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_谢文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 ://www.cjstp.c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65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在编科技期刊语义化及关键技术研究(2012B060200013);2013年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政策咨询项目(广东高校学报体制改革和发展研究2013ZCZX0006)

作者简介:谢文亮(ORCID :0000-0002-9049-7392),硕士,编辑,

E-mail :xwl@gdufe.edu.cn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

■谢文亮

收稿日期:2014-09-16

修回日期:2014-12-19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省广州市赤沙路21号510320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加深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服务的了解,

引起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应用的重视。【方法】针对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具体应用上缺乏研究,以致其服务模式尚未成熟的问题,分析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以及其不足。【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改进措施,包括功能建设、编辑加工、信息服务和出版、读者互动服务、移动宣传、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等创新模式,尝试建立一种适合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推动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达到最大化发挥微信的公众服务功能。【结论】随着学术期刊移动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微信公众号服务将在学术期刊中得到推广普及。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微信公众平台

DOI :10.11946/cjstp.201409160897

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帐号,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已得到普及应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启用了“中国新闻出版”和“国家版权”两个

政务微信公众号对外服务。微信公众号[2]

是腾讯开发的,由客户申请接入的移动公众服务平台,客户无需进行重新开发,便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如即时信息推送、界面个性化管理、移动支

付、

Web2.0等服务;只要利用该服务平台中提供的高级接口,便可将已有的传统服务移植到公众服务平台中来。

学术期刊界也开始关注微信公众号服务在办刊过程中应用,并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法,如

利用微信进行稿件的远程校对[3]

;利用微信平台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

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 )理论[4]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科技期刊的审稿、组稿、定稿以及人性化读者服务等[5]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科技期刊的多极传播

与精准传播[6]

;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交流平台,

提供信息服务、互动交流等[7]

;文献[

8]调研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期刊的各种应用现状;文献[

9]通过对600名读者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需求进行调研,并给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建设建

议,然而,文献[

3-9]中研究的对象仅是微信应用的一个方面,没有将微信公众平台提升为一个新的出版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并研究利用该服务模式创新学术期刊的各种服务功能;缺乏系统研究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管理理念、应用实践、以及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等。

1微信公众号服务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

的重点

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号服务成为读者服务的首选。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首先,由于移动智能终端强大功能的完善,无论是安卓或是IOS 系统,都有一系列的配套办公软件,使得读者可用iPad 、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阅读、办公等;其次,移动网络访问网页的速度日益改善,3G 网络已经得到普遍运用,4G 网络正在成为主流,国家重视WiFi 的基础设

66

http ://www .cjstp.cn

施建设也带来了移动网络的极大改善,加快学术期刊实施移动在线办公、移动查稿、信息推送、移动订阅等移动公众服务的步伐;最后,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信息的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适应了

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10]

。另一方面,其它类型的读者公众服务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基于传统互联网的学术刊期刊公众服务形式如官方主页、官方微博、采编系统、电子邮箱服务等无法像移动公众号服务那样达到随时、随地等服务效果,一些文献虽提

出了学术期刊自行开发和运营App [11]

然而,专门的学术期刊App 运营需要App 研发、

服务器环境的架设和维护、日常运营管理等,必须配备有专门的技术人才,整个运营过程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在应用上遇到了瓶颈,这对目前学术期刊来说,尚不可行;学术期刊的读者广泛使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学者几乎人手一部智能终端,每个智能终端都安装了微信,这为学术期刊推行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了可行性。

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号服务读者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其自身移动互联网平台优势,为学术期刊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学术期刊只要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一个公众号,就能利用微信的平台优势发展移动公众号服务。

2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功能优势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介,

实现全方位服务,为学术期刊的信息发布、文章内容发布、优先出版、稿件状态查询、移动在线投稿、审稿、编辑加工、读者关系维护等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

(1)建设与维护方便

功能建设与维护。由于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是由腾讯提供的,学术期刊无需花大量的办刊经费进行建设和维护,仅需在线申请帐号,并利用现有生成模块对期刊功能菜单、界面、期刊公众号二维码进行生成,并实施个性化建设;利用其提供的高级开放接口,将学术期刊已有的官方主页、采编系统、期刊微博、博客融合到微信公众号中来。

微信认证安全建设。在传统的互联网主页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论文中介伪装学术期刊官方主页,并且采取搜索引擎优化和宣传方法,将其在搜

索引擎中的排名操纵居前,使得读者在缺乏官方网址、投稿方式等相关可信信息源的情况下受骗,遭受财产损失

[12]

。微信公众号可采取认证方式[2],避免

作者受中介所骗,增加作者对期刊的信心。

(2)强大的传播功能

首先,传播速度快。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微信具有随时、随地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学术期刊能即时将信息传送到读者阅读终端。

其次,全媒体宣传传播。通过二维码作为传播介质,实现印刷介质、电子介质、视频等多种媒介融合宣传传播,有利于扩大学术期刊的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分享、转发、转载等媒介传播手段,可实现期刊公众号二维码迅速在大范围内传播。

第三,自媒体传播。微信公众号的转发、分享、讨论等几种读者参与的方法,实现微博、博客、微信、电子邮件、

QQ 、QQ 群等媒介融合。如“发送给朋友”将文章发给微信朋友、微信群;“分享到朋友圈”将文章转发到QQ 博客(朋友圈)上,只要关注的该朋友圈的人就能即时收到分享的内容;“分享到腾讯微博”将文章转发到微博上,字数有限制,不过通过其提供的“复制链接”实现将全文链接提供给微博读者;同样,“发送邮件”和“复制链接”结合起来,实现文章的邮件传播;而将“复制链接”与QQ 或QQ 群结合,则实现了将文章以标题和链接的形式,转发给读者的朋友圈。因此,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中心的读者自媒体读者圈的建立,有利于期刊信息的传播、读者数量的发展和宣传效果的扩大。

(3)实现移动办公与出版

移动办公。微信公众号提供接口,实现原有的采编系统与微信公众平台无缝链接。采编系统的所有功能都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运行。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接口,学术期刊将采编系统嵌入到微信公众平台里,实现了读者移动查稿与投稿、专家移动审稿、编辑移动审稿及编辑加工、发行人员移动发布文章内容等,整个学术期刊的移动出版流程都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实现。

即时期刊信息推送。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服务模式,能实现实时信息服务:只要有移动网络存在,便可提供无地点限制的服务;智能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