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水浒传_英译本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6 09 03

[作者简介] 魏琳,泉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水浒传 英译本的比较

魏 琳

(泉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 作为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 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 水浒传 的两个英译本为赛珍珠的A ll M en ar e Bro thers 和沙博理的O ut law s o f M arsh.本文笔者将对这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的风格转换及文化移植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 比较; 水浒传 英译本;风格转换;文化移植

[中图分类法]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07)02-0104-02

水浒传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小说,它已经流传了几世纪,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小说创作角度来看,它和 三国演义 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作者将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并纯熟地使用了白话,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的发展。同时, 水浒传 也是一本中国明清时代的百科全书,小说人物众多,囊括社会各阶层,内容涉及医学、官制和各地方言等,其中故事具有典型性,具有独特的价值。要将这样一部在文字上很有特色的名著译成外文,让外国读者读起来也有中国读者同样的感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 水浒传 在西方的传播

水浒传 在欧洲的传播可追溯到17世纪,但很多译者

只是对其中的一些章节进行了翻译。第一部完整的英译本诞生于1933年,出自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下简称赛译)。赛珍珠自幼随父亲来到中国,跟中国教师读中文经书,精通中国文字,熟悉中国社会。她根据金圣叹七十回本翻译的A llM en ar e Br other s 准确、生动、忠于原著。

赛译中,译者选择了 论语 中的名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 作为其译著的题目,含蓄地描述了梁山好汉之间的联系。赛珍珠在译文中艺术地再现了梁山好汉与官府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并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对比、烘托、夸张等手法再现了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卷,至今仍为西方文学界所津津乐道。

沙博理翻译的Outlaws o f the M ars h (以下简称沙译)于1980年出版,是我国与外国合作出版的第一部英文版古典名著。沙译为100回全译本,译者在翻译时,受当初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把原定的译著题目H er oes of the M ar s h ,改为了Outlaw s of the M ar s h,但这一改变与原先的意思并无区别,标题所用的o utlaw s 在普通英语中指挺

身而出,反对当局非法迫害普通人的民间英雄,符合原著中梁山好汉的形象。此译著译文流畅,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精确达旨,成功地译出了施耐庵所塑造的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草莽英雄的光辉形象。译本做到了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力,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目前 水浒传 最好的英译本。

二、英译本的比较

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interlingual tr ansfer ence),这其中包括了文章的题目含义、内容含义、文体含义、风格含义、修辞含义以及文化内涵的转化。著名的翻译家泰勒认为,译者应很好地理解原文的主旨及精神,并用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将其在译文中进行传达。本篇论文将从风格及文化内涵的转换两个方面对 水浒传 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

1、风格含义的转换

亚历山大.F.泰勒在他的翻译三大法则中提到,译文的风格和手法应该和原著属于同一种性质。一般翻译工作者由于自身缺乏较深的素养,对风格缺乏辨别、鉴赏能力,缺乏专门训练,在翻译实践中难免会丧失风格意义(lo ss)或使风格褪色(decolor ing)。一些学者把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纳为遣词、句法、章法以及修辞四个方面。

水浒传 的写作风格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风格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有很高的成就。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注重的是形合。因此,译者有时必须用很多英文单词来解释一个中文词语,要把原文这种简炼、明快的风格表现出来也就比较困难。

两个英译本中,译者为了准确传达原著的精神,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增减。赛译中,译者尽可能地进行了直译,使用了口语表达法,并不厌其烦地将原作中的细节都表达出来,力求使西方读者如读原书。她忠实地译出了原著的结构:既曲折多变,又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可说是直译最成功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赛译中,译者保留了原著小说中的过渡词句,比如 话说 、 话分两头 、 且

104 2007年第2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 o.2,2007(总第138期)

Jo urnal of M udanjiang N or mal U niv ersity

T o tal N o.138

听下回分解 等,也因此是两个英译本中唯一保留原著说书风格的译本,符合风格翻译的对应原则。

相比之下,沙译使用的语言简洁而又精确,作者采用意译的方法成功地刻画了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沙博理先生在其译著中抛弃了原著中几乎全部的诗歌,而且忽略了每一回承上启下的开头语,致使活泼多姿,栩栩如生的文艺体裁被译成了清一色的散文,原著的风格不能很好地转换到译著中,不免有些枯燥和单调感。

