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 DELL T3620 T5810 T7810 工作站测试性能对比

戴尔 DELL T3620 T5810 T7810 工作站测试性能对比
戴尔 DELL T3620 T5810 T7810 工作站测试性能对比

测试文档

目的:T3620 T5810 T7810 工作站性能测试

测试配置:

T3620

芯片组Intel C236

处理器i7-6700 4核 3.4GHz 8MB

内存2*8GB DDR4 NECC

硬盘512GB SATA SDD

显卡NVIDIA Quadro K2200 4GB

T5810

芯片组Intel C610、C612

处理器E5-1620v3 4核 3.5GHz 10MB

内存2*8GB DDR4 RDIMM

硬盘512GB SATA SDD

显卡NVIDIA Quadro K2200 4GB

T7810

芯片组Intel C610、C612

处理器E5-2620v3 6核 2.4GHz 15MB

内存2*8GB DDR4 RDIMM

硬盘512GB SATA SDD

显卡NVIDIA Quadro K2200 4GB

测试内容:

鲁大师

鲁大师电脑综合性能评分是通过模拟电脑计算获得的CPU 速度测评分数和模拟3D游戏场景获得的游戏性能测评分数综合计算所得。该分数能表示您的电脑的综合性能。

T3620

T5810

T7810

CINEBENCH

CINEBENCH是一款以处理器的运算能力直接进行CG级别的渲染测试软件,可以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性能以及多处理器协调

性能的表现。我们通过CineBench主要测试的是处理器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候的性能表现,以及四核处理器在多任务处理时候的优势能有多大。除此之外,CineBench还可以对显卡的OpenGL性能进行测试。R10的测试结果要比9.5更准确,两个版本测试结果之间不能纵向对比。

T3620

T5810

T7810

everestultimate

Everest ultimate是一个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种(3400+)主板,支持上百种(360+)显卡,支持对并口/串口/USB这些PNP设备的检测,支持对各式各样的处理器的侦测。目前Everest Home已经能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30种语言,让你轻松使用。而且经过几次大的更新,现在的Everest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测试能力,让您对自己电脑的性能有个直观的认识。

T3620

3620.htm DELL-PC3620.txt

5810.htm DELL-PC5810.txt

T7810

7810.htm DELL-PC7810.txt

HDTunePro

HDTunePro(硬盘专业工具)是一款强大的硬盘测试工具,它能够将你的硬盘型号、文件基准信息、磁盘扇区的好坏、健康信息、磁盘监视等等多项有关硬盘信息及其使用情况反映出来。让你知道硬盘使用的好和坏。

T3620

T7810

ScienceMark2 32-bit

ScienceMark v2.0是一款用于测试系统特别是处理器在科学计算应用中的性能的软件,MemBenchmark是其中针对处理器缓存、系统内存而设计的功能模块,它可以测试系统内存带宽、L1 Cache延迟、L2 Cache延迟和系统内存延迟,另外还可以测试不同指令集的性能差异。

T3620

T5810

T7810

Speccy硬件检测工具

功能:它可以查看电脑内的软硬件信息,比如操作系统、CPU、内存、显卡、硬盘、网络等等。

特点:虽说查看硬件信息(硬件检测)的软件不少,但Speccy的优势在于,以较小的体积(3M)实现了其它同类软件的功能,而且所提供的软硬件信息详实且专业。您可以将它放在U盘中随身携带,不需要安装,也不占用多少资源。

T3620

T5810 t7810

项目测试规范 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文 件 编 号 : 版 本 号 : v1.0 秘 密 等 级 :普通级 发 出 部 门 : 颁 发 日 期 : 年 月 日 发 送 至 : 抄 送 : 总 页 数 : 页 附 件 : 主 题 词 :

