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作业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作业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作业

第3章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一.名词解释(20分)

1.抗体(antibody, Ab)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3. ADCC

4.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5.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二.单选题(20分)

1.Ig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1

B.CL

C.CH2

D.CH3区

E.VH与VL区

2.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3.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4.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A.IgG1

B.IgG4

C.IgA

D.sIgA

E.IgE

5.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 FC ’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胰酶

C.胃蛋白酶

D.激肽原酶

E.脂氧化酶

6.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粘膜上皮细胞

7.IgG分子能与吞噬细胞表面FCγR结合的区域是()

A.VL

B. VH

C. CH1

D. CH2

E.CH3

8.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到()

A.抗γ链抗体

B.抗κ链抗体

C.抗λ链抗体

D.抗Fc段抗体

E.以上均可

9.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

A.可分为四个亚类

B.可通过胎盘

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

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

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

10.IgG能通过胎盘的原因是()

A.抗原结合价为2

B.由2个单体构成

C.胎盘滋养层细胞有其FcR

D.可与粘膜细胞FcR结合

E.分子量大

12.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CL区有4个功能区

B.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C.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D.是天然的血型抗体

E.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

13.合成IgA J链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D.粘膜上皮细胞

E.NK细胞

14.人类IgD的主要分布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DC细胞

E.肥大细胞

15.抗体()

A.都是Ig

B.由浆细胞产生

C.均为糖蛋白

D.多是γ球蛋白

E.以上均对

16.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是由B细胞与()杂交而成:

A.T淋巴细胞

B.小鼠脾细胞

C.小鼠淋巴细胞

D.小鼠骨髓瘤细胞

E.小鼠乳腺瘤细胞

17.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 )

A.IgG和IgM

B. IgD和SIgA

C.sIgA和IgG

D. IgM和IgE

E. IgE和IgD

18.IgG分子穿过胎盘借助的部位是( )

A.VH

B.CH1

C.CH2

D.CH3

E.VL

19.人类IgG的合成开始于()

A.胚胎期15周

B.胚胎期30周

C.新生儿

D.出生后3个月

E.出生后6个月

20.特异性Ig的V区具有高度多样性主要是因为()

A.编码V区胚系基因数量巨大

B.由数量不多的V区胚系基因片段拼接而成

C.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高频突变

D.在抗原刺激下C区基因发生类别转换

E.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第2次重排

三、多选

1.Ig中可与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是()

A.CH2

B. CDR

C. HVR

D. CH3

E. VL和VH

2.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

A.1个F(ab’)2

B.1个Fc

C.2个Fab

D. 1个Fab

E. Fc’

3.编码人类Ig轻链基因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

A.第1号

B.第2号

C. 第6号

D.第14号

E.第22号

4.抗体()

A.B细胞分泌

B.有同种异型标记

C.有独特型表位

D.浆细胞分泌

E.多亚基组成

5.下列哪种物质是抗体()

A.抗蛇毒血清

B.丙种球蛋白

C.淋巴细胞抗血清

D.白喉抗毒素

E.mIgD

6.IgE对哪些细胞具有高亲嗜性()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

D.B细胞

E.单核细胞

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A.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

B.质地均一,有效成分含量高

C.一种单克隆抗体,只结合一个特定抗原表位

D.针对抗原分子上的多个抗原决定簇

E.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

8.IgM的特性包括()

A.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

B.是分子量最大的Ig

C.是最早合成的Ig

D.可做为早期诊断指标

E.可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

9.关于Ig的可变区,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位于L链N端的1/2及H链N端的1/5或1/4

B.由高变区和骨架区组成

C.不同特异性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

D.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存在的主要部位

E.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四.B型题(18分)

A.IgM

B.IgG

C.IgE

D.IgA

E.IgD

1.分子量最大( )

2.血清含量最高( )

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 )

4.血清半衰期最长( )

5.过敏反应时滴度明显升高( )

A.VH、VL

B.CH1、CL

C.CH2

D.CH3

E.CH4

6.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 )

7.IgG与补体结合的部位是( )

8.IgG与细胞表面FcR结合的部位是( )

