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章 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成像原理 瞬间-》连续图像条带
2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CCD的缺点:光谱灵敏度的有限,只能在可见光和近 红外(1.2μm以内)区能直接响应地物辐射来的电 磁波。对于热红外区没有反应。 SPOT-4卫星上的HRV分成两种形式: 1、多光谱型的HRV,共分四个谱段: 绿波段0.50-0.59μm;红波段0.61-0.68μm 近红外0.79-0.89μm;中红外1.58-1.75μm 特点:每个像元的大小相对地面上为20m×20m。 每个波段有3000个探测元件。 一行图像,相对地面上为20m×60km。每个 像元用8bit对亮度进行编码。
2/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2)
SRTM作用:美国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美国国家 宇航局(NASA)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历时222 小时23分钟,获得了北纬60度到南纬56度之间的全 部地球表面高精度三维地形地图,其精度是现有地 图的30倍。SRTM仅用9天多的时间完成了人类在20 世纪用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全球70%地区的地形图 测绘,这在科学技术史上是一大飞跃。 SRTM目的:建造全球性的、高精度的、统一基准的 数字地面高程数据库(DEM)。
2/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1 传感器结构及分类-传感器的构成
传感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具体的元件如透 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具 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 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显影、定影、 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具体的处理器类 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 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彩色 喷墨仪等等。
3/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雷达的基本介绍(1)
组成:发射器、接收器、转换开关、天线、记录器 原理: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 天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脉冲信号,也由转 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 示或记录在磁带上。(雷达系统又是测距系统)
6/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红外扫描仪
具体结构: 旋转扫描镜 反射镜 探测器 制冷设备 电子处理装置 输出装置。
7/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扫描仪
扫描成像过程:当旋转棱镜旋转时,第一个镜面对 地面横越航线方向扫视一次,在扫描视场内的地面 辐射能,由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入传感器,经 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再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内 的景物的图像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 录下来。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由于飞机 向前运动,胶片也作同步旋转,记录的第二条图像 正好与第一条衔接。依次下去,就得到一条与地面 范围相应的二维条带图像。
17/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TM专题制图仪
成像过程
瞬间(30m*480m) 一个周期(480m*185km) 一景(185km*185km)
18/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9/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ETM+是一台8谱段的多光谱扫描辐射计。 ETM+与TM相比在以下三方面作了改进: 1、增加PAN(全色)波段,分辨率15m,因 而使数据速率增加; 2、采用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6)分辨 率提高到60m,也增加了数据率; 3、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 误差小于5%,及其精度比Landsat-5约提高1 倍。辐射校正有了很大改进。
Rr 23m,18m
1/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1)
上世纪50年代,美军方侧视机载雷达(SLAR) 1978年,美国Seaset海洋卫星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 1991年,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ERS1) 1995年,ERS2发射。 1995年,加拿大Radarset 2000年2月11日,美国干涉雷达地形测图计划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2006年,日本ALOS-SAR
4/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雷达的基本介绍(2)
微波遥感特点 1mm~1m的电磁波 微波遥感使人们从一个 完全不同于光和热的视 角去观察世界,使用的 是无线电技术。 具体特点? 微波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称
Kα K Ku X C S L P
波长/cm
0.75~1.13 1.13~1.67 1.67~2.42 2.42~3.75 3.75~7.5 7.5~15 15~30 30~100 5/18
8/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扫描仪
H 红外扫描仪的分辨率 由于地面分辨力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 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之为全景畸变,其 形成的原因是像距保持不变,总在焦面上,而物距 随θ角发生变化而致。 热红外像片的色调特征 热红外扫描仪对温度比对发射本领的敏感性更高, 因为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变化能产生 较高的色调差别。
2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2、全色的HRV,波段范围0.51—0.73μm。 特点:一个像元大小为10m×10m; 一行图像,相对地面上为10m×60km; 6000个CCD元件组成一行; 用6bit的二进制数进行编码。 为了在26天内达到全球覆盖一遍,SPOT卫星上平排 安装二台HPV仪器。每台仪器视场宽都为60km,两 者之间有3km重叠,因此总的视场宽度为117km。相 邻轨道间的间隔约为108km(赤道处),垂直地面 观测时,相邻轨道间的影像约有9km重叠。这样共 观测369圈,全球在北纬81.3°和南纬81.3°之间 的地表面全部覆盖一遍。
