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17床,王磊,岁,入院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右侧已状血栓)属于非感染性血栓形成(高凝状态,高脂血症,血液病等因素)。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表现: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等。
2.额顶上部皮质受损:以下肢为重的偏瘫、癫痫、皮层感觉
障碍、精神症状等。
3.头皮静脉怒张
多为非炎症性血栓,与妊娠、消耗和恶病质等因素有关,多
见于产妇、幼儿和老年人。
二.海绵窦血栓形成的表现:1、局部症状: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眼球突出、球结膜及
眼睑水肿、淤血、鼻根部水肿及耳后乳突水肿等。眼底可见视
网膜静脉扩张、纡曲、视网膜水肿、出血,甚至有轻度视乳头
水肿,继而发生视神经萎缩。
2、全身症状:病情急,来势凶猛,有头痛、恶心、呕吐、表情
淡漠或昏迷。因乳头导静脉充盈扩张而致耳后乳突部水肿,为
海绵窦血栓的特有体征。
三.乙状窦血栓:1.多为单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2.主要症状:颅内压增高,病变对侧出现不完全偏瘫和锥体束征。(锥体束征是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全,可以
出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成年患者若出现则为病理反射。常见的锥体束征表现为:(1)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2)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趾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观察足趾反应。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3)戈登征:检查者用手以一定的力量捏压患者的腓肠肌,观察足趾反应,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4)查多克征:检查者用钝头竹签在外踝下方友后向前划至指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5)Gonda征:检查者用手紧压患者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钟后突然放松,观察足趾反应。(6)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示指和中指轻加患者中指远侧指间关节,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7)夏菲征:检查者用拇指、示指捏压患者的跟腱,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
四.直窦血栓:很少见,常发生于感染,外伤和脱水等情况。由于本病极为少见,临床上常误诊为脑出血或脑室出血。
护理问题:1.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
2.预防并发症如:感染,颅内出血,穿刺部位出血,下肢血管栓塞
等。
3.预防癫痫再发生
4.二便的护理
5.心理护理
6.用药护理
7.饮食护理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规律,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瞳
孔,意识等变化。
2.并发症的预防
(1)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每两小时为患者翻身扣背预防肺炎和皮肤压床的发生。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2)出血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物后,因其可加重出血,注意用药后观察。主要是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牙龈,鼻粘膜等部位;注意饮食方面多食含维C的水果和蔬菜,并将就烹调方法,避免粗硬食物,如:鱼和骨头等,以免不小心刺激消化道的黏膜,引起出血;保护好皮肤和黏膜,减少对其刺激。刷牙时用软毛牙刷或用棉球擦洗,避免损伤牙龈,引起出血。衣服稍宽大些,活动时要避免接触锐利工具,尽量避免肢体与外界的碰撞,防止皮肤受损,皮下出血。
(3)下肢血管栓塞
观察穿刺处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波动等情况,了解有无肢体疼痛,感觉障碍等现象。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重视主诉,每日定时测量肢体周径,一般测量髌骨上下10CM和内踝以上15CM的周径。加强抗凝措施,严格执行医嘱,保证抗凝药物的及时准确的输入;正确应用弹力袜;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教会病人慢节奏的用力行足背伸屈运动,有效的发挥小腿肌肉泵的作用,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同时注意健侧肢体的运动。根据情况,使用空气压力泵等。
3.癫痫的再发生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床头备有开口器,舌钳,包有纱布的压舌板,预防发作时舌咬伤;癫痫发作时,切记不要用力按压肢体,防止发生骨折。遵医嘱按时予镇定,止抽药物。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出血。
5.保持肢体功能位,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良肢位的摆放,进行床上主被动活动肢体。
6.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含糖高的食物。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多食粗纤维饮食,如芹菜、韭菜等以润肠通便。
7.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给予帮助和支持,并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用药观察
用药后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密切观察动态出血变化,如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