文件更改历史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目录 1编写目的 (4) 2测试团队构成 (4) 2.1职责 (4) 2.2角色划分 (4) 3工作流程及规范 (5) 3.1计划与设计阶段 (5) 3.1.1成立测试团队 (5) 3.1.2测试预通知 (5) 3.1.3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5) 3.1.4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6) 3.1.5设计测试用例 (6) 3.2实施测试阶段 (7) 3.2.1实施测试用例 (7) 3.2.2提交报告 (7) 3.2.3回归测试 (8) 3.3总结阶段 (8) 3.3.1编写测试报告 (8) 3.3.2测试工作总结 (9) 3.3.3测试验收 (9) 3.3.4测试归档 (10) 3.4缺陷跟踪 (10) 4缺陷类型定义 (11) 5测试标准 (12) 6争议处理 (12) 7标准文档 (12)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控制,明确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2测试团队构成 2.1职责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景、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2.2角色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软件测试规 1目的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适用围 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系统测试

丝印、喷油产品测试要求 1.0目的 指导检查员正确地进行可靠性测试,保证本公司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需丝印、喷油加工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3.0定义 3.1.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模拟测试,其品质特性和耐受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2.测试周期,即在往返测试中,往返各一次为一个测试周期。 3.3.单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只完成其中的一项测试。 3.4.多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要完成2个或以上的测试项目。4.0职责 检查员应按此指引作业,保证产品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5.0工作步骤 5.1产品的丝印、喷油可靠性测试(包括没有明确测试要求的产品) 5.1.1测试材料及工具 5.1.1.1 78%浓度的酒精 5.1.1.2 95%浓度的酒精 5.1.1.3 200g的铁锤 5.1.1.4 粗纹的干净白布 5.1.1.5 3M 600测试胶纸 5.1.1.6 界刀 5.1.1.7 恒温恒湿炉 5.1.1.8 RCA纸带测试机 5.1.1.9 测试专用纸带 5.1.1.10 热熔胶 5.1.1.11剪钳 5.1.2 酒精测试(每次测试1—2PCS) 5.1.2.1 把粗纹的干净白布包在200g的铁锤上,包好之后用95%浓度的酒精浸润,然后将此浸润后的铁锤在丝印字钮上水平移动来回摩擦,行程30mm,频率20周期(40次)/分钟,连续摩擦50周期(100次),(移印字钮用95%浓度的酒精进行测试)。 5.1.2.2 字钮之外的其它物料用78%浓度的酒清进行测试,方法同5.1.2.1 5.1.2.3 酒清测试接受标准:测试样品测试后不褪色,不脱油,无臌胀。 5.1.3 胶纸测试(每次测试2—4PCS) 5.1.3.1 胶纸测试方法:取样品平坦部分,用界刀纵横划100个1mmX1mm的小方格(如图1),丝印也需要划方格,深度以能见底材为准,不宜过深,过深刀口附近漆膜将会翻起,影响测试,然后用3M测试胶纸紧贴在上面,用手指肉体部分或橡皮压平,然后拉着胶纸尾部以90°角方向突然向上提起同一部位连续测试10次(如图2)。 5.1.3.2 胶纸测试接受标准: a.附著力=未脱落漆膜的方格数/100; b.每小格内如果漆膜脱落面积小于方格面积的1/5可视为未脱落(如图3) c.按前a,b点判定胶纸测试接受标准:附著力为100/100方为合格 5.1.4 高温高湿测试(每种货每天平均取样不少于测试3PCS,此测试当客户有要求时才做) 5.1.4.1 将塑胶喷油试样在过炉烘干4小时后存在温度为60±2°C,温度90%±3%之恒温恒湿炉中存放48H 5.1.4.2 高温高湿测试接受标准:室温后观察漆膜无皱纹、起泡、裂纹、剥落及明显的失光等现象 为合格(由于底材老化引起的变色,失色应不影响判定)。 5.1.5 RCA测试(现只有中建产品需做此项测试) 5.1.5.1 测试方法:用剪钳将需测试之胶件取较平坦处剪下2—3cm2 ,用热熔胶纸将其固定在RCA 纸带测试机上,将测试头对需测试位置,装好纸带,根据各种胶件测试规格的不同相应的

Q/GSXH.Q.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1004.03-2001 可靠性试验规范