1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过程 扫描仪每个探测器的瞬时视场为86μrad,卫星高 为915km ,因此扫描瞬间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力为 79m×79m,每个波段由六个相同大小的探测元与飞 行方向平行排列, 这样在瞬间看到的地面大小为 474m×79m。又由于扫描总视场为11.56°,地面宽 度为185km,因此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取六条扫描 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474m×185km 。又因扫描周 期为73.42ms,卫星速度(地速)为6.5km/s,在扫 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往前正好移动474m,因此扫描 线恰好衔
16/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TM专题制图仪
Landsat-4/5上的TM(Thematic Mapper)是一个高 级的多波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器,与多波段 扫描仪MSS性能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力, 更好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 射准确度和分辨力。 特点: 1、TM中增加一个扫描改正器。2个作用 2、TM的探测器共有100个,分七个波段。 3、探测器每组16个,呈错开排列。
9/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0/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多光谱扫描仪。 由扫描反射镜、校正器、聚光系统、旋转快门、 成像板、光学纤维、滤光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12/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20/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产品价格(LANDSAT-7 2003年7月1日执行)
2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一种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法国SPOT 卫星上装载的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 扫描仪。仪器中有一个平面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 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聚焦在CCD线阵列 元件上,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视频信号输出。 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 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 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 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6/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7/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真实孔径雷达原理图
8/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真实孔径雷达(2)
距离分辨率:在脉冲 发射的方向上,能分 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 离,它与脉冲宽度有 关,可用下式表示: C Rr 2 cos
0.1s 50,3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真实孔径雷达(1)
原理: 天线装在平台的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窄 脉冲,地物反射的微波脉冲,由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 接收。由于地面各点到平台的距离不同,接收机接收到 许多信号,以它们到平台距离的远近,先后依序记录。 信号的强度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的特性、形状和坡向等 有关。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的处理,在阴极射线管上 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 记录在胶片上。平台向前飞行时,对一条一条辐照带连 续扫描,在阴极射线管处的胶片与平台速度同步转动, 就得到沿航线侧面的由回波信号强弱表示的条带图像。
遥感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 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MSS/TM/ETM+/HRV
雷达成像类传感器 真实孔径/合成孔径/侧视/相干 雷达
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1 传感器结构及分类—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类型的传感器; (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可具体按下面分类
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概述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是逐点逐行以时序方式 获取二维图像,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是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特点是对地面直接 扫描成像,这类仪器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 描仪、成像光谱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及多 频段频谱仪。 二是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 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这 类仪器有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扫描仪的结构 扫描反射镜作用:获取垂直飞行方向两边共 185km范围内的来自景物的辐射能量,配合 飞行器的往前运行获得地表的二维图像。 反射镜组作用:将扫描镜反射进入的地面景 物聚集在成像面上。 成像板作用:将成像面上接收的能量传递到 探测器上去。 探测器作用:将辐射能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
1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分解为三个过程:瞬间/1个扫描周期/一景
1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MSS产品有以下几种类别: 粗加工产品:经过了辐射校准(系统噪声改 正)、几何校正(系统误差改正)、分幅注 记(28.6秒390次扫描分一幅)。 加工产品:在粗加工的基础上,用地面控制 点进行了纠正(去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 差)。 特殊处理产品。
2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本节内容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雷达一般结构 真实孔径雷达(RAR,Real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干涉雷达(INSAR,intervene SAR) 本节重点 雷达成像特点 INSAR测高原理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成像原理 瞬间-》连续图像条带
