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复习

机械原理复习
机械原理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曲柄滑块机构有死点存在时,其主动件为 。 A .曲柄 B .滑块 C .连杆 D .导杆

2.为了提高传动效率,选择行星轮系类型时应选择 机构。 A .正号 B .负号 C .都可以 D .都不选

3.渐开线齿廓在 上的压力角、曲率半径最小。 A .齿根圆 B .分度圆 C .基圆 D .节圆 4.直齿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v z = 。 A .δ

cos z

B .δ

3

cos z

C .δ

2

cos z

D .δ

tan z

5.蜗杆传动的中心距=a 。 A .

()212z z m

+ B .()22z q m + C .()q z m +12 D .()212

q q m + 6.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滚子半径应 凸轮理论廓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7.铰链四杆机构ABCD 中,=AB l 25mm ,=BC l 50mm ,=AD l 30mm ,且AD

为机架,此机构为 机构。 A .曲柄摇杆B .双曲柄C .双摇杆 D .转动导杆

8.根据机械效率η,机械自锁的条件是 。 A .1≥η B .10<<η C .0≤η D .∞→η

9.为了减小凸轮机构的冲击和振动,从动件运动规律应采用 运动规律。 A .等速 B .等加速等减速 C .正弦 D .余弦

10.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相比,下面 是不同的。

A.分度圆B.齿数C.基圆D.齿根圆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2.棘轮机构由、、和组成。3.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压力角等于。

4.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可以采用调节速度。

5.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是、。

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7.螺纹的升角为 ,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v f,则螺旋副自锁条件是。8.用范成法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是。

9.进行机构演化的方法有、、。10.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确定时应满足、、

、等四个条件。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对正传动的渐开线直齿轮传动中,也可以有负变位齿轮。()2.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模数越大,重合度也越大。()3.标准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和压力角定义在大端。()

4.蜗轮和蜗杆轮齿的螺旋方向一定相同。()5.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工作中,其压力角始终不变。()

β≥。()6.移动副自锁的条件是?

7.若刚性转子满足静平衡条件,这时我们可以说该转子也满足动平衡条件。()8.渐开线齿轮齿条传动,当中心距变化时,齿轮的分度圆与节圆始终重合。()9.并联机组的总效率总低于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10.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一定没有急回特性。()2.求出如图所示机构的全部瞬心位置,并标出连杆上E点的速度方向。

1.已知平面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如图所示。作出机构的极位夹角θ,最小传动角min γ。

3.图示为偏置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为偏心圆盘。(1)画出凸轮的理论轮廓线;

(2)画出凸轮的基圆半径0r ;(3)画出推程运动角0?、回程运动角0?'、远休止角S ?、近休止角S ?';(4)画出偏距圆。

4.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曲柄1为原动件,且驱动力矩与转动方向相同,滑块上作用有工作阻力。在转动副A、B、C处画有较大的圆为摩擦圆,移动副的摩擦系数为f。(1)各构件重量和惯性力忽略不计,在图上画出该位置时曲柄1和连杆2的受力图;(2)单独画出滑块3的受力图。

(机械制造行业)关于年大工机械复试的些许信息

关于10年大工机械复试的些许信息我是10年参加复试的。我将我复试期间的一些信息、试题公布给大家,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今年是学校统一排名、录取,进入复试名单的有272人,最后加上工程硕士共录取了245人(当然,这些数据都是除去推免生后得的),被录取的人中初试最低分数线为315分。工程硕士除推免生外招了四十多个。除去没来参加复试的十几人,最后才被刷了十五六人。所以大工还是比较好考的,欢迎大家报考大工! 大工是很公平的,成绩从不过夜,且今年只包括10个大工本校的!今年是3月27日晚上11:30分左右贴出成绩的。 一、复试之笔试科目如下: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一版),祝守新、邢英杰、韩连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或 《控制工程基础》,王益群、孔祥东,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纪名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 或:《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或:《机械原理》,王知行、刘廷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杨素行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5.《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6.《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陈隆德、赵福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复试内容和形式: 1、专业笔试 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综合测试,重点考查所报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参考书目见招生简章),闭卷考试2小时,满分100分。专业笔试共考6门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和《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等5门为所有考生的复试必考课程,各16分。另外,初试已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者,本次复试需考《控制工程基础》(20分),不再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初试已考《控制工程基础》者,本次复试需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分),不再考《控制工程基础》。 2、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 听力15分,口语15分,满分30分。 3、综合面试 考察考生所报学科相关基础知识、跨学科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题目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 a h ,径向间 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主要设备工作原理

