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与融合
文 / 原煜海
自媒体,是不是媒体?自媒体发展之初,
很多传统媒体对自媒体这个概念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甚至认为,像微博这样的社交平
台,功能在于娱乐、交流和制造鸡零狗碎的
话题,无力进行新闻生产。然而事实是,个体
作为事件发布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
媒体的特质,某些时候甚至在时效性上、在
事件的核心价值上起到了传统媒体不可替代
的作用。从BBS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自媒体层出不穷,渐成规模。探索还在继续,但趋势已经明了,自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传统媒体面对自媒体的扩张趋势,应积极面对,因势利导,在互动与融合中寻求发展,扩大自身影响力。
一、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在新闻事件中扮演不同角色
2012年6月,中山市沙溪镇发生了一起聚集事件,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治安案件,因为自媒体的传播而发酵成一个群体性的聚集事件。
2012年6月25日傍晚6时许,一名13岁本地小学生与一名15岁辍学的社会青年(重庆籍)发生争执。两名路过的村民随即制止,并使用绳索捆绑社会青年,导致其面部受伤。公安介入后,按照一般的治安案件进行处理。然而,涉事一方川籍人怕处理不公,陆续有家人、亲属以及外地人在龙山村委会聚集。当天22时30分左右,已经增加至300多人。23时许,部分人向村委会和政府办公地投掷石块,以示不满。第二天中午,大批四川民工包围沙溪镇政府,政府出动防暴警察。事件发展到这个阶段,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主流媒体一直没有报道。而网络上、微博里,事件从一开始就受到关注。然而,随着关注度提升,谣言也开始蔓延。有的说事件起因是“争芒果”,有的说是“收保护费”,更有甚者编造外地青年“被本地人打死”“警察镇压”“死7人,伤无数,附近医院都挤爆了”等言论;还有好事者发微博贴了一张女青年被打得头破血流倒在地上的照片,并配有“女孩被警察打死”的文字。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网络上谣言满天飞。虽然也有市民质疑:“电视新闻到现在也没有相关的报道,希望能有媒体记者对此做一下详细报道,还原事件真相!”但是,此时主流媒体还未见消息,于是误解政府、攻击警察、挑动本地人和外地人对立的情绪充斥着
网络。
事件发生20个小时后,第二天中午,传统媒体开始发声。电视台推出滚动新闻,“中
山电视新闻”“城市零距离”“中山日报”
等官方微博启动,对事件进展进行直播,对
谣言进行揭露和澄清。网上传播的“被当地
人打死”的重庆籍少年公开接受采访,承认
其脸部受了轻微外伤,并对之前网上流传的“摘芒果”、“收保护费”等谣言予以否认。警方将一名就该事件在网上散布治保会打死人谣言的嫌疑人甘某依法拘留,并在微博上称“有女孩被警察打死倒地”的谣言制造者也向当地公安机关自首,并承认是“为了炒作”。这些信息通过电视频道和官方微博滚动报道,不断更新。网络舆情在当天下午发生了变化,由网友们发起“中山,我撑你”、“万人晒爱,力撑中山”等主题帖子,得到了网友、市民的大力支持和跟贴,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不会再去参与聚集围观。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晚上,警方将仍然在现场滋事的20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强制带离现场。48小时候后,“沙溪事件”得以平息。
“沙溪事件”足以说明:自媒体影响力巨大,不容小觑;同时也印证了自媒体与生俱来的特点,其进一步发展亟需要制度的制约和规范,更需要传统媒体的介入和矫正。
二、差异是互动的基础
如上文案例中所呈现的事实,自媒体因其固有特点,呈现出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是个人,人人可以向外界发布信息,但个人的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价,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发布虚假信息兴风作浪,搅乱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的消失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专业和道德的保障。其次,自媒体不受宣传管理部门的监管,监管制度的缺失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上的约束。第三,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自媒体”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而微博的传播机制,也让很多人在无意中当了谣言的“二传手”。网民们的猎奇心理、热血心理、跟风心理等导致他们转发信息时丧失责任意识。种种原因,使得自
媒体权威性远远低于专业的传统新闻机构。
与自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因其先天的专业性以及宣传管理部门的规约,具有天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传统媒体有一套制度安排和系统设置,对信息进行把关,保障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以一个单位的形象和声誉为担保,塑造自身的公信力。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但要成为“媒体”,必须拥有采集、核实、发布信息并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其中,采集和核实信息非常重要,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采集信息,需要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信息源进行核实、防范虚假信息的能力。无论是通讯社,还是电视台、报纸,光有人力、印刷机和直播机器还不够,还必须有训练有素的采编团队、独特的信息网络和渠道、核实纠错把关机制、奖惩考评机制等。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体生态。两种媒体的显著差异并未阻碍两者的互动,反而推动着两者的融合,彼此取长补短,在频繁互动中各展所长,良性发展,共同致力于营造理性、平和的舆论环境。