2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CCD的缺点:光谱灵敏度的有限,只能在可见光和近 红外(1.2μm以内)区能直接响应地物辐射来的电 磁波。对于热红外区没有反应。 SPOT-4卫星上的HRV分成两种形式: 1、多光谱型的HRV,共分四个谱段: 绿波段0.50-0.59μm;红波段0.61-0.68μm 近红外0.79-0.89μm;中红外1.58-1.75μm 特点:每个像元的大小相对地面上为20m×20m。 每个波段有3000个探测元件。 一行图像,相对地面上为20m×60km。每个 像元用8bit对亮度进行编码。
2/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2)
SRTM作用:美国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美国国家 宇航局(NASA)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历时222 小时23分钟,获得了北纬60度到南纬56度之间的全 部地球表面高精度三维地形地图,其精度是现有地 图的30倍。SRTM仅用9天多的时间完成了人类在20 世纪用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全球70%地区的地形图 测绘,这在科学技术史上是一大飞跃。 SRTM目的:建造全球性的、高精度的、统一基准的 数字地面高程数据库(DEM)。
2/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1 传感器结构及分类-传感器的构成
传感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具体的元件如透 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具 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 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显影、定影、 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具体的处理器类 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 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彩色 喷墨仪等等。
3/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雷达的基本介绍(1)
组成:发射器、接收器、转换开关、天线、记录器 原理: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 天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脉冲信号,也由转 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 示或记录在磁带上。(雷达系统又是测距系统)
6/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红外扫描仪
具体结构: 旋转扫描镜 反射镜 探测器 制冷设备 电子处理装置 输出装置。
7/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扫描仪
扫描成像过程:当旋转棱镜旋转时,第一个镜面对 地面横越航线方向扫视一次,在扫描视场内的地面 辐射能,由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入传感器,经 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再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内 的景物的图像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 录下来。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由于飞机 向前运动,胶片也作同步旋转,记录的第二条图像 正好与第一条衔接。依次下去,就得到一条与地面 范围相应的二维条带图像。
17/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TM专题制图仪
成像过程
瞬间(30m*480m) 一个周期(480m*185km) 一景(185km*185km)
18/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9/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ETM+是一台8谱段的多光谱扫描辐射计。 ETM+与TM相比在以下三方面作了改进: 1、增加PAN(全色)波段,分辨率15m,因 而使数据速率增加; 2、采用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6)分辨 率提高到60m,也增加了数据率; 3、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 误差小于5%,及其精度比Landsat-5约提高1 倍。辐射校正有了很大改进。
Rr 23m,18m
1/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1)
上世纪50年代,美军方侧视机载雷达(SLAR) 1978年,美国Seaset海洋卫星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 1991年,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ERS1) 1995年,ERS2发射。 1995年,加拿大Radarset 2000年2月11日,美国干涉雷达地形测图计划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2006年,日本ALOS-SAR
4/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雷达的基本介绍(2)
微波遥感特点 1mm~1m的电磁波 微波遥感使人们从一个 完全不同于光和热的视 角去观察世界,使用的 是无线电技术。 具体特点? 微波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称
Kα K Ku X C S L P
波长/cm
0.75~1.13 1.13~1.67 1.67~2.42 2.42~3.75 3.75~7.5 7.5~15 15~30 30~100 5/18
8/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扫描仪
H 红外扫描仪的分辨率 由于地面分辨力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 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之为全景畸变,其 形成的原因是像距保持不变,总在焦面上,而物距 随θ角发生变化而致。 热红外像片的色调特征 热红外扫描仪对温度比对发射本领的敏感性更高, 因为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变化能产生 较高的色调差别。
2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2、全色的HRV,波段范围0.51—0.73μm。 特点:一个像元大小为10m×10m; 一行图像,相对地面上为10m×60km; 6000个CCD元件组成一行; 用6bit的二进制数进行编码。 为了在26天内达到全球覆盖一遍,SPOT卫星上平排 安装二台HPV仪器。每台仪器视场宽都为60km,两 者之间有3km重叠,因此总的视场宽度为117km。相 邻轨道间的间隔约为108km(赤道处),垂直地面 观测时,相邻轨道间的影像约有9km重叠。这样共 观测369圈,全球在北纬81.3°和南纬81.3°之间 的地表面全部覆盖一遍。