拟制:审核:批准: 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版 可靠性试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 2. 可靠性试验规定 2.1 根据IE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 目(见后目录〕。 2.2 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 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2.3 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 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2.4 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 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2.5 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环境条件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4.试验项目。 目录 4.1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 第4页4.2 压力蒸煮试验------------------------------------ 第6页4.3 正向工作寿命试验------------------------------------ 第7页4.4 高温储存试验------------------------------------ 第8页4.5 低温储存试验------------------------------------ 第9页4.6 温度循环试验------------------------------------ 第10页4.7 温度冲击试验------------------------------------ 第11页4.8 耐焊接热试验------------------------------------ 第12页4.9 可焊性度试验------------------------------------ 第13页4.10 拉力试验------------------------------------ 第14页

一、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常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1、输入框进行输入测试。包括中文字符、英文字符、数字字符、特殊字符、及几种字符的组合。 2、对界面可操作按钮进行测试。包括【新增】/【添加】【保存】【取消】【删除】【查询(简项查询/高级查询)】【制作文书】【呈请审批】【打印】【退出】等等。同时需要对鼠标右键的菜单进行测试。 3、数据保存测试。将以上1 和2 进行组合。 4、必要条件控制测试。在做了3 时将必要条件(如:a、必填项(黑粗体表示)不可为空 b、身份证类型和证件号码判断 c、日期限制)联合起来验证。 5、页面链接检查:每一个链接是否都有对应的页面,并且页面之间切换正确。 6、相关性检查:删除/增加一项会不会对其他项产生影响,如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否都正确。 7、字符串长度检查:输入超出需求所说明的字符串长度的内容,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串长度,会不会出错(测试时只要看是否有截取长度的功能,过长的字符比如256个输入保存,是否会报错)。 8、字符类型检查:在应该输入指定类型的内容的地方输入其他类型的内容(如在应该输入整型的地方输入其他字符类型),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类型,会否报错。 9、标点符号检查:输入内容包括各种标点符号,特别是空格,各种引号,回车键\n,看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带出信息的完整性:在查看信息或列表框选择的信息或者更新信息后,查看

所填写的信息是不是全部带出,带出信息和添加的是否一致。(比如地址选择控件,选择了长长的地址信息,是否都带入地址文本框,在保存后,是否地址信息都完整的保存)。 11、信息重复:在一些需要命名,且名字应该唯一的信息输入重复的名字或ID,看系统有没有处理,会否报错,重名包括是否区分大小写,以及在输入内容的前后输入空格,系统是否作出正确处理。 12、检查删除功能:在一些可以一次删除多个信息的地方,不选择任何信息,按”删除”,看系统如何处理,会否提示;然后选择一个和多个信息,进行删除,看是否正确处理。 13、检查添加和修改是否一致:检查添加和修改信息的要求是否一致,例如添加要求必填的项,修改也应该必填;添加规定为整型的项,修改也必须为整型。 14、检查修改重名:修改时把不能重名的项改为已存在的内容,看会否处理、报错。同时也要注意,会不会报和自己重名的错。 15、重复提交表单:一条已经成功提交的纪录,back (上一步)后再提交,看看系统是否做了处理。 16、检查多次使用上一步或上一页键的情况:在有上一步/下一步或上一页/下一页的地方,一直点到头再点回到开始,重复多次,看会否出错或按钮失效。 17、查询检查:在有查询功能的地方输入系统存在和不存在的内容,看查询结果是否正,如果可以输入多个查询条件,可以同时添加合理和不合理的条件,看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18、输入信息位置:注意在光标停留的地方输入信息时,光标和所输入的信息会否跳到别的地方。 19、上传下载文件检查:上传下载文件的功能是否实现,上传文件是否能打开。对上传文件的格式有何规定,系统是否有解释信息,并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做到。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规范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 --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Q/GSXH.Q.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1004.03-2001 可靠性试验规范 拟制:审核:批准: 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版 可靠性试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 2. 可靠性试验规定 2.1 根据IE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 目(见后目录〕。 2.2 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 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2.3 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 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2.4 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 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2.5 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4.试验项目。 目 录 4.1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 ------------------------------------ 第4页 4.2 压力蒸煮试验 ------------------------------------ 第6页 4.3 正向工作寿命试验 ------------------------------------ 第7页 4.4 高温储存试验 ------------------------------------ 第8页 4.5 低温储存试验 ------------------------------------ 第9页 4.6 温度循环试验 ------------------------------------ 第10页 4.7 温度冲击试验 ------------------------------------ 第11页 4.8 耐焊接热试验 ------------------------------------ 第12页 4.9 可焊性度试验 ------------------------------------ 第13页 4.10 拉力试验 ------------------------------------ 第14页 4.11 弯曲试验 ------------------------------------ 第15页 4.12 稳态湿热试验 ------------------------------------ 第16页 4.13 变温变湿试验 ------------------------------------ 第17页 4.14 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 -------------------------- 第18页 4.1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 High Temperature Reverse Bias Test 一、工作原理: 整流二极管在高温下加上反向偏压是一种严酷的工作方式,由于高温下漏电流增加,在温度和电场的作用下,质量差的器件就会失效,用这种方法可以判断生产批的质量好坏。工作原理图如下: 22PCS PIV

