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取多种方式
着力打破阻碍农民增收的“瓶颈”
改革开放三十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适时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重大战略方针,再次连续出台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开始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每个一号文件下发后,各级党委、政府都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和农村工作逐年扎实推进。然而,我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贫困县,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尤其是在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南缘,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178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农耕地32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统揽
全县大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了农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果、牧、菌、药、菜五大特色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全面稳定发展。2007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8.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8.98万亩,玉米15.38万亩,油菜3.49万亩,其它0.94万亩。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鲜果栽植面积分别为29、15.3万亩,挂果面积5.7万亩、8.4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9.24万吨,核桃、苹果产量7.77万吨,烤烟种植2190亩、产量452吨,食用菌403万袋、产量500吨,种植蔬菜第6225亩,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全年农业总产值38978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2333元,较2006年净增449元,增长23.8%。加上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各级对“三农”的支持加大,农村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群众在摆脱贫困温饱后,正在向小康和富裕迈进。虽然我县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农民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县农业基础较差,自然气候条件较为独特,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先进技术推广普及慢,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较慢,距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农民增收问题也由于各地农村状况的差别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我县而言,笔者认为,阻碍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生产方式影响。我县土地宽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多,长期以来,农民群众生存生活主要依赖土地的传统难以改变,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维持自己的生存,只是很少一些剩余产品才与外界交换。同时,由于农业经营自身的特点和农民的保守性,农业生产方式长期趋于稳定而且排斥变革。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仍以分散经营为主,配套协作,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慢。虽然近年来全县上下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和引导,加之伴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群众经济意识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县农业生产仍未能真正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2、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关系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总体来看,我县农民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简单,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目光较为短浅,缺乏忧患意识,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小农意识严重,不
能冲破“祖传”规律,缺乏“大处着眼”的意识和本领等问题。从社会条件来看,由于邮电通讯设施不到位,广播、电视、书籍等宣传渠道不畅,信息、技术传递较慢,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不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高。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县属传统农业县,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全县工业主要以资源开采型的煤矿为主。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引进了方舟制药、棋智核桃乳等加工企业,但由于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和能力有限,在产业龙头方面显现的作用不很明显,农民生产的小麦、玉米、核桃、苹果等农产品都基本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农业生产形式单一,农业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由于初级农产品直接面对市场,受市场因素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4、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目前,全县(含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其中具备农业相关专业知识专科以上学历的更少,队伍不稳定,力量较为薄弱,导致大部分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科技推广方式简单,表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会议培训多、示范引导少;短期指导多、系统指
导少;单项技术多、综合技术少;行政手段多、市场机制少。在农业生产的如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果树修剪、果园管理等关键环节,缺乏及时到位的技术指导,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群众收入的增加。
三、今后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党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县上下应继续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措施,采取多种方式,着力打破阻碍农民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建设步伐。
1、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除了从事初级农产品供给和原料生产外,还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通过高度组织化规模化,能够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农业机制,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全县上下,要下大力气,着力打破农业生产中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克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要立足实际,着眼全局,严格按照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我县作物生长季节长、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着力打造优质小麦、玉米、苹果、核桃产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要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决定因素是素质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和塑造农民,着力培养文化型农民。在全面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全力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承担起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任务。要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着力培养技能型农民。积极制定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规划,通过有规模、有影响的技能培训,真正培养出一批懂科技、谋发展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