一、轧胚机的主要结构 1、喂料机构:沿轴长均匀给料。喂料的多少是用挡料门上的连接螺栓和左、右旋螺母来确定的。当放料需增大时,先松开连接螺栓,再把左、右旋螺母距离缩短,反之,增大左右旋螺母距离。 2、磁选机构:去除物料中的金属硬物。 3、轧辊机构:当喂料电机停止时,轧辊靠电气连锁动作自动分开,当喂料斗内达到上料位时,料位计发出信号,开始合辊,并用延时继电器来控制挡料门和喂料电机开启。 4、液压紧辊机构:液压系统通过手动换向阀和液压电磁换向阀来实现松、合辊动作。 5、定位机构:轧辊合拢时的限位,在保证胚片厚度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轧辊碰撞。 6、刮刀装置:去除粘在辊间的胚片,使胚片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轧胚机的工作原理 1、经过筛选、去石后的蓖麻籽,均匀地进入具有一定压力和间隙且相对旋转的两辊间,经过对辊的挤压使蓖麻籽外皮破碎。 2、如有异硬物混入料中,则异硬物将使两辊受到一个正常反作用力,有时将强行撑开轧辊,使紧辊油缸活塞外移,油缸工作腔容积减小,而压力增高,增高的压力通过蓄能器来平衡,以保持系统压力不变。当异硬物过后,蓄能器将释放储存的能量,使轧胚机重新正常工作。液压轧胚机的特点

1液压轧胚机的特点液压轧胚机与弹簧轧胚机相比较,具有很多优点:产量高、操作简单省力,产品质量稳定。液压轧胚机从根本上改变了弹簧轧胚机生产的落后面貌,可以全部取代目前国产的轧胚机,使我国制油工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我国制油工业的发展。与弹簧轧胚机相比较,液压轧胚机具有以下的特点:1.1轧胚机的进给与退出、轧辊间的压力调整、异物掉入辊间时轧辊瞬间脱开以及轧辊的装卸等动作都是由操作液压泵站来实现的,可以大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该机的调整精度和自动化程度。1.2整个操作过程均由液压控制,各部件的动作灵敏,轴间压力高,压力均衡、平稳,轧制出的物料破碎率高。 蒸炒锅 蒸炒锅有卧式蒸炒锅、立式蒸炒锅、环式蒸胚机等,我们所使用的是立式蒸炒锅。下面我们详细介绍立式蒸炒锅。 立式蒸炒锅是由几个单体蒸炒锅重叠装置而成的层式蒸炒设备。重叠方式是呈圆柱形重叠排列。由于这种争吵设备操作方便易于密闭,所以通常都采用比较普遍。 生胚从进料口进入到锅体1后,由于每层锅体的边层和低层均为蒸汽夹层,一次首先受到间接蒸汽的加热。同时,通过第一层锅体搅拌刮刀的搅拌,在下料口之前有直接蒸汽管,将直接蒸汽均匀地喷入生胚内。在搅拌刮刀的作用下,料胚经自动料门3落入下一层。经蒸炒后的料胚最后从底层锅体的处理澳门4排出锅外。 下面我们分述一下蒸炒锅的结构 1、锅体 锅体是立式蒸炒锅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它的内径有1000、1200、1500、1700和2100mm等几种规格,而其层数又有三、四、五、六层之分、每层锅体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边层、底层、落料孔、排气口和检修门等部分所组成。对于底层锅体则无落料孔,而装有可调节的出料门。我们的蒸炒锅夹层为外夹层,这种结构虽然不够美观,保温敷设也比较麻烦,但是这种结构锅体有效容积相对较大,而且不容易有物料的堆积,焦化结块等现象相对较少。 底夹层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 黄建青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院系:能源学院 班级: 1302402 设计者:黄建青 学号: 1130240222 指导教师:焦映厚陈照波 设计时间: 2015年06月23日

