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2期陈才: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提要-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从事经济地理,尤其是区域经济地理学习、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历程,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是作者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领域。文中介绍了作者在

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中五个方面的贡献,总结了在教学

与科学研究实践中的四点切身体会。科学的事业是万古长青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还任重而道远,还须有志者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作者的学习、教学与科学实践经

历对青年学者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理学;认识;体会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B

我从事经济地理,尤其是区域经济地理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历时半个世纪,经历了学习探求、对比思考、反复教学与反复实践的过程,使我深深热爱这门学科,愿意为这门学科的发展竭尽毕生精力。

l我对经济地理学的入门与认识过程

1955年9月,我受组织的推荐和国家的保送,去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投学于苏莲的经济地理区域学派。苏联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切德尔金和切尔道夫先后作为我的指导教师。他们对经济地理学的热爱,对理论问题的诚挚追求,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把我逐渐引进经济地理学殿堂的门槛。苏联地理学界的良好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浩瀚的知识海洋——些大型图书馆,成为我学习探索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在导师指导下近三年的副博士论文写作,使我受到了治学问的基本功的全面训练,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我在苏联的学习阶段,虽然经济地理学界两派的斗争已基本结束,区域学派占了上风,但是,以生产关系决定论为特色的部门经济学派仍很活跃,人地关系的理论受到了批判和遏制。在我国,苏联两个学派的理论均被吸收进来,而部门经济学派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西方的学术理论思想受到了批判。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国内经济地理学界围绕学科研究对象展开了10多年的争论,这一争论基本围绕着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关系,还是研究生产力;学科的内容主要是研究部门,还是研究区域;以及对我国已有的和西方的人文地理学理论如何评价等这样一些问题。当时,我经过认真的学习思考,认为只强调某一方面总是有些偏颇,应该全面地认识经济地理学,为此,于1962年我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试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向”LlJ一文,提出经济地理学应研究人地关系、生产配置和经济区划与区域这样三个研究侧面,上述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共鸣并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6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突出地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紧接着是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我不仅经受了迫害,也开始丧失进一步从事科学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回顾起来,白白浪费了十三、四个青春年华。

粉碎“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积极投身于高校教材与参考书的建设。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常年蹲北京各大图书馆,在较短的时间内,主编出版了全国高校统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旧1教材(1980年)和《经济地理学基础》(1987年),主编出版了《苏联经济地理》专著(上下册,1983年与1985年)。这些区域经济地理著作的写作与出版,不仅丰富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资料积累,也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

区域经济地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长时期仍停留在区域描述的基础上,其理论与方法论仍很落后。为了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1980年,我在国内首次开设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b1这门课程,开始了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必须把学习与批判很好地结合起来。我国的经济地理学自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受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它既有许多积极正确的理论,也存在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如生产关系决定论、中央计划经济的思想桎梏,对一些生产配置原则的不正确阐述,以及巴朗斯基的地理描述体系等,对上述不正确或不够准确的理论,我进行了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的清理和批判。在理论探讨过程中,应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收西方经济学、尤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并应消化吸收使之创造性地变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此同时,应该时刻警惕生吞活剥和照般西方学术理论观点的危险倾向,因为它不利于经济地理学的健康发展。我反复强调,在深入探讨作为交叉学科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和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建设,应发挥地理学科的优良传统,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去实现创新。否则,就失去了学科创新的基础。关于上述一些思想论点,我在1986年出版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HJ一书中分别地进行了论述。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我在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探索中体会最深的一条原则。实践应包括教学实践与区域开发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琢磨与完善教学体系和学科的理论体系,在与学员研讨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增强了我的思想活力。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面向广泛区域问题的基础应用学科,区域实践是学科理论发展的源泉。多年来,我主要从事了东北区、吉林省和图们江地区开发等实践工作,尤其对后两者持续时间长,取得的社会经济效果更为明显。区域开发实践的成果不仅验证和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如条件研究的重要性,对区位条件的新认识,对经济地域系统、尤其对地缘经济地域系统的阐述,均是以实践为基础而不断深化的。关于

人文地理17卷

图们江地区开发实践,我和袁树人教授共同撰写并出版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对1996年以前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这一领域的跟踪研究还在进行中。

在广泛的教学与区域开发实践的基础上,于1991年出版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一书,对学科理论进行了初步概括与总结。之后,又经历了10年的实践,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内容又进行了重大补充,于2001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区域经济地理学》【51专著。