9.Ig同种异型决定簇存在于( )

A.IgM

B.IgG

C.IgE

D.sIgA

E.IgD

10.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 )

11.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

12.构成BCR的主要是( )

13.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是( )

14.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 )

五.简答题(22分)

1.如何利用可分解Ig的蛋白酶来改造马抗人抗体,以利于在人体中应用?(6分)

2.简述Ig的生物学活性?(8分)

3.简述单克隆抗体产生原理?(8分)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患儿段**,男,5岁,因“左膝关节肿痛半年”、近日加重入院;主诉由其母代述。

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3岁以前很少患病,近1年反复发生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近日左膝关节肿痛加重,活动明显不便,入院。

体格检查:T37℃、R24次/分,P100次/分,体重21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跛行,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左膝关节X线片可见关节面毛糙,关节软组织肿胀;血常规、骨髓检查正常,血清蛋白电泳:α1、α2和β球蛋白正常,γ球蛋白5.8%(参考值11.9%~23.0%);IgG0.999g/L (参考值 5.53~13.07g/L),IgA<0.034g/L(参考值0.33~1.08),IgM<0.254g/L(参考值0.56~2.18),IgE未检出。血中B淋巴细胞(CD19)测定值为0,T淋巴细胞及亚群正常。

根据患儿男性,且同胞兄弟中有一位因化脓感染死亡。此患儿4岁起病,有反复感染史,主要表现为大关节炎,检测各种Ig均低,血中B细胞未检出,诊断为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问题:

1.本病例为什么会常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并说明抗体对维持机体生存的重要意义。

2.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学特征。

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执行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2.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依其Fc段与具有Fc受体的杀伤细胞结合,从而促进杀伤细胞对抗体结合的细胞的杀伤。

4.是指Ig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依其Fc段与具有Fc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吞噬作用。

5.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某一个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二.单选题(20分)

1.E

2.A

3.E

4.D

5.C

6.E

7.E

8.E

9.E 10.C 12.C 13.C 14.B 15.E 16.D 17.C 18.C 19.D 20.B

三.多选题(10分)

1.BCE

2.BC

3.BE

4.BCDE

5.ABCD

6.BC

7.ABCE

8.ABCDE

9.ABCDE

四.B型题(18分)

1.A

2.B

3.A

4.B

5.C

6.A

7.C

8.D

9.B 10.C 11.B 12.E 13.A 14.D

五.简答题(22分)

1.用胃蛋白酶水解Ig,可形成一个F(ab’)2和多个小分子多肽碎片的pFc’段。一个F(ab’)2段仍旧可特异性结合抗原,而pFc’段无生物学意义,不能结合细胞,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1)结合特异性抗原:在体内表现为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和抗体反应。(2)活化补体:IgM,IgG1、IgG2、IgG3与抗原结合后,分子构型发生变化,暴露出重链C区上的补体结合位点,活化补体的经典途径。凝集的IgA,IgG,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和Ⅰ型超敏反应等。(4)通过胎盘和黏膜:主动通过胎盘,在人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通过黏膜细胞分泌到黏膜表面,sIgA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乳腺等上皮细胞,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局部抗感染作用。

3.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经过筛选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1.因缺乏Ig,叙述Ig的生物学功能。

