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由此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1、时代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

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它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指一个人应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适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目前,我们有的学生虎背熊腰,但性格孤僻,缺乏朝气;有的体壮如牛,但胆小如鼠,意志薄弱;有的膀大腰圆,但心胸狭窄,空虚颓废;有的忸怩胆小,忧郁、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已成为当前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遗憾的是不
少教师对这个问题尚未予以重视。

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在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3、正确认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学习应该是学生的需求、乐趣、享受。

目前,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仍一味地追求高分,偏主科、设重点,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心理负担最大的还是学生,违背心理规律教育手段,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加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

3.2 社会因素;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敏感,又敢于幻想和冒险。

但是一些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加上不良宣传的误导,同样冲击着身心还很幼稚的学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干扰他们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3.3 家庭因素;放纵、溺爱的家庭,导致自私、任性、粗暴、孤傲、异常心理等,残缺家庭日益增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是不可低估的。

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而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使子女产生委屈,抱怨仇恨等情绪,造成自卑、孤僻、偏执、逆反等病态心理。

走向极端的家庭和不利的家庭因素,使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康。

3.4 个体因素;学生大多数很在意外表形象。

个头高低,长相好
坏是造成他们自傲、自卑、多疑等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

学习和升学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紧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都容易导致焦虑、悲观、抑郁、冷漠、孤僻、恐惧、偏执等异常心理。

4、全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针对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

②学习心理指导。

即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教育。

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控制、调节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自我表达、放松训练。

④人际关系指导。

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关系学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活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和原则。

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

⑥自我心理休养指导。

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

4.2 心理行为矫正;这是面向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属矫正范畴。

①学习适应,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

②情绪问题。

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如抑郁、恐惧、紧张、忧虑等。

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

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
症等。

5、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人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5.1 科学性原则;心理品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同时耐心正确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管武断的做法。

5.2 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要根据本校实际,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5.3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学校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正面教育,同时注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谈心,个别辅导。

6、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6.1 优化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同样创造人”。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至知识才能的形成,无不受到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所以学校应力图优化校园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6.2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可以通过系统传授、专业讲座、办报刊专栏,组织讨论等,
介绍心理学,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内容、标准有所了解普及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健全心理卫生教育的系统工程,使这项教育真正得到社会领导重视,家长支持。

6.3注重教学活动的心理卫生;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

因此,注意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改进教育方法,合理使用评价手段,防止因过多使用否定性评价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