2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贡献

近半个世纪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努力,概括起来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2.】在国内外首次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这一名称,开设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课

前入围绕地理学、区域地理和经济地理,进行了许多探讨,开设了许多课程,也发表了许多著作。而相邻的区域经济学科也开设了一些课程,出版了一批理论著作。相比之下,属于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区域经济地理学,无论在国内,或者在国外,其理论都显得很落后。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地理的理论建设和使它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乃至在与区域经济学竞相发展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高校开设区域经济地理学这门理论课是非常必要的。开课以来20多年的实践效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2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研究对象——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两条理论主线,即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三项主要研究内容,即条件机制、结构功能、体系类型,具体说,就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形成发展的机制、条件,区域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和经济地域系统的构造与类型等这样一些研究内容哺‘7J。学科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科对象、基础理论与学科研究内容三者紧密联系、互为制约,形成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地理特色。

2.3阐明了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是两个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面临着解决区域问题的共同任务,两者各有优点,形成了学科互补。但是,这两个学科就其历史传统、理论思维、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内容而言,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两者虽然相互交叉渗透、形影不离,但不可能融合成为一门学科。为此,强调两个学科的密切联系,目的在于加强区域经济地理学认真学习借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有用内容,丰富地理学科;强调其区别,目的在于继承发扬地理学的传统,发挥地理学的优势,发展地理学科。当然,也应该看到,自经济地理学诞生起,它就沿着地理方向和经济方向这两个方向向前发展,而后者更与区域经济学有着历史渊源。因此,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主流应该充分发扬地理传统,为发展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学派或地理学派而不懈努力。

2.4对区域条件与系统类型的研究有所创新

对区域条件的综合分析是地理学的优长,也是与区域经济学相区别之所在,对条件地域组合与类型的研究,对诸条件的作用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认识,条件与区域发展战略关系的论述等,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对经济地域系统类型及其实践竞入的论述较为系统全面,其中对经济地带系统和规划区系统及其论型的研究,以及对地缘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则有所创新。

对区域产业部门结构和产业空间结构的研究,与以往的生产分布与生产布局的研究相比,已经前进了一步,但是,就其理论与研究内容仍有许多不完备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2.5实践丰富了区域经济地理的理论与内容

区域经济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广泛的区域问题是它实践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图们江区域开发与吉林省和东北区的区域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在参与区域开发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宏观战略研究则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优长。须知,宏观战略问题则是任何不同尺度地区的发展,首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我参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历程,也深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感到,我们对经济地理学,尤其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对宏观决策大有用处的学科还未被各级领导层和社会所完全认同,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其次是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还须不断地深入探索,因为产业结构是区域运动成长的关键因素。第三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中定量分析与方法手段的不断改进,仍是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之作为一个学科的建设或一个学派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我如果能在这一过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某些研究领域能有所前进,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3几点切身体会

经过半个世纪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习、探索与追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回顾我所走过的道路,有下面几点切身体会。

3.1勤奋与机遇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力量源泉

总的说来,我并不算聪颖,也没有什么天赋可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学与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很不完整,实属先天发育不足。但是,经过长期实践,我对伟大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勤奋就是天才”的哲理和革命导师毛泽东提出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论断深信不疑。我时刻看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加倍努力,下笨功夫,用勤奋加认真的顽强毅力与科学态度,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个人的成长,和环境与机遇是分不开的。只有勤奋、

2期陈才: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没有好的环境和机遇,也难以使个人成长起来。新中国的大环境,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为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人提供了一个发展成长的良好环境。就我个人的成长而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保送我参加革命学习,建国后又推荐我去苏联学习,最近又批准为东北师范大学的荣誉教授,这些重要的机遇,对我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个人体会到,勤奋认真是迎来机遇的基础,机遇则是领导、群众对你行为的认可。但是,所有勤奋的人也不见得会获得同样的机遇。因此,一个人即或取得一定成绩,也是群众和领导支持的结果,没有什么骄傲与自满可言。3.2既相信自己能力,又时刻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半个世纪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我始终想到自己先天不足,也日益感到知识的欠缺。但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我想,只要能正视它并加倍努力弥补不足和欠缺,便能积极进取,就可以使事业获得成功。我在从事每项工作中,都是两个念头在支配我,一个是“怕我做不好”,另一个是“我能够做好”,从而,促使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敢马虎,都须加倍努力,力争把它做好。

