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设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置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学生对物理学是非常感兴趣的。
但是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是一回事,擅长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由于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方法来寻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途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普通高中的学生多数对物理学科感到比其它学科难学,即使把物理公式、概念、定律、规律等全部背得滚瓜烂熟,只要碰到稍微变化的问题还是无法求解。
特别是物理成绩中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明明上课时听懂了,但是在课下自己做题时就是不会。
”基于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我认为创设出好的物理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质疑物理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同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本身是抽象的,这种抽象性给初学者带来较大的困难.。
因此,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物理学科的要求,还能达到切实增强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情境设置的原则
在进行情境设置时,我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启发性原则,在充分地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和水平的基础上。
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依据,估计学生“想”的情况,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的质量。
因此,设置情境时应联系学生己有的知识,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易产生联想的问
题。
它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这既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认知规律。
第二,趣味性原则。
作为物理情境的材料,应该使学生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刚刚向物理学迈进的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兴趣。
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世界,在学习中感受自己智慧的成果,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和运动,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源泉。
因此,在设置情境时要让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情境的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语言简练,让学生善于理解,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发展性原则。
在设置情境时要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
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到达设置情境的目的。
问题太易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或轻视心理;太难,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物理情境能使学生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
到果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难度。
二、情境设置的途径
基于以上几个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以下的几个途径来设置情境。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很多的物理实验,常常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疑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为学生产生问题提供了情境。
2、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面临着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对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要写这句话”之类的疑问。
例如,在教惯性知识时,举这样的事例:“为什么汽车刹车时,里面的乘客向前扑,而汽车启动时乘客是向后倒?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事例,但是学生在掌握惯性知识之前,是难以作出正确解释的,于是容易产生解答这一问题的需要,这就呈现出一种问题情境。
3、提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是直接或间接的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中,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是很常见的,它是提供问题情境很常用的一种策略。
例如,在高中物理“动量动量定理”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引入:“使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当它落到
地板上时,会破碎;如果在同一高度鸡蛋下落到沙地上,就不一定会破碎,这是为什么呢?”
4、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扩散、深化、发展,教师可以抓住知识的发展点,顺着知识发展的路向,就可以形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形成问题。
在高中的物理知识中有一部分是初中学习过的,高中的物理教学对这部分知识会更深入,针对这类问题的教学,在设置情境时,应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根据“结合点”设计出以学生己有的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索。
5、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己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的冲突,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为了解除认知失调所导致的不快感、紧张感,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动机,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教学中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有效的。
如我们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教师提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比哪个下落得快?学生根据日常观念均认为重物下落得更快。
这时再通过演示真空管实验来引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一些教具或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些微观的或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实现实验等,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设置问题,有利
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也可以提供生活实例,深化认识等。
在我校去年举行的生命课堂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的公开课,由于这个问题很抽象,远离生活,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中,我播放了“嫦娥一号”绕月飞船的发射过程,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同时我就本节的学习内容还创设如飞船变轨、运行等一些问题情境。
上完这节课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到学有所用。
总之,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把以往“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
这样就可以使灵活、抽象、多变的物理现象模型化、具体化,面对问题时不再觉得无所适从,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不再只是课上听得懂,课下更能自己解决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