2. 五种Ig完全缺乏或明显降低,常用免疫电泳检测。Ig总量低于2.5/L, IgG低于2.0/L, IgM、IgA、IgD、IgE 极低或测不出。循环B细胞低, T细胞正常, 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正常, DTH 实验正常。不能产生针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特异性抗体,对伤寒、白百破疫苗缺乏免疫应答。。其病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Btk基因突变所致;Btk(B cell tyrosine kinase) 是一种B 细胞特有的酪氨酸激酶,参与抗体轻链基因的重排,影响B细胞的成熟。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 疫球蛋白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免疫球蛋白是免疫活性分子中的一类,而免疫活性分子包括免疫细胞膜分子,如抗原识别受体、分化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以及一些其他受体分子等;也包括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 抗体与Ig 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所合成、分泌的一类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而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 Ig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见于其他体液 和外分泌液,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地结合抗原。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内,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直接发挥效应,如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病毒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等。在体外,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免疫球蛋白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该片段能与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相互作用,但不能与抗原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G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型,母体的IgG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是一种重 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分泌型IgA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是机体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此外,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调节和负调节作用。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已经打印)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研究进展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研究进展 张宝中1,2,冉多良2,童贻刚1 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大部分感染都起源于黏膜表面,而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它能有效地阻断病原体的感染和侵入。SIgA是由1个IgA二聚体、1条J链和1个分泌片(SC)共价结合构成的异源十聚体。IgA和J链由活化B细胞产生,SC则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SIgA分子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极强的抗微生物活性。我们就SIgA合成的相关机制、IgA 单体和SIg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重组SIgA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重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09)02-0263-03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ZHANG Bao-Zhong1,2,RAN Duo-Liang2,TONG Yi-Ga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thogen and Biosecurity,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71;2.College of Veterinary Scienc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830052;China [Abstract]The majority of infections origin from the mucous membrane surface.The mucosa immunity mainly relies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which blocks infection and invasion of the pathogens effectively.SIgA is composed of an IgA dimer,a J chain and a secretory component(SC),which forms a hetero-decamer by covalent interactions.IgA and J chain are produced by activated B cells,while SC is synthesized by mucous membrane epithelial cells.SIgA molecules are extremely stable and have very high anti-microbe activity.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SIgA synthesis related mechanism,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IgA monomer and SIgA,as well as the advances in recombinant SIgA. [Key words]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poly immunoglobulin receptor;recombinant SIgA doi:10.3969/j.issn.1009-0002.2009.02.032综述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外分泌液中发现的一种IgA抗体,主要存在于乳汁、胃肠液、呼吸道分泌液等外分泌液中。SIgA分子是由2个IgA单体(每个单体含2条轻链和2条重链)、1条J链和1条分泌片(secretory component,SC,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裂解片段)构成的异源十聚体[1],为了与血清IgA单体相区别而被命名为SIgA。研究表明,SIgA是外分泌液中存在的一种主要抗体,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抵御病原体及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机体黏膜免疫最重要的抗体[2-4]。 1分泌型IgA合成的相关机制 二聚体IgA(dIgA)或多聚体IgA(pIgA)从浆细胞分泌出来后,在上皮细胞的嗜碱性侧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以共价健形成dIgA-pIgR或pIgA-pIgR复合物,然后通过内吞作用和转运被运输到黏膜外侧,此后完整的SIgA分子通过pIgR分裂(pIgR C端跨膜部分和胞内部分在黏膜上皮细胞内降解)释放出来。SIgA在保护机体免受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侵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合成与抗原提呈、淋巴细胞归巢迁移(trafficking)及周围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均有很大关系[5]。在黏膜免疫诱导部位,抗原加工、提呈后,形成针对抗原的IgA型B细胞。在此过程中,B细胞的分化、增殖有赖T 细胞的帮助[6]。其中多种Th2样因子参与了诱导部位B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因子包括TGF-β、IL-4等。前体B细胞在诱导部位内进行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形成膜表面抗体IgA阳性的B细胞,同种型转换是形成IgA型浆细胞的关键之一。体外研究发现[7],在TGF-β作用下,B细胞基因重排,使Cα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其转型为IgA型B细胞。但有研究证实IL-4的作用远高于TGF-β。在体内实验中[8],证实IL-4是调控B细胞在PP (潘氏结)内分化的主要因子,IL-4-/-小鼠失去合成IgA的功能,提示IL-4对于IgA的合成十分重要。 2SIgA的结构特征 IgA在分泌物中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SIgA是由十肽组成的免疫球蛋白,来自2个不同的细胞系,沉降系数为11S,它包含2个单体的IgA、1条J链和1个分泌片,它们通过共价结合就形成所谓的SIgA。 [收稿日期]2008-08-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223) [作者简介]张宝中(1982-),男,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童贻刚,(E-mail)tongyg@hotmail.com