测试规范

测试工作规范 版本记录: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控制,明确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2测试团队构成 2.1职责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景、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2.2角色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3工作流程及规范 3.1计划与设计阶段 3.1.1成立测试团队 在项目组成立的同时,测试组也将同时成立。团队成立的工作与责任如下: 图表 1 3.1.2测试预通知 在正式测试任务下达前,开发团队应提前一周左右向测试团队下达预通知,告之较为确切的测试日期,提供当前最新的相关资料。测试部门经理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人力。测试人员可预先熟悉必要的背景资料,协助测试经理编写《测试计划书》初稿。

图表 2 3.1.3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图表 3 3.1.4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后,测试组需要编写测试计划文档,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

图表 4 3.1.5设计测试用例 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项目的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在用例的编写过程中,具体的任务和责任人如下: 图表 5 3.2实施测试阶段

硬件测试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硬件测试规范 目录

1. 目的 在策略和方法上说明计划、管理测试活动,指导测试进行,以发现硬件的错误,验证硬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说明书和硬件设计说明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硬件产品的各个测试阶段以及所有的硬件测试人员及与测试相关的人员。

3. 定义 4. 测试工作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作用。 1.负责硬件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具体包括实施完成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系统测试、完成硬件测试报告,交付硬件系统。 2.负责整个硬件平台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实施完成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和交付测试,单板软件组配合硬件平台测试工作。具体包括完成硬件平台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完成硬件平台测试报告。 5. 测试流程 测试需求在项目启动时给予说明。

测试开始时,应该完成测试计划。 测试开始后,由于测试情况有变化,可能导致测试计划文档内容的变化。如果文档内容有明显变化,必须在文档中添加变更历史来记载这些变化。 单板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硬件平台系统测试以及测试的其它阶段,均涉及如下活动: 测试计划:对测试方法和资源的分配进行计划,参见《测试计划》模板; 测试设计和开发:详细描述各个测试阶段的测试方法,特别是测试信号的设计,参见《测试方法说明》,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过程,决定测试项目是通过/失败; 测试报告:记录测试结果和测试问题,参见《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评估:按照测试标准评价测试系统。 6. 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和硬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 单板测试 测试对象 每一个板卡的设计和实现。