我们知识分子主要是从事个体脑力活动,创造精神财富的,因而,在实际工作往往容易养成一种清高自傲和过高估计个人成果的毛病。其实,知识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重大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都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在浩瀚的科学海洋里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大哲理,时刻在教育和鼓励着我。

3.3做学问与做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在半个世纪学习、教学与科研的实践过程中,向我敬仰的前辈不仅学会了如何做学问,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实践使人体会到:教学与科研是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要求勤奋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顽强作风和孜孜不倦与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做学问的过程也是实践做人的过程,学风、师德、科学道德、敬业精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等等,都时刻激励着我去努力做人。实践使人不断地认识到:真正做学问很难,而做—个有价值的人就更难。在半个世纪的实践中,我努力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目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4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愉快

改革开放以来,由我亲自讲授“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课的助教进修班、骨干班和访问学者学员近200人,由我直接指导的硕士毕业生25名、博士毕业生30多名。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每当我听到他们业务上的进步和工作上的成长,我都感到非常高兴,并在精神上受到最大的安慰。“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科学的长河永远奔腾向前,每当我了解到我的学生在业务、工作上超过我,我更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想到这一切,更使我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

科学的事业是万古长青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形成经济地理的区域学派或地理学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许多有志者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我现在虽已年近古稀,但仍要继续工作下去,完成我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因某些历史原因,尤其是被“文化大革命”贻误了不少时间,倍感时间之宝贵,只有加强努力,勤奋而认真地对待事业,才能无愧于时代的召唤。

最后,在回顾近半个世纪学习、工作的时候,我必须提到我的夫人李广芝女士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的情谊,我所取得的每一进步,都有她的功劳,在此,我向她深深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

[1]陈才.试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向[J].地理学报,1962,(4):306—319.

[2]陈才.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第一版.

[3]陈才,等.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陈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J].地理学报,1995,(3):265—270.

[7]陈才,刘曙光.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建设(J].地理科学,1998,(2):393—400.

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

作者:陈才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刊名:

人文地理

英文刊名:HUMAN GEOGRAPHY

年,卷(期):2002,17(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陈才;刘曙光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建设 1998(02)

2.陈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95(02)

3.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 2001

4.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987

5.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 1991

6.陈才世界经济地理 1986

7.陈才试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向[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62(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丁四保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2,17(2)

2.杨青山西方"新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启示[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2,17(2)

3.崔红艳.CUI Hong-yan区域经济地理学与高师地理人才培养[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

4.王荣成.张英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2,17(2)

5.尹小玲.夏斌.聂云峰.YIN Xiao-ling.XIA Bin.NIE Yun-feng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期刊论文]-热带地理2006,26(1)

6.马国霞.甘国辉.MA Guoxia.GAN Guohui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

7.王慧.WANG Hui开发区发展与西安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6,61(10)

8.王荣成.丁四保.WANG Rong-cheng.DING Si-bao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融合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5,20(6)

9.谢莉.XIE Li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教学新体系建设[期刊论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9(2)

10.胡瑶瑛.方淑芬.张米良.HU Yao-ying.FANG Shu-fen.ZHANG Mi-liang基于地域生产综合体层面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症结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8,10(5)

引证文献(2条)

1.佟宝泉.黎鹏略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传统与创新问题[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2.王士君.冯章献.张石磊经济地域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心地及其扩散域[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11117803.html,/Periodical_rwdl200202022.aspx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易初莲花-经济地理学案例分析

易初莲花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说到易初莲花大型连锁超市,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零售领域的投资项目。提起正大集团,大多数人更是耳熟能详。正大集团是由泰国籍华人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之一。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饲料业、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石油业、通讯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是其属下最大的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中国第一家门店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外营业,开业当日其销售额就达到创记录的600多万元。公司本着“天天低价”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的经营理念,以零售方式销售三万余种商品,并为顾客提供开架式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自1997年开业以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10月,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山东、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成立了33家连锁超市。2003年底,易初莲花的年营业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现场,易初莲花对外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开设100家店。 现在,这个泰国商业集团已经在20个国家建立了250个公司,聘用了超过100,000名员工,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的企业之一,且以亚洲领先的跨国企业形象活跃在世界的前沿。 依靠最先进的现代购物理念,易初莲花已经被看作是可以信赖的商店,它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天天低价的高质量商品。继续其稳定的发