三、如何充分利用两种媒体的优势
传统媒体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自身的权威、公信力、专业化的优势和自媒体的快速、灵活、互动结合起来。
2012年底,新浪微博中的媒体微博账号已突破1.8万个。报纸、电视台、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及旗下网站,都纷纷在微博开设账号,传播内容,塑造品牌,在各类事件中发挥影响力。
然而,传统媒体在对自媒体微博的使用上,更多还是将其作为自身内容发布的另外一个平台,将当天的版面内容碎片化放在微博里,或者对第二天的版面内容做一些预告,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自媒体的优势。
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要融合自媒体的优势,一定要利用自媒体快速、互动的特点,使自身的报道更加准确、完整和有针对性。
具体来说,传统媒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整合自媒体优势,借力自媒体:
(1)题材选取上,每天的选题要将自媒体关注和反映的热点纳入视野。事实证明,很多传统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都是源于自媒体的报料。网络报料传播,传统媒体报道跟进,成为两者结合的新模式。
(2)报道着力点上,可参考借鉴网民观点。几名编辑、记者的智慧一定抵不过广大网民的智慧,对于新闻报道的着力点、看点,不妨问计于民,从网民的言论和观点出发,梳理新闻事件的脉络,形成报道思路甚至报道内容。
(3)报道的模式上,要突破、创新,发挥传统媒体主流信息渠道的优势。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不必拘泥于采访完成、审稿结束甚至印刷、播出才可以告知天下的传统模式,而应该让记者在事件第一现场,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随时发送、传播,通过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的方式发出,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
(4)在报道后续上,保持跟进和互动。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通过后续报道和跟帖回复,就观众、网民在热点事件中的观点、评论、疑问继续交流,克服传统媒体缺乏交互的缺点。在互动式报道中传递信息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对新闻资讯的要求。
对于未来新闻的发展方向,2009年末,美国《纽约时报》集团与《华盛顿邮报》参与Google的新闻实验,催生了Google的实验产品“Living Stories”(正在发生的新闻),提供了新闻互动的新形式。两报的记者负责采写分属若干主题的新闻,Google则提供整合新闻的技术平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分析了整合过的这一新产品的特点:同一主题的内容呈现在同一页面内,有新闻、评论、特写、图片等各项内容;每一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展现过程,用户可按主题、参与者或以多媒体参与探讨;阅读灵活,用户每次重回此页面时,内容都已更新,而原报道改以概要呈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新型的在线呈现形式意义重大,预示着“新闻的未来”。纽约城市大学互动新闻中心主任Jeff Jarvis认为,这是一种“巧新闻”、“智能新闻”(Smart Stories)。传统纸媒式的“单篇新闻”已经过时,未来媒体重视的是呈现事件过程,包括新闻的不断更新与更正、背景和历史,链接同题信息其他来源的不同版本,让用户自主地获知新闻的全貌。
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手机、iPad移动终端的普及,大众所掌握的自媒体改变着媒体生态,自媒体本身也反过来影响着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因此,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自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革命性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也将改变新闻的时态和语态。
现阶段,传统媒体必须不断探索和寻找同自媒体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创造自身发展的新优势、新局面、新领域,这样才能在纷繁多样、复杂多变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引领和主导,在鱼龙混杂的社会舆论和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谁占有这样的先机,谁就会在不远的未来占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生存权。
参考文献:
1、李炜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秩序——以微博传播模式为例》,《今传媒》,2013年第四期。
2、杨萌:《微博开启自媒体时代》,《竞报》,2011年(0414)。
3、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人民网》,2011(0801)。
4、曹林:《“自媒体”是个被夸大的概念》,《中国青年报》,2012年(1023)。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谢江林