛超市,可每次逛超市时孩子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又令他费解。终于有一天,孩子在超市摔倒了,这时,父亲赶紧蹲下身去扶小孩,也正是在这一瞬间,父亲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超市几乎是闪动的篮子和人的裤腿等,怪不得孩子每次到超市时总是很胆怯、很害怕地紧抓父亲的裤腿不放。至此后,父亲每次去超市时总是把孩子挺在肩膀上,那么,这时孩子眼中的超市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受启发与感动,作为老师,怎样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心理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需要经常锻炼的。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2.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
正如我国有的教育学者认为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
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正像有的学校教师三十年书教不好,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遍,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教得很好,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他们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反思日记、教学随笔)
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 ,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