室内空气检测国家标准的检测条件 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消费者除了知道要找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意识逐渐增强外,而对最重要的检测过程中一些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细节还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其实,任何检测都是有严格的检测条件的,特别是当消费者想用检测结论作为解决纠纷、甚至进行法律诉讼的证据时,没有标明检测条件的检测报告不过是废纸一张。因此,以下介绍一些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条件,以便您在今后的空气质量检测中更好地与检测单位沟通、配合,同时监督检测机构规范操作,获得更加客观可靠的检测结论。 1.检测应安排在装饰、装修彻底完工至少7天以后进行。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刚装修完立即检测最好,但实际上油漆、涂料的保养期一般为7天,7天之内正是挥发各种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候,7天之后基本能降低到稳定状态,这时才是检测的最佳阶段。 2.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对外门窗关闭时间密切相关,对外门窗关闭时间越长,室内污染物浓度越高。氡的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以后进行,其他4项污染物都规定在充分通风后,关闭对外门窗1小时后进行。这是考虑了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和人体正常工作生活的实际规定的。另外,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取样检测。 3.国家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浓度限量(除氡外)都是扣除室外空气空白后的限量值,意思是说,需要测量室内污染物含量和室外污染物含量,二者相减才是由于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引起的污染物含量。因为室外空气污染不是建筑装饰单位能控制的,特别是一栋楼里同时有许多住户在装修,楼房周围的小环境空气污染已达一定程度,测量室外空气污染物含量对判定室内空气质量尤为重要。一些不规范的检测单位往往忽略此项,根本不进行室外测量,消费者应注意监督。 4.现阶段,国家标准除允许氡、甲醛可以采用现场便携式仪器检测外,其他的氨、苯、总挥发性有机物3项是规定要现场取样后到实验室测量。国家标准对现场便携式仪器规定了严格的技术条件,检测单位的仪器是否符合要求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很难判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求检测单位对所用仪器出示由计量部门出具的(校准)合格证书。 5.消费者重视居住环境质量是好事,但还需理智消费,毕竟空气质量检测费 对个人是一份额外负担。消费者应该清楚检测的目的是什么是作为解决纠纷的证据,还是想了解自己的居住环境,以便提高生活质量如是为了解决纠纷,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房间里不能有任何外购家具,要严格执行以上提到的检测外部条件;如仅是想了解自己的居住情况,要分析家里所用装饰材料和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种类,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长期的检测结果看,在北京地区超标较严重的是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消费者可以有选择地选取一些检测项目,没必要追求“全”。室内空气检测机构必备技术条件 : 首先,技术、质量负责人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专业检测技术和管理工作四年以上,是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检测、试验人员也是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人员;检测人员总数不低于6人,其中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不得低于检测人员总数的50%。其次,检测试验应配备以下仪器:气相色谱仪、热解析仪、氢气空气一体发生器、分光光度计、甲醛分析仪、温湿度计、测氡仪、大气采样箱、空气压力盒、干燥箱、电子天平。第三,检测单位位依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笵>>规定,在批准的检测项目笵围内承担检测业务,并且检测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来;检测单位与被检测工程的建设、施工、工程监理或材料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也不能承担该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业务。从事室内环境检测的机构必须取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方可从事对建筑工程室内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指标的检测活动。同时,检测单位被检测工程的建设、施工、工程监理或材料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业务。

《软件测试规范》(草案) Computer Software Testing Criterion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软件产品的生命力。测试工作的标准化是软件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重要而且必须的环节。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使测试流程更标准,测试过程更规范。从而使整个软件生产纳入更系统化、更专业化的轨道。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软件测试流程的管理和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本标准的使用者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 二、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将介绍比较常用的一些测试方法: 1、静态测试 静态方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文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静态方法通过程序静态特性的分析,找出欠缺和可疑之处,例如不匹配的参数、不适当的循环嵌套和分支嵌套、不允许的递归、未使用过的变量、空指针的引用和可疑的计算等。静态测试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的查错,并为测试用例选取提供指导。2、动态测试 动态方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和健壮性等性能,这种方法由三部分组成:构造测试实例、执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3、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黑盒”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4、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

软件测试规范 1、测试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工程验收。 2、测试职责 (1)编写《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测试。 (2)搭建测试环境。 (3)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 (4)测试出现bug及时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确认,确认是bug的情况下提缺陷报告单记录bug,并在下一版本中返测该问题单。 3、工作流程 (1)测试依据:详细设计是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需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相关材料,测试人员需仔细阅读相关 材料,弄清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详细设计。 (2)测试方案的制定:在测试之前需要编写《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包含: ①测试目的; ②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③测试环境、工具及测试软件; ④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及预期结果。 (3)单元测试 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每个功能模块开发完成代码调试后都要尽快的进行单 元测试,测试出的bug应立即进行修改。 (4)集成测试 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在代码开发完成后进行的组装测试,将每个单元组合成 一个软件系统进行集中测试,此时需要进行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集成测 试着重验证各功能模块之间能否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集 成测试中出现问题应提交缺陷报告单,记录缺陷,待下一版本中进行验证,也 就是接口之间的测试。 (5)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测试,对功能、性能、可靠性、 压力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定。系统测试由负 责人组织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测试用例中应覆盖绝大部分测试点。 ★系统测试一般测试方法如下: ①有效等价类及有效边界值; ②无效等价类及无效边界值; ③非法情况; ④性能测试; ⑤场景的测试找出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是模拟用户正确的操作;备选流是模 拟用户错误的操作; ⑥因果图法,找出输入组合和输出组合,根据输入和输出组合进行测试用例的编 写。