展形势,易初莲花保持每年约20%到30%的销售增长和超过50,000,000的顾客数量,在中国开了75多家购物中心。 二、易初莲花选址要求 (1)对商圈的要求 1、在项目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为佳,2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可达到12-15万人; 2、须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至少双向四车道,且无绿化带,立交桥,河流,山川等明显阻隔为佳; 3、商圈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4、项目周边人口畅旺,道路与项目衔接性比较顺畅,车辆可以顺畅的进出停车场; 5、核心商圈内(距项目公里)无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同类业态为佳。 (2)大卖场选址设计 1、易初莲花的主要理念:低价、一次购足、免费停车、高周转、新鲜程度、品质; 2、卫生、舒适、店内通道进出方便、国际标准; 3、位置要求描述: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个以上的停车位。 (3)其他要求 1、建筑面积:平方米,最好一层,最高两层;建筑净高5米以上,进深最少60米;柱距米左右; 2、地面荷载:1500公斤/平方米,面层为耐磨硬化剂地面; 3、用电荷载:2×800KVA,双回路用电; 4、照明:照度不小于600lux; 5、用水:主要以生活用水和生鲜冷冻用水为主,日用水量40吨; 6、通讯:一条DDN数据专线积20门电话(应有一条中继线); 7、收货区:应有8个左右火车停车位,可满足40尺集装箱卸货及转弯半径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复习资料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水分进入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由于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不同,常采用多个湿度参量表示水汽含量: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3.露点温度。 4、地球圈层分化: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匀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后,放射性元素辐射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5、土壤: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6、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存在海水中的热能等。 7、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三十五千米,大洋下平均厚度5km. 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在一定地形和时间条件下,由气候和生物对母质作用而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9、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0、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1、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12、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1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4、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的综合现象。 15、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6、水情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与冰清 17、地貌: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简答题: 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水循环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 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然后结合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两条城市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最后从中国的国情从发,总结出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城市化;区域的“城市性”;新型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在2013年末中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3.73%,虽然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仍有约6.5亿农村人口。将来,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中国将来人口的峰值是达到15亿,达到高峰以后人口就开始逐步递减了,即使中国的人口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城市化65%的城市化来算,那个时候农村还有5.25亿人口,但是这种大趋势是清楚的,现代化体现在城市化,使全体农村都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的,城市化也应该走新型道路。但是近十年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看,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格讲来并没有搞清楚,而城市化却在政府主导下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慎重地选择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二、城市化的含义与区域的“城市性”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涉及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城市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城市化是相关学科都极为关注,而含义或定义又最不统一的概念。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经济地理学论文

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原理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以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例 摘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由产业集聚形成大量颇具竞争力的经济群落,它吸引并粘附着流动着的财富。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关键往往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所支撑。产业集聚在带动区域经济的同时其身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某些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大代价。因此集聚模式的选择应立足于本企业所在地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产业集聚不仅应具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作用,减少和控制环境负效应的产生也应是其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研究,运用产集聚与分散的原理分析其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园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希望能够供我国其它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参考。 关键字:产业集聚循环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活动分散生态工业园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ive competitive economic communities are formatted by industrial clustering ,which attracted and adhered the flow of wealth . the industry cluster is often the key support to the competitiv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dustries clust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hidden behi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es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crifice of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aggregation mode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business advanta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should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dustrial cluster should not only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reduce and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industrial Guigang Guangxi (model) Research Park,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analysis of its role as China's first eco-park for the local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the hope that other high-pollution industri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take it as reference . Keyword: Industrial Cluster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llocation Economic Activity Allocation EIPs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广州区域经济学论文

