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载体。它的出现正好可以打破城乡两地消费断层,刺激乡镇企业生产,为农业剩余劳动力 提供就业场所。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一个出路,还因为它的发展会对第三产 业产生一种强大的需求和拉力,带动相关行业的兴起中国农村是一个近9亿农民的大市场, 对金融、保险、商业、饮食、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有极大的潜在需求。此外,小城镇的网 络发展,也会使能源、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紧跟其上。这一 系列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 3.优化三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推进城镇化建 设是扩大内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的需要。我们城市化水平低,城乡 之间相对隔绝,限制了工业品的消费和市场的扩展。作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 的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大城市之尾,是沟通城乡物质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是经济发展的重
参考文献: · [1]冯蔚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J] 人口与经 济,2001,(5):69 [2]陈杨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厦滞留经济代价研究[J] 人口与经井,200。1,(2):52 [3]张翠英时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率挥讨[J] 生产力研究, 20。2,(2):101 [4]刘士本论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剩余劳动力转移[J] 生 产力研究,2002.(1):93 [4]党军.对春运车票价格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7(4): 18—19. [5]夕文,杨倩.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春运[J].中国铁 路,2007(2):33—35. [6]龙耀.中国春运难题的传统文化关照[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g)7(2):36—39. [7]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铁路和谐春运课题组.实现铁路 和谐春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铁路,2007(4):30—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流入城市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未来20年内将有2亿农民从农村走 向城市,每年增加1000万人。这些新转移出来的、越来越庞大的外来工队伍将 使春运客流逐年增加,春运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是春运难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2.2春节情结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春节是人们心目中地位最崇高、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 当春节来临,离乡背井的游子“不管有钱没钱”都归心似箭,祈盼能与亲人团聚,“春节回 家”是每个中国人的一种深厚的文化情结、一种嵌入血脉的民族DNA。正是这种剪不断理还 乱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回家冲动,成为中华民族饱经沧桑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最深沉的动力,而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这 也就是产生“客流集中”问题亦即春运难题的文化根源。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春运历 史表明。“春节回家”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的必需品,这种需求具有刚性,靠制 度是调控不了的,价格机制也是失灵的,春运票价浮动只是拉长了春运高峰的 时间间隔而已。 二论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春运难题 (一)何为春运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以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流动人口为主 客流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 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占2,3全国人口,占近l,3世界农村 人口,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的迅速增加。这种剩余 有它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 经济结构的约束,如何从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服务领域渗透、扩张、发展;以 适时、合理、有序地转移如此巨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春 运 产 生 的 原 因 1 中国春运难题的表层原因有,客流集中,铁路运力不足。 2.中国春运难题的深层原因: 2 1城乡二元结构 首先,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是缩小了,而是有所扩大,进城打工成为农民提高收入 的重要来源。其次,我国目前处于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建设和城镇 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劳动力。根据工业化、城市化的规律,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农业中供给需求的 那部分劳动力。种植业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由于受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季节性 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如果从劳动力与农业生产的 相互关系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表现为新增农业劳动力边际产量为零,即劳动力的增加并提 高农业总产出。所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经济学特征是零值边际劳动生产率。 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二元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化的关键环节 之一。社会分工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游离出来,不仅提供 了充足的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建立了国内急需的内需市场。不同产业 的收入差异是造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动力。
(二)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思考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扩大中国劳动力的就业 空间,为了使剩余劳动力成为我们与国外竞争的真正优势,成为真正有效的人力资源储备, 关键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增加产出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 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各种生产要素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组合;以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 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现向产中深化和向产前、产后延伸。向产前延伸就是大 力发展农业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和农用生产资料等服务以扩大就业;向产中深化就是运 用科技知识对农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多渠道就业; 向产后延伸就是把农业产业伸向大中城市,把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联系起来,实现生产要素 的跨地区转移和优化组合,多渠道、多方位地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它是完善农村产业 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2.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的建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的难度愈显突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 征,即是以贸易、交通、通信、教育、科研、保健、旅游、娱乐、文化、艺术、饮食等服务 性行业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提高国民经济 整体效益和效率,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三大产业演进的规律,可以促进经济 增长,缓解我国就业难题,更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春运难题:对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思考
摘要:春运危机,再一次暴露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交通线路布局不合理、民工返 乡依然艰难、各级部门处理危机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春运难题做进一 步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提出顺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 移是当前我们工作的最紧迫任务,并从深层次寻求破解中国春运难题的治本方法。实现成功 转移的途径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促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原因 农业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引言 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移。由民工流、学生流、探亲
流和旅游流汇合而成的庞大流动群体,在40天的春运时间内形成高达20多亿人次(占世界人 口1/3)的交通压力,这骤然膨胀的交通需求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 年出现候鸟般的人口迁徙的一个主要根源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正由于 我国资金、信息和技术等要素逐渐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导致这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中西 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现阶段这种地域差异已经非常突出,并且有加剧的趋势。这种地区 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人为了生存发展抛家弃口,流向机会更多的发达地区,导致劳 动力从湖南、四川、安徽、河南、四川、江西、贵州、湖北、东北等地流向京津沪、江 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春运期间,节前15天客流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沪杭地 区,节后25天客流主要集中的地区是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阜阳等。每年春 运,这部分区域的客流量就特别的大,铁路压力也特别的大。外出务工的都是贫困省、贫困 山区的穷人,如果当地经济不是太落后、家庭生活太苦,如果家乡附近稍有机会,又有几 个人愿意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呢?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东部和中西部、内地和沿海的经 济发展失衡格局,那么,中国的春运难题将如同中国式“乡愁”,永远剪不断理还乱。
科研基本方法作业
姓名
蒋敏
学号 2009015187
班级 国贸091
32. [8]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7—104. [9]蒋泽中.从产品性质看“春运”价格决策问题实质[J].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3):71.一75. [10]扶玉枝.火车票实名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产业与科技 论坛。2007(10):148—149.
总结 如何解决春运问题,治本之解在于,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乡、区域的均衡
发展,同步推进城市化与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结构的日趋合理与稳定。当代中国正在经济市场 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现代化,正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 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即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时在知识、信息、网络等经济上也得 以明显的进展。如何从深层上再一次解放农村生产力,如何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迎头而上?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顺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