南开大学免疫学讲义-第三章 抗体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分子—抗体 第一节抗体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抗体的发现 血清中存在一种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的组分称为抗毒素,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组分称之为凝集素。其后将其称为抗体(antibody,Ab),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 二、抗体的理化性质 40年代初期Tiselius和Kabat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证实了抗体活性与血清丙种球蛋白组分相关。 图1. 兔血清电泳分离图2.不同类免疫球蛋白的电泳分离 离心常数7Sγ(16, IgG) ; 19S,β2(β2M,90,IgM); β2A(IgA) 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2.抗体与补体的结合。 3.抗体的调理作用。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Porter对血 清IgG抗体的 研究证明,Ig 分子基本结构 是由四个肽链 组成的,二条 较小的轻链和 二条较的重 链,轻链与重 链是由二硫键 连接形成,分 为氨基端(N 端),羧基端 (C端)。 (一)轻链和重链 1.轻链(light chain,L链) 214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为24KD,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组成的环肽,可分为:Kappa(κ)与lambda(λ)2个亚型。 2.重链(heavy chain,H链) 450-550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5或75KD,含糖数量不同,4-5个链内二硫键,可分为5类,μ、γ、α、δ、ε链,不同的H链与L链(κ或λ)组成完整的Ig分子。 分别称为:IgM,IgG,IgA,IgD和IgE。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L链N端1/2处(V L)108-111个氨基酸残基, H链N端1/5-1/4处(V H)118个氨基酸残基, V区有一个肽环65-75个氨基酸残基。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可变区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V L的HVR在24-34,50-56,89-97氨基酸位置。 V H的HVR在31-35,50-56,95-102氨基酸位置。 分别称为V L和V H的HVR1,HVR2,HVR3。 ●高变区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置,称为决定簇互补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CDR),V L和V H的HVR1,HVR2,HVR3又分别称为CDR1,CDR2,CDR3,其中CDR3具有更高的高变程度,H链在与抗原结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L链C端1/2处,105个氨基酸, H链C端3/4-4/5处,331-431个氨基酸。 ●在同一种属动物中是比较恒定的,是制备第二抗体进行标记 的重要基础。 (三)功能区 链内二硫键折叠成球形区称为功能区(domain)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顺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1.L链功能区: 2个,(V L,C L各一个) 2.H链功能区: IgG,IgA,IgD,4个(V区1个,C区3个) IgM,IgE,5个(V区1个,C区4个)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免疫透射比浊法 抗免疫球蛋白A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凝集,进行透射比浊检测。通过加入PEG可促使反应迅速达到终点,可增加灵敏度,降低样本中抗原过剩导致假阴性的风险。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IgA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 YZB/GER 5724-2014)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缓冲液:20 mmol/l,pH 8.0;氯化钠:200 mmol/L;PEG:3.6%;防腐剂和稳定剂。 R2:抗人免疫球蛋白A抗体(羊):取决于滴度;TRIS缓冲液:20 mmol/l;氯化钠:150 mmol/L;防腐剂。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90天。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提供的IgA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4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 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分子是有两条相同的____和两条相同的____通过链____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2.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IgA 、IgM 、 IgG 、IgE 、IgD 等五类,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分为___型和___型。 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可得到两个相同的____片段和一个____片段,前者的抗原结合价为1;用胃蛋白酶水解IgG 则可获得一个抗原结合价为2的_____片段和无生物学活性的____片段。 二、 多选题 [A 型题] 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A.V H B. V L C. C H D.C L E. V H 和 V L 2.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位于 A.V H 和 C H B. V L 和V H C.Fc 段 D.V H 和C L E. C L 和C H 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 结合,并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Ig 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4.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 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5.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6.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7.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8.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9.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0.分子量最大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1.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 A.IgA类抗体 B. IgM类抗体 C. 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 E. IgE类抗体 12.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A类抗体 B. IgM类抗体 C. IgG类抗体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六、抗体的制备 一、基本概念 (一)抗体(antibody, Ab)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指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构 (一)Ig的基本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 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 可变区:H链近氨基端(N端)1/4或1/5区域内的氨基酸、L链近N端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多变,称为V区。 超变区(HV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HVR,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一般CDR3变化程度更高。 骨架区(FR) 恒定区:H链和L链靠近C端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C区。