功能(系统集成)和界面测试规范要求 目录 (1) 一、功能测试 (1) 二、GUI 测试 (3) 三、具体测试标准要求 (3) 1、焦点转移问题: (3) 2、数字格式: (4) 3、输入文本框类型控件的测试: (4) 4、下拉列表的检测: (4) 5、必填项的测试: (5) 6、非必填项的测试: (5) 7、时间的测试: (5) 8、边界值的检测: (5) 9、保存操作的测试: (6) 10、删除操作的测试: (6) 11、修改操作的测试: (6) 12、查询操作的测试: (6) 13、分页显示的测试: (6) 14、工作流程的测试: (7) 15、系统自动生成项的测试: (7) 16、重复某项操作的测试: (7) 17、权限的问题: (7) 18、链接测试: (7) 19、关于统一性的测试: (7) 20、关于计算或统计方面的测试: (8) 21、唯一性测试: (8) 22、窗口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确定按钮、取消按钮的测试 (8) 23、打印或签章测试: (8) 24、提示信息的测试: (8) 一、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常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1、输入框进行输入测试。包括中文字符、英文字符、数字字符、特殊字符、及几种字符的组合。 2、对界面可操作按钮进行测试。包括【新增】/【添加】【保存】【取消】【删除】【查询(简项查询/高级查询)】【制作文书】【呈请审批】【打印】【退出】等等。同时需要对鼠标右键的菜单进行测试。 3、数据保存测试。将以上1 和2 进行组合。 4、必要条件控制测试。在做了3 时将必要条件(如:a、必填项(黑粗体表示)不可为空b、身份证类型和证件号码判断c、日期限制)联合起来验证。 5、页面链接检查:每一个链接是否都有对应的页面,并且页面之间切换正确。 6、相关性检查:删除/增加一项会不会对其他项产生影响,如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否都正确。 7、字符串长度检查:输入超出需求所说明的字符串长度的内容,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串长度,会不会出错(测试时只要看是否有截取长度的功能,过长的字符比如256个输入保存,是否会报错)。 8、字符类型检查:在应该输入指定类型的内容的地方输入其他类型的内容(如在应该输入整型的地方输入其他字符类型),看系统是否检查字符类型,会否报错。 9、标点符号检查:输入内容包括各种标点符号,特别是空格,各种引号,回车键\n,看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带出信息的完整性:在查看信息或列表框选择的信息或者更新信息后,查看所填写的信息是不是全部带出,带出信息和添加的是否一致。(比如地址选择控件,选择了长长的地址信息,是否都带入地址文本框,在保存后,是否地址信息都完整的保存)。 11、信息重复:在一些需要命名,且名字应该唯一的信息输入重复的名字或ID,看系统有没有处理,会否报错,重名包括是否区分大小写,以及在输入内容的前后输入空格,系统是否作出正确处理。 12、检查删除功能:在一些可以一次删除多个信息的地方,不选择任何信息,按”删除”,看系统如何处理,会否提示;然后选择一个和多个信息,进行删除,看是否正确处理。 13、检查添加和修改是否一致:检查添加和修改信息的要求是否一致,例如添加要求必填的项,修改也应该必填;添加规定为整型的项,修改也必须为整型。 14、检查修改重名:修改时把不能重名的项改为已存在的内容,看会否处理、报错。同时也要注意,会不会报和自己重名的错。 15、重复提交表单:一条已经成功提交的纪录,back (上一步)后再提交,看看系统是否做了处理。 16、检查多次使用上一步或上一页键的情况:在有上一步/下一步或上一页/下一页的地方,一直点到头再点回到开始,重复多次,看会否出错或按钮失效。 17、查询检查:在有查询功能的地方输入系统存在和不存在的内容,看查询结果是否正,如果可以输入多个查询条件,可以同时添加合理和不合理的条件,看系统处理是否正确。 18、输入信息位置:注意在光标停留的地方输入信息时,光标和所输入的信息会否跳到别的地方。 19、上传下载文件检查:上传下载文件的功能是否实现,上传文件是否能打开。对上传文件的格式有何规定,系统是否有解释信息,并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做到。 20、必填项检查:应该填写的项没有填写时系统是否都做了处理,对必填项是否有提示信息,如在必填项名称中加粗显示。 21、快捷键检查:是否支持常用快捷键,如Ctrl+C Ctrl+V Backspace 等,对一些不允许输入信息的字段,如选人、选地址、选日期对快捷方式是否也做了限制。