1.试以广州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谈谈广州市在金融危机和后亚运时代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与区位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 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广州又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门户枢纽。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世界大型航空枢纽机场。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信息港是全国电信和互联网三大节点、三大国际出口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中心大港,广州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门户和窗口,故称“千年商都”。明清长期锁国,唯广州一口通外,富称“天子南库”。新中国建立以来,广州一直为祖国“南大门”。自1957年起,我国每年春秋两季专门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称“中国第一展”。从2007年第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会址现所在地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先进的国际会议展览基地之一。2008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69家在广州投资。 三.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稳定作用初步显现,对广东经济平稳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州像沿海各大城市一样面临严峻考验。但是通过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广州经济在冲击中站稳了脚跟。 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出口“腿长”、消费和投资“腿短”的格局已经改变,2008年1月至11月,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出口总值增长15.2%。三者预计全年将分别迈上3000亿元人民币、2000亿元人民币和400亿美元新台阶,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初步形成。危机的来临对传统、落后产能形成“倒逼”态势,善于应变的广州人把危机看成了调结构、促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 以亚运为契机,2008年,广州市相继出台了《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以及节能减排、小火电关停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引导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环节,纺织、服装、五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 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 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 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 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 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 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 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 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 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 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 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 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 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 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12.说明锋面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3.说明热带气旋的形成、结构和天气特征。 14.说明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5.对比分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16.影响气候的地形因子是什么?说明地形对辐射、气温、降水、空气运动的影响。 17.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气候有何影响? 18.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月、年平均值,确定其所属的柯本气候类型。 19.简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规律。 20.简述全球变暖的现状和趋势。 21.全球的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应采取那些措施减轻其危害? 23.南极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4.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是什么? 25.人类在遏制臭氧层破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26.引起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27.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危害? 28.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遏制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趋势? 29.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原因。 30.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31.能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决能源问题? 3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3.谈谈你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 34.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概念及其变化研究的内容。 35.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第四章海洋水和陆地水 1.简述水系和流域特征对河流水情的影响。 2.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综述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简要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简述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6.试说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简述沼泽的水文特征。 8.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试说明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度量指标。 10.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那几类?试对比说明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11.海水盐度水平分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其原因。 12.简要说明海洋热赤道北移的主要原因。 13.试述浅海区的波浪和深海区的波浪的差异。 14.潮汐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潮汐的变化规律。 15.试述深海风海流的物理机制和立体结构。 16.简要说明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7.简述水分循环的自然地理意义。 18.“四水”转化研究的意义何在? 19.水量平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地貌 1.怎样理解内、外力动力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试分析崩塌与滑坡的异同,怎样防止这两种自然灾害? 3.简述地表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冲出锥与洪积扇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 5.河漫滩与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特点? 6.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7.喀斯特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河在发育过程中有何联系? 8.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在形态上有何差别?它们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9.冰蚀地貌与冰碛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浅析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主要探讨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国内外研究的对比等问题。 一、自然地理学应用领域的拓展 地理学是伴随人类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和生产的场所,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的内容构成了人类早期知识的主体,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并遵循一定内在逻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地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由一般现象认识过渡到规律探讨。当代世界面临面临诸多新的危机和冲突,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尤其称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自然地理学在全球变化和环境研究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然地理学还通过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与社会问题、资源利用、布局决策和科学转让等方面的研究,对其他领域也作出贡献。学术界普遍认同,研究地球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和研究人类活动的社会科学,对于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同等重要,由于地球系统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综合的系统,又由于自然地理学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所以其应该在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中发挥核心作用。 自然地理学家的视角应该放在“全球变化、区域挑战”,“全球着眼、就地着手”。自然地理学家必须重视区域综合研究、发展新的视角、清楚地界定区域和地方尺度上的科学问题或热点地区都是自然地理学可以发回重要作用的领域。①二、自然地理学国内外研究对比 中国自然地理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对宏观的研究走向微观过程和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的研究,从要素和过程的分离研究走向综合集成研究。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标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② 20世纪前半期,美国地理学已经成为世界地理里的研究中心,地理学对于美国的贡献也较大,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美国地理学界的研究重点放在国内社会与环境问题上,70年代以后,对于地球表面演化的特征与组织的研究、空间中自然与人文事件和过程的影响研究成为重点,这些都与美国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③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的学科如雨后春笋涌现,传统学科动荡不安,地理学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1、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他研究相互联系的许多因素,多级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研究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 2、动力学分析根据古典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系统中流动,必然产生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专业简介: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于2006年经硕士学位点同意,2007年开始在经济学院招生。该研究方向具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朱舜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累计科研成果250余万字,其中出版《县域经济学》、《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等专著、教材18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获省厅级以上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各10余项。导师组成员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牢固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能力;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四、培养方式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篇一: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2021年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年九月毕业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 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

经济地理学试卷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 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臵的基 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 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 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