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亚型 根据CH不同分为五类: CH:γαμδε Ig: IgG IgA IgM IgD IgE 亚类:IgG1~IgG4; IgA1、IgA2。 根据CL不同分为两型:κ型、λ型 亚型:λ1~λ4 (二)Ig的功能区 L链:VL、CL。 H链: VH、CH1、CH2、CH3(IgA、IgG、IgD)VH、CH1、CH2、CH3、CH4(IgM、IgE)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弯曲。各功能区主要功能: VH、VL: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CH和CL:遗传标志所在处 IgG的CH2和IgM的CH3:激活补体 IgG的CH2/CH3和IgE的CH4:结合细胞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时间:地点:实验人: 1基本原理: 样本中的IgA、IgG与试剂中的抗IgA和抗IgG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产生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得反应溶液产生浊度。溶液浊度与样本中IgA、IgG的浓度成正比。在合适的nm处(700nm)测吸光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IgA、IgG的浓度。 2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试剂2)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校准品 蒸馏水、血清样本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3实验方法步骤 在酶标管内反应。 从左到右共做6管试剂: 1:IgG试剂1(125μl)+蒸馏水1μl 2:IgG试剂1(125μl)+校准品1μl 3:IgG试剂1(125μl)+样本1μl 4:IgA试剂1(150μl)+蒸馏水3μl 5:IgA试剂1(150μl)+校准品3μl 6:IgA试剂1(150μl)+样本3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继续添加试剂,从左到右: 1、2、3:IgG试剂2(42.5μl) 4、5、6:IgA试剂2(50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在OD700nm测取吸光度,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 4.1 IgG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51 校准管吸光度1.155 样本管吸光度0.699 IgG校准浓度31.3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浓度(g/L)= 0.699-0.051/1.155-0.051 ×31.3=18.4g/L 实验结果偏高,且误差为(18.4-16.0)/16.0 ×100% =15.0% 4.2 IgA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49 校准管吸光度0.372 样本管吸光度0.212 IgA校准浓度4.15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A浓度(g/L)=0.212-0.049/0.372-0.049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免疫球蛋白检查 1. 免疫球蛋白G (IgG) 参考值:7—16 g/L 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IgG下降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免疫球蛋白A (IgA) 参考值:0.7—4.0 g/L 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骨髓瘤。IgA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免疫球蛋白M (IgM) 参考值:0.4—2.3 g/L 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IgM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M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 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补体检查

1. 补体C3 (C3) 参考值:0.9—1.8 g/L 临床意义:C3增高常见于:各种转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肾炎、肝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正常或略有升高。C3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增殖性慢性肾小球肾炎(MPG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GN)、狼疮性肾炎、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患和关节疼痛等。 2. 补体C4 (C4) 参考值:0.1—0.4 g/L 临床意义:C4增高常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肾炎、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C4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免疫球蛋白分为哪几类

1.免疫球蛋白分为哪几类?其增加或减少都有哪些临床意义? 答:免疫球蛋白分为IgA、IgD、IgG、IgE、IgM5类。 一、1、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2、IgA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二、1、IgD升高主要见于IgD型骨髓瘤、慢性骨髓炎、皮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胶原性疾病和吸烟者。有人发现结核病和霍奇金病也有升高。此外有报道IgD可能与某些超敏反应有关,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以及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有属于IgD型抗体。 2、IgD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硅沉着病、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目前尚未证明IgD有抗感染的作用。 三、1、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签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2、Ig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四、1、IgE升高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变应性脉管炎、肉芽肿、春季结膜炎、荨麻疹等。高IgE综合征/Job综合征IgE也明显升高,血清中含量可达2000~4OOOU/ml(1U=2.4ng);IgE型骨髓瘤、绦虫和蛔虫等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SLE、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真菌感染等IgE也升高。当血清总IgE在0.005g/L以上时,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2、IgE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肿瘤和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 五、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签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明,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0免疫球蛋白