13/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过程 扫描仪每个探测器的瞬时视场为86μrad,卫星高 为915km ,因此扫描瞬间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力为 79m×79m,每个波段由六个相同大小的探测元与飞 行方向平行排列, 这样在瞬间看到的地面大小为 474m×79m。又由于扫描总视场为11.56°,地面宽 度为185km,因此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取六条扫描 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474m×185km 。又因扫描周 期为73.42ms,卫星速度(地速)为6.5km/s,在扫 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往前正好移动474m,因此扫描 线恰好衔
16/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TM专题制图仪
Landsat-4/5上的TM(Thematic Mapper)是一个高 级的多波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器,与多波段 扫描仪MSS性能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力, 更好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 射准确度和分辨力。 特点: 1、TM中增加一个扫描改正器。2个作用 2、TM的探测器共有100个,分七个波段。 3、探测器每组16个,呈错开排列。
9/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0/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1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多光谱扫描仪。 由扫描反射镜、校正器、聚光系统、旋转快门、 成像板、光学纤维、滤光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12/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20/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产品价格(LANDSAT-7 2003年7月1日执行)
2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一种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法国SPOT 卫星上装载的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 扫描仪。仪器中有一个平面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 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聚焦在CCD线阵列 元件上,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视频信号输出。 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 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 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 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6/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7/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真实孔径雷达原理图
8/1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真实孔径雷达(2)
距离分辨率:在脉冲 发射的方向上,能分 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 离,它与脉冲宽度有 关,可用下式表示: C Rr 2 cos
0.1s 50,3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真实孔径雷达(1)
原理: 天线装在平台的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窄 脉冲,地物反射的微波脉冲,由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 接收。由于地面各点到平台的距离不同,接收机接收到 许多信号,以它们到平台距离的远近,先后依序记录。 信号的强度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的特性、形状和坡向等 有关。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的处理,在阴极射线管上 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 记录在胶片上。平台向前飞行时,对一条一条辐照带连 续扫描,在阴极射线管处的胶片与平台速度同步转动, 就得到沿航线侧面的由回波信号强弱表示的条带图像。
遥感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 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红外/MSS/TM/ETM+/HRV
雷达成像类传感器 真实孔径/合成孔径/侧视/相干 雷达
1/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1 传感器结构及分类—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类型的传感器; (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可具体按下面分类
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概述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是逐点逐行以时序方式 获取二维图像,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是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特点是对地面直接 扫描成像,这类仪器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 描仪、成像光谱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及多 频段频谱仪。 二是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 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这 类仪器有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扫描仪的结构 扫描反射镜作用:获取垂直飞行方向两边共 185km范围内的来自景物的辐射能量,配合 飞行器的往前运行获得地表的二维图像。 反射镜组作用:将扫描镜反射进入的地面景 物聚集在成像面上。 成像板作用:将成像面上接收的能量传递到 探测器上去。 探测器作用:将辐射能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
14/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分解为三个过程:瞬间/1个扫描周期/一景
1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MSS多光谱扫描仪
MSS产品有以下几种类别: 粗加工产品:经过了辐射校准(系统噪声改 正)、几何校正(系统误差改正)、分幅注 记(28.6秒390次扫描分一幅)。 加工产品:在粗加工的基础上,用地面控制 点进行了纠正(去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 差)。 特殊处理产品。
25/25
遥感原理与应用
§3.3 雷达成像仪
本节内容 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雷达一般结构 真实孔径雷达(RAR,Real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干涉雷达(INSAR,intervene SAR) 本节重点 雷达成像特点 INSAR测高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