凸轮机构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机构的原始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机构运动简图 表1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计算流程框图: 2. 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 确定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 设定角速度为ω=1 rad/s (1) 升程:0°<φ<50° 由公式可得 )]cos(1[20 ?π Φh s -=

)sin( 20 1 ?π ωπΦΦh v = )cos(20 2 2 12?π ωπΦΦh a = (2) 远休止:50°<φ<150° 由公式可得 s = 45 v = 0 a = 0 (3) 回程:150°<φ<240° 由公式得: ()()22 0000200000002200000 0,2(1)(1)1,12(1)(1),2(1)s s s s s s s s s Φhn s h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n s h ΦΦ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n s ΦΦΦΦΦn Φn ??????'?=---+<≤++?'-? ???''-? =----++ <≤++???'-??? ?'---?'=-++<≤++'-?? 201 00000010002001 000 00n (),(1)(1)n ,(1)(1)n (1),(1)s s s s s s s s Φh v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v 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 v ΦΦΦΦΦn ΦΦn ω??ω??ω??'=- --+<≤++?'-? ?''-? =- ++<≤++?'-? ?'---'?=--++<≤++''-??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机械工程学科代码:0802 一、学位授权点简介 本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二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青岛市重点学科。建有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具有海洋油气装备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 个学科方向,本学位点已成为我国油气机电装备领域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本学位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和优秀奖,入选英国玛丽居里学者和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香江学者等。 二、培养目标 面向机械和石油等行业的发展需求,围绕现代机电装备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等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做出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三、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

设备工作原理

开发区生产车间部分设备工作原理汇编 1、卧式脱溶干燥机 该机由电动机驱动硬齿面齿轮减速机,通过链轮、链条带动螺旋转子转动,物料由A筒进料口进入,螺旋叶片及拨料板翻动物料,并使物料逐步前移,送到另一端厚,通过闭风器落入B筒,物料在B筒内重复上述过程,最后从脱溶机下端底部通过闭风器输出,进入下道工序。物料的加热靠夹套内得饱和水蒸气 供热,通过调节进气阀、物料运行速度,可调节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 2、分离机 被分离的物料输入转鼓内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料经过一组碟片束的分离间隔中,以碟片中性孔为分界面,比重较大的重相沿碟片壁向中性孔外运动,其中重渣积聚在沉渣区,皂脚则流向大向心泵处。比重较小的轻相沿碟片壁内向上运动,汇聚至小向心泵处。轻重相分别由小向心泵和大向心泵输出。沉渣按照 排渣时间及排渣间隔自动排出机外。 3、齿轮泵 齿轮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外啮合齿轮,如图所示,其中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从而依靠两齿轮的啮合,将泵体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吸入腔A和排出腔B。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一对啮合的齿轮在吸入腔侧分开时,其齿谷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齿间,当被吸入的液体通过齿轮的旋转进入排出腔后,由于轮齿的再度啮合,齿间的液体被挤出,从而形 成高压液体,并经过泵的排出口排出泵外。 4、刮板机 刮板输送机主要由机头、机尾和各种型式的中间工作段及输送链条组成。链条绕机头、机尾、各工作段一周,由机头的主动链轮驱动在槽内作低速运动,物料由加料段浸入,随链条刮动前进,由卸料口卸下。机头、机尾的头轮和尾轮由滚动轴承支撑。为了保证链条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机尾设有张紧装置, 尾轮轴承座可在特制导轨滑动,由螺杆调节其张紧程度。 5、关风器 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在转子转动过程中,物料随转子到出料口,形成连续喂 料过程,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 6、空压机 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的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的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完成时齿沟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第四题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姓名:李清蔚 学号:1140810304 班级:1408103 指导教师:林琳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表 1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升程(mm ) 升程 运动 角(o) 升程 运动 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 角(o) 回程 运动 角(o) 回程 运动 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 角(o) 远休 止角 (o) 近休 止角 (o) 40 90 等加 等减 速30 50 4-5-6- 7多 项式 60 100 120

二.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推程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F0=90° ①位移方程如下: ②速度方程如下: ③加速度方程如下: (2)回程运动规律(4-5-6-7多项式) 回程,F0=90°,F s=100°,F0’=50°其中回程过程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加速度方程如下:

三.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 本题目采用Matlab编程,写出凸轮每一段的运动方程,运用Matlab模拟将凸轮的运动曲线以及凸轮形状表现出来。代码见报告的结尾。 1、程序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凸轮推程回 程的运动方程 输入凸轮基圆偏 距等基本参数 输出ds,dv,da图像 输出压力角、曲率半径图像 输出凸轮的构件形状 结束

2、运动规律ds图像如下: 速度规律dv图像如下: 加速度da规律如下图:

3.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偏距 以ds/dfψ-s图为基础,可分别作出三条限制线(推程许用压力角的切界限D t d t,回程许用压力角的限制线D t'd t',起始点压力角许用线B0d''),以这三条线可确定最小基圆半径及所对应的偏距e,在其下方选择一合适点,即可满足压力角的限制条件。 得图如下:得最小基圆对应的坐标位置O点坐标大约为(13,-50)经计算取偏距e=13mm,r0=51.67mm.

学术之星最终版本

学术之星 为了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学术氛围,充分展示我校广大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创新中心于2011年10月13日—11月13日举办了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活动旨在表彰积极参与科研的优秀研究生,激励其在学术上勇于攀登、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激发广大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我校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七位学术之星,为我校广大研究生树立了学习榜样。现将学术之星及其研究成果予以公示: (1)刘家顺土木与交通学院 刘佳顺,男,团员,土木与交通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岩土工程。攻读硕士期间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6篇,国内一般刊物1篇,会议论文集2篇,ISTP收录2篇。参与了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风积土冻胀与融沉特性及其工程防治措施的研究》、横向课题《辽西地区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加固技术研究》和《辽西地区T型梁桥加宽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三项,纵向课题《高速铁路风积土路基的振(震)陷变形试验研究》和《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的研究》两项。 张向东,教授,1983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和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理事。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二、题目(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在图示的正弦机构中,已知l AB =100 mm,h1=120 mm,h2 =80 mm,W1 =10 rad/s(常数),滑块2和构件3的重量分别为G2 =40 N和G3 =100 N,质心S2 和S3 的位置如图所示,加于构件3上的生产阻力Fr=400 N,构件1的重力和惯性力略去不计。试用解析法求机构在Φ1=60°、150°、220°位置时各运动副反力和需加于构件1上的平衡力偶M 。 b Array 二、受力分析图

三、算法 (1)运动分析 AB l l =1 滑块2 22112112/,/s m w l a s m w l v c c == 滑块3 21113113/cos ,sin s m l w v m l s ??== 212 113/sin s m w l a ?-= (2)确定惯性力 N w l g G a m F c 2 1122212)/(== N w l g G a m F 121133313sin )/(?-== (3)受力分析 i F F i F F x R D R x R C R 43434343,=-= j F j F F R R R 232323-==

j F i F j F i F F R x R y R x R R 2121121212--=+= j F F F y R x R R 414141+= 取移动副为首解副 ①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对C 点取矩 由0=∑y F 得 1323F F F r R -= 由0=∑x F 得 C R D R F F 4343= 由 ∑=0C M 得 2112343/cos h l F F R D R ?= ②取构件2为分离体 由0=∑x F 得 11212cos ?R x R F F = 由0 =∑y F 得 1123212sin ?F F F R y R -= ③取构件1为分离体,并对A 点取矩 由0=∑x F 得 x R x R F F 1241= 由0 =∑ y F 得 y R y R F F 1241= 由0=A M 得 1132cos ?l F M R b = 四、根据算法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已知条件---------------------------------- G2=40; G3=100; g=9.8; fai=0; l1=0.1; w1=10; Fr=400; h2=0.8; %--------分布计算,也可将所有变量放在一个矩阵中求解------------------- for i=1:37 a2=l1*(w1^2); a3=-l1*(w1^2)*sin(fai); F12=(G2/g)*a2;