0免疫球蛋白 1、具有J链的Ig是( ) A.IgG1 B.IgG C.sIgA D.IgE E.IgD 2、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的Ig是( )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3、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 A.IgA B.IgD C.IgM D.IgE E.IgG 4、体内抗病毒、中和毒素、抗真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5、胎儿合成的第一种Ig是( )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6、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A.完全抗原 B.TD抗原 C.TI抗原 D.半抗原 E.自身抗原 7、从免疫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 ) A.亲和层析 B.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超速离心 E.硫酸铵盐析 8、Ig分子的Fab片段能( )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结合抗原 D.结合细胞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根据生物分子间所具有的专一性亲和力而设计的分离纯化技术为( ) A.离子交换层析法 B.免疫亲和层析法 C.盐析法 D.免疫电泳法 E.凝胶过滤法 10、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亲和力的Ig 是( ) A.IgG B.IgA C.IgD D.IgE E.IgM 11、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 A.IgA类抗体 B.IgM类抗体 C.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 E.IgE类抗体 12、制备组织细胞抗原时,所用的组织必须( ) A.新鲜或低温保存 B.121℃、15min灭菌 C.甲醛固定5min D.应用蒸馏水灌注以清洗血液及有形成分 E.25℃保存 13、亲和层析支持物最常用的是( ) A.聚丙烯酰胺 B.Sepharose4B C.硝酸纤维素 D.多孔玻璃球 E.琼脂粉 14、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 ) A.超速离心法 B.高速离心法 C.低速离心法 D.凝胶过滤法 E.选择性沉淀法 15、独特型决定基存在于Ig分子的( ) A.CH区 B.CL区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学习建议】 本章内容介绍了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血清型、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功能。学习本章内容需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及区别;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酶解片段;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的异常与疾病。 【 【内容提要】 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单体、双体和五聚体。 (二)功能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连接链(J链)和分泌片(SP)。 (四)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木瓜蛋白酶:2个Fab 和1个Fc片段;胃蛋白酶:1个F(ab’)2和pFc’片段。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功能 四、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 五、免疫球蛋白的异常与临床疾病

【概念简释】 1.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这类球蛋白过去也称为γ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其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膜上。 2.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 3.四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对称四肽链结构。每条重链和轻链都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排列形似“Y”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Ig分子的基本单位。 4.重链(H链):组成免疫球蛋白四条对称肽链中的二条相同长链,称为重链,约有440个氨基酸组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五种不同类别的重链:γ、μ、α、δ和ε。将具有相应类别重链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分别称为IgG(γ链)、IgM(μ链)、IgA(α链)、IgD(δ链)和IgE(ε链)。 5.轻链(L链):组成免疫球蛋白四条对称肽链中的二条相同短链,称为轻链,约有214个氨基酸组成,以二硫键连接于H链的上端外侧。根据轻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可分为两种型:κ型和λ型。每种Ig只含一种型别的轻链。 6.可变区(V区):在Ig四条肽链的N端(上端),L链的1/2和H链的1/4区,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和构型随抗体特异性的不同而变化较大,称为可变区(V区)。V区包括V L区(轻链可变区)和V H 区(重链可变区)。V区是抗体结合抗原的部位。 7.超变区:Ig在V L区和V H区内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构型更易变化,称为超变区。超变区是免疫球蛋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具体部位,在构型上与抗原互补,因此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DR)。8.骨架区:在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内,超变区之外的区域,氨基酸改变频率较低,称为骨架区。 9.稳定区(C区):在Ig四条肽链的C端(下端),L链的1/2和H链的3/4区,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和构型相对稳定,称为稳定区(C区)。C区包括C L区(轻链稳定区)和C H区(重链稳定区)。1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Ig分子的多肽链因链内二硫键连接而将肽链折叠成几个球形结构,并与相应功能有关,故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L链有二个功能区:可变区(V L区)和稳定区(C L区)。IgG、IgA和IgD的每条H链有四个功能区:一个可变区(V H区)和三个稳定区(C H1、2、3区)。IgM 和IgE多一个恒定区C H4。 11.J链:即连接链,由合成IgA或IgM的浆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J链以二硫键的形式将每个单体IgA或IgM的H链连接在一起,形成双体IgA和五聚体IgM分子。 12.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双体IgA结合,形成分泌型IgA。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S IgA不受环境中蛋白酶的裂解破坏。 13.铰链区:Ig二条重链之间二硫键连接处附近的重链恒定区,即在C H1和C H2之间,有一个可转动的区域,称为铰链区。当Ig与抗原结合时,铰链区可发生转动,一方面利于抗原和抗体之间构型的更好匹配,另一方面使Ig变构、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 14.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可将其从铰链区二硫键的N端部位切断,得到三个片段:二个相同的可与抗原结合的片段称为Fab 片段;一个可结晶的片段称为Fc片段。用胃蛋白酶水解,可从铰链区二硫键的近C端部位切断免疫球蛋白,得到一个大分子的双体Fab 片段称为F(ab’)2;以及数个小分子无生物学活性的Fc碎片称为pFc’片段。 1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本身具有免疫原性,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上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用于免疫异种动物、同种异体动物或自身均可引起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并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故称为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主要有三种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16.Ig同种型:指同一物种所有个体Ig分子所共有的抗原特异性。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恒定区。根据重链同种型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Ig分为五类。根据轻链同种型抗原的不同可将轻链分为两型。17.Ig同种异型: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同类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由重链或轻链恒定区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决定,因其具有个体特异性,因此可作为遗传标记。