一部作品的风格也包括了修辞方面,沙博理先生在其译著的序言中提到,汉语的一些双关、玩笑及文学的暗喻在英文里都找不到对等的词,最好的情况也只能用近似的词。小说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在描述斗争场面及人物对话时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译者们在翻译时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如 若问我名字,吓碎你心胆。

赛译:it w ill frighten y our heart and g all into pieces. (V ol.II P.757)

沙译:y ou will tremble.(V ol.II P.684)

赛译虽为逐字直译,但相比之下,她更好地表现出了原文的夸张技巧,也使得译文更加生动与贴切。

又如: 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

赛译:the leav es fa ll fro m the tr ees like r ain.(V ol.II P.766)

沙译:bro ug ht dow n a show er o f leav es and br anches. (V ol.II P.692)

沙译形象而又精确,而赛译而显得相对枯燥。

2、文化含义的转换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皮尔曾经说过,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这里萨皮尔教授道出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除接触语言外,也接触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一篇或一部译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有效地将源语文化移植到目标语文化之中。

水浒传 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小说中涉及的一些古语、官名、服装、武器以及地名在几世纪后的今天都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如何将这些古代中国的文化进行移植对译者来说也就显得尤为困难。赛译中,译者忽略了一些复杂的官名、地名,而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也使译者出现了一些误译,如把原著中的 放屁 译为pass y our wind; 江湖 译为r iver and lake; 剪径 译为cut the ro ad in two;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 ig ht Og re。译者的望文生义容易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虽然现在有些学者认为赛珍珠的误译实际上是译者采用了 异化 翻译策略(foreignizing strateg y),但过分强求异国情调而对译入语进行严重洋化,过于牵强硬译,还是令读者难于消化,无法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

而沙博理先生的译著则较好地对源语文化进行了移植,译者善于推敲原著内涵,匠心深邃,精辟贴切。如 爷爷,饶凭孩儿性命中 ,作者并没有直译为gr andfather和son,而是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将其译为master和servant.(V ol.II P.684);又如: 杨雄石秀再三谦让,方才坐下。 译者深入推敲了汉语原文,把 谦让 译为politely arg ued ov er w ho sho uld sit w here.(V o l.II P.757)译文对原著进行了恰当的引申和调整,流利恰当。

从以上比较可看出,赛珍珠的译本较完整地再现了原著的内容及结构,作者的忠实翻译既 信 又 达 。沙博理的译本则较好地移植了源语文化,虽然较为简洁质朴,但作者的归化翻译策略使得译著在 信 、 达 、 雅 三个方面都较为成功,被誉为目前最好的 水浒传 英译本。正如丹佛大学伯顿 拉费尔教授在1981年8月27日的 亚洲华尔街日报 上发表的文章所说的: 沙博理先生以他欢快的文笔,使这部在中国几百年来人们十分喜爱的小说读来非常有趣。他那大胆的译文使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Pearl.Bu ck,All M en are Br oth es[M],New York:T he John Day C om pany,1933

[2]S idney.Shapiro:Outlaws of th e M arsh[M],Beijin g:For eign Lan guage Press,1997

[3]中国翻译家词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4]王丽娜.<水浒传>在国外[J].古典文学知识,1998,(4):118 -127.

[5]沙博理.水浒传的英译[J].翻译通讯,1984,(4):29-32.

[6]周燕,周维新.评 三国演义 的英译本 兼谈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J].外国语,1988,(6):16-22.

[7]马红军.为赛珍珠的 误译 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3):122-126.

[8]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9]孙迎春.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心安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Shui Hu Chuan

WEI L in

(Quanzho 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00)

Abstract:Shui H u Chuan is one of the best know n Chinese classic no vels which hav e come do wn thr ough ages.It no t only has a cer tain impact on Chinese lit erature,but also wins a hig h pr aise all over the wo rld.T his paper is att em pt t o compare t he two Eng lish ver sions fro m the t ransfer ence of the sty listic meaning and the implantation of t he cultural meaning.

Key words:Shui H u Chuan,Eng lish v ersio ns,co mpar ison,cultur al im plantat ion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