机械设计原理

第1章 绪 论 教学提示:初步介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的内容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构件、零件、机构、机器、机械等名词的含义及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1.1 机器的组成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器。机器可以减轻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1 几个常用术语 1. 机器、机构、机械 尽管机器的用途和性能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组成却有共同之处,总的来说机器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都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②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运动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称为机器,仅具备前两个特征的称为机构。若抛开其在做功和转换能量方面所起的作用,仅从结构和运动观点来看两者并无差别,因此,工程上把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以单缸内燃机(如图1.1所示)为例,它是由气缸体l、活塞2、进气阀3、排气阀4、连杆5、曲轴6、凸轮7、顶杆8、齿轮9和齿轮10等组成。通过燃气在气缸内的进气—压缩—爆燃—排气过程,使其燃烧的热能转变为曲轴转动的机械能。 单缸内燃机作为一台机器,是由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组成的。由气缸体、活塞、连杆、曲轴组成的连杆机构,把燃气推动的活塞往复运动,经连杆转变为曲轴的连续转动;气缸体、齿轮9和10组成的齿轮机构将曲轴的转动传递给凸轮轴;而由凸轮、顶杆、气缸体组成的凸轮机构又将凸轮轴的转动变换为顶杆的直线往复运动,进而保证进、排气阀有规律的启闭。可见,机器由机构组成,简单的机器也可只有一个机构。 2. 构件、零件、部件 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称为构件;组成机器的制造单元称为零件。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由刚性组合在一起的几个零件组成。如图1.1所示中的齿轮既是零件又是构件;而连杆则是由连杆体、连杆盖、螺栓及螺母几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形成一个整体而进行运动,所以称为一个构件,如图1.2所示。 在机械中还把为完成同一使命、彼此协同工作的一系列零件或构件所组成的组合体称为部件,如滚动轴承、联轴器、减速器等。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研究机械科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学科,原名为机械学学科。本学科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设计等现代化设计方法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机械学科与仿生学、电子学、控制理论、信息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许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多种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促进了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新发展。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机构学与机器人机械学:平面机构及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理论,机构组合理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广义机构与仿生机构,空间并联机构,机器人机械学与仿真技术,数学机械化在机器人与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机械传动与摩擦学:机械传动理论、设计方法,传动系统故障监控与诊断,机械传动仿真技术,摩擦、磨损和润滑机理,摩擦学理论与设计,摩擦学测试技术,流体润滑技术与应用,特殊轴承润滑。 3.机械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动态仿真,液压系统、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模态分析与动态测试、减振降噪。振动与冲击理论在车辆、航天器、飞行器中的应用。 4.运动生物力学:机构学、生物学、力学、医疗学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结构、功能,人体的运动学、动力学、动态测试与分析、人机工程;主要研究冲击与振动环境下的人体安全与防护问题。 5.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图形算法、图象处理、仿真显示、可视化,图形库。图像技术在微观材料、复杂形体、运动形体的应用。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道德、开拓进取,具有严谨的学风。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内适合21世纪经济发展的、学术型、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

起重机的机械组成及工作原理

起重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起重机由驱动装置、工作机构、取物装置、操纵控制系统和金属结构组成。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操纵,驱动装置将动力的能量输入,转变为机械能,在传递给取物装置。取物装置将被搬运物体与起重机联系起来,通过工作机构单独或组合运动,完成物体搬运任务。可移动金属结构将各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并承载起重机的自重和吊重。 起重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2-3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一、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是用来驱动工作机构的动力设备。常见的驱动设备有电力驱动、内燃机驱动和人力驱动等,电能是清洁、经济的能源,电力驱动是现代起重机的主要驱动方式。 二、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 a)起升机构是用来实现物体的垂直升降的机构是任何起重机部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它是起重机最主要、最基本的机构。 b)运行机构是通过起重机或起升小车来实现水平搬运物体的机构,可分为有轨运行和无轨运行。 三、取物装置 取物装置是通过吊钩将物体与起重机联系起来进行物体吊运的装置。根据被吊物体不同的种类、形态、体积大小,采用不同种类的取物装置。合适的取物装置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吊物坠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吊物不受损伤时对取物装置安全的基本要求。 四、金属结构 金属结构是以金属材料轧制的型钢和钢板做为基本构件,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法,按一定的组成规则连接,承受起重机的自重和载荷的钢结构。

