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与“传播”word资料1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与“传播”

有关美术展览会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而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诸如历史学关于历史事件发生环境的研究、文学史关于文学家雅集形式的研究、教育史关于教育方式传播的研究等等,都是近年来各个学科的热点课题,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与上述各个学科领域一样,美术展览会在近代中国出现并逐渐完善,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大规模涌现,并随着全国美术展览会的举办而趋于成熟与定型,在民国时期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性存在和决定性意义,是中国近代美术史现代化进程中甚为重要且精彩纷呈的文化现象。美术展览会是兴起于西方17世纪的一种公开化、社会化的美术品展示与交流的形式,是中国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引介而来的,是一种纯粹的舶来品。民国时期美术展览会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艺术品在传统观念下的观瞻和品鉴的方式,使中国美术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传统走向了现代。早期的美术展览依附于博览会,具有明显的商业推广气息,后来借鉴法国沙龙和日本帝展的形式与经验,其内涵与机制不断成熟和完善。民国初期大量外国人在华举行的美术展览会,也为国人举办美术展览会提供了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参照。应该说,美术展览会是中国近代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其本身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及艺术内涵。当历史的脚步已经迈入整整一百年后的今天,世界性多元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转型、中西方现代思潮的涌现与碰撞以及艺术研究方法理论的创新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的途径与视角。立足于在当下文化视野的高度、广度与深度,对民国时期形式多样、内涵

丰富且纷繁复杂的美术展览会现象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与探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美术展览会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隆隆枪炮声,跟着侵略者的脚步而进入中国的。这是中西方文明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交错过程中的特定产物,也是“西学东渐”潮流下涌入中国的文化附属品。“在近代,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了进来,于是凡是具有维新思想、崇尚新学的人,几乎无不把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上。美术领域也是这样。兴办美术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与掌握西方美术技法,以及将西方美术作为新美术运动的主要内容,结社团、办展览,出版报刊杂志等等,都把希望寄托于学习西方。”①我们大致回顾一下美术展览会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引入和推行过程,就能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是如何通过美术展览会这一载体和媒介来探索救国强国良方的。

为了挽救垂危的统治政权,清政府在李鸿章等人的倡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下,大批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周游、考察欧美各国,介绍其包括美术展览会、美术馆在内的先进文化。王韬和黎庶昌在英法两国参观了博物馆并介绍了美术展览会举办的情况②。他们在笔记中所用的是“画会”一词,也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关于美术展览会的记录。通过早期的考察为国人认识美术展览会打开了一个突破传统封闭自赏与鉴藏的窗口③。随后,甲午战争的失败客观上掀起了国人向日本学习的热潮。随着留日人员的增多,日文书籍报刊被翻译从而引入中国,通过王国维、刘师培、鲁迅等人物主导、与李叔同、梁启超、蔡元培、黄宾虹、邓实、姜丹书等人的共同努力,包括“美术”、“美术博览会”等词

汇和概念也随之引入,并通过在中国所举办的美术展览会、开设的美术学校、创办的美术期刊等渠道为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所全面接纳,并最终从外来语被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固有名词,其语义也得以确定④。随着1908年中国第一代漫画大家何剑士发起的“美术赈灾展览会”⑤、1909年春《时事新报》同人“第二期图画展览会”的举办⑥以及1909年夏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南洋劝业博览会”所设立的“美术馆”中展出美术作品⑦……,自此,“美术展览会”的概念引入和形式内涵也在这一时期得以明确并规范化了。社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呈现出层次的结构特征。在这社会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外层的是物质形态层,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器物”层面,它涵盖了人类以物质形式所体现的文化、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切数以万计的与人的衣食住行发生关系的“物态文化”实体。其次是典章制度层,它涵盖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维护有序社会而创制的规则、体制和机构,是一种非物态文化。第三层是行为习俗层,它包括人的日常行为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历史性社会的约定行为即习俗,他们显示的传统观念最为直接。第四层,也是文化结构最深层,即心理活动层,它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广泛的观念系统及认知智能活动。⑧我们对照地看社会文化所包含的四个层次。显然,美术展览会是属于最深的第四层次——“心理活动层”的。那么作为社会文化这个有机系统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一层,美术展览会在引入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与其他三个层次会发生相互作用。而相对于这些物态层面、典章制度层面以及习俗层面所发生的变化来看,美术展览会是随着心理活动层的变化而转变的。这一时期社会形态在转型过程中的思想变迁和文化捩对于社会文

化心理的指向性也是最为明确和直接的。如上所述的洋务运动,引进的是西方物质文化,这只触及到了社会文化的最外层,事实也证明了它并不能真正带动中国思想观念和文化艺术的根本转变。接下来是维新运动,从改良政治制度入手,主张“君主立宪”,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但只是解决了文化典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所以仍然未能实现强国的目标。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它触及到文化的最深层——社会文化心理,所以在中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⑨。至此,人们才最终认识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国力的衰弱,体制的落后,其根本性的顽疾在于社会文化心理的落差。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落差呢?1912年蔡元培在任教育总长时,聘请鲁迅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教育。任职期间鲁迅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在文中提出播布美术的目的就在于“播布云者,谓不更幽秘。而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⑩,改变美术为少数人独享的状况,应推及至广大民众,为社会各阶层所共享。而实施美术播布的方法是建立美术馆和举办美术展览会,“美术馆,当就政府所在地,立中央美术馆,为光复纪念。次更及诸地方。建筑之法,宜广征专家意见。会集图案,择其善者,或即以旧有著名之建筑充之。所列物品,为中国旧时国有之美术品。美术展览会,建筑之法如上。以陈列私人收藏,或美术家新造之品。”B11之后,蔡元培先生延续了这一思想,在1922年所写的《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明确提出把普及美术教育的重任置于美术展览会之中,“须有一定的建筑、每年举行几次,如春季展览、秋季展览等,专征现代美术家作品,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