第03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SIgA多为双聚体 C.IgM分子量最大 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 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 2.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 A.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E.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3.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 A.IgM B.IgG C.IgE D.IgA E.IgD 4.下列哪种液体中分泌型IgA的含量最高 A.唾液 B.尿液 C.初乳 D.支气管粘液 E.肠道分泌液 5.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Ab B.IL-1 C.IL-2 D.IFN E.TNF 6.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7.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IgM B.IgE C.IgG D.IgA E.IgD 8.Ig分成各种型及亚型的依据是 A.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E.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9.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A.IgM B.IgE C.IgG D.IgA E.IgD 10.关于Ig分泌片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B.能连接两个IgA分子单体 C.分泌片的功能是保护IgA D.分泌片与IgA的形成无密切关系 E.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11.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 A.VH和CH B.VL和VH C.FC段 D.VH和CL E.CL和CH 12.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IgM B.IgG C.IgE D.SIgA E.IgD 13.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作业

第3章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一.名词解释(20分) 1.抗体(antibody, Ab)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3. ADCC 4.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5.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二.单选题(20分) 1.Ig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1 B.CL C.CH2 D.CH3区 E.VH与VL区 2.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3.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4.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A.IgG1 B.IgG4 C.IgA D.sIgA E.IgE 5.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 FC ’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胰酶 C.胃蛋白酶 D.激肽原酶 E.脂氧化酶 6.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粘膜上皮细胞 7.IgG分子能与吞噬细胞表面FCγR结合的区域是() A.VL B. VH C. CH1 D. CH2 E.CH3 8.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到() A.抗γ链抗体 B.抗κ链抗体 C.抗λ链抗体 D.抗Fc段抗体 E.以上均可 9.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 A.可分为四个亚类 B.可通过胎盘 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 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 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 10.IgG能通过胎盘的原因是() A.抗原结合价为2 B.由2个单体构成 C.胎盘滋养层细胞有其FcR D.可与粘膜细胞FcR结合 E.分子量大 12.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CL区有4个功能区 B.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C.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D.是天然的血型抗体 E.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 13.合成IgA J链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D.粘膜上皮细胞 E.NK细胞 14.人类IgD的主要分布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DC细胞 E.肥大细胞 15.抗体() A.都是Ig B.由浆细胞产生 C.均为糖蛋白 D.多是γ球蛋白 E.以上均对 16.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是由B细胞与()杂交而成: A.T淋巴细胞 B.小鼠脾细胞 C.小鼠淋巴细胞 D.小鼠骨髓瘤细胞 E.小鼠乳腺瘤细胞 17.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 ) A.IgG和IgM B. IgD和SIgA C.sIgA和IgG D. IgM和IgE E. IgE和I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