为了提高整个开发中心产品和项目的测试效率,保证产品与项目内部系统集成测试的顺利进行,现要求系统开发部各项目组在提交产品至项目监理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单元测试,即按照代码的单元组成逐个进行测试。具体说明如下: 单元测试内容 单元测试的依据是详细设计,应对模块内所有重要的控制路径设计测试用例,以便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单元测试的测试类型主要包括: 1 模块接口测试; 2 模块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3 模块边界条件测试; 4 模块中所有独立执行通路测试; 5 模块的各条错误处理通路测试; 6 模块的非法测试,例如在输入数字的地方输入字母; 7代码重用测试,在开发过程中有些模块功能几乎相同,程序员在重用代码时可能忘记在原有代码上修改或修改不全面,而造成的错误; 8系统兼容测试,例如有些程序在IE6能运行正常,到IE5下不能运行。有些程序在WIN2000下能运行,而到WIN98却不能运行。 单元测试力度要求测试力度满足: 语句覆盖:使被测程序的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判定覆盖:使被测程序的每一分支执行一次; 条件覆盖:要求判定中的每个条件均为“真”、“假”两种结果至少执行一次;条件组合覆盖:让条件覆盖中的结果的所有可能组合至少出现一次;单元测试步骤 一般认为单元测试应紧接在编码之后,当源程序编制完成并通过复审和编译检查,便可开始单元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应与复审工作相结合,根据设计信息选取测试数据,将增大发现各类错误的可能性。在确定测试用例的同时,应给出期望结果。项目组完成单元测试,向项目监理部提交验收版本的同时必须一并递交单元测试案例及测试问题报告记录。 测试部由项目监理部取得需测试系统的版本及相关文档,若在测试期间发现单元测试中记录的问题,如实记录。项目监理部视具体情况酌情对该项目组的绩效考核与项目评分加以控制。 不同语言及架构的单元测试见附件。 附件一 c++语言单元测试规范 1. 基本要求 1.1 程序结构清析,简单易懂,单个函数的程序行数不得超过100行。 1.2 打算干什么,要简单,直接了当,代码精简,避免垃圾程序。 1.3 尽量使用标准库函数和公共函数。 1.4 不要随意定义全局变量,尽量使用局部变量。 1.5 使用括号以避免二义性。 2.可读性要求 2.1 可读性第一,效率第二。 2.2 保持注释与代码完全一致。 2.3 每个源程序文件,都有文件头说明,说明规格见规范。 2.4 每个函数,都有函数头说明,说明规格见规范。 2.5 主要变量(结构、联合、类或对象)定义或引用时,注释能反映其含义。 2.7 常量定义(DEFINE)有相应说明。 2.8 处理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关注释说明。 2.9 在典型算法前都有注释。 2.10 利用缩进来显示程序的逻辑结构,缩进量一致并以Tab键为单位,定义Tab为 6个字节。 2.11 循环、分支层次不要超过五层。 2.12 注释可以与语句在同一行,也可以在上行。 2.13 空行和空白字符也是一种特殊注释。 2.14 一目了然的语句不加注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