金属结构的重量大约是整台起重机的40%-70%左右,重型起重机可达到90%;金属结构按照它的构造可分为实腹式和格构式两类,组成起重机的基本受力构件。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工作特点有受力复杂、自重大、耗材多和整体可移动性。起重机的金属结构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台起重机的骨架,将起重机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连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承受和传递作用在起重机上的各种载荷并形成一定的作业空间,以便使起吊的重物搬运到指定的地点。 五、控制操纵系统 通过电气系统控制操纵起重机各机构及整机的运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 控制操纵系统包括各种操纵器、显示器及相关元件和线路,是人机对话的接口。该系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等。 起重机与一般的机器的显着区别是庞大、可移动的金属结构和多机构组合工作。间歇式的循环作业、起重载荷的不均匀性、各机构运动循环的不一定性、机构负载的不等时性、多人参与的配合作业的特点,又增加了起重机的复杂性、安全隐患多、危险范围大。 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

机械原理论文

机械设计发展史 姓名:XXX 学号:XXXXX 专业:XXXXXXX 【摘要】: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地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些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 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光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 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地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 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学 前言 设计一词的英语为Design,它源于拉丁语Designar,由De(记下)与Signare(符号,记号,图形等)两词组成。因此,“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图形之类记下来的意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越来越深刻和越来越先进。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设计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造福人类。 1 机械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1)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侯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 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2)近代机械设计 17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部题,1644年英国组成了“哲学学院”,德国成立了实验研究会和柏林学会,1666年,法国、意大利也成立了研究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意大利人伽利略(1564--1642)发表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还进行过梁的弯曲实验;英国人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1688年,他提出了计算流体粘度的阻力的公式,奠定了古典力学的基础;英国人虎克建立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体的应力 - 应变成正比的胡克定律;1705年伯努利提出了梁弯曲的微分方程式,

齿轮论文

关于Pro/ENGINEER的圆柱齿轮参数化虚拟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D已经广泛应用于零件设计和制造中,但一般的CAD软件都具有广而博的通用性,难以满足各类具体产品设计的需要,所以以通用CAD软件为基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成为产品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 齿轮作为各种机械传动设备中的重要装置,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结构复杂,设计计算困难,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增加竞争优势,实现齿轮的三维参数化精确建模显得尤为重要。 文运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实现了渐开线直齿轮的参数化精确建模。文中系统地研究了运用Pro/E软件方程输入的方式建立渐开线直齿轮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的过程。由于参数化齿轮模型可按照驱动参数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再生出新的齿轮模型,所以利用此模型进行齿轮建模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直齿轮;参数化;Pro/E

Virtual Design of Cylindrical Gear Based on the Parametric Modeling by Pro/ENGINEER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AD has widely used in Par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but because of the commonality of CAD software,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variable product design,so on the basis of CAD software,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carry out secondar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modern design. As an important engineering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gears have a very wide application Potential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uch as high stability and bearing loads. However,the structure of gears are very sophisticated,and design difficulties. To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 capacit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3-D parametric modeling of gears. This dissertation constructed an accurate parametric model of involutes spur gear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based on Pro/E software. I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3D parametric model by Pro/E in the dissertation. It can regenerate a new model of gear due to parametric model of gear changes corresponding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drive Parameters. Therefore it avoids the repetitive tasks in modeling,thu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analysis greatly and reduce the costs. Key words: Spur Gear; Parametric; Pro/E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1 、学科及研究方向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将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培养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备现代机电系统设计理论、流体传动及控制理论、工程车辆设计及试验技术、机械电子应用技术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能够从事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及技术开发、实验研究以及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机电系统设计研发部门、大专院校等机构从事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该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学科依托有色冶金、钢铁、矿业等行业的机电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控制等行业背景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注重光、机、电等多学科交叉综合。该学科主持并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企业合作在内的众多科研项目,许多成果已通过鉴定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注重学科交叉,将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学科与机械工程结合,使本学科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微小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传统优势方向和新兴方向结合的五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01 机电系统智能监测与控制 02 机电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03 机器人技术 04 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05 机电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 2 、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面宽、既有较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能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从事现代机电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及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本学科主要课程为数理方程、矩阵论、现代控制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系统建模方法及设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3 、导师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教授5 人、副教授1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 人,该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60 人。该学科的主要导师简介如下: 刘飞飞:男,博士,教授,省政协委员,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西理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