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自然的视角应该是敬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对自然的视角应该是敬畏

——观看生态纪录片微感

现代文明的发展,从进程上看,是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的总趋势进行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态环境却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之痛,超负荷地运转着。倘若不对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和保护,那么人类生存危机、地球灭亡危机将比自然规律提前到来。我们要在社会唤起这种意识,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唤醒人们关注生态关爱自然。作为对社会影响广泛而重大的拥有人民赋予权利的媒体,理所应当的应该承担起这个引导和唤醒任务。媒体的睡觉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看问题的角度,因此媒体甚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应该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怀的意识,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历来我们都在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为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而扩大了耕地面积,,然而却破坏了森林、草原、湖面,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失衡问题,水土流失、土质下降、沙漠化、盐碱化,并由垦荒带来了一个生态恶性循环。工业文明的出现使得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自然界对于人类不再具有以往的神秘的力量,人类再也无须像中世纪那样借助于上帝的权威来维持自己对自然的统治。20世纪以来,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核武器的威胁,又使人类社会陷入了深深的生态危机之中。

直到有一天,诸多的生态问题接踵而至,沙尘暴、干旱、洪灾、滑坡、泥石流、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物种灭亡……人类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酿成大错。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但这也不能改变生态已经被破坏以及在一段时期内还将被破坏下去的命运。

在中国敦煌地区,由于过度开垦采伐,植被被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强势的西北季风,沙尘暴现象十分严重;同时裸地蒸发量大,而西北季风主控下降水量十分稀少,当地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降水量≈62:1(年平均降水量约3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约2486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甚至断流枯竭,严重威胁该地区的动植物赖以生存环境的自我修复。同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便是土壤盐碱化,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势必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和农作物减产,带来的连锁后果便是人们为了生存又继续开荒,生态继续被破坏,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生态循环。

倘若人类再不对生态环境高度关注和保护,那么敦煌将会步楼兰的后尘,而还会有其他的地方会出现今天的敦煌,在演绎成楼兰。因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崇敬感恩自然的给予与哺育,高度警惕破坏生态环境收到的惩罚,我们现在的敬畏与原始社会的敬畏是不同的,是理智的主动的,富含人文情怀的。

二、媒体应该承担正确导向的责任

对于当下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意识到的毕竟只是少数,能够去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的更是少数,这就需要对社会影响广泛深刻的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公众站在媒体的视角看待我们的生态环境。

对于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有一种现代意义的敬畏态度,那么我们的媒体就应该以此作为媒体视角,通过文字语言、镜头语言等,显示出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对生态问题的深刻揭露,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真实描述,唤醒人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当下媒体在大力宣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把对生态的关注也提高到一个相等的高度甚至更高。因为没有环境,人类和其他物种如何生存,更何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云云,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想后人总结出了这条哲理。因此,媒体从人类利益和自身长远利益来看,都应该对生态环境以一种敬畏的视角进行引导。

同时,媒体手中拥有的采访权、报道权等权都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延伸,而不是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的特殊权力对于人们赋予的权利,媒体就应该珍视,

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利益。因而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这不单是媒体的工作内容,同时更是媒体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2006年,在云南抚仙湖畔举办的中国第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展映活动——“2006首届中国·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周”上,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专题片《三江源》获得一等奖。这部纪录片对三江源地区进行了长期拍摄,记录了三江源地区独特的植物、动物、水源景观,镜头下观者可以看到三江源十分显著的生物多样性。该纪录片以一种充满对生物物种恋爱、赞美的视角记录下了三江源美丽的自然环境,将每一朵花、每一颗草、每一只候鸟、每一只鼠兔……都刻画得生动灵气,赋予了自然人类的情愫,镜头透露着的是对自然深深的礼赞,让观者突然对生命有一种震撼与感动,对自然生态肃然而生赞美与敬畏,极好地起到了社会引导作用。

三、结语

自然不是我们的奴隶,不是供我们无休止滥用的家私,而是整个生物群共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作为人民权利延伸的载体的媒体应该自觉承担起社会关爱人类关怀生态的责任,以敬畏自然的视角引导人类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